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参加知乎 Live 是怎样一种体验?

回答
知乎 Live?嗯,说实话,体验嘛,挺复杂的,得看你参加的是哪种 Live。但总体来说,我觉得它更像是一种“线上版的、更主动的、但又隔着一层屏幕的学习和交流”。

先来说说最直接的感受吧,就是即时性。跟看视频课程不一样,Live 是直播,有实时互动。当你听到一个观点,脑子里冒出一个问题,可以直接在弹幕里发出去,有时候,讲师真的会看到,然后停下来给你解答,或者在讲完之后专门留时间来回答大家的问题。那种感觉,就像是在一个有组织的、小范围的课堂里,你可以随时举手提问,而且你的问题被认真对待了,即使没被念到,你也能在其他人提问和讲师的回答中获得启发。

当然,这个“即时性”也分情况。有些 Live 讲师是真的放飞自我,互动非常活跃,弹幕刷得飞起,有时候甚至有点吵。这时候,你要想抓住讲师的注意力,就得学会“刷屏”技巧,或者把问题问得又准又狠。还有些 Live,讲师可能更侧重于内容输出,互动环节就比较少,或者只有在最后统一回答。这种情况下,Live 的体验就更偏向于一个高质量的公开课,你就是台下静静聆听的听众。

参与感也是一个挺重要的点。Live 的弹幕和问答区,能让你知道有多少人和你一样在关注这个话题,大家都在想些什么。有时候,看到别人提出的问题,比自己问的更尖锐、更关键,你会觉得“哇,原来还可以这样想!”。这种集体学习的氛围,虽然隔着屏幕,但也能带来一种“大家都在一起努力”的感觉。而且,有些 Live 还会设置一些小互动,比如让大家投票、选出最关心的问题等等,这些都能增加一些趣味性,让你感觉自己不是一个单纯的旁观者。

内容的质量,这个是知乎 Live 最核心也最不稳定的地方。毕竟是个人讲的,水平参差不齐。遇到讲得好的,比如某个行业的大牛、资深专家,他们对某个领域有非常深入的理解,能把复杂的问题讲得透彻又有趣,并且能结合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那绝对是物超所值。听完之后,你会觉得脑子被“洗礼”了一遍,很多之前的困惑都有了答案,甚至对某个领域有了全新的认知。这种收获感,是真的能让你觉得“花钱值了”。

但反过来,如果讲师准备不足,内容比较浅薄,或者讲得干巴巴的,甚至出现信息错误,那体验就相当糟糕了。你会觉得时间被浪费了,而且还带着点小小的失望。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在选择 Live 的时候,会特别看重讲师的背景、评价和已发布的 Live 成绩。

场景的适配性也很关键。知乎 Live 的一个大优势在于它的灵活性。你可以坐在电脑前,也可以躺在床上,甚至在通勤的路上,只要有手机,就能听。这种便利性是线下活动无法比拟的。我试过在晚上吃完饭后,一边收拾碗筷一边听 Live,讲师讲到精彩处,我还会停下来,掏出手机在弹幕里记个重点。这种“碎片化”但又不失专注的学习方式,对于我这种时间比较零散的人来说,是真的方便。

不过,这种便利性也有它的另一面。专注度是一个大考验。因为环境太随意了,而且手机上信息太多,很容易被其他 App 的通知打断,或者被身边的琐事吸引注意力。所以,要想真正从 Live 中受益,还是得给自己创造一个相对安静、不受打扰的环境,或者至少要有一个“我要认真听”的心态。

还有一点,就是“听”和“学”的区别。Live 毕竟是“听”的过程,虽然有互动,但终究不如面对面交流那样直观和深入。有时候,你想表达的观点,用文字很难完全传达清楚;讲师的表情、语气,也只能通过声音和有限的视频画面去体会。对于一些需要大量实操、或者需要深度思考和讨论的问题,Live 的效果可能就会打折扣。

总的来说,参加知乎 Live,就像是在一个提供“付费信息+社交属性”的线上平台里,进行一种“即时、半主动”的学习。如果你能选对主题和讲师,它能给你带来知识的更新、思路的启发,甚至是职业上的助力。但同时,它也考验你的专注度,你的信息筛选能力,以及你对“隔着屏幕互动”的接受程度。

