问题

电影史上,有哪些「被后世誉为经典,而在当初上映时票房惨败,与投入的比例严重不符」的例子?

回答
电影史上,确实存在许多影片,它们在上映之初并未获得市场认可,票房惨淡,甚至被视为赔钱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艺术价值、影响力逐渐被发掘,最终被誉为影史经典。这些案例往往也反映了市场审美、评论口味与艺术价值的延迟效应,以及一些大胆创新在当时可能不被理解的现实。

以下是一些比较典型的例子,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

1. 《公民凯恩》(Citizen Kane, 1941)

投入与票房(大致情况):
投入: 当时影片制作成本大约是100万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尤其是考虑到奥逊·威尔斯的非主流导演身份)。
票房: 影片在北美上映后,票房收入约为150万美元。虽然账面上看起来不是完全的亏损,但考虑到其巨大的宣传投入、巨额的制作成本,以及发行上的困难(后面会详述原因),这远未达到回本甚至盈利的目标。
惨败原因与详细讲述:
内容争议与审查压力: 《公民凯恩》的制片人和导演是当时只有25岁的奥逊·威尔斯,他通过电视剧和广播节目积累了声望,这是他第一次执导电影。影片的主题深刻地探讨了权力的腐蚀、媒体的操控以及人性的复杂,以虚构人物查尔斯·福斯特·凯恩为原型,而凯恩的许多特征影射了当时的报业大亨威廉·赫斯特。赫斯特对这部影片极为不满,他通过其庞大的媒体帝国对影片进行了一系列负面宣传,抵制影片的上映,甚至试图压制影片的发行。这给影片的票房带来了巨大的阻碍。
非线性叙事与创新手法: 影片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结构,通过多角度的采访和回忆来拼凑凯恩的一生,这种叙事方式在当时来说非常超前,很多观众感到困惑。同时,影片在摄影、剪辑、声音运用等方面也充满了革命性的创新,例如深焦摄影(Deep Focus)、低角度拍摄、运用蒙太奇和声效营造氛围等。这些技术上的突破和艺术上的大胆尝试,虽然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电影制作,但在当时并没有被大众完全接受和理解。
发行困难: 由于赫斯特的抵制,一些影院拒绝播放《公民凯恩》,而RKO影业在赫斯特的压力下,也未能给予影片足够有力的宣传和发行支持。
后世评价与经典地位:
尽管票房失利,影评人对《公民凯恩》的艺术成就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其创新的叙事方式、摄影技巧、表演以及深刻的主题,都被认为是电影史上的里程碑。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电影学界和影评人逐渐重新审视这部影片,将其视为“电影的教科书”,在各种“影史最佳”的榜单上,《公民凯恩》常年位居榜首。它对后世电影导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美国电影的第一次艺术革命”。

2. 《银翼杀手》(Blade Runner, 1982)

投入与票房(大致情况):
投入: 影片制作成本约3000万美元,这在当时是相当高的投资。
票房: 在美国国内的首周票房表现并不理想,最终北美总票房只有3270万美元左右。虽然在全球范围内票房稍好一些,但与投入相比,仍被视为票房失利。
惨败原因与详细讲述:
晦涩的科幻主题与慢节奏: 《银翼杀手》改编自菲利普·K·迪克的科幻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影片探讨了什么是“人性”、记忆与身份、人造生命与自由意志等哲学命题。这些主题对于大众观众来说显得过于晦涩和深刻。同时,影片的节奏相对缓慢,更侧重于氛围营造和哲学思考,而非传统的动作场面和清晰的叙事线,这使得部分观众感到沉闷和难以进入。
市场定位的模糊: 当时电影市场更倾向于80年代初流行的快节奏、视觉冲击力强的科幻动作片,如《E.T.外星人》或《星球大战》系列。《银翼杀手》虽然也有出色的视觉效果,但其忧郁、反乌托邦的基调和深刻的哲学探讨,使得其在市场定位上显得有些尴尬,既不是纯粹的动作片,也不是大众化的科幻娱乐片。
导演剪辑争议与影院版本问题: 最初上映的版本并非导演雷德利·斯科特的最终意愿。制片方出于对市场反应的担忧,在斯科特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了剪辑,加入了一个旁白(由哈里森·福特读出),并修改了结局(一个更“光明”的结尾),以期让影片更容易被观众接受。然而,这些修改反而削弱了影片的艺术性和原有的模糊感,让很多影评人和观众觉得影片变得更加平庸。
后世评价与经典地位:
虽然票房失利,但《银翼杀手》的视觉风格、赛博朋克美学、对未来世界的想象以及深刻的哲学思考,逐渐被影评人和观众所认识和推崇。其独特的视觉设计,如阴暗潮湿的城市景观、霓虹灯广告牌、仿生人与人类界限的模糊等,对后来的科幻电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奠定了赛博朋克这一流派的视觉基调。
随着时间的推移,影迷们开始挖掘影片的不同版本,特别是1992年的导演剪辑版(Director's Cut)和2007年的最终剪辑版(The Final Cut),这些版本更接近斯科特的初衷,被认为是更加完整的艺术作品。如今,《银翼杀手》被公认为影史最伟大的科幻电影之一,其影响力渗透到电影、音乐、游戏、文学等多个领域。

