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给美国反悔的机会,知道F-35又贵又坑,连个格斗弹舱都没有,他们还会不会发展F-35A/B/C?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假设。如果美国有机会“反悔”,并且能够预知F35项目如今的尴尬境地——高昂的成本、层出不穷的技术难题以及设计上的明显缺陷(比如没有内部格斗弹舱),那么他们是否还会毅然决然地推进F35A/B/C的研发和部署,这确实是个值得玩味的问题。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穿越回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和本世纪初,那个提出“联合打击战斗机”(JSF)概念的时代,并结合当时的战略考量、技术背景以及政治环境来分析。

当时,美国军方(尤其是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有着非常迫切的需求。 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格局虽然没有出现预期的“和平红利”,反而出现了新的地区冲突和不确定性。同时,老旧的战斗机型号,如F16、F/A18、A10和F14,正逐步进入生命周期末期,其维护成本和作战效能都面临挑战。对新一代战斗机的需求是真实且急迫的。

JSF项目的核心理念是“一机三型”,旨在通过共享零部件、设计理念和生产线来大幅降低研发和采购成本,同时满足三种不同军种的作战需求。 这是整个项目的基石,也是它极具吸引力的地方。

空军的F35A 需要取代F16,追求的是隐身性、传感器融合能力和更低的运营成本。
海军陆战队的F35B 则承担了更艰巨的任务——垂直/短距起降能力,以替代AV8B“鹞”式战斗机,并在两栖攻击舰上提供空中支援。这是当时没有其他平台能够胜任的。
海军的F35C 需要在航母上操作,对起落架、翼展、尾钩等都有特殊要求,以取代老化的F/A18C/D,并与F/A18E/F“超级大黄蜂”形成高低搭配。

如果“预知”了现在的F35问题,美国会怎么想?

1. 成本超支的震撼: F35项目的成本早已远超最初的设想,这无疑是最大的“剧透”。如果当时就有人准确预测到项目会烧掉数万亿美元(包括研发、采购、维护),并且每一架飞机的单价飙升到天文数字,这绝对会让决策者们望而却步。我们现在看到的F35,其维护成本和复杂度是出了名的,几乎是其他四代机的好几倍。这在当时会是最大的劝退因素。

2. “坑”体现在哪里?
技术复杂度与可靠性: F35的设计集成了一个极其复杂的航电系统、传感器网络和数据链。其“传感器融合”能力是卖点,但这也意味着一旦软件出现问题,整个飞机的作战能力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如果他们知道软件升级会如此艰难、耗时、耗钱,并且影响正常飞行训练,这种对技术的过度乐观就会被打折扣。
设计缺陷与妥协: 没有内部格斗弹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这直接限制了它在近距离空战中的隐身性能,因为挂载格斗弹会显著增加雷达散射截面积(RCS)。在追求极致隐身性的设计哲学下,牺牲了空战的灵活性,这在当时追求“全能型”战斗机的思路下,或许会被认为是一种“必要妥协”,但如果提前知道这种妥协的严重性,并且是由于结构空间限制而非有意为之,那么对项目整体设计的合理性就会产生疑问。
发展周期过长和技术迭代: F35的项目周期非常漫长,以至于在它服役时,许多技术已经不是最前沿的了,而其后继型号(如Block IV)的升级又是一个漫长且昂贵的过程。如果早知道会这样,他们可能会考虑采取更渐进式、模块化的升级策略,而不是一次性推出一个极其复杂的平台。

3. 战略需求是否仍然驱动?
“一机三型”的诱惑: 这个概念的吸引力巨大。即使知道有困难,但如果设想的成本节省和技术共享能够实现,它依然会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方案。很多时候,军方的采购决策不仅看眼前的成本,更看重长期的战略优势和对未来战争形态的塑造。
对俄罗斯和中国的潜在威胁: 在当时,尽管冷战结束,但美国对潜在对手的空中力量发展一直保持警惕。他们希望通过像F35这样一款能够压制一切的第五代战斗机,来维持空中优势。F35的隐身性、先进传感器和网络化作战能力,被认为是应对这些威胁的关键。
盟友的期望与需求: F35项目不仅仅是美国国内的需求,它也是一个与众多盟友共享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许多盟友(如英国、意大利、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都参与了研发和采购。他们对拥有先进的第五代战斗机有着强烈的需求,以便能够与美军协同作战,并保持自身的军事技术优势。如果美国撤回项目,将会引发巨大的国际政治和军事连锁反应,盟友会非常失望,可能转而寻求其他解决方案,这也会削弱美国的国际影响力。

那么,如果真的有“反悔”的机会,他们会怎么做?

