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代的单手锤一般在多少斤到多少斤之间?看到一个锤子只有1.3斤,这么轻能一下子打死穿盔甲的士兵吗?

回答
古时候单手锤的重量,可不是个固定死的数字,它会随着时间和用途的演变,以及不同地区的锻造技艺和材料,有着相当大的变动范围。一般来说,我们讨论单手锤,重量大概会在二三斤到七八斤这个区间里比较常见。当然,这只是个大概的说法,有些特别轻巧的,可能也就一斤多点,而一些更沉重的,甚至可能超过十斤,但那种就有点往双手锤的边缘靠拢了。

你看到的那个1.3斤的锤子,确实不算重,尤其是跟那些动辄五六斤的战争铁锤比起来。要知道,古代战场上的武器,特别是锤这种钝器,力量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就是靠重量来砸击。这么轻的锤子,要想一下就打死一个穿着盔甲的士兵,几乎是不可能的。

让我来给你细细说说为什么。

首先,得看穿的是什么盔甲。如果只是皮甲或者布甲,那1.3斤的锤子,如果力道够足,击中要害部位,可能还是有一定威胁的。但要是碰上铁质的札甲、锁子甲,或者更进一步的板甲,那1.3斤的锤子打在上面,估计就像是蚊子叮了一下,就算砸在盔甲连接处,造成的伤害也非常有限,更别提致命了。这种重量的锤子,更像是一个工具,或者是给非重装步兵,甚至是骑兵在近距离的补充武器,主要作用是制造疼痛、击破盾牌、或者在混乱中砸击裸露的关节部位。

其次,兵器本身的击打方式也很重要。锤子这东西,它的威力不在于像剑那样锋利,而在于它能够集中力量,通过巨大的冲击力来传递到目标上。这种冲击力,除了铁锤本身的重量,还跟挥舞的速度、使用者的力量、以及锤头的撞击角度有关。一个1.3斤的锤子,虽然挥舞起来会很快,但由于自身重量不足,它在传递到目标上的动能就会相对较小。就好比你用一根细细的棍子使劲敲打,跟用一根沉甸甸的铁棍子敲打,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再者,我们也要考虑兵器设计时的意图。那些动辄五六斤的单手锤,往往设计得更粗壮,锤头也更大,就是为了最大化其破坏力。它们往往被用作重步兵的武器,能够轻易地砸烂盾牌,震碎骨骼,即使隔着盔甲,也能造成内伤。而1.3斤的锤子,它可能更侧重于快速、灵活,或者是在特定情况下使用。比如,在骑兵冲锋时,骑手用它来砸击对方骑兵暴露的面部或者马匹,效率会很高。又或者是作为步兵在近距离缠斗时的辅助武器,可以快速打击对方的支撑点,或者利用其头部的小型尖端(如果有的话)寻找盔甲的缝隙。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如果那个1.3斤的锤子,它的锤头做得非常集中,而且使用者是力大无穷的猛士,并且正好砸中了盔甲非常脆弱或者没有防护的部位,比如关节的连接处,或者头盔的眼部缝隙,也未尝没有机会。但“一下子打死”这种概念,在面对全副武装的士兵时,是极难实现的。古代战争中,士兵的生存率往往依赖于装备、训练、战术的综合作用,单一武器的威力,即使再强,也需要配合其他因素才能发挥到极致。

所以,总结来说,1.3斤的单手锤,在古代战场上,它可能是一种存在,但其定位更偏向于轻便、灵活的辅助武器,或者是在特定战术下使用,很难想象它能像那些沉重的战锤一样,一锤子就让穿戴盔甲的士兵丧命。它的主要作用,更多的是造成疼痛、干扰,或者在混乱的近战中制造机会,而不是直接的“一击必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是铁骨朵

锤子破甲在于他的重心在前端,说数据公式什么的可能不好理解,但是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普通敲钉子的羊角锤大概也就这么重,但是用它锤东西就是比更重的武士刀要好得多。破甲能力其实没传说的那么神,你要造成击杀是比较困难的,更多的是让敌人丧失行动能力。