3. 《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

投入与票房(大致情况):
投入: 影片制作成本约2500万美元。
票房: 在北美上映时,票房表现平平,首周末仅获得330万美元,最终北美总票房也只有2830万美元。全球票房也未能达到预期,总票房约2834万美元。可以说,这是一部实实在在的票房扑街之作。
惨败原因与详细讲述:
档期不佳与竞争激烈: 《肖申克的救赎》于1994年9月23日在北美上映。当时的电影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紧随其后上映的还有口碑和票房双丰收的《阿甘正传》、《低俗小说》等影片。更重要的是,影片上映初期,正值好莱坞大片云集的秋季档期,观众的选择非常多,一部讲述监狱生活和希望的文艺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并不起眼。
宣传不足与市场营销策略: 尽管由蒂姆·罗宾斯和摩根·弗里曼两位演技派明星主演,但华纳兄弟在影片的宣传和市场营销方面投入并不算特别大,其文艺片的气质也使得它很难像商业大片那样吸引大规模的观众。影片更多依靠的是口碑传播,但糟糕的票房表现意味着这个口碑传播的过程被极大地延缓了。
主题的沉重感与观众预期: 影片虽然最终传达的是希望和自由,但其大部分情节都发生在压抑的监狱环境中,涉及冤狱、腐败、暴力等沉重话题。对于当时追求轻松娱乐的观众来说,可能对这样一部影片的接受度不高,或者在影片前半段的沉闷感就劝退了部分观众。
后世评价与经典地位:
尽管票房失利,但影片并未被遗忘。在奥斯卡颁奖季,影片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七项提名,虽然最终一无所获,但已经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影片在家庭录像(VHS)发行后,口碑开始爆炸式增长。电视上的反复播放,以及在互联网上的传播,让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这部电影的魅力。它所传递的“希望”、“自由”、“友谊”和“坚持”的主题,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灵,尤其是安迪在雨中伸开双臂的经典画面,成为对自由的终极象征。
如今,《肖申克的救赎》在IMDb的影史评分中长期稳居第一,被誉为“人生必看的电影”之一。它证明了好的故事和深刻的情感力量能够超越短期的市场效应,成为跨越时代的经典。

4. 《落水狗》(Reservoir Dogs, 1992)

投入与票房(大致情况):
投入: 作为昆汀·塔伦蒂诺的处女作,影片制作成本非常低廉,据估计在100万美元左右。
票房: 在北美上映时,票房收入约为280万美元。虽然绝对数字不高,但考虑到极低的成本,可以说它并未达到一个“成功”的商业标准,也远未成为当时的票房巨头。
惨败原因与详细讲述:
暴力与争议性内容: 影片以其毫不避讳的暴力描写、黑色幽默以及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在上映之初引起了巨大的争议。片中充斥着血腥、粗口和对暴力的戏谑,这让许多观众感到不适和不安,也触碰了许多电影审查机构的底线。
低成本独立电影的局限性: 作为一部独立制作的低成本电影,它在发行、宣传上都无法与好莱坞大片抗衡。其小众的风格和昆汀独特的叙事方式,注定了它一开始就不是面向大众市场的影片。
非线性叙事与角色碎片化: 影片的故事线索被打散,通过不同角色的视角和回忆来展开,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在当时对于很多普通观众来说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容易造成观影的混乱。
后世评价与经典地位:
尽管票房不高,但《落水狗》在圣丹斯电影节等独立电影节上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影评人对其独特的对白、巧妙的叙事结构、对经典黑帮片的解构和重塑以及对暴力的处理方式大加赞赏。
影片的成功在于它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犯罪片风格,其对白的设计、人物塑造的鲜明、黑色幽默的运用,以及打破传统的叙事手法,都对后来的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成功地为昆汀·塔伦蒂诺赢得了“黑色幽默大师”的声誉,并为他之后更成功的作品铺平了道路。
《落水狗》如今被视为独立电影的里程碑式作品,也是影史上最受欢迎的犯罪片之一,充分展现了小成本电影的巨大艺术潜力。

