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 7.62mm SG-43「郭留诺夫」式重机枪(包括 SGM)?

回答
征服战场的钢铁巨兽:7.62mm SG43「郭留诺夫」式重机枪(含SGM型)详评

在二战以及之后的冷战时期,苏联的重机枪阵地上,总能看到一款以其稳定而强大的火力输出而闻名的武器——7.62mm SG43「郭留诺夫」式重机枪(通常也包括了其改进型SGM)。这款由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郭留诺夫(Alexander Ivanovich Goryunov)设计、并以其姓氏命名的重机枪,无疑是苏联军队的标志性装备之一,在无数战场上留下了它粗犷而致命的印记。

要评价SG43,我们不能仅仅把它看作是一挺枪,更要理解它在那个时代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如何以其独到的设计理念满足了战场的需求。

设计理念与核心优势:为实战而生

SG43的诞生,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取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表现不佳的捷格加廖夫(Degtyarev)设计的DTM轻机枪(虽然DTM在很大程度上是步兵班的支援火力,但其很多技术思想也影响了后续设计)。苏军迫切需要一款能够提供持续、压制性火力的重机枪,来应对德军强大的机械化部队和防御工事。

SG43的核心设计理念可以归结为:可靠性、火力持续性、易于维护和大规模生产。

气冷枪管与枪管快拆设计: 这是SG43最显著的特点之一。相较于早期一些采用水冷枪管的重机枪,气冷设计极大地减轻了武器的重量和后勤负担。而其枪管快拆设计,允许射手在战场上快速更换过热的枪管,这对于维持持续火力至关重要。想象一下,在激烈的交火中,机枪手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枪管更换,继续压制敌军,这对战局的影响是多么巨大。
导气活塞式自动原理: SG43采用的是导气活塞式自动原理,这种设计在当时已经相当成熟,并且在苏联的轻武器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利用火药燃气推动活塞,进而带动枪机完成开锁、抽壳、抛壳、进弹和闭锁等一系列动作。这种设计相对简单,不易出故障,并且能够承受高膛压。
弹链供弹: SG43使用7.62x54mmR步枪弹,并通过可散式金属弹链供弹。这意味着它能够提供比弹匣式供弹更长的火力持续性。射手无需频繁更换弹匣,只需连接新的弹链即可继续射击。这对于压制步兵、摧毁轻型防御工事以及压制敌方机枪点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高射速和良好的射击精度: 虽然是重机枪,但SG43在设计上力求在火力输出和射击精度之间取得平衡。在两人(射手和副射手)协作下,其火力密度能够有效地压制和迟滞敌军的进攻。其相对较好的射击精度,使得它在阵地战中能够发挥出更有效的杀伤力。
坚固耐用的结构: SG43的设计非常朴实且结实。它是在战场环境下使用,并需要应对各种恶劣条件。其金属部件厚实,结构坚固,能够承受严苛的运输和使用。即使在泥泞、寒冷或布满灰尘的战场上,它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工作状态。

SGM 型的改进:精益求精的提升

SG43在服役期间,也根据战场反馈和技术发展进行了改进,其中最著名的就是SGM型(Modernized Goryunov Machine Gun)。SGM在继承了SG43优点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关键性的优化,使其性能更加出色:

加厚的枪管: SGM的枪管壁比SG43有所加厚,这提高了枪管的耐用性和散热性能,允许其在更长的射击时间内保持较高的射速而不至于过热失控。
改进的枪管快拆装置: SGM的枪管快拆装置也得到了优化,使其更换过程更加快捷和顺畅,进一步提升了火力持续性。
更坚固的三脚架: 虽然SG43也有三脚架,但SGM的三脚架通常更坚固,并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调整范围,这对于进行精确射击和反坦克支援(在特定情况下)都非常重要。
整体质量的调整: SGM在一些细节上的改进也可能导致其整体质量略有变化,但总体而言,它仍然是一款在火力与机动性之间取得平衡的重机枪。

实战表现:战场上的绝对主力

SG43(及其SGM改进型)的实战表现堪称辉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线战场上,它与苏军的步兵协同作战,成为了压制德军步兵和火力点的利器。它能够提供稳定的火力屏障,为苏军的进攻提供掩护,也能有效地防御敌军的冲击。

