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研究这个枪,也来评价一下
这个枪的加工非常简单。枪机框方方正正,复进簧孔是通孔,前面塞进去活塞杆,横向打个销子就固定好了,这样就把孔前面堵死了,实际活塞杆配合很松散,我怀疑pk机枪在此获得灵感,干脆把活塞杆铰接以方便拆装。枪机框上面的输弹螺旋槽也是直槽,枪机偏移闭锁结构极为简单,机匣内壁没导轨,就是机匣引导自动机,拨弹滑块也是方方正正。像受弹器框,导弹面,受弹器盖转轴座什么的,都是分体的加工再组装的部件,零件多,但每个加工起来都很简单。一打起来,这玩意生产起来绝对贼快。实际上SG43从定型,到建设完毕生产线,也只用了两个半月,二战结束时生产了70000支。
sg43还有两个小问题,一个是枪管寿命虚高,苏联说枪管寿命有12500发,但我国引入后,生产多年,大部分枪管也达不到这个水平。照理说不应该的,但转念一想,卫国战争时,这枪真的有机会把枪管打到报废吗?枪管还没打12500发,恐怕枪已经被炸飞了,有个8000-10000寿命足够了。。。
另一个问题是sg43闭锁间隙不可调(后来的sgm可以),枪管节套分体的,枪机偏移闭锁也不方便设计成枪管节套一体更换。但毛子们估计也是考虑到,枪还没有打到需要调整闭锁间隙时,整枪已经被炸飞了。。。
这枪的特点就是加工方便,可靠性很高,精度也不差,重量对于重机枪来说也还可以。但和德国的通用机枪比,肯定还是落后的,这个就是为了解决苏军对于非水冷重机枪的燃眉之需,PK机枪出来后就被取代了。
不过PK/PKM火力持续性还是偏差,适合进攻不适合防守,后来阿富汗安哥拉的苏军会在据点里布置SGM。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