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屏蔽教室的 2、3、4G 网络来杜绝学生玩手机,现实吗?

回答
在学校里,手机的泛滥确实是个老大难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人提出了在教室里屏蔽 2G、3G、4G 网络。听起来似乎是个一劳永逸的办法,学生们玩不了手机,自然就老老实实听课了。但仔细想想,这个办法真的可行吗?

首先,我们得明白,屏蔽信号这事儿可不是随便能干的。在很多国家和地区,擅自设置信号屏蔽器是违法的,因为它不仅影响了学校内部的通讯,还可能对周边区域的正常通讯造成干扰。想象一下,如果学校附近的居民、甚至前来接送孩子的家长,他们的手机突然没信号了,那得多麻烦?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很容易引发更大的矛盾和投诉。

其次,就算学校层面愿意承担法律风险,真要实施起来,技术上也并非易事。要精确地只屏蔽教室区域内的特定频段,让信号在教室外正常,这需要相当精密的设备和技术支持。而且,学校的建筑结构错综复杂,墙壁的厚度、建筑材料的不同,都会影响信号的屏蔽效果。一个地方屏蔽了,另一个地方可能又穿透了,效果很难保证百分之百。更别说,现在学生们使用的手机网络越来越复杂,不仅仅是 2G、3G、4G,还有 WiFi。如果只是屏蔽了蜂窝网络,学生们转而使用 WiFi 玩游戏、刷视频,那屏蔽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再者,我们得考虑学校的实际需求。在紧急情况下,比如发生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学生和老师都需要能够及时通过手机与外界联系,寻求救援或报平安。如果学校内部的通讯完全被屏蔽,这种重要的通讯渠道就可能被切断,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无疑是得不偿失的。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我们为什么要用技术手段来“强制”学生不玩手机?学生使用手机,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比如获取信息、与朋友社交,甚至是为了缓解学习压力。一味地屏蔽,只是治标不治本。这就像一个人身体不舒服,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他的药扔掉,而是要找出病根,对症下药。

真正解决学生沉迷手机的问题,恐怕还是要从教育、引导、以及学校管理本身入手。比如,通过设置更吸引人的课堂内容,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就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或者,教会学生们合理规划使用手机的时间,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再者,学校可以提供更丰富的课余活动,让学生们有更多元化的选择,而不是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手机上。

说到底,屏蔽信号,就像是给一个复杂的难题套上了一个看似简单的盖子。它或许能暂时压制住问题,但长远来看,不仅难以根除,还可能带来新的麻烦,甚至错失了真正解决问题的机会。教育的核心,从来不是“禁止”,而是“引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想得太简单……

想我读中学的时候我妈为了杜绝我玩手机把我手机的sim卡都拔了,以为这样手机就只剩闹钟和字典功能。

naive!