总结这些案例的共性:

艺术上的大胆创新: 这些影片往往在叙事方式、摄影、剪辑、主题探讨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突破,这些创新在当时可能不被大众理解,但却为电影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市场审美与艺术价值的延迟效应: 有些影片的深刻主题和艺术价值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被大众和评论界所消化和认可。市场往往倾向于迎合当时的潮流,而一些具有超前思想的艺术作品则需要等待时间的检验。
发行和宣传策略的影响: 有些影片的失败并非完全是作品本身的问题,也受到发行商的策略、市场推广的力度以及外部因素(如争议性内容导致的抵制)的影响。
独立电影的挑战: 很多独立制作的影片由于资金、发行等方面的限制,即使在艺术上有所突破,也很难在商业上获得成功。

这些影片的故事告诉我们,电影的价值并不能仅仅用票房来衡量,时间是检验一部作品是否成为经典的“试金石”。它们的存在也激励着创作者不断进行艺术探索,不惧怕市场的冷遇,因为真正的经典往往诞生于超越时代的深刻思考和艺术追求之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注:没想到这个回答成为了我在知乎目前得票最高的解答。我还得说明一下,这个问题有个隐含的前提,就是这些片子本来都有大卖的潜质:它们或出自著名导演之手,或投资巨大,或上映前颇受瞩目……也就是说,它们并非一般的艺术电影或小成本的独立电影——有些网友提到的《那人那山那狗》、《三峡好人》以及王家卫的片子应该都不太符合此题。也正因如此,我把《上班一条虫》、《猎人之夜》等片子放在了“等等”里面来提及。

谢谢各位的赞同。(最后还是未能免俗地搞成十大了,已重新调整次序,这个次序是我个人排的,毫无权威性!)

尽量来一个全一点的——

1,《埃及艳后》1963
成本4400万,积累到1970年美国票房才4800万

几乎让福克斯公司破产的影片,当时的4400万美元已经算非常大的投资了。影片拍摄期间还伴随着玉姐伊丽莎白·泰勒和理查德·伯顿的婚外情故事。影片拍摄期间也是灾难不断,堪称影史最著名的flop,但以现在眼光来看,影片仍可称得上经典。

2,《公民凯恩》1941
成本68万,重映票房158万

当时的报业大亨威廉·鲁道夫·赫斯特认为影片就是在影射他,准备出80万美元从雷电华公司把拷贝全买下来销毁,幸亏RKO没答应。影片上映后影评人毁誉参半,票房表现不佳,虽然获得奥斯卡9项提名,但只获得了最佳剧本奖,而且很多人对其提名致以嘘声。直到60年代,本片才开始频繁登上影史top10的榜单并经常占据第一的位置!


3,
《党同伐异》1916
成本250万美元(一说385万),票房约20万

按250万美元的预算看,也是当时的天文数字了,大约合今天的4600万美元左右。影片票房我没有查到权威的确切数字,只找到一个20万的说法,反正是很惨的了,直接导致Triangle电影公司1918年被转手出售。

4,《天堂之门》1980
成本4400万,票房348万

迈克尔·西米诺这部片子差点害死了联艺公司,几乎可以说是血本无归。当时西米诺刚拍完《猎鹿人》,野心勃勃准备打造另一部西部经典,结果一败涂地。而且有人说正是这部影片让新好莱坞一代(斯皮尔伯格、卢卡斯、马丁·斯科塞斯等等)从顶峰走了下来,艺术电影让位于商业大片。现在看来,影片还是很有特色,水准不差的,就是节奏比较慢,过于散漫了。


5,《美国往事》1984
成本3000万,票房532万!!

