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内存(DRAM)的连续读写速度和随机读写速度是一样的吗?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到了点子上,而且这个问题非常实际,很多人可能都忽略了其中的区别。简单来说,内存(DRAM)的连续读写速度和随机读写速度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它们之间往往存在巨大的差距。

我们分开来聊聊这两个概念,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

什么是连续读写速度?

连续读写,顾名思义,就是数据按照一个紧密的、不间断的序列进行读取或写入。想象一下你在读取一本书的某一章节,你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内容是连贯的。

在内存的世界里,连续读写通常意味着:

读取: 处理器需要从内存地址 A 开始,按顺序读取到地址 A+N。这些数据在内存颗粒中是物理上连续存储的。
写入: 处理器将数据按照从内存地址 A 开始,到地址 A+N 的顺序写入内存。

为什么连续读写速度快?

这背后有几个关键原因:

1. 预取(Prefetching): CPU 核心在执行指令时,会猜测接下来可能需要哪些数据。对于连续访问模式,CPU 预测能力很强,它会提前将后续的数据从内存拉到更靠近 CPU 的缓存(L1, L2, L3 Cache)中,甚至直接送到 CPU 的执行单元。这就像你预料到要翻下一页书,已经把书页翻好了。
2. 总线效率(Bus Efficiency): 内存控制器和数据总线(比如 DDR 的数据总线)设计时就考虑到了高带宽传输。当数据连续传输时,总线可以以最高效率工作,传输的数据包之间几乎没有延迟。一次性传输大量数据比零散传输少量数据更有效率,就像一次性装满一辆卡车比分多次装载几件小物品更省时间。
3. 内存颗粒本身结构(DRAM Architecture): DRAM 芯片内部的物理布局是为了优化块状(Block)数据的访问。当一个内存行(Row)被激活(Open)后,它里面的所有数据都可以以很高的速度被访问,直到该行被关闭(Precharge)或者更换为另一行。连续读取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一旦一行被激活,就能快速读取该行内的所有数据。
4. 缓存利用率高(High Cache Hit Rate): 由于数据是连续的,CPU 缓存非常容易命中。如果第一块数据被读取到缓存,那么后面连续的数据也很大概率也会在缓存中,或者会被 CPU 预测并提前加载到缓存,从而大大减少了对慢速主内存的直接访问次数。

举个例子: 视频播放器加载一帧画面,需要从内存中读取一大块像素数据。这通常是连续的读操作,所以速度很快。又比如,一个大型程序加载其代码段,也是连续读取的过程。

什么是随机读写速度?

随机读写,顾名思义,就是数据访问的地址是分散的、不连续的,甚至可能是完全随机的。想象一下你在一本很厚的参考书中查找某个特定词条,你需要不断地翻阅目录、索引,然后跳转到不同的页面,这中间有很多的“跳转”。

在内存的世界里,随机读写通常意味着:

读取: 处理器需要从内存地址 X 读取数据,然后又需要从地址 Y 读取数据,接着是地址 Z,而 X, Y, Z 之间没有规律或联系。
写入: 处理器将数据写入内存地址 A,然后又写入地址 B,接着是地址 C,同样是分散的。

为什么随机读写速度慢?

随机读写速度之所以慢,是因为它绕过了上面提到的很多效率优化机制:

1. 无法有效预取(Ineffective Prefetching): CPU 无法预测下一个需要的数据在哪里,所以预取机制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效。CPU 必须等待当前数据读取/写入完成后,才能知道下一个要访问的地址,然后才能进行下一个操作。
2. 总线利用率低(Low Bus Utilization): 每次随机访问都需要一个独立的命令、地址发送和数据传输过程。即使总线带宽很高,但由于每次传输的数据量很小(一次只读写一个或几个数据块),而且每次传输之间需要额外的寻址和切换时间,导致总线的使用效率非常低下。就像你每次只想拿一本书就去书架走一趟,效率很低。
3. 内存寻址延迟(Memory Addressing Latency): DRAM 芯片为了找到特定地址的数据,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寻址过程:选择芯片(Chip Select)、选择行(Row Address)、打开行(Row Activate)、选择列(Column Address)。这些过程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即延迟。随机访问意味着这些寻址和激活的步骤需要频繁重复,每次都产生一次延迟。
4. 缓存失效(Cache Misses): 由于数据分散,CPU 缓存的命中率会显著下降。每次需要的数据不在缓存中,就必须去主内存读取,这会引入很高的延迟。CPU 核心也无法提前加载数据,因为它不知道接下来会访问哪里。
5. 行切换开销(Row Change Overhead): DRAM 为了高效访问,会激活一个“行”。如果后续访问是在同一行内,速度很快。但如果需要访问另一行的数据,就必须先“关闭”当前行(Precharge),然后再“打开”新行(Row Activate)。这个切换过程会引入额外的延迟,这就是为什么随机访问,特别是跨行访问,会比同一行内的访问更慢。