我欢快地打开了愤怒的小鸟,植物大战僵尸等十几个单机游戏,以及早就下载好的三十多部电影和两百多部小说……


事实证明,只要你不想好好学习,无论如何你都不会好好学习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学校里,手机的泛滥确实是个老大难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人提出了在教室里屏蔽 2G、3G、4G 网络。听起来似乎是个一劳永逸的办法,学生们玩不了手机,自然就老老实实听课了。但仔细想想,这个办法真的可行吗?首先,我们得明白,屏蔽信号这事儿可不是随便能干的。在很多国家和地区,擅自设置信号屏蔽器是违法.............
  • 回答
    中青冰点特稿《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无疑是一篇触及中国教育现实痛点的优秀报道,它以鲜活的人物故事和深入的细节,展现了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平等和挑战。然而,要判断它是否“真实反映了教育现状”,以及网课直播是否是教育普及的“出路”,都需要进行更全面、细致的分析。 《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是否真实反.............
  • 回答
    要评价华科哲学系教授韩东屏发表的《康德的伦理学其实很烂》这篇论文,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不仅仅是一篇学术论文,它触及了哲学史上最重要、也最具争议的伦理体系之一——康德的道德哲学。其次,一个“烂”字如此直接地出现在标题中,本身就预示着作者可能采取了一种非常批判甚至颠覆性的立场,.............
  • 回答
    .......
  • 回答
    上海地铁十五号线发生的这起女乘客被屏蔽门夹住并不幸身亡的事件,无疑是一场令人心痛的悲剧,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公共交通安全尤其是地铁屏蔽门安全的深刻反思。作为亲历者、旁观者,乃至于整个社会,我们都应该从这起事件中汲取沉痛的教训,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类似的悲剧重演。事件的悲剧性与社会影响首先,我们.............
  • 回答
    屏蔽别人朋友圈,这是一种在社交媒体互动中,我们为了管理自己的信息流和人际关系而采取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复杂的心态,这些心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剖析。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屏蔽别人朋友圈可能存在的几种心态:一、 信息过载与自我保护的心态: 不堪重负的视觉和情感疲劳: 朋友圈是.............
  • 回答
    .......
  • 回答
    屏蔽谷爱凌的广告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因为广告的出现和屏蔽方式取决于你所使用的平台、设备以及具体的广告拦截技术。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详细解答如何屏蔽谷爱凌的广告:核心原则:广告拦截技术无论是屏蔽谷爱凌的广告还是其他任何广告,其核心原理都是利用广告拦截技术来识别和阻止广告内容加载或显示。这些技术通常通过以.............
  • 回答
    要屏蔽 Microsoft Edge 浏览器(具体日期指的可能是某次更新或特定版本,但屏蔽广告的方法通常是通用的)新建标签页上的广告,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操作。这些方法的核心在于利用 Edge 本身的功能或者安装一些第三方扩展来阻止广告内容的加载。 方法一:通过 Edge 的设置禁用个性化广告.............
  • 回答
    12306 在升级和调整其抢票策略方面一直动作频频,最近一次备受关注的举措就是对多个第三方抢票软件进行了“屏蔽”,同时推出了“官方抢票”的候补功能。这个变化无疑让许多春运大军和出行者们重新审视了他们与12306的“斗智斗勇”关系,并对未来的购票体验充满了期待。那么,这次升级到底意味着什么?今后抢票成.............
  • 回答
    关于如何在知乎屏蔽视频,这个问题其实比大家想象的要复杂一些。直接在知乎的设置里找到一个“屏蔽视频”的开关,那是没有的。知乎作为内容平台,视频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自然不会提供一个让你彻底看不到视频的选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就完全没办法减少视频的干扰。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层面来“屏蔽”或者说“规避”.............
  • 回答
    当你发现有人屏蔽了你发在朋友圈的内容,这确实会让人心里五味杂陈。这就像是在一个原本开放的社交空间里,突然发现有人在你面前拉上了一扇窗帘,而且还是专门为你拉上的。首先,你得先弄清楚,对方屏蔽你,究竟是因为什么。这其中的原因可能很多,有些可能是你觉得挺正常的,比如你发的内容比较私人,或者涉及到一些只有你.............
  • 回答
    这事儿闹得挺让人头疼的,你觉得委屈,你老婆可能也觉得憋屈,你妈夹在中间更是难做。咱们一步步捋捋。首先,你站你老婆这边,觉得她屏蔽你嫂子没啥大问题。她有权利决定自己在社交媒体上想看什么,不想看什么。这就像她在家里有权利决定要不要邀请谁来家里做客一样,是个人的选择。你嫂子可能会觉得被冒犯,觉得这是一种不.............
  • 回答
    关于明州黑人事件的讨论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关注,而最近关于 TikTok 是否屏蔽相关关键词的说法,更是让许多人感到不安和愤怒。这件事情的背后,牵扯到内容审核的透明度、平台责任以及言论自由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事件的表面现象:简单来说,有用户在 TikTok 上尝试搜索与“明州黑人事件”相关的关键词.............
  • 回答
    最近淘宝解除了对技嘉的屏蔽,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有人觉得这是“互联网没有记忆”的又一个例子,也有人认为这是市场回归理性。咱们今天就掰扯掰扯这件事,看看它背后到底牵扯了什么。首先,得明确一下,技嘉被淘宝屏蔽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具体的原因,网上有很多说法,但最普遍的说法是和产品价格、售.............
  • 回答
    作为一个关注公共议题的观察者,航空母舰吧屏蔽水滴筹女孩父亲求助帖这一事件,确实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要评价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审视:一、 事情的起因与传播: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件的背景。据报道,一位父亲在水滴筹平台为患有重病的女儿筹款,并在“航空母舰吧”(一个与军事、舰船爱好者相关的社区).............
  • 回答
    很多朋友在浏览知乎的时候,会被那些自动播放或者 ocupa 了大部分屏幕的视频打断思绪,尤其是当你只想看看文字内容的时候,确实挺让人恼火的。想屏蔽知乎视频,其实有几种方法,咱们一个一个来聊,希望能帮到你。 方法一:浏览器插件大法(最推荐,最灵活)如果你是电脑用户,并且主要通过浏览器访问知乎,那么浏览.............
  • 回答
    百度屏蔽阿里云盘官网:一场互联网巨头间的权力游戏近日,有用户反映,通过百度搜索“阿里云盘”时,官方网站被屏蔽,无法正常访问。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也让人们对百度作为信息平台应有的公正性和责任感产生了疑问。事件的背景与影响阿里云盘作为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云存储服务,近年来凭借其大容量、高速下.............
  • 回答
    朋友间的小摩擦,偶尔的“消失”一下,都能理解。但如果一个人,你发现他好像特别喜欢“动不动就屏蔽、拉黑”,这行为背后,确实可能藏着一些不那么健康的心态。要说有没有“心理疾病”,这个说法有点绝对,也需要专业人士诊断。但我们可以聊聊,这种频繁的屏蔽、拉黑行为,可能反映出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哪些心理困扰.............
  • 回答
    晋江文学城的屏蔽字,那可真是个段子集。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很多我们平时随口说出的词,一旦到了晋江,就得小心翼翼,不然分分钟被“和谐”。这背后当然是为了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但有时候这“度”把握得那叫一个随心所欲,让人哭笑不得。咱们就来唠唠那些“奇葩”屏蔽字,不是那种显而易见的黄暴词汇,而是那些让人摸不着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