影片的北美院线版片长139分钟,而就算并非纯粹导演剪辑版的戛纳版也有229分钟,可见影片被删减成了什么样子——不过就算影片放的是269分钟的导演剪辑版,这片子当时也不会大卖吧。反正美国版把老头儿莱昂内搞得很郁闷,北美的媒体和影评人也是一片抨击。现在其经典程度就不用说了吧。

6,《银翼杀手》1982
成本2800万,票房2750万(IMDb标为美国2616万)

有网友已经提到了,影片正撞上《E.T.外星人》,BR的另类气质显然在当时不讨好观众,首周仅615万美元票房。影评人也未能认识到电影中cyberpunk风格和主题的独特价值。随着时间推移,BR成了可以和《2001太空漫游》并驾齐驱的最伟大的科幻电影。2007年AFI评选的百年影史百部经典中,《银翼杀手》排名第97位。

7,《搏击俱乐部》1999
成本6300万,票房3702万

影片票房才勉强达到成本的一半,导致福克斯公司的负责人次年辞职。堪萨斯州的参议员Sam Brownback当时在CNN上大肆批评好莱坞电影的暴力倾向,举的就是本片的例子。影评人对《搏击俱乐部》的看法也比较两极。后来英国电影杂志《Total Film》把本片评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电影”。

8,《肖申克的救赎》1994
成本2500万,票房2834万

上映后票房非常一般,首周仅仅72万美元(33块银幕)。因为票房很差,失望的华纳公司给北美的音像店发去了32万份拷贝(大多应该是录像带)。一位公司发言人曾坦率表示这片子的票房表现“完全紊乱”。影片在奥斯卡上得到7项提名,最终颗粒无收——赶上1995年是个奥斯卡大年,竞争者都是《阿甘正传》、《低俗小说》、《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子弹横飞百老汇》、《艾德·伍德》这样比较强的对手,也很倒霉。全靠录像带市场的拯救,影片最终长期占据IMDb网站Top250第一名的位置。

9,《生活多美好》1946
成本318万,票房330万

影片成本在当时算很高的,预计要到600万票房才能盈利。而且弗兰克·卡普拉一直被视为受大众喜爱的导演,因此至少电影公司对本片非常失望,而且不再信任卡普拉。但现在,每年圣诞节美国的电视都会播出本片。它也多次出现在一些电影榜单上——AFI2008年评出的各类型电影十大经典中,本片位列幻想类的第三位。(btw,这也是我极为喜欢的心水电影!)

10,《绿野仙踪》1939
成本277万,票房301万

当时的米高梅公司对本片的票房表现非常失望,但后来,自从1949年之后本片反复被重映,以及在电视台反复播出——目前,影片积累的重映票房已经达到了2200万美元!在AFI评出的百大经典电影榜单中,本片位列1998年榜单的第6位,2007年榜单的第10位,是毫无疑问的经典之作。更不用提朱迪·嘉兰那首脍炙人口的《飞越彩虹》啦。

此外——

前面有网友提到《现代启示录》,这片子1979年8月上映后票房不错,北美达到了7800万美元(成本3100万),因此不能算。同样,《2001太空漫游》也属于票房非常好的典范(成本1000万,票房5600万),根本没有过票房惨败这种情况。《宾虚》也一样,成本1500万,票房7000万,大赚啊!