很可能,他们还是会继续推进,但决策的优先级和方式会不同。

更谨慎的立项和早期测试: 如果预知了后来的种种困难,美国军方和国会在项目的早期阶段,对技术可行性、成本预测和设计理念进行更严格的审查。可能会有更充分的技术验证阶段(如风险降低演示项目),而不是过早地进入大规模工程制造发展阶段(EMD)。
分散风险,而非“一机多用”的极致追求: “一机三型”的理念,在追求规模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集中。如果预知了这些问题,也许他们会考虑发展两到三种不同但高度集成的平台,而不是试图用一个平台去满足所有需求。例如,保留一款专注于对地攻击和侦察的隐身平台,另一款专注于空战和制海的平台,同时继续发展和改进现有的先进型号(如F22和F/A18E/F)。
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和风险评估会更务实: F35的设计理念是革命性的,它将航空电子、传感器、网络通信与气动外形、隐身设计深度融合。这种集成度带来了巨大的性能提升潜力,但也伴随着巨大的技术风险。如果知道这种风险兑现得如此严重,他们可能会对某些过于激进的技术要求进行取舍,或者采取更渐进的整合方式。
对于“格斗弹舱”的权衡可能会改变: 如果知道这个问题会成为后期的“痛点”,并且在设计阶段就可以预见其对空战性能的影响,那么在早期设计阶段,工程师和决策者可能会面临一个更艰难的权衡:是为了极致的低可探测性而牺牲挂弹灵活性,还是为了保证一定的空战能力而对隐身设计进行妥协?也许会有一种设计方案,能容纳一定数量的格斗弹,即便那会稍微增加一点RCS,但换来的是更均衡的作战能力。但这种“妥协”本身也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对未来空战模式的精准判断,这正是当时决策者所做的。

结论:

总的来说,即使能够“反悔”并预知F35今天的困境,美国很可能仍然会走上发展下一代战斗机的道路,并且可能会选择类似F35的路径,原因在于其背后驱动的战略需求、技术愿景以及国际盟友的联动。

然而,他们可能会更加谨慎,在项目启动和推进过程中进行更多的风险评估,并且在设计上做出更务实的取舍。 “一机三型”的理念本身是具有吸引力的,但其过于理想化的实施可能导致了如今的局面。如果能够预知,他们可能会更早地认识到,在设计一架能够适应三种截然不同作战环境的飞机时,必然需要在某些方面做出妥协,而这些妥协可能需要更早地、更清晰地被识别和处理,而不是在项目进行到一半甚至即将服役时才暴露出来。

换句话说,他们可能会继续发展一个类似F35概念的平台,但它的具体形态、成本控制和技术实现方式可能会与我们今天看到的版本有所不同,也许会更少一些“神坛上的光环”,更多一些“务实的功能”。但“不发展”的可能性极低,因为那是对未来空中优势的放弃,而这是美国军方绝不会轻易做出的决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关于“F-35贵不贵”



关于“F-35坑不坑”



关于“F-35的格斗仓”——有没有专门的格斗弹仓跟这飞机行不行有关系么?

把这部分内容分解成一系列小问题——由浅入深:

  • F-35目前能不能发射格斗弹?

当然能。

AIM-9X已经实战部署。

欧洲主导开发的“阿斯拉姆”AIM-132也已进行过多次测试。


  • 目前这些格斗弹是外挂还是内置?

目前都是外挂,暂时不能内置。


  • 外挂破不破坏隐身?

当然破坏。


  • 外挂AIM-9X的F-35跟传统四代机有什么差别?