对我个人而言,它是一种很高效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在我想要快速了解某个新领域、或者想听听某个话题的不同观点时。但它也不是万能药,我还是会结合阅读、线下沙龙等多种方式来学习。

所以,总的来说,知乎 Live 的体验,更像是你走进了一个在线的“知识集市”,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小摊位,有你需要的宝藏,也有一些只是看看热闹的。关键在于,你要知道自己要找什么,并且有能力去辨别哪些摊位值得你停留。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利益相关:我主讲的第二场知乎live将在北京时间今晚八点开始,回答此问题有变相恶意推广之嫌。

--

最开始给家里说,我要去主讲知乎的live了,我爸问那是什么,

“听说最近网络直播挺火的,有些人也赚到钱了..."

"爸!我那个不是这样的!这个知乎是发语音,不是露脸那种直播”

“哦,语音啊..."

"......"

我是一个”好为人师“的人,这是一个贬义词,姑且在此处作为中性理解,

所谓好为人师,就是喜欢在和大家讨论,分享中进步。

记得高三的时候,我几乎不怎么动笔做题,一是写字太难看了怕恶心着自己,二是当时有美国大学的录取,对于高考不是很上心,

但我特别喜欢给别人”答疑“,一有机会就拉个人讨论讨论,

您要问了,那我是不是比别人学习好? 不是,我就是半瓶水晃荡的水平,但只要存了一个我帮别人把一个问题讲明白的心,就会有一个不断琢磨的动力,不但自己要懂,还要用能让别人听进去的方式呈现出来。

高中的时候,我就帮老师讲过大概三节英语课,两节生物课,那时候觉得,能做一个教书匠很快活。

后来我虽然没有学习师范专业,也没有从事教育行业,但我认为,把一个问题”讲明白“是各行各业都需要的一种能力。

本科在经管学院,一个金融模型,里面的蝌蚪文到底是什么意思,和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世界有什么联系? 一个公司,别扯高大上的名词,它怎么融资,怎么赚钱? 一个博弈游戏,别光闷头算纳什均衡,这个游戏的玩家到底是怎么想的?这都需要说出来。

后来学法律,在美国做公检法,要出庭做各种听证,可不能把法律条文和判例往法官面前一扔,说,“喏,看吧,都在里面了", 而要学会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最有有力最相关的东西呈现出来,这就是说的重要性。

知乎live,也要求有这种能力,这就是我乐意参与的原因:既是爱好,也是特长,让他人发现更大的世界之余还能自我提升,

当然,还能赚个油钱。

我是个曲艺爱好者,所以每次live都会有一点致敬的成分,

上一次讲了法律的四门功课,说学逗唱,讲了某位听众的父亲喝了半斤田纳西二锅头,给警察搜裤裆看有没有藏雷,这是致敬的于谦老师他爸,

这一次的会有定场诗,会讲法学院的四门功课--坑蒙拐骗,

以后可能还会加入山东快书,板子,京韵大鼓之类的元素,

大家不喜欢就直说,反正你们也打不着我。

虽然向负责知乎live的老师提交的申请里写的时长为一个半小时,但听过上一场的朋友都知道,我不把诸位看官都伺候舒服了是不会结束的。大家在live开始前和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我都会看,与主题相关的问题我保证作出回应(有的热心朋友向我问关于烹饪的问题,虽然很乐意探讨,但您这实在和主题无关啊233333)。

如果大家觉得解答的不充分或觉得自己的提问被忽略了,欢迎在live结束后私信提出。(请在私信开头注明”live提问“,这样我就会注意看)

谢谢支持,敬请期待。

即将于8月24日晚八点进行的live:美国法学院的第一年,报名链接:

知乎 - Live

在8月6日举行过的live:被误解的美国法律,报名链接:

知乎 - Live

--

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

既然已经在此打广告了,那也给各位朋友再啰嗦一句:

