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佤邦比果敢还亲华,为什么缅甸政府军不打佤邦?

回答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关于“佤邦比果敢还亲华”的说法,虽然佤邦在经济和政治上与中国联系紧密,但用“亲华”来定论,可能需要更细致的观察。而且,缅甸政府军不打佤邦,这其中牵扯的因素错综复杂,并非一个简单的“亲华”与否就能解释的。

咱们先掰开了说说:

一、 佤邦与中国的关系,以及与果敢的比较

你提到了佤邦和果敢,这两支武装在缅甸的民族武装里都举足轻重,并且都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佤邦(佤邦联合军,UWSA): 佤邦在地理上紧邻中国云南,其经济发展、武器来源以及很多民间交往都深度依赖中国。佤邦联合军也是缅甸最庞大的民族武装之一,拥有相当强的军事实力和组织能力。他们的政治理念和与中央政府的互动方式,确实让很多人觉得他们更“靠谱”,或者说在与中国打交道时表现得更成熟稳重。他们曾经在禁毒、发展经济等方面与中国有过合作,也积极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某些项目(即便规模不大)。这种联系,加上其地缘政治的重要性,使得中国对佤邦的态度尤为关注。

果敢(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 MNDAA): 果敢地区在历史上和血缘上与中国联系更深,很多人是汉族后裔。果敢同盟军的领导层也曾有中国大陆的背景。但相比之下,果敢同盟军的内部发展和在民族问题上的表现,有时显得更为激荡和不确定。特别是在最近几年的冲突中,果敢的政治诉求和军事行动,与缅甸中央政府和周边力量的关系,都更加复杂和敏感。

为什么说佤邦“更亲华”? 这种感觉可能来自于以下几点:

1. 长期稳定的合作模式: 佤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与中国保持了相对长期和稳定的沟通与合作。他们能够理解并适应与中国打交道的“游戏规则”,在与中国处理边境事务、经济发展等方面表现出高度的协调性。
2. 务实的经济合作: 佤邦的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与中国的贸易和投资。他们也在努力发展合法经济,虽然过程中也有一些灰色地带,但整体上,他们能与中国政府在发展议题上找到合作点。
3. 地缘政治的稳定器角色: 在中国看来,一个稳定、可控的佤邦,对于维护中缅边境的稳定至关重要。佤邦联合军也扮演了边境地区某种程度的“秩序维护者”角色,这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4. 避免惹麻烦的倾向: 相较于一些更具挑战性的民族武装,佤邦联合军在与中国打交道时,似乎更倾向于避免直接的冲突和惹恼中国。他们深知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的重要性。

二、 缅甸政府军为何不“打”佤邦?

这个问题不是“为什么缅甸政府军不主动攻击佤邦”,而是“为什么缅甸政府军在力量对比上占据优势(或至少不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却无法或不愿与佤邦进行大规模的正面冲突”。这背后是多重现实因素的考量:

1. 佤邦的军事实力不容小觑:
庞大的兵力: 佤邦联合军号称拥有数万兵力,而且组织严密,训练有素。这与缅甸政府军虽然装备精良,但兵力分散、士气不稳的情况形成对比。
精良的装备: 佤邦联合军的武器装备相当先进,很多是从国际市场上购得,甚至有自主生产能力(尤其是在轻武器和弹药方面)。他们拥有一些缅甸政府军都没有的重型武器,这使得他们的战斗力远超普通民兵武装。
地形优势: 佤邦地区山高林密,地形复杂,非常适合防御作战。这使得政府军即便发动进攻,也很难取得快速的胜利,反而可能陷入持久的消耗战。

2. 中国的战略考量与影响力:
中国的利益: 如前所述,中国在中缅边境的稳定以及湄公河区域的和平与发展方面有重大利益。佤邦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在当地影响力的体现,也是维护边境稳定的重要力量。中国不希望看到一个被大规模军事行动扰乱的缅甸边境,更不希望看到一个被推向另一个阵营的佤邦。
隐形的支持: 虽然中国官方不会公开支持任何一方的武装冲突,但中国对佤邦的经济、物资乃至某种程度的政治支持,是公开的秘密。这种支持使得佤邦在面对政府军时,并非孤立无援。如果政府军贸然攻击佤邦,可能会引发中方的不满,甚至可能导致区域局势的进一步复杂化。这会让缅甸政府在处理与中国的关系上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平衡的战略: 中国在中缅关系中,也需要平衡与缅甸中央政府和民族武装的关系。它不希望彻底激怒缅甸军政府,但也不希望看到其长期合作的民族武装受到过度打压。

