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阿斯顿·马丁近 18000 辆的全球召回到底是怎么回事?

回答
阿斯顿·马丁近期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全球召回,涉及近 18000 辆汽车。这次召回主要源于一个涉及制动系统的潜在安全隐患。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解释这次召回的始末、原因、涉及车型、解决方案以及对车主的影响。

召回的背景和原因:

这次召回最核心的原因是制动液位传感器存在故障的可能性。具体来说,部分阿斯顿·马丁车型使用的制动液位传感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出现故障。

具体故障表现:
制动液液位过低警告灯不亮: 这是最主要的问题。当制动液液位低于安全水平时,驾驶员通常会看到一个警示灯点亮,提示需要检查制动系统。然而,在存在此故障的车辆上,即使制动液液位确实偏低,警告灯也可能不会正常亮起。
潜在的制动失效风险: 制动液液位过低可能意味着制动系统存在泄漏,或者制动片磨损严重,这都会导致制动性能下降。如果驾驶员没有收到及时有效的警告,可能无法在制动系统出现严重问题之前采取措施,从而增加发生事故的风险。

故障的根本原因(推测,官方通常不会透露太多细节):
传感器设计缺陷: 传感器本身在设计上可能存在某些缺陷,使其在某些环境下(例如温度变化、振动等)容易失效,导致信号传输异常。
制造工艺问题: 在传感器制造过程中,可能存在质量控制上的疏忽,导致部分传感器的性能不稳定或寿命缩短。
供应商问题: 阿斯顿·马丁可能从第三方供应商采购这些传感器,而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了问题,导致批量传感器不合格。

召回涉及的车型和数量:

阿斯顿·马丁此次召回的规模相当可观,涉及的车辆数量接近 18000 辆。这通常意味着问题并非局限于个别车型,而是影响了阿斯顿·马丁在一段时间内生产的多个主要车型系列。

虽然官方通常不会一次性公布所有涉及的特定车型年份和配置,但根据过往的报道和常见情况,这次召回很可能涵盖了阿斯顿·马丁在 2020 年至 2023 年左右生产的多个主力车型,包括但不限于:

DB11
DBS Superleggera
Vantage
DBX(SUV)

具体的车型、生产日期范围和车辆识别码(VIN)会由阿斯顿·马丁在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等监管机构的召回报告中详细列出。

召回的流程和解决方案:

阿斯顿·马丁将按照汽车行业的标准召回流程进行处理:

1. 通知车主: 阿斯顿·马丁会通过信函或其他官方渠道通知所有受影响的车辆车主,告知他们车辆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
2. 安排维修: 车主需要将车辆送至授权的阿斯顿·马丁经销商或服务中心进行免费维修。
3. 具体的维修方案:
检查和更换制动液位传感器: 这是最直接的解决方案。维修技师将检查车辆的制动液位传感器,如果发现有潜在问题的传感器,会将其更换为符合规格的新部件。
检查制动系统: 在更换传感器之前,技师也会对整个制动系统进行全面检查,以确保没有其他潜在的安全隐患。
软件更新(可能性较小,但不能排除): 在某些情况下,制动警示灯系统的功能可能也与车辆的软件控制有关。如果问题与信号处理或逻辑判断有关,也可能需要进行软件更新,但主要原因还是硬件传感器本身。

对车主的影响:

安全风险: 最直接的影响是潜在的安全风险。如果在制动系统出现问题时未能及时得到警告,可能会导致制动性能下降,增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时间成本: 车主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将车辆送往经销商进行检查和维修,这会占用一定的使用时间。
经济成本: 此次召回的维修是免费的,车主无需承担更换零件或维修的费用。
品牌信誉: 大规模的召回对任何汽车制造商的品牌信誉都会造成一定影响,但阿斯顿·马丁采取积极的召回措施,也表明了其对产品安全和客户负责的态度。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召回规模?

1. 零部件通用性: 汽车制造商为了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常常会在不同车型、不同生产批次中使用相同的零部件。如果某个零部件存在设计或制造缺陷,很可能波及到使用同一批次零部件的多个车型。
2. 生产周期长: 阿斯顿·马丁的生产周期相对较长,从零部件采购、生产制造到车辆销售,都需要一定时间。因此,一个问题零部件可能在多个生产批次中使用。
3. 全球销售网络: 阿斯顿·马丁的车辆在全球范围内销售,这意味着受影响的车辆分布在世界各地,因此召回的数量自然会比较大。
4. 质量控制的挑战: 即使是高端汽车品牌,在应对复杂的全球化生产和供应链时,也可能面临质量控制的挑战。