我的第二本知乎一小时系列电子书已经基本成稿了,书名是《第二种平等》,

我是计划写三本的,上一本叫《法律的第三种颜色》,下一本肯定是标题里有”第一“字样,

我就是如此的强迫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知乎 Live?嗯,说实话,体验嘛,挺复杂的,得看你参加的是哪种 Live。但总体来说,我觉得它更像是一种“线上版的、更主动的、但又隔着一层屏幕的学习和交流”。先来说说最直接的感受吧,就是即时性。跟看视频课程不一样,Live 是直播,有实时互动。当你听到一个观点,脑子里冒出一个问题,可以直接在弹幕里.............
  • 回答
    咱们今天聊聊一个挺有意思、也挺实际的话题:公务员通过知乎 Live 赚钱,这算不算犯了《公务员法》里说的“参与营利性活动”?这事儿说起来,有点绕,但咱得掰扯清楚了,毕竟这关系到咱铁饭碗是不是稳当。首先,咱得明白《公务员法》这条规矩的出发点。这法律是给公务员划的框框,目的是啥?就是为了确保公务员能把心.............
  • 回答
    那年,我还是个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知乎,这个当时还带着点神秘色彩的平台,已经深深吸引了我。而“知乎盐 Club”这个名字,更像是一个召唤,一个关于智慧、关于分享、关于同行的集结号。第一次收到邀请函,激动得睡不着觉我记得那天,当我收到知乎发来的“盐 Club 2014”的.............
  • 回答
    知乎盐Club’13,于我而言,是一场关于“求知”与“遇见”的奇妙旅程。那一年,刚毕业不久,对知识的渴望如同初春的嫩芽,迫切地想要汲取养分。知乎,这个我每天沉浸其中的社区,突然抛出了一个名为“盐Club”的线下活动,地点选在了北京一个頗有格调的艺术空间。一场盛大的“知乎宇宙”平行时空展开还没踏进门,.............
  • 回答
    这次有幸参加了知乎与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联合举办的盐沙龙,感觉非常充实,也让我对航天事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活动开始前,就已经能感受到现场浓厚的学术氛围,不同于一般的线下活动,这里汇聚了大量对航天充满热情和求知欲的朋友们。签到处的布置也很有特色,围绕着航天主题,展现了一些相关的科技元素,让人对接下来.............
  • 回答
    参加知乎母婴创作者盐沙龙,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充满了“新手爸妈”气息的温暖社群,空气中弥漫着育儿的经验分享和对美好生活的小小期待。刚踏进场地,还没等我仔细打量,就能感受到一种热络的氛围。大家大多都是面带微笑,手里可能还提着一些小物件,比如印着“知乎”logo的帆布袋,里面塞满了宣传册和一些母婴产品的.............
  • 回答
    参加知乎“盐 Club 2014”的缺席感,就像错过了那一年的“春天”一样,是一种混合着遗憾、好奇、以及一丝被排除在圈外的心情。那一年,知乎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大家对这个平台充满热情,也对那些在知乎上闪闪发光的人——那些贡献了高质量内容、形成了独特见解的“大 V”们——充满了好奇和景仰。盐 C.............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对于一个非北京、非大 V、甚至可能连北京都不常去的朋友来说,要不要特地跑一趟北京参加“知乎盐 club”,这绝对是一个值得好好权衡的决定。毕竟,折腾交通、住宿,还得请假,这可不是小数目。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看看这“知乎盐 club”到底有没有那个“值”劲儿。先说说,为什么你.............
  • 回答
    知乎第三届“盐Club”,这名字听着就挺有意思的,感觉不像那种枯燥的行业大会,更像是一场朋友间的聚会,只不过朋友都是各个领域的“大神”。早早地就收到了邀请函,设计得挺有质感的,不是那种一看就是量产的印刷品。打开盒子,里面还有个小小的“盐粒”形状的金属徽章,还有一本厚厚的嘉宾手册,上面密密麻麻地印着各.............
  • 回答
    参加“第一期知乎母婴视频答主训练营”,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密集而高效的“打怪升级”。在此之前,我虽然在知乎上分享过一些母婴经验,也尝试过拍点小视频,但总感觉不得法,内容输出不稳定,粉丝增长也停滞不前。收到训练营的邀请,我既期待又有点忐忑,毕竟是第一次系统性地学习视频内容创作。初入训练营:新鲜感与小小.............