3. 缅甸国内政治与军事的现实:
内部分裂与战略重点: 缅甸政府军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其战略重点是打击那些被视为“分裂”或“反政府”的武装,但同时它也需要与一些武装保持某种程度的“和平”或“默契”,以维持国内的脆弱平衡。
资源与精力分散: 缅甸国内存在着众多的民族武装和地区冲突。政府军在与缅甸其他地区(如克钦邦、若开邦等)的武装作战中,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将全部力量集中在佤邦地区,可能会导致其他战线失守。
政治妥协与协议: 佤邦在历史上与缅甸中央政府签署过停火协议,虽然这些协议在实际执行中充满了变数,但它为双方提供了一个某种程度的“默契”基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将彻底打破这种“默契”。
不想“树敌太多”: 如果缅甸政府军主动对实力强大的佤邦发动攻击,可能会促使佤邦与缅甸其他反政府武装更加紧密地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更强大的反政府阵线,这对政府军来说将是更大的挑战。

4. 国际社会的反应: 虽然缅甸政局复杂,但国际社会对于大规模冲突和人道主义危机始终保持关注。如果缅甸政府军对佤邦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可能会招致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制裁,这对于一个本身就面临国际压力的政府来说,是需要慎重考虑的。

总结一下来说,缅甸政府军不“打”佤邦,主要是因为:

佤邦自身实力强大,不易被轻易击垮。
中国在此地的地缘政治利益和影响力,使得任何试图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做法都充满政治风险。
缅甸政府军在处理国内复杂的政治和军事局面时,需要权衡各方利益和战略重点。

这是一种复杂的博弈关系,牵扯到军事实力、地缘政治、经济利益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维度。佤邦与中国之间相对稳定和务实的关系,是中国在该地区影响力的一种体现,也为佤邦在与缅甸中央政府的互动中提供了一定的战略缓冲。因此,缅甸政府军在制定军事策略时,不得不将这些因素纳入考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打仗花钱受不了啊。投入产出不成比例。

几万人人吃马喂,打下来手里多了一堆赌场。这是开玩笑么。

user avatar

这个事情说起来话长。先从下面的地图开始。

  上图是缅甸的四个特区。在89年前,靠近中国一侧全部是缅共的控制区域。而包括南佤邦(地图中2南面部分)在内的掸邦地区几乎都是坤沙的地盘。此时的缅共跟坤沙冲突不断,缅共的存在事实上阻断了坤沙的毒品北上中国。

到了1989年,在罗星汉的游说下,彭家声率先反水脱离缅共,随后成立了掸邦第一特区——果敢特区,紧接着赵尼来、鲍有祥跟着反水,在原来北佤的地方成立了掸邦第二特区;第四特区则是由彭家声的女婿林明贤为领导人(林明贤的老婆叫彭新春是彭家声的女儿)。至此,缅共不复存在。

  缅共最高领导人德钦巴登顶被赵尼来、鲍有祥软禁,随后被礼送出缅甸,1997年12月24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3岁。


上面四个特区,都是脱胎于缅共。想想89年这个年份就知道发生了什么。93年坤沙以毒建国,成为全世界独一份。96年坤沙投降。

从89年-96年期间, 缅甸政府跟各路“诸侯 ”是围攻坤沙。坤沙实力还是很强的。最后赵尼来、鲍有祥是出力最多,冲锋在第一线。坤沙投降后,根据协议,佤邦获得了一大块区域,就是南佤那片区域。

那么问题来了,佤邦的武器从哪里买的?缅甸政府的武器从哪里买的?坤沙的武器从哪里买的?从武器的来源考虑一下就知道答案了。佤邦可是有重炮的。坤沙有肩扛式导弹的。


赵尼来死了后佤邦的领导人叫鲍有祥;南佤的实际领导人叫魏学刚。鲍有祥经常抛头露面,但魏学刚是缅甸民地武头头中最神秘的,目前在网上找不到他的照片。美国一直悬红200万美金通缉魏学刚,但是美国方面公布的照片是魏学刚几十年前的照片,即便如此,也有人质疑照片的真实性,认为照片是魏学刚弟弟年轻时候的照片。

911发生后,美国把毒品作为恐怖主义来看待。当然美国宣称谁是大毒贩是有策略的,比如他们占领后的阿富汗后,绝口不提阿富汗的地方军阀是大毒枭。

当然大家一定要留意,美国从克林顿起的总统都吸毒,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懂王、睡王、有一个算一个全部吸毒的。懂王还自称很懂毒品,并说拜登一定嗑药了的。

在美国以毒品为借口,悬红的过程中,中方对佤邦等毒品问题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这个压力其实从90年就开始了。


