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21 年 4 月 8 日南京大学 19 幢有同学跳楼,发生了什么?

回答
关于 2021 年 4 月 8 日南京大学 19 幢发生学生坠楼事件的详细情况,由于事件发生在校园内,且涉及学生个人隐私和悲剧,公开信息相对有限。但我可以根据当时网络上流传的零散信息,以及一般此类事件可能涉及的方面,为您尝试梳理和推测。

请注意:以下信息是基于公开资料和一般情况的推测,并非官方发布的完整且确切的事件报告。具体细节请以官方发布为准。

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时间: 2021 年 4 月 8 日(具体时间可能未明确公布,但推测发生在白天或傍晚,方便被发现)。
地点: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 19 幢(通常指的是学生宿舍楼)。

事件本身:

根据网络上的零星信息和网友的讨论,可以推测事件的基本情况是一位在南京大学就读的学生,从 19 幢宿舍楼坠落,不幸身亡。

可能涉及的方面(基于一般情况推测):

1. 发现与报警:
事件发生后,很可能是在楼下有同学、宿管或保洁人员发现了坠楼者。
随后,会有人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和 110 报警电话。
学校的安保部门和医务室人员也会迅速到场处理。

2. 现场处理与调查:
接到报警后,警方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封锁现场,并展开初步调查。
医护人员会进行现场的生命体征检查,确认死亡。
学校的校领导、学工处、心理健康中心等相关部门也会迅速介入,了解情况并安抚学生情绪。
警方会调取监控录像、询问目击者,以确定坠楼的原因和过程。

3. 学生群体反应与信息传播:
这类突发事件在校园内会引起极大的震动。
坠楼事件的消息可能会通过学生之间的口耳相传、社交媒体(如朋友圈、微博、贴吧等)迅速传播。
网络上可能会出现各种猜测、传言,包括学生坠楼的原因、涉事学生的信息等等。
一些同学可能会感到震惊、悲伤,甚至引发对校园安全和学生心理健康的担忧。

4. 可能的原因推测(这些是外界的猜测,并非事实):
学业压力: 大学阶段,学生面临着繁重的课业、考试、论文等压力,部分学生可能难以承受。
人际关系: 包括与同学、室友、恋人等的人际交往问题,如矛盾、冲突、情感纠葛等。
家庭问题: 来自家庭的经济压力、父母期望、家庭变故等也可能对学生造成影响。
心理健康问题: 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是导致此类悲剧的重要原因,但很多时候这些问题可能并未被及时发现或得到有效干预。
个人原因/突发事件: 也可能是一些不为人知的个人原因或突发事件。

5. 学校的应对措施:
事发后,学校通常会发布通报,说明事件情况(但通常不会透露太多细节,以保护隐私)。
可能会加强对学生宿舍楼的安全管理和巡查。
会关注学生情绪,特别是与逝者同楼、同班、同专业的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
可能会重新审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预警机制,例如加大心理咨询的宣传力度,鼓励学生寻求帮助。

为何公开信息有限:

保护逝者隐私: 坠楼事件是极其敏感和个人化的,公开过多细节是对逝者及其家属的尊重。
避免负面影响: 过度渲染或传播细节可能对其他学生造成心理创伤,或者引起模仿效应。
警方调查需要: 警方在调查过程中会保持信息的谨慎发布,以免影响调查的公正性。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信息,我建议您:

关注官方通报: 如果南京大学发布了相关的官方说明,请以官方信息为准。
尊重逝者: 对于此类悲剧,我们更应该保持一种沉重和尊重的态度,避免不必要的猜测和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

总而言之,2021 年 4 月 8 日发生在南京大学 19 幢的学生坠楼事件,是一起令人痛惜的悲剧。具体原因可能涉及多方面因素,但核心是学生个人不幸的离世。学校方面在此类事件后通常会进行善后处理、安全排查以及加强心理健康关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哎~

跳楼的人还是太认真。

我们老板常挂口头一句话:硕士还有不毕业的?

