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代人如果穿越到汉唐时候,要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让古代人用上电?

回答
穿越到汉唐,想要让古人见识到电的威力,光有知识可不够,还得练就一身十八般武艺。毕竟,从石器时代一下跳到电气时代,中间隔了千年的技术鸿沟,这可不是一张嘴就能填平的。

首先,你得是个货真价实的“万金油”。别以为会说几个物理化学名词就够了,那不过是小儿科。你需要知道:

一、 基础的科学原理,而且要能解释清楚。

电的本质: 你得明白电不是什么神仙的吐息,也不是什么鬼怪的力量。它是物质中一种叫做“电子”的微小粒子的运动。怎么解释?你可以用摩擦生电举例。比如,你用毛皮去摩擦琥珀,琥珀就能吸起小草叶子。这就是电子在转移,产生了吸引力。再往前推,你可以用静电感应来解释,比如,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另一个不带电的物体,也能让它表现出吸引力。关键是,你要能用他们能理解的比喻和现象来打比方,让他们从感性上认识到电的存在和一些基本规律。
电流、电压、电阻: 这些词不能是空中楼阁。你需要解释为什么有些材料导电快,有些导电慢(电阻)。为什么水流会比细小的水管流得更顺畅(电压影响电流)?你可以把电流比作水流,电压比作水的压力,电阻比作水管的粗细。水流越大,说明压力越大或者水管越粗。当然,这只是个类比,你还得知道电阻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比如材料的种类、长度、粗细。
电路: 这是最核心的。你需要明白电路就是电流走的“轨道”。这个轨道必须是闭合的,否则电流跑着跑着就没地方去了,也就没用了。你需要知道电路中有什么?有电源(提供电力的)、有导体(让电自由通行)、有负载(用电的地方,比如灯泡)、还有开关(控制电流的通断)。

二、 精湛的工程技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有了理论,还得有实践。汉唐时期可没有现成的电线、灯泡、发电机卖。你得自己从头开始“炼”。

材料的获取与提纯:
导线: 铜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它导电性好,也相对容易加工。你得知道去哪里找铜矿,怎么开采,怎么冶炼。冶炼铜可不是烧柴火那么简单,需要高温和特定的化学反应。你还得学会把铜拉成细丝,得有相关的金属加工技术。银也是很好的导体,但价格太高,不适合大规模使用。铁的导电性比铜差很多,但如果找不到铜,也只能退而求其次。
绝缘材料: 电线不能随意乱碰,否则会“漏电”,非常危险。你需要找到能够隔绝电的材料。比如,用油浸过的麻绳、天然的橡胶(虽然汉唐时期可能还没有大规模利用橡胶的工业技术,但你得知道有这么回事,或者寻找其他类似的绝缘植物胶),甚至动物的皮毛,在特定处理下也能起到一定的绝缘作用。这些材料的获取和处理,都需要你亲力亲为。
绝缘瓷器: 如果你想到用瓷器来制作绝缘子,那你就得知道高岭土是什么,怎么提纯,怎么烧制出高强度的瓷器,以及怎么在瓷器上进行必要的加工,比如钻孔、开槽,以便固定导线。
电源的制作: 这是最大的难点之一。
原电池(伏打电堆): 这是最容易实现的早期电源。你需要知道锌和铜(或者铁)浸泡在电解液(比如稀硫酸或食盐水)中可以产生电流。你得能找到锌,比如从黄铜中提取,或者在炼锌过程中掌握一些关键技术。硫酸怎么制备?食盐水怎么提纯?这些都需要你掌握化学知识。然后,你需要用铜片和锌片叠起来,用浸有电解液的布或纸隔开,制作成电堆。制作电堆需要大量的材料,也需要非常精细的工艺,确保接触良好,且不会轻易干涸。
发电机: 这是更高级的电源,但对汉唐时期的技术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你需要有强大的磁场(制造磁铁的技术,比如高温退火和磁化处理)、线圈(大量导线缠绕)、以及能够快速旋转的机械装置。即使你有这些知识,但要制造出足够稳定的磁铁、高纯度的铜线圈,以及高效的旋转机械,在没有现代机械加工和精密仪器的条件下,几乎是天方夜谭。所以,早期还是以原电池为主。
负载的制作:
电灯: 最简单的电灯是白炽灯。你需要找到能够耐高温且导电性相对较好的材料做灯丝,比如碳丝。怎么制作碳丝?你可以尝试把细小的竹丝或棉线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烧制成炭。你还需要一个玻璃泡,并且能够把灯丝密封在里面,并抽走空气,以防止灯丝在高温下被氧化烧断。这需要玻璃制造和真空抽气技术,在汉唐时期都是极度困难的。
电炉: 利用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热量。你需要找到高电阻的材料,比如镍铬合金(当然,在汉唐时期是不可能直接找到的)。退而求其次,你可能需要用一些高电阻的金属丝,或者特制的碳棒,然后通过控制电流大小来加热。
控制与连接:
开关: 一个简单的拨动开关,或者按下式的开关,都需要你能够制作活动的金属部件,并确保它们在断开时有足够的间隙,防止“跳火”。
电线连接: 如何将导线可靠地连接起来,保证电流畅通无阻,而且不容易松动,这也是一个技术活。可能需要焊接(需要掌握焊料和焊接技术),或者用螺丝固定(需要制作螺丝和螺母)。