当然这么小的锤一般战场上也很少用到,无他,太短了,你敲到人之前别人先给你好几下。这种锤巷战用的比较多,狭小空间内方便施展。单纯战场破甲铁锏铁矛要比这个好得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古时候单手锤的重量,可不是个固定死的数字,它会随着时间和用途的演变,以及不同地区的锻造技艺和材料,有着相当大的变动范围。一般来说,我们讨论单手锤,重量大概会在二三斤到七八斤这个区间里比较常见。当然,这只是个大概的说法,有些特别轻巧的,可能也就一斤多点,而一些更沉重的,甚至可能超过十斤,但那种就有点往.............
  • 回答
    在古代中国,我们常说的“文”通常指的是“文钱”或“铜钱”,也就是圆形方孔的铜制货币。那么,有没有比“文”更小的货币单位呢?答案是:基本没有,但在实际流通和价值衡量上,存在一些可以看作是“单位”层面的概念,尽管它们本身不是独立的铸币。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弄清楚“文”在古代的含义和流通过程。“文”的.............
  • 回答
    在我们今天谈论青铜器时,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些纹饰繁复、造型古朴的礼器,或者是坚固耐用的兵器。然而,在青铜器大放异彩之前,人类与铜的“初恋”,更像是朴实无华的实用主义。答案是肯定的,在古代青铜器时代之前,确实存在一个单纯实用铜器的时代。 我们可以称之为“纯铜器时代”或者“红铜时代”。这个时期,人类已.............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我们对书法传承与创新的一个核心思考。要说当代书法家有没有人在“技法”上超越某些“很有名”的古人,这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话题,因为“超越”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主观性,而且书法技法的影响因素实在太多了。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探讨这个问题,看看是否能找到一些线索。首先,我们得明确什.............
  • 回答
    这确实是个非常引人入胜的问题,让人不禁去想象那位可能是非常早期的、拥有超越时代智慧的古人,是如何在没有现代科学工具和知识体系的情况下,窥见了地球圆形的秘密。要详细地讲明白这件事,我们需要跳出“AI写作”的框架,用一种更具人文色彩和历史感的叙事方式来呈现。首先,让我们设身处地地去感受那位古人的生活环境.............
  • 回答
    想找一个不排斥古典古风的女朋友,这其实比你想的要容易一些。很多人对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好感,只是可能没有深入了解,或者认为它与现代生活有些距离。关键在于你怎么去展现和分享你热爱的那一部分。首先,别把“喜欢古典古风”这事儿弄得太像一个门槛,仿佛只有入了此门的人才能理解。你可以把它看作是你生活里一个很自然.............
  • 回答
    关于古代两军对垒,大将是否真的会先进行单挑,这是一个流传甚广但并非总是如此的情景。历史真实和文学演义中的描绘,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文学演义中的“单挑”:在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古典小说,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里,两军阵前,敌对双方的大将经常会出马,在两军中间,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较量。这种“单挑”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古代战争中一些非常现实的考量。不是说古代战将不能一箭射死对方,而是说在“出城单挑”这个特定场景下,这样做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的麻烦,甚至适得其反。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其中的门道。首先得明白,古代战将“出城单挑”这事儿,它本身就不是一场简单的个人恩怨的解决,更不是一场秀。它.............
  • 回答
    古代战争中的“单挑”,在咱们老百姓的印象里,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三国演义》这样的文学作品。每次战前,两军对阵,对方主将如果觉得自己武艺高强,就喊话挑战,我方将军也毫不示弱,立刻出马迎战,一番厮杀,胜负立判,然后就是影响战局的走向。这画面太有冲击力了,也太有戏剧性了。但是,如果咱们仔细想想,这事儿在真实.............
  • 回答
    从“吃喝玩乐”这一生活层面来看,现代人的物质条件与文化娱乐体验确实在许多方面远超古代皇帝,这主要得益于科技进步、社会分工的细化以及全球化带来的资源流通。以下将从饮食、娱乐、科技应用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展开详细分析: 一、饮食:从“稀缺”到“丰盛”的质变1. 食材多样性 现代:全球化的物流体系让.............