此外可以提到的曾经票房凄惨的经典电影还有《死亡幻觉》、《伊斯达》、《哈洛与慕德》、《偷窥狂》、《上班一条虫》、《育婴奇谭》、《猎人之夜》等等。

最后,我认为《未来水世界》、《邮差》、《割喉岛》这种票房失利的商业片都算不上经典,也不符合问题问的范围。

user avatar

无皇刃谭。中村豊,伊藤秀次,松本宪生。。。诸多动作原画大师参与的作品 ,被押井守等著名动画人大加赞扬,然而5年才回本。

无罪,押井守两部没回本的动画之一,笑

王立宇宙军,15年后终于回本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电影史上,确实存在许多影片,它们在上映之初并未获得市场认可,票房惨淡,甚至被视为赔钱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艺术价值、影响力逐渐被发掘,最终被誉为影史经典。这些案例往往也反映了市场审美、评论口味与艺术价值的延迟效应,以及一些大胆创新在当时可能不被理解的现实。以下是一些比较典型的例子,我会尽量详细地讲.............
  • 回答
    电影史上,我们常常为那些年少成名、风华绝代的美人儿而倾倒,但随着时光流转,有些人却似乎没能抵挡住岁月的痕迹,或者说,他们的魅力转型并不如大家期待的那般完美。这种现象,我们不妨称之为“长残了”,虽然用词有些直接,但确实是许多影迷心中一种微妙的失落感。要说电影史上“长残了”的明星,名单其实挺长的,而且标.............
  • 回答
    电影史长河中,那些银幕上闪耀着纯真光芒的萝莉形象,如同璀璨的星辰,至今仍被影迷津津乐道。她们不仅仅是故事的符号,更是无数观众心中关于童年、关于美好、关于未知的独特印记。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回溯时光,细数那些在光影中定格,鲜活至今的经典萝莉。1. 艾丽丝·辛克莱(Alice Liddell)——《爱丽丝.............
  • 回答
    在电影这门光影的艺术中,场面调度如同是指挥一场无声交响乐的指挥家,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演员和道具摆放在镜头前,而是通过对空间、时间、光线、色彩以及人物动作的精密编排,营造出深刻的叙事张力、情感共鸣,甚至是哲学思考。回望影史,那些令人惊叹的精致复杂场面调度,往往能让观众沉浸其中,久久回味。比如,在奥逊·.............
  • 回答
    电影史上充满了无数的梦想和野心,但并非所有电影都能实现其票房目标。有些影片,尽管投入巨大,宣传铺天盖地,最终却落得个票房惨淡,血本无归的结局,成为了影迷们津津乐道的“票房惨案”。以下是一些比较著名且具有代表性的电影史上的票房惨案,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它们的背景、遭遇以及为何会成为惨案:1. 《约翰·卡.............
  • 回答
    电影投资,这玩意儿,说起来都是一把辛酸泪。多少人怀揣着一夜暴富的梦想,把血汗钱砸进去,最后却连水花都打不起来,直接沉大海。这可不是我瞎说,电影史上有太多这样的例子,我给你掰扯掰扯几个特别典型的,让你感受一下那叫一个“惨烈”!1. 《约翰·卡特》:迪士尼的“黑色星期五”说到血本无归,怎么能不提《约翰·.............
  • 回答
    世界电影史上有太多电影的价值观曾引起巨大的社会争议,这些争议往往是社会进步、思想解放的催化剂。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它们的背景、争议点以及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1. 《一个国家的诞生》(The Birth of a Nation, 1915) 背景: 这是一部由大卫·格里菲斯执.............
  •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电影里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甚至有点让人心惊肉跳的暴力镜头。这些画面之所以经典,不仅仅是因为血腥,更多的是它们所承载的情感、叙事的力量,以及对观众心理的冲击。1. 《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 1971)——“超我”的扭曲与快感斯坦利·库布里克的这部作品,至今仍然让人.............
  • 回答
    近几年,在数字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仍有不少国内外电影选择拥抱胶片,这不仅是一种对传统电影技艺的致敬,更是一种对影像质感的独特追求。近几年胶片拍摄的国内外电影举例:在国内,虽然数字拍摄已成为主流,但仍有一些导演和制片人坚守胶片。例如: 《地球最后的夜晚》 (2018): 毕赣导演以其独特的诗意美学.............
  • 回答