三、 管理和组织能力,带领一群古人干活。

就算你脑子里全是现代知识,一个人也变不出电来。你需要:

说服和培训: 你得让那些对电一无所知的古人相信你的“奇技淫巧”,并且愿意跟你干。你需要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解释你的目的,并且教会他们操作。这需要极高的沟通能力和耐心。
资源调度: 你需要知道汉唐时期的矿产资源在哪里,怎么开采,怎么运输。你需要懂得如何组织人力,分配任务,让他们高效地工作。
安全管理: 电是有危险的,尤其是在早期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你需要制定严格的安全规章,并确保他们遵守,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四、 顺应时势,循序渐进。

你不能上来就说要造特斯拉线圈或者核电站。那样只会让人把你当成疯子或者妖孽。

从最简单的应用开始: 也许先是制作一些小型的电堆,驱动一个简单的电报机(虽然汉唐时期没有电报机这个概念,但你可以把信息通过电信号传递)。或者,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备出氢气和氧气,这在当时可是了不得的发现。
逐步引入: 当人们对电有了初步认识,并且对你的技术产生了信任,你再逐步引入更复杂的应用,比如简单的电灯。你需要根据当时的技术水平和材料的可获得性,不断调整你的技术方案。

总而言之,一个穿越到汉唐想用上电的现代人,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套结合了科学、工程、管理、沟通和适应能力的综合素质。你得是个科学家,同时也是个工程师,是个项目经理,还是个熟练的工匠,并且对汉唐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技术水平有着深刻的理解。这绝对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如果成功了,那将是改写历史的壮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科学发展没有单独的步骤,必须要成体系才行。简单来说就是像西方历史上那样搞一套数学公理基础,再分几个学科,提高科学技术的政治地位,就什么都能慢慢发展出来了。