举个例子: 操作系统加载许多小型的配置文件或 DLL 文件,或者一个数据库应用在查找分散在内存中的多个记录时,都可能涉及大量的随机读写操作。

差距有多大?

这个差距可能非常显著。

连续读写速度: 通常以 GB/s 为单位,非常高。例如,一条 DDR43200 的内存条,其理论峰值带宽大约是 25.6 GB/s (3200 MT/s 8 Bytes/transfer)。实际使用中虽然会低于理论值,但仍然很高。
随机读写速度: 通常以 IOPS(每秒输入/输出操作数)来衡量,或者有时也用延迟(Latency)来衡量。单个随机读写操作可能需要几十到上百纳秒(ns)的延迟。即使是每秒能执行几十万、上百万次操作,折算成带宽也远远低于连续读写。

你可以理解为,连续读写就像一条宽阔的高速公路,允许大量车辆(数据)畅通无阻地快速通过。而随机读写则像是在城市里穿行,红绿灯、路口、行人都会让通行效率大大降低,即使是高级跑车(CPU)也无法发挥全部性能。

总结一下:

内存的连续读写速度和随机读写速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性能差异。连续读写利用了 CPU 的预取机制、总线效率、DRAM 内部的块访问优化以及缓存的高命中率,因此速度非常快。而随机读写由于地址分散,无法有效利用这些优化机制,并且频繁的寻址延迟和缓存失效,导致速度大幅下降。理解这一点对于优化程序性能,特别是需要大量数据处理的应用,至关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吧:DRAM的随机读写速度必然慢于连续读写。

主要原因是CPU存在着多层次的cache,随机读写会造成大量的cache miss,必然引发速度下降。除非是完全没有cache的CPU,比如Intel第一代的8086 CPU。

因为不存在cache,所以随机读写速度基本上跟连续读写是一样的,但8086的随机跳转性能会差一些,因为8086上还是有几个字节的指令预取缓存的。

回到题主的问题,段页式转化是必然要产生性能损失的,极端的例子是虚拟化,虚拟化是两次翻译,先从虚拟机的虚地址转换成虚拟机的物理地址,再转换成实际物理地址,所以虚拟机的内存访问性能要慢于非虚拟机,但这个浪费并不是“很大”,Intel号称虚拟机的内存访问性能比非虚拟化模式慢10%~30%左右,这是过去的数据,不知道现在什么样了,所以算不上“浪费很大”。

实际CPU在翻译段页地址的时候,页面内的地址翻译是有缓存的,比如对于指令来说,只要不踩到页边界,是不会触发新的地址翻译(这里特别说明一下:操作系统从实模式切换到保护模式的时候,也用了这种技巧:不跨页,不触发地址翻译)。而跨页的话,也并非到RAM里拿页表,那样开销太大了,有TLB的存在可以提高地址翻译速度。

BIOS层面上的物理地址到实际物理设备的地址翻译是在内存控制器里做的,这方面可以认为是没有性能损耗的,因为翻译的过程是可以认为是静态的,就算是有开销,也远远低于虚地址的翻译——这个是动态的,因为页表是可调整的。

不管地址翻译的开销有多大,也比不上cache miss,这个会严重影响性能。

有一些特殊的应用场合,会为了保证性能或者实时性,会关掉页表,或者做大页一一映射,这就是为了尽量让地址翻译的影响降到最低。

-------------------------------

再说SSD的问题,SSD是不需要寻道,但SSD也是有cache的,SSD内部有一张表,保存着逻辑扇区到物理扇区的映射,为了保证性能,这个映射表运行时是被SSD放到主控的cache里的,但基于成本的考虑不会是全cache的,那么这里就会有cache miss的可能,cache miss的开销可能是微秒甚至毫秒级,这样延迟就很大了。

