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可不可以这样说,现在的欧洲是古代蛮族的后裔?

回答
说“现在的欧洲是古代蛮族的后裔”,这种说法并非全错,但过于简化,也忽略了欧洲漫长而复杂的历史演变。更准确地说,现代欧洲人是古代“蛮族”部落与原先居住在欧洲的居民(包括罗马人、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等等)长期融合、互动、迁徙、征服和发展的产物。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回到“蛮族”这个概念本身。

“蛮族”并非一个统一的族群,而是一个历史称谓。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蛮族”是对所有不讲希腊语或拉丁语、不属于希腊或罗马文明圈的人的统称。这是一种带有文明优越感的划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民族或种族划分。许多我们现在熟知的欧洲民族,在当时都被罗马人视为“蛮族”,例如日耳曼人、凯尔特人、哥特人、汪达尔人、匈人等等。

古代“蛮族”迁徙与罗马帝国的衰落:

公元3世纪以后,随着罗马帝国的内部矛盾加剧,军事实力衰退,边境也变得越来越不稳定。此时,许多来自欧洲北部和东部的“蛮族”部落,如日耳曼部落(哥特人、汪达尔人、法兰克人、撒克逊人等)开始大规模地向罗马帝国境内迁徙和扩张。

这些迁徙并非一次性的入侵,而是包含多种形式:

寻求定居与庇护: 例如,哥特人为了躲避东方的匈人入侵,请求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定居,却因受到剥削而引发反抗,最终导致了阿德里安堡战役的惨败。
作为雇佣兵: 许多“蛮族”士兵在罗马军队中服役,甚至成为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征服与建立王国: 随着罗马帝国的控制力减弱,一些部落开始直接占领罗马的土地,建立自己的王国,比如西哥特人在西班牙、法兰克人在高卢(法国)、盎格鲁撒克逊人在不列颠等。

“蛮族”与罗马文化(以及其他本地文化)的融合:

这些“蛮族”虽然带来了军事上的冲击,但他们也并非粗野无知的野蛮人。在进入罗马帝国后,他们逐渐吸收了罗马的语言(拉丁语成为许多欧洲语言的母语,如罗曼语族)、法律、政治制度、宗教(基督教)和文化。

例如:

法兰克人: 他们的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并与罗马教会结盟,为日后法兰克王国在欧洲的统治奠定了基础。他们吸收了罗马的行政管理和法律体系,最终演变成法国和德国的一部分。
盎格鲁撒克逊人: 他们进入不列颠,取代了罗马人的统治,但也将基督教和拉丁字母带入了不列颠,对后来的英格兰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哥特人、汪达尔人等: 尽管他们的王国最终被其他部落取代,但他们在各个地区留下了文化和法律的痕迹。

“蛮族”概念的局限性:

需要强调的是,“蛮族”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偏见。很多被划为“蛮族”的民族,其社会结构、信仰和生活方式都有着自己的复杂性和历史。比如日耳曼人,他们的社会并非全然落后,而是有其独特的部落组织、军事传统和宗教信仰。

现代欧洲人的构成:

所以,说现代欧洲人是“古代蛮族后裔”,其实是说他们是那些早期迁徙到欧洲各地、与当地原住民(包括凯尔特人、伊比利亚人、伊利里亚人等)以及后来迁徙来的民族(如斯拉夫人)长期融合的后代。

日耳曼语族: 德国、荷兰、北欧国家等,其语言和文化深受古代日耳曼部落的影响。
罗曼语族: 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罗马尼亚等,其语言和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拉丁语与当地“蛮族”文化融合的产物。
斯拉夫语族: 俄罗斯、波兰、捷克、巴尔干各国等,他们的祖先是后来进入欧洲东部和中部的斯拉夫部落。
凯尔特人: 其后裔主要分布在爱尔兰、苏格兰、威尔士等地,他们的文化至今仍有独特的保留。

总结来说:

现代欧洲人的祖先,确实包含了很多在罗马时期被称为“蛮族”的民族。然而,将这简单地称为“蛮族后裔”忽略了:

1. “蛮族”的相对性和历史语境: 这只是一个古代划分,并非严谨的民族学定义。
2. 多重血缘和文化来源: 欧洲人是多种民族、多种文化长期交流、融合、甚至冲突的结果,不仅仅是“蛮族”的单一来源。原先生活在欧洲的居民(如凯尔特人、伊比利亚人、希腊人、伊利里亚人等)以及后来的斯拉夫人、匈人、马扎尔人等,都对现代欧洲的构成留下了印记。
3. 文化和制度的继承: 欧洲的文明进程,既有“蛮族”的“新血”,也有对罗马文明(包括希腊文明)的继承与再创造。