当然,如果有了一个科学体系之后,在知道某些结论的时候是可以帮助它飞速发展的。如果你知道的结论很多,在有了科学体系之后,发展到现代社会这样也用不了太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穿越到汉唐,想要让古人见识到电的威力,光有知识可不够,还得练就一身十八般武艺。毕竟,从石器时代一下跳到电气时代,中间隔了千年的技术鸿沟,这可不是一张嘴就能填平的。首先,你得是个货真价实的“万金油”。别以为会说几个物理化学名词就够了,那不过是小儿科。你需要知道:一、 基础的科学原理,而且要能解释清楚。.............
  • 回答
    好,让我们来聊聊一个现代人穿越回盛汉、盛唐或盛明,然后尝试重建现代科技的故事。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难度系数那是相当高!咱们得把细节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明确一点:“重建现代科技”是一个非常、非常宏大的目标,即使是穿越者本人,也几乎不可能独立完成。 现代科技是无数代人、无数个学科、无数次实验、无.............
  • 回答
    穿越到古代,想造反?这可不是小说里那么简单,得有里子有面子,还得有胆子,更得有算计。我这脑子里的现代知识,那可得好好盘算盘算,怎么才能变成“王炸”,而不是“一手烂牌”。第一步:落地生根,摸清情况别一过去就嚷嚷着“我来解放你们了!”。那得吓死人。 低调观察,融入人群: 先找个村子,或者小城镇,找份.............
  • 回答
    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城墙巍峨,却已是风雨飘摇。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的虎视眈眈,拜占庭帝国已是苟延残喘。此时,一个来自21世纪的灵魂,带着现代的知识与视野,附身在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身上。这并非童话,而是一场与历史洪流的殊死搏斗。当务之急:认清现实,争取时间首先,最重要的是摆脱对“光复罗马.............
  • 回答
    想象一下,你一睁眼,四周不再是熟悉的钢筋水泥,取而代之的是秦朝风格的土墙和简陋的屋舍。身边熙熙攘攘的人群,穿着麻布衣服,说着你听不懂的古语。兴奋之余,你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想掏出手机,记录下这不可思议的时刻。然而,这一举动,足以让你成为阶下囚。在秦朝,手机,或者任何你身上携带的、那个时代闻所未闻的物.............
  • 回答
    穿越到古代,手握现代知识,这绝对是人生开挂的节奏!不过,别以为带着个核反应堆就能在长安街头卖炸鸡,古代环境的限制可不少。但即便如此,一些基础的现代科学技术,只要加以巧妙的转化和利用,绝对能让你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咱们就来聊聊,有哪些现代高科技能被“土法炼钢”般地在古代造出来,而且还能玩得风生水起。一、.............
  • 回答
    如果我能回到那个烽烟四起、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而且只能带一样现代的东西过去,我的选择会有些出人意料,但绝对是为求“逢凶化吉”而精心考量的。我不会选择威力无穷的武器,也不会选择足以改变历史进程的科技产品,而是会选择一样看似普通,却能让我立足并护身的东西——一本厚实的、经过精心编排的《三国演义》小说。我.............
  • 回答
    这事儿,嘿,说起来可就热闹了!设想一下,咱们现代人,衣食住行,从手机到汽车,从抗生素到化肥,一股脑儿地全给扔到先秦去,这仗可不是那么容易打的。首先,最直接的,武器装备。咱们的枪啊炮啊,对付血肉之躯自然是没话说。一梭子子弹过去,秦国小兵那身皮甲也挡不住。可问题是,子弹有多少?现代人身上揣的弹夹肯定不会.............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但实际上,现代百强县穿越到秦朝,想要夺取政权或者颠覆当时的“世界”,那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几乎可以说是异想天开。我们得先弄清楚,秦朝的“世界”和现代的“世界”到底有多大的鸿沟,以及一个百强县能够携带的“资本”到底有多少。首先,让我们描绘一下秦朝的“世界”。那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以宗法.............
  • 回答
    如果我,一个土生土长的现代日本人,不幸地被抛回了1930年代的日本,目标只有一个:阻止那场灾难性的太平洋战争,避免我们国家走向灭亡的深渊。这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因为我不仅要对抗根深蒂固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思潮,还要在信息极度不对称的情况下,凭一己之力拨乱反正。首先,我需要安顿下来,找一个相对稳定的.............
