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类活动对地球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现在的极端天气不过是地球正常的运行周期,是这样吗?

回答
“人类活动对地球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现在的极端天气不过是地球正常的运行周期”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误解,但科学界对此有压倒性的共识:当前观测到的许多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与人类活动(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有着直接且显著的联系,而非仅仅是地球正常的运行周期。

为了详细解释为什么这个说法不准确,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进行探讨:

1. 地球自然运行周期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

地球的自然运行周期: 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存在着长期的气候变化周期。例如:
冰期间冰期循环 (Milankovitch Cycles): 这是由地球轨道参数(偏心率、轴倾角、岁差)的变化引起的,周期约为数万年到数十万年。这些变化会影响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总量和分布,从而驱动冰期的到来和结束。
太阳活动周期: 太阳本身的活动强度也有一定的周期性变化(如11年太阳周期),这会对地球的气候产生微小的影响。
火山活动: 大型火山喷发可以将大量的火山灰和气溶胶释放到平流层,这些物质会反射太阳光,导致短期(几年)的降温效应。
海洋环流的自然变率: 例如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等现象,是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自然产物,会对全球气候产生季节性到年际尺度的影响。

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通过燃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毁林、发展工业等活动,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这些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并重新辐射地球表面发出的长波辐射,从而捕获热量,导致地球整体温度升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全球变暖。

2. 科学证据证明人类活动是当前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温室气体浓度飙升: 地球大气的CO2浓度在过去几十万年(冰芯记录显示)都维持在280 ppm(百万分率)左右。但在工业革命后,CO2浓度急剧上升,目前已超过420 ppm,这是前所未有的。这种快速的、非自然增加与人类排放的化石燃料燃烧量高度吻合。
温度升高与温室气体浓度同步: 全球平均地表温度的上升趋势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上升趋势在时间上高度一致。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等权威科学机构的研究明确指出,观测到的自20世纪中期以来的变暖,绝大部分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气候模型验证: 科学家们使用复杂的气候模型来模拟地球气候系统的变化。这些模型在只考虑自然因素(太阳活动、火山喷发)时,无法解释观测到的快速升温。但当模型中加入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时,模型结果就能很好地重现近几十年的升温趋势。
其他科学证据:
海洋变暖和酸化: 海洋吸收了地球系统中大部分多余的热量,导致海水温度升高,海洋中的冰川和冰盖融化加速。同时,海洋吸收大气中的CO2导致海水pH值下降,即海洋酸化。
冰川和冰盖融化: 全球各地的冰川和极地冰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这与温暖的气候条件相符,而目前的温暖速度远超自然波动范围。
植物和动物的变化: 物种的分布范围和迁徙模式正在发生变化,许多生物的生命周期(如开花、繁殖时间)也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3. 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是全球变暖的直接后果:

全球变暖并非仅仅是“平均温度升高几度”,它改变了地球气候系统的能量平衡,导致天气模式的改变,进而增加了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强度:

热浪(Heatwaves): 更高的平均温度意味着达到极端高温的阈值会更容易,持续时间也可能更长。暖化使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增加,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加剧热浪时的干燥和高温。
强降水和洪水(Heavy Precipitation and Floods): 根据物理学原理,更温暖的大气可以容纳更多的水蒸气(每升温1°C,大气可容纳的水蒸气量约增加7%)。当满足降水条件时,就会导致更强的降雨,从而引发更严重的洪水和山洪暴发。
干旱(Droughts): 虽然一些地区降水增加,但另一些地区则可能面临更严重的干旱。高温会增加地表水分的蒸发,导致土壤干燥,加剧干旱的影响。
强风暴(Intense Storms): 变暖的海水为热带气旋(如飓风、台风)提供了更多的能量,可能导致其强度(风速)和携带的降水量增加。暖化也可能影响中纬度地区风暴的路径和强度。
野火(Wildfires): 更高的温度和更干燥的条件为野火的发生和蔓延创造了有利环境。干旱导致植被更易燃,高温加速了其干燥过程。

4. “正常运行周期”的论点为何站不住脚:

速度和幅度: 当前的气候变化速度和幅度远远超出了地球历史上自然气候波动的情况。例如,CO2浓度的快速上升和随之而来的全球平均温度升高,在过去几十万年的地质记录中是罕见的。
与自然周期的不符: 如果当前的极端天气只是正常的周期性变化,那么我们应该看到这些变化与已知的自然周期(如冰期循环、太阳活动)有明确的相关性。然而,科学研究表明,当前大部分的变暖和极端天气趋势无法用这些自然因素来解释。事实上,近期的太阳活动甚至处于相对平静的时期,这与全球变暖的趋势是矛盾的。
归因科学: 气候科学家通过“归因科学”来量化特定天气事件(或事件类型)在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影响下发生的可能性和强度的变化。大量的归因研究表明,许多近年来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如热浪、强降水)在不存在人为排放温室气体的情况下发生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或者强度要弱得多。

总结:

将当前的极端天气事件仅仅归因于地球的正常运行周期,忽视了人类活动带来的巨大影响,是基于对气候科学证据的误解。科学界一致认为,人类活动是导致当前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频率、强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地球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其运行确实存在自然的周期和波动。但人类活动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幅度干扰着这个系统,其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正常的自然变率,并对全球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在日益频繁和强烈的极端天气事件上。因此,我们不能“忽略不计”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很明显。