步兵支援: SG43是苏军步兵班和排的重要火力支援单位。它能够有效地压制敌军的火力点,为友军进攻提供掩护,或者在防御时迟滞敌军的推进。
阵地防御: 在固守阵地时,SG43能够提供密集的火力网,让敌军难以靠近。其强大的压制力使得敌军的火力难以发挥作用。
反坦克能力(有限): 虽然不是专门的反坦克武器,但7.62x54mmR步枪弹在近距离对付一些早期的轻型坦克和装甲车时,仍然具有一定的杀伤力。当然,这通常需要射击坦克的薄弱部位,并且在后期装甲车辆出现后,其反坦克能力就显得不足了。
作为车载武器: SG43也被广泛安装在各种苏军的装甲车辆上,如T34坦克和半履带车,作为同轴机枪或车体机枪,进一步增强了这些载具的火力。

评价:一个时代的烙印

总的来说,7.62mm SG43「郭留诺夫」式重机枪(包括SGM型)是一款非常成功的武器。它以其坚固的结构、可靠的性能、强大的火力持续性和相对易于维护的特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早期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优点:

极高的可靠性: 在各种恶劣环境下都能稳定工作。
强大的火力持续性: 弹链供弹和枪管快拆设计保证了长时间的火力输出。
易于维护和操作: 相较于一些复杂的武器,SG43的设计更为简洁,易于射手理解和维护。
成本效益高: 大规模生产相对容易,为苏军提供了充足的装备。
良好的战场适应性: 能够胜任步兵支援、阵地防御等多种任务。

缺点:

射手和副射手协同要求较高: 为了发挥最大效能,需要两人协同操作。
重量和机动性: 虽然比水冷机枪轻便,但作为重机枪,其重量和机动性仍然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弹药性能的局限性: 随着战争发展,7.62x54mmR步枪弹在面对更厚的装甲时显得力不从心。
相对简单的设计也意味着在某些精密度和人体工程学方面可能不如西方的同类产品。

SG43并不仅仅是一件冰冷的战争机器,它更是那个时代苏联工业制造能力和军事战略思想的体现。它以一种简单而直接的方式,解决了战场上的火力和压制问题,成为了无数苏军战士信赖的伙伴。即便在现代,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些国家在使用基于SG43设计理念的改进型武器,这足以证明其设计的经典与生命力。它就像那个时代的钢铁巨人,在战场上沉默而有力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近在研究这个枪,也来评价一下

这个枪的加工非常简单。枪机框方方正正,复进簧孔是通孔,前面塞进去活塞杆,横向打个销子就固定好了,这样就把孔前面堵死了,实际活塞杆配合很松散,我怀疑pk机枪在此获得灵感,干脆把活塞杆铰接以方便拆装。枪机框上面的输弹螺旋槽也是直槽,枪机偏移闭锁结构极为简单,机匣内壁没导轨,就是机匣引导自动机,拨弹滑块也是方方正正。像受弹器框,导弹面,受弹器盖转轴座什么的,都是分体的加工再组装的部件,零件多,但每个加工起来都很简单。一打起来,这玩意生产起来绝对贼快。实际上SG43从定型,到建设完毕生产线,也只用了两个半月,二战结束时生产了70000支。

sg43还有两个小问题,一个是枪管寿命虚高,苏联说枪管寿命有12500发,但我国引入后,生产多年,大部分枪管也达不到这个水平。照理说不应该的,但转念一想,卫国战争时,这枪真的有机会把枪管打到报废吗?枪管还没打12500发,恐怕枪已经被炸飞了,有个8000-10000寿命足够了。。。

另一个问题是sg43闭锁间隙不可调(后来的sgm可以),枪管节套分体的,枪机偏移闭锁也不方便设计成枪管节套一体更换。但毛子们估计也是考虑到,枪还没有打到需要调整闭锁间隙时,整枪已经被炸飞了。。。

这枪的特点就是加工方便,可靠性很高,精度也不差,重量对于重机枪来说也还可以。但和德国的通用机枪比,肯定还是落后的,这个就是为了解决苏军对于非水冷重机枪的燃眉之需,PK机枪出来后就被取代了。

