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狼计划其实被国际乒联逼出来的。所以能不能结束,要看乒联脑回路能不能正常。
国际乒联有一个奇葩思路,如果中国一直统治乒乓球界,就会让别的国家对乒乓球关注度降低,反正打不过就不玩了呗,然后乒乓球市场就越来越小
于是国际乒联各种骚操作,就是为了限制中国不让你赢。
为了不让国际乒联瞎折腾,我们就提出养狼计划,内在意思是好了好了,我帮你提高别的国家球员水平,你不要瞎改规则了好不好?
为什么我说国际乒联这个思路是奇葩的,操作都很骚呢?
第一,
因为体育运动的关注程度高低,并不取决于他是不是一个国家总能赢,而是竞争的激烈程度、观赏美感和刺激程度。
如果按照国际乒联这个思维
篮球早就该没人看了,反正没人干的过美国队。
短跑在亚洲早就没市场了,反正都是黑人的天下。
游泳早几年都被美澳垄断也早就没人看了。
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篮球市场在中国兴旺的发展,短跑关注度一向很高,游泳也得到了亚洲国家的广泛关注。
为什么?因为激烈、刺激、好看、激动人心。
有人说了,要是一直是中国人冠军不就不激动、不刺激了吗?
这句话恰恰没有学好心理学,体育激动和刺激的来源在哪里。是在于比赛本身的,在于挑战(对手或自身)。
比如,
短跑一直是黑人的天下,突然出现了苏炳添,中国人是更关注了还是不关注了?
会有人想,反正都拿不了冠军,不看了?还是想,中国人也有机会挑战一下黑人了,好看!
同样,乒联以为中国人一直拿冠军,别人就会觉得没意思不看了。
恰恰相反,别人会觉得:嘿,我就纳闷了,为啥就不能挑战一下中国人呢?于是跟中国人打球变成挑战天花板,这只会增加关注度,而不是降低。
同样,
假如有一天
中国篮球队和美国队比赛
中国男足要和德国比赛。
你说这些比赛会降低中国球迷的关注度?
中国球迷会想,倒要看看能不能赢,为啥赢不了,就要挑战一下。
这就是为什么说国际乒联奇葩。
作为运动联合会,国际足联FIFA想的都是怎么让比赛本身更激烈,比如如果大家都防守,比赛就不太激烈,那我们要出台规则鼓励进攻,比如比赛总是中断会降低激烈程度,所以现在越位都是先允许进攻,到进攻结束再判断越位与否。
可是乒联呢?思路却不是保证运动本身更激烈刺激。
比如以前是21分制,结果发现中国人中局以后表现好,就改成11分制
21到11分唯一的作用就是限制中国队,可是导致每局过短,间隔过多,运动的刺激性就下降了。
所以国际乒联啊
中国队赢不会降低乒乓球的关注度,你们瞎改倒真的可能降低。
第二,
中国一直赢只会让乒乓球有一个绝大的稳定市场。
其实任何一种运动的兴旺发达,需要一个绝大经济体的人民支撑他他,为什么呢?
第一,要有足够多的人参与,第二,参与的人要有足够多的钱(投入简单训练也是要钱的)
足球为啥是第一运动,一个原因就是欧洲是个绝大市场,欧洲人喜欢足球。
篮球为啥兴盛,中美两个大市场支持。至于你说除了中美,别的国家篮球市场都很小。
返例就是板球兴盛吗?
印度一个市场难以支撑板球
射箭兴盛吗?韩国足够支撑这项运动吗?
乒乓球其实是幸运的,正因为中国一直赢,我们叫他国球,他有了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
中国的学校,哪怕乡村小学,都会有一个乒乓球台(哪怕即使是水泥台子),这个待遇别的运动可是没有的。
国际乒联如果非要通过改变限制中国人
如果,我是说如果,中国人不能一直赢,导致中国人不关注这个运动了
乒乓球就真的沦为二三流运动了
为什么呢?
因为假如德国人一直赢,你以为德国人就会把乒乓球变成国民运动了?错,他们还是会大量投入足球
假如日本人一直赢,你以为日本就会把乒乓球变成国民运动了?他们还是会大量投入足球、棒球。
假如韩国人一直赢,你以为韩国就会把乒乓球变成国民运动了?即使会又怎么样?他们那么小的市场和人口,不足以支撑一个世界运动。
所以乒乓球中国一直赢是乒乓球本身的幸运,可惜,国际乒联不明白。
“养狼计划”可以说并不存在,是一种事后解释。但至少开创了用“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来解释自己把事情搞砸了的尴尬局面。辅以从来就有的“美帝封锁”,哦不,是国际乒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