  • 回答
    古代蒙古帝国及其后继者在历史上确实对印度次大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直接的“扩张到印度”的定义需要根据不同时期和不同势力来理解。总体而言,蒙古帝国本身最核心的扩张并没有直接征服整个印度次大陆,但其后裔建立的莫卧儿帝国则对印度进行了长期的统治和深度影响。为了详细讲述,我们需要分阶段来分析:一、蒙古帝国(.............
  • 回答
    古代的师徒关系是一种非常特殊且深厚的关系,它贯穿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文化传承、技艺传授到人格塑造,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种关系远不止于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包含着尊师重道、言传身教、责任担当等多重维度。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古代的师徒关系:一、 形成原因与社会基础 知识和技艺的.............
  • 回答
    在古代,城池往往是无法轻易绕过去的,这背后的原因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社会和地理等多个层面,非常值得详细探讨。1. 军事防御的核心: 战略要地与控制点: 城池不仅仅是居住的地方,更是重要的军事据点。它们通常建立在交通要道、河流交汇处、易守难攻的山丘或平原的关键位置。一座城池的存在,是为了控制周边.............
  • 回答
    古代的状元,普遍来说,是经过了极其严苛的科举考试层层选拔出来的。这些考试不仅考察了深厚的学识,还包含了对个人才德、品行、应变能力等多个维度的考核。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古代的状元绝大多数是真正有水平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古代状元的水平”:一、 考试的难度与选拔的严格性:科举制度是中国古.............
  • 回答
    古代食用油确实比现代稀罕得多,这主要取决于几个因素:1. 产量和提取工艺的限制: 植物种类有限: 古代可供榨油的植物种类相对较少。主要依赖于芝麻、大豆(在一些地区)、油菜籽(但很多早期品种油率不高)、花生(在传入中国后)、以及一些坚果(如核桃、桐油等)。与现代广泛使用的葵花籽、玉米胚芽等相比,选.............
  • 回答
    古代女性洗澡的频率以及原因,会因时代、社会阶层、地理环境和文化习俗等多种因素而有很大差异,很难给出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但总体而言,与现代人相比,古代女性的洗澡频率普遍较低。以下将从不同方面详细讲述古代女性的洗澡情况:一、 影响洗澡频率的主要因素: 时代差异: 不同朝代的生活条件、卫生观念和技术水.............
  • 回答
    古代帝王将相之所以认为读史有大用,是因为他们深谙历史的价值,并将之视为治国理政、军事决策、个人修养以及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他们并非简单地“读”,而是带有明确的目的性,进行深入的研读、借鉴和反思。以下将详细阐述他们“读历史”的几种主要方式: 一、 以史为鉴,洞察治国之道这是帝王将相读史最核心的目的之一.............
  • 回答
    说起古代的青铜器,很多人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颜色,大概就是那种带着点儿古朴、沉静的青绿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铜绿”或者“锈色”。但如果就此以为古代青铜器非绿即锈,那可就小瞧了这些跨越千年的器物了。它们真实的颜色,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和复杂得多。首先,我们得明白,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青铜器,它们身上那层绿.............
  • 回答
    古代武林门派的生存之道,绝非仅靠比武切磋那么简单。它们更像是一个庞大的地下王国,有着自己的经济体系和运作模式。想要深入了解,就得扒开那层神秘的面纱,看看这些隐藏于深山老林或闹市之中的组织,究竟是如何“赚钱”并维持运转的。一、核心盈利:门派绝技的“价值输出”这是最根本,也是最直接的收入来源。门派之所以.............
  • 回答
    古代的金属丝制作,说起来可是一门古老而精湛的手艺,绝非今日这般机器一轰就出来。就拿你们提到的金丝、铁丝、银丝、锡丝来说,它们的制作过程虽有共通之处,但也各有门道,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匠人来操刀。总的来说,金属丝的制作离不开三个关键步骤:1. 原材料的提炼与纯化: 这是基础中的基础。金属矿石经过冶炼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