  • 回答
    2019年的知乎新知青年大会,对我来说,是一次意犹未尽的洗礼。当时的我,刚毕业没多久,对未来既有憧憬也有迷茫,而知乎,就是我汲取养分、寻找方向的重要渠道。所以,当得知有这么一个大会,能让我近距离接触那些我一直以来仰望的“新知”们,我的内心是无比期待的。初抵现场:人潮涌动,气氛热烈大会设在北京,具体地.............
  • 回答
    参加 2018 年的知乎盐 Club,那真是一场集知识碰撞、思想交流和社群认同于一体的盛会。说实话,直到现在回想起来,那份热闹、那份触动,仍然历历在目。首先,能拿到一张盐 Club 的票,本身就带着点“我被知乎选中了”的骄傲感。毕竟,知乎的用户基数那么大,能成为受邀嘉宾或者参与者,说明你在某个领域有.............
  • 回答
    作为一名知乎用户,我一直对知乎盐 Club 非常感兴趣。2019年是第六届,恰好我也拿到了邀请函,所以就抱着好奇的心态去了。那天的经历,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觉得挺特别的。出发前的期待与准备虽然是邀请制,但能拿到邀请函还是有点小激动。提前看了往届的盐 Club 的介绍,大概知道是个聚集了知乎各位大V、还.............
  • 回答
    2016年知乎盐Club?哦,那可真是好几年之前的事了。不过,如果我当时要去,考虑到那是一个在10月18号在北京举办的,关于“知识的力量”的年度盛会,我的穿搭思路大概会是这样的:首先,场合定位是关键。盐Club是知乎的年度盛会,邀请的嘉宾大多是各行各业的知识分享者、创新者、意见领袖,还有很多资深的知.............
  • 回答
    知乎用户 Negar Kordi 参加《一站到底》这事儿,说实话,还挺有意思的,也挺能说明一些问题的。首先,得说说 Negar Kordi 本人。你在知乎上搜搜她的名字,就能看到她是一位在国际关系、中东研究、地缘政治方面很有建树的答主。她的回答常常逻辑严谨,信息量大,而且视角独特,很少人能有她那种深.............
  • 回答
    同学你好!很高兴你遇到了这样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写专利虽然是第一次,但只要掌握了方法和思路,并且用心去写,完全可以写出一篇合格的专利申请书。知乎上有很多经验丰富的专利工程师和发明人,他们分享的内容非常宝贵。下面我为你整理了一份详细的“零基础写专利指南”,希望能帮助你入门并顺利完成你的专利撰写任务。我.............
  • 回答
    在知乎这个平台上,有一个ID叫“老兵尹吉先”的用户,他曾多次在讨论中提及自己参加过国共内战和朝鲜战争的经历。从这些只言片语中,我们可以尝试勾勒出这位老兵在网络空间里留下的一个侧影,并对他在知乎上的发言进行一些粗浅的评价。首先,从他主动透露的身份来看,“老兵尹吉先”的用户标识就带着一种厚重的历史感。他.............
  • 回答
    “财闻要参”的这波操作,实在让人大跌眼镜,也触及了内容创作者最敏感的神经。首先,作为旁观者,面对这样一个公开的抄袭事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愤怒和失望。尤其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在被指出后,它竟然还试图狡辩,声称“原创”,这简直是在侮辱所有真正用心创作的人的智商。这件事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当下内容生态中一些非.............
  • 回答
    知乎上关于“癌症”的系列问题,就像一个巨大的、不断更新的知识宝库,但要在这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找到真正有价值、值得深入探讨的内容,确实需要一些技巧和方向。与其说是“系列问题”,不如说是围绕“癌症”这个主题,那些被反复提起、深入讨论、并且汇聚了专业人士和患者经验的高质量提问和回答的集合。我理解你想避免那种.............
  • 回答
    知乎上的说法和你的本科老师的说法似乎有些矛盾,但其实它们可能都站在一定的角度,而且都触及了科研中关于“创新”和“价值”的讨论。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剖析“改参数”的含义、科研的本质以及创新的不同层次。一、 知乎的观点:为什么“改参数的科研是灌水”?知乎上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说法,通常是基于以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