因此,与其说“现在的欧洲是古代蛮族的后裔”,不如说“现在的欧洲人是古代‘蛮族’迁徙、与原住民融合、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而成的多元文明的继承者”。这更贴近欧洲历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如果把“现在欧洲是古代蛮族后裔”作为一个中立的表述,那它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成立的甚至是无可辩驳的,除了法国、希腊、意大利、土耳其等少数地中海国家有一定的讨论空间。

尤其是东斯拉夫三国、西斯拉夫三国、北欧五国、波罗的海三国这样从未被罗马染指的国家,他们的国民在叙述自己的历史时,也断不会否认自己曾经作为蛮族的历史,而发明某种自古以来就文明的优越性。

即使是英格兰、低地三国、奥匈、南斯拉夫诸国、这样曾受罗马统治的地区,自古也生活着一些“蛮族”,他们的国民在叙述自己的历史时,也断不会对此进行否认。在大部分中立的语境下,“蛮族后裔”并不是一种带有贬低和侮辱的称谓,并不是一种和“文明”势不两立的对立面。


二、虽然以上国家是蛮族的后裔,不意味着我们要将“五胡十六国”式的历史逻辑,投射到对欧洲历史的想象上,不意味着我们要把他们扣上“文明世界毁灭者”的罪名

中国人看待罗马史容易犯的几个最大的误区,除了粗暴的罗马和中国的类比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想当然地将“罗马”和目前的“欧洲”绑定起来(这固然是中国人“大一统”的传统史观作祟,用这种大一统史观去错误地理解今天欧洲并不统一的现状,就容易脑补出一个荒谬的类似五胡十六国的异位面的欧洲史)

但事实上,罗马既没有也从未企图征服整个欧洲(既不认为欧洲是罗马的),也不认为罗马是欧洲的。亚、非、欧大陆的划分,其实是古罗马帝国对于自身版图内部的划分,而不是罗马作为欧洲国家,站在与亚非对立的视角上而创造的

“大部分欧洲人是古代蛮族后裔”是真,但和“五胡乱华”真的不具有可类比性,像波兰人,俄罗斯人,爱沙尼亚人,瑞典人,以及西班牙人、塞尔维亚人、荷兰人的部分祖先,他们一直生活在他们世代的土地上,没有去毁灭什么东西


三、为什么现在我们习惯上将”罗马“和”欧洲“绑定呢?如果罗马真的是一个环地中海的文明而不是“欧洲”的文明,那现在欧洲人言必提罗马,是一种对罗马的窃取吗?(如果题主提出的是这样的相对更高水平的问题的话,大家或许也更乐意解答)

简而言之,这也谈不上什么窃取、冒认,因为现代欧洲概念的形成,和罗马文化的传播不无关系,的确是罗马文化构建了欧洲性,但这与”蛮族毁灭罗马“依旧不是一回事。要知道,世界历史的主旋律从来都是文明教化野蛮,而不是野蛮毁灭文明。

如果硬要在东亚找对应类似的历史(虽然我十分讨厌这种类比),不是题主想象的另一个位面的五胡十六国,而是中华文明教化中国闽粤、云贵、西北、东北以及日本、朝鲜、越南的历史。”现在的欧洲是古代毁灭罗马帝国蛮族的后裔“这句话,就和在说现在的日本、朝鲜、越南人是当年五胡的后裔一样荒谬

user avatar

我实在是搞不清楚题主说的古代蛮族是啥。我举个例子:凯尔特人和伊特鲁里亚人,它们是“古代蛮族”吗?那么对于西地中海的居民,希腊人是不是“古代蛮族”?蛮族本来就是一个带有很强的“非我皆蛮”色彩的词汇,题主使用的时候不加以观察主体限定,那怎么构成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呢?

何况在欧亚大陆西端的中心从地中海向北转移之前,很难说有一个明确的欧洲概念。

请题主猜一猜,在民族迁徙中入侵罗马帝国的其他族群,加起来有没有罗马帝国治下人口的十分之一?

我觉得吕西安费弗尔在《莱茵河》里说得好:“数千法兰克人征服了罗马人的高卢,当他们胜利进入这片广阔的土地时,除了他们就没有别的居民吗?在他们之前的数千罗马人呢?这些人征服了高卢的凯尔特人之后,没有在这片处女地上扎根定居吗?凯尔特人呢?数千凯尔特人到哪里去了?人群逐渐屈服、归附最终融于一体。凯尔特人,罗马人与法兰克人在莱茵河的乳汁哺育之后终于彼此影响和同化,产生了新的共同体”(数千为虚指)。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