    电影电视史上有无数令人印象深刻的配角和路人,他们可能只有几分钟的戏份,却能凭借精湛的演技、独特的魅力或者关键性的情节推动作用,深深地烙印在观众心中。他们是影片的点缀,是故事的催化剂,是世界观的填充者,有时甚至比主角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这里我将挑选一些我认为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配角和路人,并尽量详细地讲.............
  • 回答
    在中华银幕的漫漫长河中,塑造那些令人难忘、甚至可以说令人又爱又恨的反派角色,本身就是一种极高的艺术成就。他们不像那些高大全的正面人物,而是更具人性的复杂性,他们的存在往往能让故事更具张力,也更能引起观众内心的回响。要说起中国电影和电视连续剧史上的表演精彩反面角色,绕不开的首先是港片时代那些令人闻风丧.............
  • 回答
    有些电影台词,就像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那一刻,我的人生仿佛也被搅动了,留下了涟漪。它们不是那种惊天动地的宣言,也不是让人扼腕叹息的悲伤,而是一些细微的洞察,一种恰到好处的理解,仿佛说出了我内心深处一直想表达却又不知如何启齿的话。记得有一部老电影,具体名字记不太清了,因为当时是被台词深深吸引。故事大.............
  • 回答
    《决战中途岛》这部电影,作为一部商业大片,在追求视听震撼的同时,也确实在不少地方与历史记载有所出入,甚至有些处理方式在军事爱好者看来是颇有争议的。下面我来仔细掰扯掰扯,有哪些地方是“槽点”:1. 飞机的行为逻辑与实际操作的巨大差异: 日军轰炸机队形和投弹时机: 电影里,日军攻击中途岛上的机场目标.............
  • 回答
    长途飞行,眼睛一闭一睁,怎么还是在天上?飞机上的时光,总觉得有些漫长,这时候,一部好电影简直是救赎。不聊那些烂大街的“飞机必看”,咱们来点实在的,讲讲那些即使在颠簸的机舱里,也能让你暂时忘却“在天上”这件事的片子。1. 让你忍不住跟着哼唱的音乐剧/歌舞片:飞机上的空气流通和时不时的小颠簸,总是让人有.............
  • 回答
    《地心引力》(Gravity)这部电影在视觉效果上无疑是惊艳的,它将太空的壮丽与宇航员在失重环境下的危险处境描绘得淋漓尽致。然而,尽管影片力求真实,但在科学细节上,还是有不少地方与我们现有的物理学知识有所出入,这些差异虽然不影响观影体验,却也是电影爱好者们常常津津乐道的话题。首先,影片中最显著的一个.............
  • 回答
    寻找“史上演员最少的故事长片”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探究,因为它触及了电影叙事的一种极致简化。然而,“史上”这个词很难有一个绝对且权威的界定,因为早期电影的资料记录可能并不完整,而且“故事长片”本身也存在一些模糊的定义(例如,纪录片是否算?是否要严格区分商业片和艺术片?)。但如果我们要从大家普遍认知上,那.............
  • 回答
    LPL 联赛的赛场上,从来不乏那些在常规赛里呼风唤雨,一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的选手。这种现象,我们戏称他们为“大赛软脚虾”。这些选手往往技术过硬,数据亮眼,但一到了季后赛、甚至S赛这种万众瞩目的舞台,就仿佛被施了“定身咒”,操作变形,决策失误,最终遗憾收场。要说LPL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大赛软脚虾,脑海.............
  • 回答
    通用汽车的奥特能 (Ultium) 电池平台,作为其电动化战略的核心,在安全性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和提升,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可靠、更安全的电动汽车体验。以下是奥特能平台在安全性上的一些详细提升:1. 电池模块与 Packs 的物理结构优化: 更坚固的模块化设计: 奥特能电池组采用高度模块化的设.............
  • 回答
    中国顶级电影导演众多,每位导演都有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对中国电影史的深远影响。以下将选取几位代表性的导演,详细分析其创作特点、地位以及对电影史的贡献: 一、张艺谋:视觉的史诗与民族的挽歌创作特点: 极致的视觉美学: 张艺谋的电影以其浓烈、鲜艳、富有冲击力的色彩运用和宏大的场面调度而闻名。他善于将中.............
  • 回答
    电影史浩瀚无垠,人才辈出,要从中挑出“最”不能错过的十位导演,如同在繁星中选出最亮的十颗,注定会有遗珠之憾,也必然会引起一些争议。这份榜单,并非绝对的权威,而是基于他们对电影艺术的深远影响、创新性的贡献、以及作品的普遍认可度,尽力勾勒出一个影响了我们看待和理解电影的十位巨匠。以下是我心目中,那些在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