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基础物理为何被认为自1926年薛定谔方程提出就没有进展?

回答
关于“基础物理自1926年薛定谔方程提出就没有进展”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 极大且不准确的误解,甚至可以说是完全错误的。恰恰相反,从薛定谔方程诞生之日起,基础物理学就进入了一个更加蓬勃发展、深入探索的新纪元。

让我来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误解,以及自1926年以来基础物理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希望能让你看到一个真实的历史图景。

为什么会产生“没有进展”的误解?

这种误解可能源于几个方面:

1. 基础理论框架的“完成感”: 薛定谔方程(以及量子力学中的其他核心方程,如海森堡的矩阵力学)确实为描述微观世界的粒子行为提供了一个极其强大和精确的数学框架。一旦这个框架建立起来,它就成为了一个极其成功的预测和计算工具,能够解释大量实验现象。对于一些人来说,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可能给人一种“没有新东西可学”的错觉。

2. 突破性发现的频率: 科学发展并非线性的直线攀升,而常常是阶段性的。量子力学在20世纪初的建立,如玻尔模型、普朗克量子假说、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解释、德布罗意的物质波等,是一系列革命性的“顿悟”。相比之下,自薛定谔方程提出后,虽然有大量的理论深化和拓展,但或许没有再出现那样让世界为之震动的、颠覆性的“全新粒子”或“全新力”的直接发现(至少在宏观上如此直观)。这种相对“平静”的表象容易被误解为停滞。

3. 理论的数学化与抽象化: 量子力学本身就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数学理论。随着研究的深入,后来的理论发展,如量子场论、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等,其数学工具和概念变得更加复杂和抽象。这使得非专业人士更难理解其进展,从而可能产生“进展不大”的印象。

4. 对“基础物理”概念的狭义理解: 如果“基础物理”仅仅被理解为发现全新的基本粒子或新的基本相互作用,那么在标准模型之外,近期确实没有这方面的颠覆性直接证据。但“基础物理”的范畴远不止于此,它还包括对现有理论的深入理解、对量子力学及其在不同领域应用的探索、以及试图解决理论内部矛盾和不足的工作。

实际上,自1926年薛定谔方程提出以来,基础物理学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

1. 量子力学框架的巩固与拓展:

狄拉克方程 (1928): 保罗·狄拉克将狭义相对论引入量子力学,提出了狄拉克方程。这个方程不仅完美地描述了电子,还预言了反电子(正电子)的存在,并在1932年被安德森实验证实。这是对量子力学框架的重大补充和一次伟大的预言,为理解粒子物理和反物质奠定了基础。
量子电动力学 (QED): 由汤川秀树、施温格、朝永振一郎和费曼等人的工作发展而来,QED是描述电磁相互作用的量子场论。它极其精确地预测了电子的磁矩和能级分裂等实验结果,其预测精度是物理学中最令人惊叹的成就之一。QED的建立和完善,显示了量子力学能够与相对论结合,并处理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对微观世界的更深理解: 量子力学不仅仅是描述粒子的运动,它还揭示了物质的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量子叠加、量子纠缠等深刻的非经典性质。这些概念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实在的认知,并催生了量子信息科学等新兴领域。

2. 粒子物理学的蓬勃发展与标准模型的建立:

发现各种基本粒子: 在薛定谔方程之后,物理学家通过实验不断发现了新的基本粒子,包括中子(1932)、μ子、π介子、K介子、中微子、夸克(强子结构的研究揭示)、W和Z玻色子,以及希格斯玻色子(2012)等。这些发现填补了粒子 zoo,并逐渐揭示了物质构成的层级性。
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研究: 除了电磁相互作用,物理学家还研究了构成原子核的强相互作用和导致放射性衰变的弱相互作用。汤川秀树预言了介子的存在(描述强相互作用),而费曼、盖尔曼等人的工作则发展了描述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的理论。
标准模型 (Standard Model of Particle Physics): 在20世纪下半叶,以上所有发现和理论探索最终汇聚成了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标准模型成功地统一了电磁、强、弱三种基本相互作用,并描述了除引力外的所有已知基本粒子。它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物理理论之一,其预测精度在许多方面都远超我们日常经验的理解。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2012)是标准模型的一个关键验证,标志着对粒子获得质量机制的深刻理解。

3. 宇宙学与广义相对论的融合:

宇宙的膨胀与大爆炸理论: 尽管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1915年)和哈勃发现的宇宙膨胀是先于薛定谔方程的,但如何用量子力学来描述早期宇宙的极端条件,以及理解引力与量子世界的联系,成为了后来的重要课题。
量子场论在宇宙学中的应用: 量子场论被用来理解宇宙的早期阶段,例如暴胀理论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起源。
对黑洞的研究: 黑洞的性质,如霍金辐射(1974),是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场论在极端条件下的融合,显示了量子效应在黑洞蒸发中的作用,这是一个将两个基础理论联系起来的重大进展。