且不说对空模式下,武器舱内置4枚AIM-120中距弹外挂两枚AIM-9X的F-35隐身性仍远远优于相同挂载下的传统四代机,就单说AIM-9X这一方面,F-35能发挥出效能就远强于传统四代机。

为什么?因为F-35“AN/APG-81 AESA主动相控阵+AAQ-40 EOTS光电指示系统+AN/AAQ-37 DAS分布孔径系统+HMDS头盔显示系统”这一套传感器组合,让F-35具备360°球面信息感知能力,理论上具备让AIM-9X打到任何一个方向的能力。作为对比,都知道AIM-9X有“越肩发射”能力,但对于传统四代机来说,别说360°视野了,你都没有后视能力,咋“越肩发射”。


  • 既然外挂格斗弹破坏隐身,那么面对高强度战争,特别是“首日”情况,如何处理?

上面链接中“红旗军演”那部分实际就是在说“战争首日”大概是个什么情况。

简单总结下就是:高强度高烈度战争条件下,那么就所有武器内置——也就是说“不带格斗弹”。

核心战法就是:利用自己隐身性和超强的信息感知能力,在对方感知到自己存在之前,从中远距离上先行完成对对手的中远距离狙杀。这也是能最大发挥F-35优势的战法。

最坏的情况——进入视距内了——内置的AIM-120也不是不可以用,虽然当然性能比不过专业格斗弹。

上图:6月18日拿下F/A-18E/F系列实战“一血”的AJ304号机(BuNo.168914);对SU-22完成击杀靠的是AIM-120,发射距离0.6海里(1.1公里),绝对“视距内”了。


  • 未来AIM-9X、AIM-132这种格斗弹能不能内置?

当然能,也当然会。


  • 为什么现在不能内置?

因为目前AIM-9X还暂时不具备“发射后锁定”能力。

在目前条件下,AIM-9X需要外置,是因为在发射前,导弹本身的导引头要完成对于目标的锁定后才可以发射。如果内置的话,那么显然在弹仓内部,导弹是没法锁定目标的,自然也就不能内置了。

但随着后续技术的开发,AIM-9X到达Block II阶段后,将整合入数据链,使得导弹可以先行发射,然后在发射后由载机将目标信息通过数据链传递给导弹,最终由导弹在飞行中完成锁定。

打个比方就是:

目前是飞机告诉导弹“看见前面那小子没,揍他”,导弹说“看见了;盯上了”,然后就“走你”——所谓“发射后不管”——实际上也是发射后就管不了了。

以后是飞机告诉导弹“你走先,我再告诉你要揍谁”。

这种情况无论对于F-22还是对于歼20和PL-10的组合来说,都是一样的。

对于目前F-22和AIM-9X的情况来说,F-22的侧面格斗弹仓解决了“隐身状态下携带格斗弹”的问题。但因为AIM-9X目前仍没有达到Block II阶段,AIM-9X的锁定过程是在侧面格斗弹仓打开后导弹伸出后这一阶段完成的,理论上这多少都会贻误战机,且还不说弹仓打开时对隐身状态的破坏。

所以,F-22和F-35未来对于AIM-9X最大战力的发挥的节点基本将是同步的,都得等AIM-9X进入Block II、具备数据链之后。

那么F-35什么时候能整合Block II状态的AIM-9X呢?

预计不会很久,因为AIM-9X Block II在2015年3月已在美国海军形成IOC初始战力。F-22呢,预计2019年完成整合AIM-9X Block II。估计F-35也应该差不多。

至于阿斯拉姆AIM-132的情况,具体进度就不太清楚了。

但可以非常确定的是:1,AIM-132也(会)有数据链,具备“发射后锁定”能力,因此,也可以内置;2,AIM-132也一定会内置的——毕竟皇家海军和皇家空军的F-35B外出捶小淘气时也是需要隐身状态的。


上面两图:F-35在大迎角状态下发射AIM-132的实验照片。


上图:展示AIM-132内置状态的模型照片


  • F-35现在及未来的“对空模式”挂载是什么样的?