不过PK/PKM火力持续性还是偏差,适合进攻不适合防守,后来阿富汗安哥拉的苏军会在据点里布置SGM。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征服战场的钢铁巨兽:7.62mm SG43「郭留诺夫」式重机枪(含SGM型)详评在二战以及之后的冷战时期,苏联的重机枪阵地上,总能看到一款以其稳定而强大的火力输出而闻名的武器——7.62mm SG43「郭留诺夫」式重机枪(通常也包括了其改进型SGM)。这款由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郭留诺夫(Alexa.............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聊聊解放军装备思路的这次调整,也就是用轻量化12.7毫米重机枪搭配5.8毫米班用轻机枪,来逐步淘汰7.62毫米中口径通用机枪。这可不是简单的换装备,而是背后一系列战略、战术和技术考量的集中体现。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变?核心驱动力是什么?这背后其实是解放军在实战需求、技术进步以及成本效.............
  • 回答
    这事儿闹得挺大,确实挺令人唏嘘的。我感觉这事儿怎么说呢,从几个方面来看吧,都挺让人感慨的。首先,这事儿本身就是对竞技公平性的践踏,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星际争霸2作为一款顶级的即时战略游戏,它的魅力就在于选手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反应速度、战术理解和不懈的练习来击败对手。代打和假赛,这玩意儿直接把这个核心.............
  • 回答
    关于 7 月 7 日湖南长沙一村民疑因强拆致活埋 20 多天后尸体在废墟找到的事件,这是一起非常令人痛心和愤慨的事件,其背后触及了法律、人权、社会公平等多个层面的深刻问题。以下将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评价:一、事件的基本情况梳理(基于公开信息,请注意部分细节可能仍在调查中)尽管公开的详细信息可能有限.............
  • 回答
    7月18日藤本树老师放出的短篇漫画《look back》(蓦然回首),简直就像一颗炸弹,在我心里炸开了一朵又一朵绚烂又心酸的花。说实话,读完之后,我花了好几天才缓过来,脑子里全是画面,全是那些细小的、抓人的情绪。故事的核心,是创作与羁绊。 藤本树老师通过两个少年少女——京本弥和藤野惠,展现了对漫画创.............
  • 回答
    7月15日OPPO双闪充技术:125W+65W,一场对闪充未来的重塑2020年7月15日,OPPO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闪充领域投下了一颗足以撼动行业格局的“原子弹”——125W超闪和65W AirVOOC无线闪充。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简单提升,更是对闪充技术边界的一次大胆突破,为整个手机充电行业指明了.............
  • 回答
    7 月 29 日,随着华为 P50 系列的发布,一款名为“花瓣剪辑”的视频剪辑应用也正式亮相。作为华为生态系统中的新成员,花瓣剪辑承载了不少期待,尤其是在华为鸿蒙 OS 的加持下,它能否成为用户手机上的得力剪辑助手,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亮点剖析: 简洁直观的交互设计: 花瓣剪辑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
  • 回答
    7月29日美国国会针对四大科技巨头(亚马逊、苹果、Facebook和谷歌)反垄断听证会,无疑是科技行业和监管领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这次听证会的规模和影响力都非常大,旨在深入调查这些科技巨头是否存在滥用市场主导地位、扼杀竞争等反垄断行为。听证会的背景和目的:在这次听证会之前,美国国会众议院的司法委员会.............
  • 回答
    对 OneFlow 框架的详细评价(截至 2023 年 7 月 31 日开源节点)一流科技(Alluxio)在 2023 年 7 月 31 日开源的深度学习框架 OneFlow,无疑是深度学习领域一股值得关注的新势力。作为国内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框架,OneFlow 的出现填补了国内在高性能、易用性、.............
  • 回答