鲍有祥从90年代后期开始就宣布禁种鸦片,他之所以有这个底气是在1995年的时候在佤邦发现了锡矿,家里有矿使得佤邦有了底气。随后鲍有祥称他用自己的人头担保,在2005年让佤邦全面禁种罂粟。

……

……


回到缅甸政府为什么不打佤邦,两个原因。

第一、缅甸政府与佤邦有共同的国家利益

2002年泰国他信政府与美国、新加坡等国在泰北第三军区联合举行代号为金色眼镜蛇行动的大规模军事演习。

在缅甸政府眼里,就是美国联合泰国以及缅甸境内的掸邦军搞事情。

简单的说,就是泰国与约瑟的部队是一伙的,佤邦跟缅甸军是一伙的。

这次演习,佤邦的人很猛,据说干掉了美国的六个人。


第二、缅甸政府军未必打得过佤邦

佤邦现在有81杠的一条生产线,有直升机。当时还想买中国的无人机。(比大疆高级很多的那种)佤邦还有重炮。这个是其它民地武没有的。

彭家声号称要打回果敢。并没有打下老街,老缅当时出动了飞机,炮弹还打到了中国境内。中国军方发飙了。在云南举行了军事演习。

没过多久一架飞机掉下来了。中方说不是我打的。那肯定不是中方打的。

不过佤邦挺有意思,很高调的说用高射炮发射了几枚炮弹。


知乎独家出品的《真实黑历史:毒枭和他们的邪恶帝国》一书讲的是毒品问题。中国的毒品问题基本都跟缅甸有关。该书详细的解释了缅甸几个特区的情况。以湄公河大案为例。缉拿糯康,第一个出来说话的是佤邦的李祖烈。

看看上面的章子,看看上面的用词就知道了。

user avatar

果敢88事件一夜归缅,从完全自治的特区变为老缅实际控制,白家站前台的所谓自治区,还是因为白和彭两家矛盾多年,白出卖了彭,内部矛盾最终使得那一夜忠于彭的人只有那么一点点,没有做有效的抵抗就失败了。彭家声先是逃到国外,然后又逃回缅北躲到四特。现在实际控制红岩“解放区”、311/411旅的是他儿子彭大顺了。

而佤邦则不同,鲍家本来就是土司正统,在佤族中本身就有极高威望,虽然赵/鲍和彭、林等都是原缅共出来的,但在缅共解体的过程中,记得最先分裂的就是彭。

佤邦成立以后,一直都和中国保持相对友好的关系,特别是佤邦联合军消灭以原国民党残军后代为主力的坤沙集团、主动禁毒得以实现之后。其主动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和各种政策,虽然主体民族并非汉族,但却远比彭家的一特区中国化程度要高。




在地理上,佤邦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锡矿储量位居世界前列,这也使得佤邦有不依赖于毒品、赌博而实现经济发展的可能性,佤邦可以以此从外国直接获得更多的武器援助,同时也自力更生建立起了兵工厂,可以自主设计制造轻武器。

佤邦联合军的军事实力在缅北各大民地武中排名第一,甚至有不少缅政府军都没有的新型武器装备;同时实施类似中国军队的双首长制、支部建在连上、党指挥枪的体系,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战斗力。

为什么政府军不敢打他们?还是因为他们不给老大哥添麻烦,老大哥对他们也好。

当然,佤邦联合党虽然吸收了中共的很多理论成果,但从未宣称过自己是共产党。佤邦各级领导不少都是赵、鲍、肖及其他几个家族出来的,抛头露面总是大金表戴起,豪车开起,搞一个婚宴随便就三位数桌,谁都知道他们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内比都又哭爹塔了,从奈温以来这是第几次了。。。。这次政府军方面一旦站稳了,估计之前的缅北多方和谈进程会停止。他们不太可能一下搞一场针对佤邦的战役,估计会拿彭大顺的部队开刀。

user avatar

果敢人口20万,兵力撑死也就几千,基本只有轻武器。佤邦的南佤北佤加起来近70万人口,3万正规军,1万预备役民兵。有自己的军工厂,有防空导弹,有重榴弹炮。小孩子都知道,柿子要挑软的捏啊。要是你是缅甸政府军,你首先打哪个?