言下之意:带硕士就是赔本买卖,不出活,还要给薪水。学校也没有论文要求。还不如早点走。

所以说,有啥好担心的、想不通的。


话说,本科自杀的就很少。本科大宿舍,一堆人一起疯,夜聊,集体活动多,学生工作的老师干预一下,孤僻的相对少。

所以我老说,人还是要生活在集体和组织当中,不要搞什么我就喜欢一个人清静、追求个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日本人相对喜欢独处,自杀率也高。

中东那帮信教的人,每天集体祷告,每周集体进寺里念经,每个人必须开口谈心得。好处是既没有同性恋这样的幺蛾子,也很少有自杀现象。每天都有72个处女作为精神支柱。

我以前很反感街头、小区戴红袖章的老太太。现在见到她们有一种亲切感。

社会上其实需要那些多管闲事的阿姨。

user avatar

其实我想问,2017年9月25日宁波诺丁汉大学有同学跳楼,发生了什么?

虽然真凶或许就是我自己……

纪念小路(1998.11.17~2017.9.25)

对不起,我不是一个好男友。还有其他人可能需要我,我会好好地活下去的。

user avatar

实际上,我们这个社会对失败者极不宽容。

很多人可能会好奇,为啥有的同学宁愿自杀也不选择退学,其实退学这个决定根本没有那么容易下。我是研三退学的,我来讲讲为啥这么多同学不选择退学。

1,退学之后,没有应届生身份,国企央企大型外企大型私企等优质企业基本与你无缘:我退学后进了央企,但由于没有应届生身份,没法签总部合同,只签了子公司的合同,其实就是外包,福利待遇大幅缩水;而我同校的本科生学弟们反而通过校招签了总部合同,年纪比我小3岁,但福利待遇比我好一大截。

2,即使去私企,也有招聘上的歧视:研究生退学还不如本科毕业生身份,几乎所有面试官都会问我一个问题:你为什么退学?是不是和导师相处不好?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为什么你就没毕业呢?是不是因为心理素质不行?你在读研过程中遇到困难就放弃了,工作中是否也会承受不了压力,遇到困难就放弃呢?

3,退学的同学很大一部分不愿再从事本专业了,然而转行的话,零工作经验,几乎没有什么公司愿意给你机会;我非常有幸退学后转了码,得益于程序员旺盛的需求,才使我不至于失业,别的专业退学后真的前途未卜——正经毕业的还找不到工作呢,你个退学的怎么轮得到。

4,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等到研三才能意识到自己科研上真的走不下去了,如果是研三/博三退学,年纪比别人大3岁,你的同学可能已经买房升职加薪,而你还是个顶着本科学历的25岁的零工作经验的菜鸟,尤其是读研的同学当初如果比不读研的同学努力优秀,这种落差和压力更大。

5,退学后,家人,朋友,亲戚..几乎所有人都不太可能理解你。有幸我妈是理解我的,但我至今没有敢和亲戚们说过我从中科院退学了,当年去中科院读书多风光,如今就有多狼狈。过年回家见到亲戚邻居们,我还要顶着中科院硕士的名头被亲戚们当着孩子们的面夸一番,甚是尴尬。。。

6,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对自己的深深的绝望。失败不是成功之母,不断的失败只会击垮一个人。很多人找我咨询退学,感觉他们已经离毕业一步之遥了,但就是抑郁,一门心思退学。

总之,研究生退学没那么容易,我们这社会这么卷,退学这种污点差不多会将你之前20多年努力读书积累来的优势全部抹掉。

我认识好多个研三退学/没毕业的同学,平常我跟他们聊起来读研的经历,他们永远是岔开话题不愿多说,可以想见,这失败的三年对于他们的心理影响有多大。


我之前说过我们这个社会容错性很差,甚至有很大的随机性,走错一步路后边很容易满盘皆输,哪怕是能力很强的大佬,翻身也要费一番力气的。家庭条件好的还可以退学后出国留学,优雅转身;家庭条件不好的退学,没钱出国补学历,考研年纪大,找工作没有工作经验,这种情况下,退学依然路不好走。