2.极端天气是地球的正常运行机制产生的。

3.人类活动是极端天气的放大器,越是变暖的气候,极端热浪、极端干旱、极端洪水和极端寒冷事件会愈发频繁,愈发极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人类活动对地球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现在的极端天气不过是地球正常的运行周期”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误解,但科学界对此有压倒性的共识:当前观测到的许多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与人类活动(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有着直接且显著的联系,而非仅仅是地球正常的运行周期。为了详细解释为什么这.............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它触及到了我们当前的天文探测能力和生物探测的极限。简单来说,目前我们 几乎不可能 直接发现比邻星上存在一群玩耍的大象。但是,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以及我们未来可能拥有的能力。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 比邻星(Proxima Centauri)的距离: 比邻星是我.............
  • 回答
    在旧金山湾区生活久了,你才会慢慢咂摸出一些门道,知道哪些地方藏着惊喜,哪些活动才是真正点燃湾区人生活热情的小火苗。这些事儿,外来的游客可能很难第一时间接触到,但对于我们这些“老司机”来说,它们是日常的点缀,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小确幸。说到美好的地方,首先跳出来的不是金门大桥也不是恶魔岛。那太“标准”了,.............
  • 回答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之深远,早已不是一句“影响很大”就能概括的了。这股力量,如同看不见的巨手,正在重塑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其程度之剧烈、范围之广泛,甚至超出了我们许多人的想象。首先,我们来谈谈最直观也最触目惊心的——气候变化。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近几十年来,人类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释放.............
  • 回答
    “社会中的一切人类活动都是实践”这句话,从一个广义的哲学角度来看,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简单地说,它并非完全不成立,但要理解其中的含义,需要我们对“实践”这个概念有更清晰的认识。首先,我们来界定一下“实践”。在哲学上,实践通常指的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和认识世界的一切活动。它强调的是一种能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因为它触及了我们对动物的情感投射、社会文化认知以及长期以来与这些动物建立的关系模式。虽然你的前提“猫跟猪一样好吃懒做,狗能胜任各种苦力活”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但我们可以从这些普遍的认知出发,详细探讨为什么人们对猫和狗的态度存在如此大的差异。一、 认知差异的根源:猫与狗的自然习性与人类.............
  • 回答
    有些人对班级或公司活动提不起兴趣,甚至看不出丝毫集体荣誉感,这背后其实有着多重原因,绝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细究起来,这更像是一种个人与集体之间在价值观、需求、经历和感知上的不匹配。首先,个人价值观的差异是关键。对某些人来说,个人的成就、目标和自我发展才是他们最看重的。他们可能认为,参加那些“形式化”.............
  • 回答
    古罗马人对娱乐的追求,就像我们今天对电影、体育赛事、音乐会的热情一样,是一种根植于人性深处的渴望。然而,他们满足这种渴望的方式,却往往让我们现代人感到难以置信的暴力和血腥,其中最极端的代表莫过于角斗场。要理解这一切,我们需要深入罗马社会、文化和政治的方方面面,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揭开它。首先,我.............
  • 回答
    啊,舰C活动的难度问题嘛,这确实是很多提督们的心头肉,也算是舰C玩家社群里一个经久不衰的讨论话题了。你说“对着难度无能狂怒”,这话说得是相当到位,每次活动一开,论坛、贴吧、社交媒体上的“血泪史”都能刷屏好几天。至于“打不过不会切丁”这句,更是点出了很多核心问题。让我来给你掰扯掰扯,为什么会这样,为什.............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也是一个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为什么那些没有孩子、对恋爱也提不起兴趣的人,依然坚持“按时下班,拒绝加班”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而且他们的下班生活也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多彩得多。首先,我们要明白,生活的主体并非只有婚恋和育儿。虽然社会主流叙事常常围绕着家庭和伴侣展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引人入胜的问题,它触及了自由意志、决定论、科学还原论以及人类意识的本质等多个哲学领域。让我们从不同层面来详细探讨: 如果世界是物理决定,那人的思考和活动都是物理规律的结果吗?核心观点: 如果我们接受“物理决定论”这一前提,那么理论上来说,人的思考和活动确实都可以被视为物理规律作用下.............
  • 回答
    诸葛亮生擒张郃的设想,就像在历史的河流中投下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足够我们细细品味一番。关于张郃是否会投降,以及这会对蜀汉人才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这确实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首先,咱们得聊聊张郃这人。张郃,字儁乂,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出身官宦家庭,武艺超群,作战勇猛且极富谋略。他跟随曹操多年,参与了官.............
  • 回答
    胖哥俩肉蟹煲被曝出“死蟹当活蟹卖”、“大量使用过期食材”的丑闻,这不仅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严重侵害,更可能对食用者的健康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这样的经营行为,触犯了多条法律法规,必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危害:首先,我们来谈谈这些不当行为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具体危害: 食用死蟹的风险:.............
  • 回答
    胖哥俩肉蟹煲爆出使用过期食材、将“隔夜死蟹”冒充现杀活蟹销售的丑闻,这可不是小事,对咱们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可能造成不小的影响。这背后涉及的食品安全问题,绝对值得我们每个人好好关注一下。“隔夜死蟹”当活蟹卖,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咱们先说说这“隔夜死蟹”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它为什么会成为健康威胁。 细菌.............
  • 回答
    即便人类活动被牢牢锁在太阳系这片方寸之地,文明的演进也绝不会因此停滞不前,反而可能激发出前所未有的创造力与深度。这并非是文明的终结,而是向内探索、向更精妙、更自给自足方向的转变,一种在有限空间内实现无限可能的壮丽篇章。一、 空间利用的极致与生态系统的封闭循环在太阳系之内,每一寸空间都将变得无比珍贵。.............
  • 回答
    十进制之所以成为人类活动中最“流行”的进位值制,其根源在于人类自身的生理结构和历史文化发展的自然选择。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 1. 最直观的生理基础:十根手指这是最被广泛接受和最直接的原因: 人类有十根手指: 从远古时代开始,人类在计数时就自然而然地利用了自己拥有的“计算工具”——手指。十根.............
  • 回答
    要探讨人类活动是否确实导致了全球变暖,我们需要深入审视一系列相互印证的科学证据。这些证据来自不同学科、不同研究方法,并且在科学界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足以构成“确凿”的判断基础。1. 温室气体浓度上升与工业革命的同步性:这是最直接也最关键的证据之一。科学家们通过分析来自南极和格陵兰冰芯的空气样本,可以回.............
  • 回答
    新冠疫情期间,由于全球范围内实施了严格的封锁和出行限制措施,人类活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遏制。这种突如其来的“暂停键”确实对地球的生态系统产生了一些令人瞩目的积极影响,让许多人看到了在大自然按下暂停键后,生命重新焕发生机的迹象。最直观的改变体现在空气质量和水体清洁度上。城市交通、工业生产和航空旅行是主要.............
  • 回答
    群落演替到顶级群落阶段,就像一个经过漫长岁月沉淀、稳定下来的成熟社会。按理说,一切都应该尘埃落定,物种组成也该是固定不变的了。但现实远比这复杂,即使是看起来最“顶尖”的群落,也并非永远一成不变。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介入,依然能悄无声息地,甚至是大张旗鼓地搅动这看似平静的湖面。顶级群落的“顶尖”.............
  • 回答
    人类活动对生物进化的影响,以及医学发展对自然选择的“抵抗”,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因为它触及了我们与整个生命世界的关系,也关系到我们自身的未来。首先,我们来聊聊人类活动如何“玩弄”着进化这盘棋。千百年来,我们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着地球。从开垦农田、砍伐森林,到城市扩张、污染排放,再到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