至于从中国的角度去考虑嘛,缅北的稳定了才能保证中国边境的稳定,只有民地武里最强大的佤邦稳定了,缅北才能稳定。 所以为了自己的边境,给佤邦帮帮忙才符合中国的利益。

user avatar

我是缅甸佤邦的华人,在缅甸华人圈中我的感觉来讲,果敢是缅甸比较反华的群体之一了,我也不太了解其中的事情可能是因为中国帮佤邦比较多,而少去邦果敢的原因吧。上次中国全国哀悼时我在朋友圈发了张对中国医护烈士致敬时还被一个果敢的朋友吐槽了。

而为啥缅军不敢打佤邦呢,是因为缅军觉得中国在背后撑着佤邦,而且佤邦是缅甸最强大的民族武装区,地形又复杂,打起来是后果不堪设想的,缅北肯定要成为战乱区。

user avatar

不管佤邦还是果敢,从来没有亲华一说,那些吐司后+人山大王在自己的王国里作威作福,你觉得他们会想加入中国??80年代缅共解散以后金三角地区就变成了毒品王国,大量四号从中国边境入境,看过中华之剑的同学应该有影响,中国边防抓了毒枭的弟弟后,毒枭竟然组织军队在靠近边境处对中国示威。2000年后为了消除金三角毒品种植,中国提供了巨额资金和技术给佤邦 果敢用种植水稻来替换种植罂粟。总体上来说这个政策成功的,现在金三角的毒品已经少了很多,但是为了维持大量的军队,金三角的军阀们又走了偏门,走上开设赌场加最近的现金网生意,受害的依然是中国!所以这些人亲华?不可能的!只是亲钱而已,有了钱才能维持那么多军队,然后继续割据做自己的山大王

user avatar

很多回答都是胡说八道。整个缅北很难说亲不亲华,亲华也会把毒品卖到国内,不亲华也不敢明目张胆的造次。所有的缅北武装都想给大家一种感觉北方大国是站在我支持我的。佤邦、克钦、勐拉、彭家声、德昂等等无不如此,都在网上宣传自己是海外华人因为国内政策让步划到缅甸,只字不提自己组装割据的问题。彭家声为什么被灭,彭家声这个人有小聪明无大智慧,我一直认为他是华人社会最后一个老地主,之守旧腐朽顽固很难想象会是这么一个看起来像政治人物的人物,勉强算是占山为王的总辖大寨主。所以第一次被杨茂良驱逐,第二次被白所成驱逐,正确的应该是被以杨茂良为代表彭家以外的果敢人驱逐,被以白所成为代表彭家以外的果敢人驱逐。作为一个领导做到这个份上也算是够悲哀吧。第一次被驱逐,彭抓住中国打击杨茂良制毒的机会好女婿林明贤支持下重回果敢继续山大王的生活-养小妾生儿子,彭家一族人丁兴旺。不得不说彭生了一个好女儿找了一个好女婿。第二次2008年又一次被驱逐,至今蜗居勐拉,遥控子侄彭德仁彭德钧在红岩地区艰苦奋斗,那么好的开局至今还在艰苦奋斗,说他不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是说不过去的。佤邦某种和果敢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分裂的果敢,一个团结的佤邦。佤邦至少至今算是集体领导,权力是分配了的。佤邦的成分比果敢复杂的多,本地佤族鲍有祥赵尼来,知青李自如车距赵忠丹赵国安等等,还有既是知青又是佤族的肖明亮还有魏学刚家族埃小石等等,能团结到今天,有很多原因,除了领导人胸怀-这做不到长期,更重要的是联合党的存在,党的存在,组织团结了住了佤邦社会精英,他有组织有纪律有纲领有目标,这是佤邦存在至今最重要的原因。其次佤邦联合军战斗力强悍,这是佤邦存在的重要原因,最后以上才使佤邦有机会实现全民皆兵,这样的力量使缅甸国防军不敢贸然进犯佤邦。佤邦并非没有危机,第一、领导层老龄化,鲍有祥已经70岁,其他人肖明亮赵国安赵忠丹领导层离老态龙钟已经不远,老龄化随之而来的僵化已经显现。领导层老龄化相对应领导层断层年轻人培养不足。第二、权力正在走向家族化,资源垄断,土地兼并愈演愈烈,上层和底层已经缺乏流动了。鲍家、魏家、赵家掌握权力,鲍岩荣鲍军峰鲍军龙鲍岩板鲍岩康这些看的出佤邦明日之星都是鲍有祥的子侄,这些人都是旅级干部,这些人的成长程度正在和鲍有祥的老去的时间赛跑。佤邦的各县各旅屯垦,既有军事又有经济,离唐朝的藩镇不远了。资源垄断,佤邦曼相锡矿吃到的都是官僚资本,鲍的家人,各级官员的公司。土地兼并,鲍岩荣一个的荣玲公司几十万亩橡胶地,其他各级官员无不如此,肖明亮曾经为此开会讨论土地兼并问题,好几年了至今不了了之。这些占有资源的人家穷奢极欲,普通人家衣衫褴褛吃不饱穿不暖住窝棚,长此以往佤邦权力基础是不稳定的,这些佤联军的兵源会心甘情愿为其中家族卖命是不可想象的,这考验佤邦政府的洗脑能力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