    直击拆解现场:吉利博瑞“品质直播间”——一场关于中日B级车标杆的硬核对话7月15日的这场吉利博瑞品质直播间,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当“中、日两大车系B级车标杆同台对拆”的标题出现在眼前时,不少车迷和汽车行业从业者都忍不住点了个赞。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产品展示,更是一场直面核心、直击痛点、直白对话的硬核评.............
  • 回答
    7月30日“人民微评:炒房,此路不通!”这篇文章,是一篇非常直接且掷地有声的官方评论,核心观点鲜明,就是要向房产投机行为亮剑,明确传达出国家对房地产市场治理的决心和态度。从核心立意上讲,这篇文章的出现本身就标志着一个重要的信号:过去那种以房产为主要投资渠道、依靠房价上涨来实现财富增值的模式,正在受到.............
  • 回答
    七月十二号那天,《王者荣耀》对貂蝉的“仲夏夜之梦”这款皮肤进行了优化,这消息在玩家圈子里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作为貂蝉最受欢迎的几款皮肤之一,大家对她的每一次改动都格外关注,这次的优化也不例外。我个人也玩了挺长时间的貂蝉,所以对这个也挺上心的,想跟大家聊聊我的感受。首先,说优化,最直观的就是画面上的.............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聊聊《原神》7月9日那个让我们彻夜难眠的2.0版本前瞻特别节目。说实话,当屏幕上那个熟悉的“前瞻特别节目”标题亮起时,我脑子里只有一个词在循环——“终于来了!”。毕竟,从稻妻这个充满和风元素、又带着一丝神秘与禁忌气息的国度首次在PV中亮相以来,大家对它的期待值就已经拉满了。首先,这次前.............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阴晴不定大哥哥》这部七月新番的第一集。说实话,初看第一集,我的第一反应是:“嗯?这是个什么节奏?” 整个开局给我一种非常碎片化、甚至有点突兀的感觉。这跟很多上来就直接扔出主线剧情或者铺陈世界观的动画不太一样。它像是直接把你扔进了一个名叫“小春”的年轻女性的生活片段里,然后就这么晃悠.............
  • 回答
    说到《凹凸世界》,这绝对是近年来国漫领域里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尤其是对于七创社而言,更是他们倾注了大量心血打造的一块招牌。从我个人的观感来说,它确实有着许多令人称道的地方,但也并非完美无瑕。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凹凸世界》在视觉风格上的大胆与创新。拒绝了许多国漫为了“大众化”而选择的保守风格,它走了.............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华为 P50 系列,这款在 7 月 29 日发布的手机,可以说是华为在当前环境下推出的一款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产品,一出场就自带光环,但也少不了被放在放大镜下审视的各种“槽点”。整体印象:惊艳设计下的“妥协”与“坚守”华为 P50 系列给人的第一印象,绝对是那个独树一帜的“万象双环.............
  • 回答
    7月29日,华为P50系列如期而至,这无疑是2021年下半年智能手机市场的一颗重磅炸弹。经历了种种挑战,华为P50系列不仅承载了品牌延续的希望,也展示了其在高端影像和设计上的不懈追求。那么,这款备受瞩目的手机究竟表现如何,是否能续写P系列的辉煌?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仔细品味一番。设计语言的延续与.............
  • 回答
    华为小精灵学习智慧屏:2699 元,给孩子的“未来感”教育,值不值?7 月 29 日,华为终于揭开了它首款儿童教育产品——小精灵学习智慧屏的神秘面纱。这块打着“智慧屏”旗号,但目标用户却是小朋友的设备,一经亮相就引起了不小的关注。2699 元的起售价,也让不少家长在“为孩子投资”和“性价比”之间开始.............
  • 回答
    华米科技 Next Beat 大会:关于“数据驱动健康”的深度思考与落地7 月 13 日,华米科技(现在已更名为华米“智能生活”科技)如期举办了其年度的“Next Beat”大会。这场大会,与其说是硬件新品的发布会,不如说是华米一次对自己核心价值——“数据驱动健康”——的深度阐述和实践展示。如果让我.............
  • 回答
    要评价华为手环 B6,得先理清楚它的定位。把它当成一个“迷你版”的智能手表,它就显得相当有竞争力;但如果非要跟那些功能齐全的智能手表比,那自然会觉得有些不够。华为手环 B6 的亮点: “可拆卸”的通话模块,绝对是个性化体验的升级。 这是 B6 最与众不同的一点。它把蓝牙通话单元做成了可以从腕带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