总结来说, 阿斯顿·马丁近 18000 辆的全球召回是由于部分车辆的制动液位传感器可能存在故障,导致制动液位过低时警告灯不亮,从而增加安全风险。阿斯顿·马丁正通过免费更换传感器和检查制动系统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以确保车主的安全。

如果您是阿斯顿·马丁的车主,并且您的车辆在召回范围内,请务必关注阿斯顿·马丁官方的通知,并及时联系授权经销商进行检查和维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现在出来的消息看,依然是一次正常的召回,供应商的问题在深入调查后被查清。而记者缺乏汽车行业常识或者碍于上面用高超的手段搅混水。

补充以下常识:

1 汽车品牌的拥有者通常是主机厂,也叫OEM。主机厂自己一般拥有动力总成,冲压,白车身焊接,喷涂和总装

2 一辆汽车很难说得清总共有多少零件多少供应商,有人说有两万个零件,有人说有几百万个零件。

3 汽车厂是一座巨大的厂区,围绕汽车厂的零部件厂是一座城市的规模。

4 大多数主机厂必须做的事情是,把零部件拼起来,至于刹车好不好,车灯亮不亮,主机厂提要求零部件厂实现。发动机影响动力,喷涂和冲压影响外观,比较重要而又有门槛,往往自己做。

5 越是规模大的主机厂越是有机会自主做部件,因为在业界有power。例如VW买爱信精机的变速箱,但自己也有DSG。而volvo和陆虎没有发动机,委身福特才多活了好多年。跟福特买发动机想还价?呵呵。能自己做,一方面要有钱,另一方面要供应商看重你的订单量,否则研发过程中面临供应商威胁是很恐怖的。VW强众人扶,某车厂越卖越少众人... just so so。豪车往往产量小,在供应商面前话语权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大。

6 Tier1大多是高富帅的大型跨国公司。例如Magna,比很多主机厂规模还大,有自己的车型,客户贴牌即可。博世,不用介绍了。爱信精机决定了大多数车的变速性能。金宏顺可以把白车身做好给OEM,OEM喷上漆装上底盘就能开出去。

7 OEM一般只跟Tier1打交道。在度过了小批量试生产之后,会签署初期样品检查报告(感谢

@顾宁权

)。在爬产成功之后对Tier1绝对不会全检验,只会采用抽检、首件检验这类手段,因为之前的工艺过程和管理流程已经得到了OEM的认可,确定可以稳定生产,检验是为了让小概率事件的概率更小一点。除非是工艺特殊决定了检验手段特殊的。

8 Tier1也有供应商,叫二级、三级、四级供应商等等。这里面也有巨无霸,例如宝钢,TK。也有大型私企,例如万向(当然,万向也常常是Tier1),也会有小作坊个体户。一般OEM的手只能伸到Tier2,最多到Tier3,四级供应商的名字一般听都没听过。为什么工业落后国家汽车厂办不好?即使OEM和Tier1连锅端进来,你也不能保证数不清(绝对是上万家甚至更多)的次级供应商100%用你指定的杜邦塑料,TK钢材。你会买很多化学分析仪器吗?你会针对两万个零件中的每一个零件养10个硕士在实验室里搞材料检验吗?20万个硕士?不会的。

有了这些常识,就能理解,为什么要深入调查才能发现问题?因为你只有100这个数量级的SQE,在保障生产的同时要找出故障车每辆车2万个零件中的普遍存在的共同的那一个,供应商的供应商的供应商的供应商问题,搞不好你找到这个某小厂的老板电话号码就要一个月。

某小厂为什么不知道自己给豪车供货了?因为他是供应商的供应商的供应商的供应商,说不定层级还更深。

为什么阿斯顿马丁的质检不能事先发觉?因为绝大多数都事先发觉了,剩下的这个,需要是某小厂违背合同有意作假,骗过了一两层客户以后,到阿斯顿马丁手里卖掉,而且短时间的测试还发现不了,才会漏网,在几年后深入调查才找得出。万分之一以下的小概率事件。

什么人才会违背合同用假材料?想必是作假不怕坐牢的人吧。正常人应该考虑到钱和命的平衡而选择做真货的。小概率事件,有时候就是会发生,真的很多人坐牢了,OEM就不用代替政府做这么多事情了。这不是说人种问题,而是凡事都有个过程。汽车这种工业,需要积淀,坐牢就是积淀的一部分。



--------

补充一点,岛国的汽车厂,确实会因为陆地交通问题受一些限制,但不是绝定性因素。例如近几年Nissan在英国投资的工厂就规模很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