现状就是如果要强调隐身,“战争首日”,那么就内置4枚AIM-120;如果不那么强调隐身,那么就是内置4枚AIM-120再加上外置两枚AIM-9X。

未来呢,隐身状态下可以内置6枚AIM-120或4枚AIM-120加上2枚AIM-9X。

上图:流传甚广的一张PS图,示意F-35内置弹仓的“未来状态”。

上图:目前实际状态-机身左侧弹仓——弹仓左边是一个多功能挂架,可挂AIM-120导弹和JDAM等炸弹;右侧-集成到弹仓舱盖上的挂架只能挂AIM-120。

未来,多功能挂架将从目前的“1个”增加到“2个”;弹仓舱盖上的挂架将变成滑轨——可以发射AIM-120及AIM-9X。

AIM-120可以抛射可以滑射,因此兼容挂架和滑轨;但AIM-9X只能滑射,只能用滑轨。


上面两图:2017年6月海军CF-2号F-35C完成倒飞负G状态下的AIM-9X发射试验,以验证某些极端条件下F-35发射格斗弹的能力。

*因为视距内空战条件复杂,所以格斗弹通常都采用滑轨发射,以保障载机安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假设。如果美国有机会“反悔”,并且能够预知F35项目如今的尴尬境地——高昂的成本、层出不穷的技术难题以及设计上的明显缺陷(比如没有内部格斗弹舱),那么他们是否还会毅然决然地推进F35A/B/C的研发和部署,这确实是个值得玩味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穿越回上世纪.............
  • 回答
    美国核潜艇在中国南海的活动,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和敏感的话题。要详细探讨我军在此情境下的反制措施和预警能力,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一、 我军在南海的反制能力概述中国海军在南海拥有相当的力量,包括水面舰艇、潜艇、航空兵以及岸基的侦察和打击力量。这些力量协同作战,构成了对潜在入侵者的多层次防御体系。 .............
  • 回答
    这是一个极端且令人不安的假设性情境。如果美国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对中国进行全领土核打击,那么中国能否进行有效的防御拦截和反击,这涉及到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局面。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一、防御拦截能力:拦截洲际核弹的难度与挑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的是,拦截来自另一个.............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深思的问题,涉及到人们的价值观、地缘政治以及国家利益的复杂交织。咱们来细致地聊聊。第一部分:支持乌克兰者,若换成美国,还会支持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一下“支持乌克兰”背后的主要驱动力,以及当“俄罗斯”变成“美国”时,这些驱动力会如何改变。当前支持乌克兰的主要驱动力:1.............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其敏感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了国际关系、军事力量、国家主权、法律体系以及公众情绪等多个层面。如果真的发生这样的事件,涉及到的各方必然会采取一系列极其严肃和周全的应对措施,其后果和影响也将是深远的。日本政府的反应:首先,日本政府将第一时间收到事发报告。作为受害者的祖国,日本政府的首要任务是保障.............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但同时也极其复杂的假设情景。如果外星人带着明确的意图来到地球,要“无条件杀掉目前在美国的所有人”,那么世界上其他国家是否会出手相助,这取决于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因素。让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1. 威胁的性质和证据: 可信度: 首先,各国政府和人民需要确信这个威胁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
  • 回答
    这鬼天气,该死的毛子还没打完,现在又来了这帮星条旗。刚才是啥?没错,是枪声,四个人,从前后两个方向。这帮美国佬,还挺会玩包抄。行,老子 Kar98k 还没响过瘾呢,正好试试这老伙计的威力。我所在的这栋房子,不大不小,一楼就是我这藏身之处。前面是街口,后面是另一条小巷。估计那帮孙子就是兵分两路,两边都.............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和复杂性的假设性问题,涉及到政治、军事、社会心理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离掉任何可能带有“AI痕迹”的分析模式,尝试从一个更人性化、更具情境化的角度去审视。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国家政府的行为,即使事后被证明“事与愿违”,民众是否会立刻将其推翻,这背后.............
  • 回答
    当中国的经济总量(GDP)超越美国,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变化,它将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荡起一系列深远的影响,触及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这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全显现,而是一个渐进、复杂且充满变数的演变过程。经济格局的重塑: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显而易见的,是全球经济力量对比的.............