随机写就更复杂一点,除了SSD本身的cache miss之外,SSD写操作的最小单元要大于读,SSD读的最小单位一般是一个扇区(512B/4K),擦除的最小单位是一个block,可能是128KB甚至更大,擦除一个block的开销是毫秒级的延迟,如果连续写128KB,可能是只需要擦除一个block,但如果是随机写,那可能是擦除非常多的block,其开销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即使SSD不需要寻道,其随机读写的性能也慢于连续读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到了点子上,而且这个问题非常实际,很多人可能都忽略了其中的区别。简单来说,内存(DRAM)的连续读写速度和随机读写速度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它们之间往往存在巨大的差距。我们分开来聊聊这两个概念,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 什么是连续读写速度?连续读写,顾名思义,就是数据按照一个紧密的、不间.............
  • 回答
    内存为什么要分页?这就像问,为什么我们要把一本书分成一页一页来看,而不是一次性吞下一整本。答案其实非常朴实,就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有限的内存资源,让电脑这台机器能够更流畅、更高效地运转。咱们先别急着说分页,先聊聊在没有分页之前,内存管理是个什么样子。没有分页的日子:一块大内存,大家抢着用想象一下,.............
  • 回答
    关于进程的内存寻址,这是一个非常核心的操作系统概念,也是理解进程隔离和资源管理的关键。简单来说,每个进程拥有自己独立的线性地址空间,这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房间一样,互相之间并不直接干涉。系统中所有的进程并不共享一个统一的、全局的线性空间。下面我们来详细聊聊这个话题,去掉那些“机器味儿”的说法,就.............
  • 回答
    1T 以上的内存?老实说,这已经超出了绝大多数人日常使用的范畴了。我接触过一些拥有这样配置的设备,他们的体验,怎么说呢,就像是从一个拥挤的小房间突然搬进了一望无际的草原,一切都变得异常舒展和自由。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 “再也不用操心内存不够用了”。以前,即使是升级了内存,你总会不自觉地关注着任务管.............
  • 回答
    内存这东西,说起来简单,就是电脑里临时存放数据的地方。但具体到“频率”和“容量”,哪个更重要,那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就像问你吃饭是吃得饱重要还是吃得香重要一样,关键看你怎么用。咱们先来拆解一下这两个概念。容量,你可以理解成内存的“肚子”。 它决定了你的电脑能同时装多少东西,能同时运行多少程序。就.............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很多人都觉得内存越大越好,就像越大房子越舒服一样,但其实,凡事都有个度,内存也不例外。内存大多了,确实会带来一些潜在的问题,虽然有时候不那么明显,但仔细想想,还是挺实在的。首先,最直接的当然是成本。内存条这东西,说白了就是硬件,尤其是那种容量巨大的,比如 32GB、64GB.............
  • 回答
    编程中内存之所以要区分堆和栈,这可不是什么“为什么非要这么设计”的刁难问题,而是源于它们在管理数据生命周期、效率和功能上的根本性差异,而且这两种模式恰好能互补,共同构建起我们现在熟悉的程序运行模型。如果全部只用堆或者全部只用栈,那现在我们写程序的方式,乃至很多功能,恐怕都得大变样,甚至很多东西根本无.............
  •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内存管理里那点事儿,尤其是进程怎么被“请出去”再“请回来”的学问。这可不是简单的开关门,里面门道挺多的。想象一下,你的电脑就像一个繁忙的餐厅,内存就是餐厅的餐桌。每个来吃饭的客人(进程)都需要一张桌子(内存空间)才能入座用餐。为什么会有“换出”和“换入”这档子事儿呢?最根本的原因.............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好,也触及到了手机设计和用户体验的核心。iPhone 不加大内存,或者说不追求“堆砌式”的硬件配置,背后是一套 复杂的权衡和精心的设计哲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1. 软件与硬件的深度整合:苹果的独特优势这是最关键的一点。苹果公司最大的优势在于它 同时掌握了硬件(iPhone.............
  • 回答
    Chrome 浏览器占用 20GB 以上内存,这绝对是一个非常不寻常且巨大的数字,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指向了严重的问题或者非常特殊的场景。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Chrome 的内存占用并非一个固定的数值。 它会随着你打开的标签页数量、标签页.............