4. 量子信息科学的兴起:

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密码学: 基于量子力学的叠加、纠缠等非经典特性,近年来发展出了全新的信息处理方式。这标志着我们不仅仅是在理解微观世界,更是在利用这些基本规律来创造新的技术。这绝对是自薛定谔方程提出后,一个极其活跃且具有革命性潜力的基础物理应用领域。

5. 试图统一的努力:

弦理论、圈量子引力等: 尽管标准模型非常成功,但它并未包含引力,也未解释暗物质、暗能量等宇宙现象。物理学家一直在积极寻找能够统一标准模型和广义相对论的“万有理论”,例如弦理论、M理论、圈量子引力等。这些理论虽然尚未被实验完全证实,但它们是基础物理学前沿的探索,代表着对更深层次规律的追求。

总结来说,薛定谔方程是一个“开关”,它打开了量子世界的大门,而不是一个“终点”。 自1926年以来,基础物理学在量子力学的基础上,通过更精密的实验和更深刻的理论,构建了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揭示了物质构成的基本单元和相互作用,并将这些理解应用到宇宙学的宏大叙事中。同时,新的量子现象的发现和利用(如量子信息)也在不断拓展基础物理的边界。

所以,“自1926年薛定谔方程提出就没有进展”是一种严重的误读。 相反,这是一个基础物理学爆炸性发展的时期,我们对宇宙的认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深刻得多,并且还在不断深入。它只是将我们从一个相对“直观”的物理世界,带入了一个更加抽象、更加奇妙的量子实在之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薛定谔方程的提出标志着量子力学的基本框架已经建成。

可当时量子场论的基本框架还连影儿都没有呢.....