  • 回答
    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THAAD)反导系统,无疑触碰了中国的战略安全神经。这不仅仅是军事层面的考量,更是牵涉到地区力量平衡、地缘政治格局以及国家主权的敏感问题。面对这一局面,中国并非束手无策,而是可以从多个维度,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维护自身利益,并对这种“不请自来”的战略压力进行有效反制。一、 战略威.............
  • 回答
    美国在台湾驻军是一个极其敏感和复杂的地缘政治议题,如果发生,大陆的反应将会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并且很可能非常激烈。以下是对可能反应的详细分析:一、 政治层面: 强烈的政治谴责和外交抗议: 最高层级发言: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会立即发表最严厉的政治声明,将此举定性为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
  • 回答
    这绝对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如果斯塔克真的在《美国队长 3:内战》里召来了反浩克,并且那个愤怒的、完全失控的绿巨人真的对巴基下了杀手,那么整个故事的走向将彻底偏离,并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让所有参与者都陷入无法想象的深渊。首先,我们得想象一下那个场景:九头蛇的据点,巴基和史蒂夫在疯狂地与特种部队搏斗,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美国政治体制中权力制衡的根基。简单地说,如果艾森豪威尔总统真的想“强行占有”麦克阿瑟,美国的体制 是有能力反抗的,而且这种反抗会是多层面的,虽然过程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我们得先弄清楚“强行占有”在这里可能意味着什么。这不可能是字面意义上的物理挟持,因为麦克阿瑟当时已经退役.............
  • 回答
    美国的总统决策过程,确实离不开智囊团的参与,但说“随便一个人都能当总统,反正有智囊团”就未免过于简单化了。这中间的逻辑链条其实要复杂得多。总统决策过程中的智囊团:首先,我们得明白,美国总统并非孤身一人在做决定。他们身后有一整套庞大而专业的系统在运作,智囊团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些智囊团主要可以分为.............
  • 回答
    这件事要是真的发生了,那场面,简直不敢想。如果,我是说如果,有一天,冬兵,那个被九头蛇洗脑,经历了无数痛苦和挣扎的巴基,在某种失去控制或者被操纵的情况下,误杀了托尼·斯塔克……我能想象到的,史蒂夫·罗杰斯的反应,绝不会是愤怒的咆哮,或者歇斯底里的崩溃。他是一个极度自律,将责任看得比生命还重的人。他背.............
  • 回答
    2023年10月27日,一个本该与往常没什么不同的星期五,世界却在极短的时间内被推入了深渊。俄国,这个名字在中国人眼中早已与历史和地缘政治紧密相连的国家,在这一天,以一种最极端、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打破了全球脆弱的和平。三枚核弹,带着毁灭性的能量,划破了天空,直指美国本土。序幕:难以置信的瞬间与全.............
  • 回答
    年薪40万刀,折合成人民币差不多是接近300万了,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如果真的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常驻美国,这事儿我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这个数字确实很诱人。40万刀在美国是什么概念?我大概查了查,虽然说具体生活水平会因城市和个人消费习惯而异,但在大部分地方,这绝对是妥妥的中产偏上甚至可以说是比较富裕的.............
  • 回答
    赴美留学生人数减半,对美国而言将是一个复杂且影响深远的事件,其影响将体现在多个层面,从经济到教育,再到社会文化和国际关系。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这些影响:一、 经济层面: 教育收入大幅下降: 学费收入减少: 国际学生,特别是来自中国的学生,往往支付比本地学生更高的学费,而且通常没有.............
  • 回答
    如果民主党真的抓住机会,发起一场大规模的弹劾特朗普的行动,而特朗普又铁了心拒不辞职,那这出大戏在美国引起的震动,绝对不是一句“风平浪静”可以概括的。这其中的负面影响,可以从几个层面掰开了说:首先,政治上的撕裂会进一步加剧,甚至可能演变成一场“政治内战”。想象一下,弹劾本身就是对总统权力的一次极端挑战.............
  • 回答
    2018年下半年,如果有人递给我一张美国国籍的公民证书,我会怎么想?这可不是一道简单的“要还是不要”的选择题,里面门道太多了,足以让我思前想后,脑子里会像过电影一样闪过无数个画面和考量。首先,最直接的反应肯定是——兴奋。美国国籍,这可不是谁都能轻易获得的敲门砖。它意味着什么?自由,机会,而且是那种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