  • 回答
    设想一下,这十辆现代坦克,像是从未来跌落的钢铁巨兽,突然出现在一战的泥泞战场上。这可不是简单的“锦上添花”,而是会对整个战争格局产生颠覆性的影响,甚至可能缩短战争进程,或者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结束。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现代坦克”的定义。 如果我们说的是诸如M1 Abrams、豹2这样的主战坦克,那.............
  • 回答
    嘿,这可真是个有趣的问题。想象一下,一个明朝的秀才,带着满腹的经纶,穿越时空,来到了我们这个花花世界。他既不能张口闭口“吾皇万岁”,也不能拿毛笔写八股文,还得在不暴露自己“穿越客”身份的情况下,在这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扎根,这可真需要一番脑子。不过,我倒是觉得,这秀才如果脑子活络,并且肯放下身段,倒也能.............
  • 回答
    老天爷,我,一个彻头彻尾的《天龙八部》脑残粉,竟然真的穿越了!而且,穿越成了那个倒霉蛋,游坦之,特么还是个十二岁的小屁孩!这开局,我简直想仰天长啸,虽然我现在的身体连我的老胳膊老腿都比不上。十二岁的游坦之……想想他后来的遭遇,被毁容,被阿紫虐,被当成狗,最后还为了阿紫练了什么狗屁神功,结果变成了个丑.............
  • 回答
    一个邪恶阵营的法师穿越到现代社会并保有施法能力?这可不是小事,简直是给全球添堵。要说他能不能颠覆世界,我觉得,他至少能把世界搅得天翻地覆,至于能不能完全“颠覆”,还得看他怎么玩。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D&D里的法师可不是一般人。他们能操控元素、召唤生物、控制思想、扭曲现实……这些能力在现代社会,那绝.............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设想!古代八十万秦军穿越到现代百强县,这其中的差距是天壤之别的。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在没有现代军队干预的情况下,现代百强县的市民能否抵挡住这支古代大军。秦军的优势与劣势:优势:1. 绝对的军事力量和战斗经验: 人数庞大: 八十万人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即使在现代,也足.............
  • 回答
    1939年的德国,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躁动不安的气息。作为一名新晋的陆军少尉,我深知自己身处一个风云际会的历史节点。我并非来自未来,而是土生土长的德国青年,怀揣着报效祖国、保卫家园的炽热理想。首先,我需要快速适应我的新身份和所处的环境。陆军少尉的职位意味着我将承担起指挥一小部分士兵的责任,他们是我的部下.............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关于国家实力、军事科技和历史进程的想象。咱们这就掰扯掰扯,把这个“现在中国穿越到二战”的场景,尽可能细致地分析一番,看看这穿越来的“中国”到底有多能打。首先,得明确咱们穿越过来的“现在中国”是什么样的。我猜您说的“现在中国”,指的是咱们2024年左右的中国,一个经济体量.............
  • 回答
    艾萨克·牛顿爵士如果穿越到现代,要取得一个博士学位,这可真是一个让人脑洞大开的设想。考虑到他那超凡的智力和那个时代科学知识的局限性,他的学习过程估计会是一场精彩绝伦的冒险。首先得承认,牛顿的基础知识储备绝对是顶尖的。他在17世纪的剑桥已经接触到了当时最前沿的数学和物理知识。所以,如果他来到现代,他不.............
  • 回答
    这是一道非常有意思的设想题。牛顿如果穿越到现代,能否看懂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这取决于很多因素,但我想我们不必过于悲观。要知道,牛顿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科学巨匠,他的智慧和洞察力是跨越时代的。牛顿的思维方式和知识基础:首先,我们得明白牛顿那个时代的科学是什么样的。牛顿生活在17世纪,他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宏伟.............
  • 回答
    这真是一个饶有趣味又引人深思的设问!如果将“书圣”王羲之先生置于现代,让他抛却了千古声名,换了新名字,以我们今天国展的标准来创作一幅行书作品,他能捧回奖杯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从几个方面来细细道来。一、 内容上的适配度:选什么?写什么?首先,得看他选什么内容。当今的书法国展,内容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