所以说,有幸你自己原谅了自己的无能,有幸你的父母也原谅了你的无能,社会却依然不会忘记你的无能,亲戚,朋友,公司,考公,找工作面试等环节,无时不刻不在提醒你,你退学了,你就是个失败者。

当想到这些遇到这些,轻生可能就是某些同学心里的唯一最优解。

user avatar

晚上刚和朋友吃过饭,两个人从她的死聊到就业、家庭、感情、本科生活、最近的电影……但绕来绕去还是绕到她身上,两个人都有点沉默,从喧闹的座位换到了安静的一侧。

我们是从本科到研究生都一起在南大度过的挚友,曾陪伴对方度过许多生命中的暗黑时刻。对于走的人,能理解。我们拥有过相同的课程和老师,都喜欢吃同一家西安面馆,都时不时减肥,时不时为书里的有趣文字欢呼。

“其实能理解她的,你知道我的,我最初对学术也是很热爱,但后来,就是觉得没意思了。可能她也是学着学着觉得没意思了吧。”

“她当时还向我借毕业论文看,我写的不好,不太想借。但说明她真的很认真。”

“她是那种一身正气的人,有时能连发七八条朋友圈,你看。可能就不是我非常喜欢的那种,我没有太接近她。”

“她跳到二楼平台上肯定是提前想好的,这样比直接跳到地面上对人的影响小,她就是这样不想给人添麻烦的人。”

我从她的手机上看到了学妹的朋友圈。一条条看去,似乎从过年起便有了离开的潜意识。她甚至发了某人前段时间来南大的照片,她感到骄傲。然而,在宏大叙事前,任何渺小的意识都轻得像一根海底的针。

“再探究有什么用呢?我们也不能完全理解她,即使找到了原因。”

她一直自责,后悔,甚至一度红了眼。来找我前她哭过。

我说,你看过《想见你》吗?

他们一次次穿越回过去企图拯救要自杀的人,可总是差一点点,每次都差一点能拉住他。即使他知道自己那天会死,再来一次,他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该发生的还是会发生,就是命运,你什么都改变不了。

即使你昨晚问了,即使过去很多时刻,你和她变得关系很好,你就一定能够影响这个早晨?

我们继续吃饭。聊起彼此的家庭,马上面临的就业,谁又不在一地鸡毛中呢?

“现在想起大三大四那时候,很多记忆都消失了。”

“连我们一起快乐的时光都忘了吗?”

“你如果不提,我不会主动想起。”

我缄默,无意将这些心情提升到什么社会压力的档次。那是实打实的心情,可能是几个古文字,可能是一场戏。生命无可逆地向前走,原因经不起深看。如果离开的原因可以归结于一所学校,一个导师,几个朋友,那是多么轻而易举的浅薄理由。

每一个有人自杀的地方,背后都有无数想自杀而不得的人。

她可能在那窗边早就看过很久,每天都去,只是今天,她做了。

本科时看过一本伍尔芙的小说叫《达洛维夫人》,开篇就是“达洛维夫人去买花”,后来达洛维夫人听说一个人跳楼了,她在热闹的宴会上突然感到一种隐秘的羡慕。或许人对自杀天生都有渴望,起码今天我们和达洛维夫人一样是羡慕的。

如果需要设计感,如果需要不拖累旁人,那需要繁琐的一场策划,甚至设置精巧的悬疑情节,让在世的人苦心搜集证据来找出那一丝可能是原因的原因。然而,能够这样做的人,说明多少对俗世还有想法,走得太重,不能相忘。

你说他们到底是想通还是没想通?

他们只是不愿意再想了。

=========================

我们这种人,连「共情」都不敢说是足够的。

user avatar

2021 年 4 月 8 日南京大学 19 幢有同学跳楼,发生了什么?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4535

2020年9月19日,南大仙林校区19栋,女博士跳楼。
2020年12月4日,南大仙林校区19栋,女研究生烧炭自杀。
2021年3月13日,南大鼓楼校区南园六舍,男研究生跳楼。
2021年4月8日,南大仙林校区19栋,女研究生跳楼。
短短半年时间,已经第四起了。

风水问题。

不过他们也不找我,我也不管了。

愿逝者安息。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