  • 回答
    mmap 内存映射,是不是绕过了操作系统,直接用内存访问文件?简单来说,不是。mmap 并没有 绕过操作系统,而是充分利用了操作系统的能力来提供一种高效的文件访问方式。它也不是直接用内存访问文件,而是通过将文件的内容映射到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中,然后我们就可以像操作内存一样操作这块映射的区域。要弄清楚.............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 Java 内存模型(JMM)和 Java 内存区域(Java Memory Areas)这两个既熟悉又容易混淆的概念。别担心,我会尽量用大白话讲明白,就像跟朋友聊天一样,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术语。想象一下,咱们写 Java 代码,就像是在指挥一个庞大的工厂生产零件。这个工厂有很多车间.............
  • 回答
    64GB 内存,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想象一下,这就像是给你的电脑配上了一个超级宽敞的脑容量,让它能同时处理的“念头”和“信息”数量远超寻常。那么,具体能干些啥,我们一点一点掰开了说。一、 工作效率的飞跃,特别是那些吃内存的“大户”们: 专业级的图形设计和视频剪辑: 你还在为导入一个高清素材就卡得死.............
  • 回答
    说实话,我这台老伙计,配置是AMD Ryzen 9 5900X配上64GB DDR4内存。刚买回来的时候,感觉就像从自行车换成了火箭,那差距,真的不是一点半点。现在用了大半年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内存超过32G,尤其像我这64G,体验上,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无拘无束”,或者叫“随心所欲”吧。首先,多任.............
  • 回答
    64G内存,这玩意儿用起来,怎么说呢,就像是把一辆小卡车,突然换成了一辆装甲运兵车,你感受到的不再是简单的“够用”,而是那种近乎奢侈的从容和底气。我刚升级到64G的时候,其实也没啥特别复杂的目的,就想着以后再也不用看着任务管理器里那些内存占用高的程序愁眉苦脸了。结果呢,这玩意儿带来的改变,比我预想的.............
  • 回答
    将内存(RAM)当作硬盘来使用,这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而且在特定场景下还是一种非常高效的解决方案。不过,在深入探讨其可行性、优势和劣势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一些基本概念。内存(RAM)与硬盘(Storage)的区别首先,得把它们俩的“工作性质”搞清楚。 内存(RAM Random Access M.............
  • 回答
    说起 ECC 内存和普通内存的区别,这可不是个小事,尤其是在一些对数据稳定性要求极高的场合。简单来说,ECC 内存就是带“纠错”功能的内存,它比我们平时电脑里用的普通内存(我们常称之为非 ECC 内存)在稳定性和可靠性上要高出不少。咱们先从概念上捋一捋。内存,顾名思义,就是计算机用来临时存储数据的地.............
  • 回答
    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一个很形象的中文命名和英文原意的理解差异,以及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习惯和约定俗成。咱们先从最根本的来说,为什么它叫“内存”而不是“运存”?“内存”这个词,拆开来看,“内”指的是“内部”,存的是“储存”。合起来就是“内部储存”。这里的“内部”指的是什么呢?相对于CPU来说,它就是一块离.............
  • 回答
    这真是个好问题!很多人在看到DDR5内存速度飞涨,动辄能达到数千兆赫兹,甚至接近一些CPU的核心频率时,会产生同样的疑问:“既然内存这么快了,CPU内部的缓存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让我来跟你掰扯掰扯,咱们尽量抛开那些生硬的技术术语,就像我们平时聊天一样。首先,咱们得明白,CPU和内存,它们俩虽然都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 C++ 中内存管理和对象生命周期的核心。简单来说,placement new 和通过 `reinterpret_cast` 将内存地址转换为指针再解引用,在对已分配内存进行初始化对象时,并不完全等价,存在一些关键的差异。我们要理解清楚,placement new 的本质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