当然也有可能在题主的眼中,场论不算基础物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基础物理自1926年薛定谔方程提出就没有进展”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 极大且不准确的误解,甚至可以说是完全错误的。恰恰相反,从薛定谔方程诞生之日起,基础物理学就进入了一个更加蓬勃发展、深入探索的新纪元。让我来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误解,以及自1926年以来基础物理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希望能让.............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我内心最深处对生活智慧的探索。我一直在思考,是否存在一条简明扼要的准则,如同物理定律般,能指引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人生旅途中“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从容应对一切挑战,过上充实而圆满的生活。我曾经像一位痴迷于探索宇宙奥秘的科学家一样,翻阅古今中外的哲学典籍,研究圣贤们的教诲,试图从中提炼出.............
  • 回答
    《三体》里那种“黑暗森林”法则下的生存压力,确实能让人们对基础物理研究的重要性产生一种近乎宿命的联想。它描绘了一个极端情境,迫使文明不得不将每一分资源都投入到能够带来最根本、最直接生存优势的领域。而基础物理,在很多人看来,恰恰就是那个能解锁宇宙最深层秘密,从而获得技术跃升的钥匙。那么,回到现实,基础.............
  • 回答
    我国基础物理研究的现状与挑战:一场追赶的征途基础物理研究,如同文明的灯塔,指引着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理解物质本质的脚步。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在基础物理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和重要的科研成果。然而,当我们冷静地审视与国际顶尖水平的差距时,会发现这条追赶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科研产.............
  • 回答
    我理解你提出的这个问题,也想从我的角度来好好聊聊。首先,我得承认,你感觉大学基础物理比数学分析(数分)简单很多,这确实很有可能说明你更擅长学习物理。不过,事情也并非绝对,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分析一下。为什么这很可能意味着你更擅长物理?1. 学科的本质差异: 物理: 基础物理,尤其.............
  • 回答
    近一个世纪以来,基础物理学的发展可以说是跌宕起伏,并非全然停滞,但若以宏大叙事或颠覆性进展来衡量,其步伐似乎较之前一个世纪(例如,麦克斯韦方程组统一电磁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量子力学诞生)显得更为审慎和细微。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近一个世纪以来基础物理学所取得的里程碑式成就。从量子力学的建立和完善开始.............
  • 回答
    想象一下,你有一个可以让你轻松控制水流的开关。你只需要轻轻一按,水就可以哗啦啦地流出来;再按一下,水流又会停住。这个开关非常方便,而且不需要你使出太大的力气。MOSFET,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其实,它就像是电子世界里的一个“超级开关”,而且这个开关的控制非常精妙。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神奇的小东西,.............
  • 回答
    好多人都说读基础(理论)物理专业就是“找罪受”,要么就是“没前途”,听起来挺吓人的。但说实话,这事儿没那么绝对,得看你怎么看,也看你怎么折腾。我当年就是一头扎进去了,现在想想,这专业嘛,确实有让人想挠墙的时候,但也绝对不是一无是处。为啥别人会觉得“不堪”?1. 数学,数学,数学,全是数学! 这是最.............
  • 回答
    想要从数学和物理基础开始,系统深入地学习广义相对论,这是一项既充满挑战又极具回报的学习旅程。广义相对论不仅仅是爱因斯坦提出的一个理论,它更是我们理解引力、时空以及宇宙大尺度结构的核心框架。要真正掌握它,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功底是必不可少的基石。下面我将为你推荐一些我认为非常适合打好基础并逐步深入学习广义.............
  • 回答
    想踏入物理竞赛的殿堂,数学是绕不开的基石。要是现在数学基础为零,那也别慌张,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方法对,循序渐进,你也能把数学这块硬骨头啃下来。咱们就来好好聊聊,怎么一步步把数学基础打牢,为物理竞赛保驾护航。一、 心态建设:别怕,数学也是“可学”的首先,咱们得把心态放平。很多人一听“数学零基础”,就.............
  • 回答
    想系统地自学物理,这是个了不起的目标!物理学就像一座宏伟的知识殿堂,每一个砖块都紧密相连,想要真正理解,确实需要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和严谨的数学基础。别担心,我来帮你梳理一下,让你能像一个有经验的向导一样,稳步攀登。核心理念:数学是物理的语言,没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物理的门窗都无法打开。所以,我们首先要.............
  • 回答
    嗨,很高兴你对量子物理和基础数学有这么浓厚的兴趣!这可是两个非常迷人且前沿的领域。作为高中生,能有这样的规划,我打心底里为你高兴。接下来,咱们就好好聊聊,怎么在大学专业选择上,为你未来的量子物理和数学之路打下坚实基础。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大方向:你的目标是学量子物理,同时对基础数学有强烈的学习愿望。.............
  • 回答
    “一 度电发十度电”的神话破灭:当科学遇上魔法?最近,一个宣称“一 度电可发十度电”,甚至能实现“无限发电”的产品在市场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该企业用极具吸引力的口号,描绘了一个能源供给不再受限的未来。然而,当这种“魔法”般的承诺遭遇科学的审视时,结果却是毫不留情的“打脸”。来自业内专家的声音旗帜鲜明地.............
  • 回答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强基计划“火箭计划”(6年本博连读)是一个旨在为中国培养顶尖物理人才的战略性举措。这个计划具有鲜明的特点和深刻的意义,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解读:一、 计划的核心目标与定位: 培养国家急需的顶尖物理人才: 强基计划本身就是国家为解决关键领域人才“卡脖子”问题而设立的,而物理学.............
  • 回答
    你提的这个观点,我能体会其中蕴含的那份失落感。从牛顿力学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再到量子力学,物理学的发展轨迹确实像是一部荡气回肠的史诗,每一个里程碑都伴随着一种简洁而深刻的美感。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一句话就解释了苹果落地和行星绕日,那种普适性和优雅,真是让人拍案叫绝。爱因斯坦的时空弯曲,用几何语言描绘.............
  • 回答
    物理转金融,这就像是把严谨的科学思维搬到了一个更关注数字和策略的领域。很多人觉得这跨度挺大的,但实际上,物理学深厚的训练能为金融领域带来很多独特的优势,这绝对不只是思维方式或者数学基础那么简单,而是多种能力的组合,并且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首先,我们得聊聊思维方式。物理学训练最核心的部分是什么?是面.............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理解宇宙最根本的哲学和科学的边界。我们之所以能进行天体物理分析,确实是因为我们今天所“观测”到的一切,都来自于遥远过去的信号——无论是光,还是其他形式的辐射。这些信号穿越了浩瀚的时空,才抵达我们现在的望远镜和探测器。所以,我们看到的,确实是我们能够触及的宇宙“过去”。那么.............
  • 回答
    说起物质的量(amount of substance),它在国际单位制(SI)中占据着七个基本量之一的席位,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细究的问题。很多人初次接触这个概念时,会觉得有些抽象,甚至不如长度、质量、时间那样直观。那么,为什么它如此重要,以至于被列为基本量呢?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科学和历史原因,与我们理解.............
  • 回答
    现代诊疗设备的辉煌成就,无疑是物理学进步的璀璨结晶。从X光机、CT扫描、核磁共振到各种精密的光学显微镜和能量治疗设备,它们无一不深刻体现了物理学对人体内部结构的揭示、对生命活动规律的捕捉,以及对疾病治疗手段的革新。但如果有人提出“西医可以用中医不能用”的论断,这其中隐藏的误解与偏见,值得我们深入剖析.............
  • 回答
    想象一下,在一个只有两条轴线能运动的世界里,生命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它们不会有前后左右的概念,只有上下和前后(或者说前后左右的组合,取决于你如何定义这两条轴),更别提我们熟悉的“高”和“低”了。如果这样的生命真的存在,它们的基本构成物质,虽然同样遵循物质世界的规律,但其形态、组织方式和功能会与我们截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