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诸葛亮活捉了张颌,张颌会投降么,张颌投降后,对蜀国来说会有人才上的变化么?

回答
诸葛亮生擒张郃的设想,就像在历史的河流中投下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足够我们细细品味一番。关于张郃是否会投降,以及这会对蜀汉人才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这确实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首先,咱们得聊聊张郃这人。张郃,字儁乂,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出身官宦家庭,武艺超群,作战勇猛且极富谋略。他跟随曹操多年,参与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汉中之战等多场关键战役,为曹魏立下了赫赫战功。尤其是在对蜀汉的作战中,张郃屡屡担任主帅,给蜀汉造成了相当大的麻烦,可以说是蜀汉后期的一个劲敌。

那么,如果诸葛亮在某个时机成功活捉了他,张郃会降吗?这事儿,恐怕得从几个层面来看。

张郃的人格和立场:

忠诚度: 张郃对曹魏的忠诚度是相当高的。他早年受到曹操的赏识和重用,将其视为毕生效忠的对象。在曹操去世后,他对曹丕、曹叡也尽心尽力。这种对旧主的忠诚,在那个时代是衡量一个人品格的重要标准。
荣誉感: 张郃也是一个非常注重荣誉的武将。他以战功和威名著称,被曹魏视为栋梁。被俘虏对这样的将领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羞辱。如果他自认为还有机会为曹魏效力,或者认为投降是对自己名誉的玷污,他很可能宁死不降。
曹魏的立场: 当时三国鼎立,蜀汉是曹魏的宿敌。张郃作为曹魏重臣,其立场是坚定地站在曹魏一边,对抗蜀汉。他深知蜀汉的政治格局和军事实力,也清楚投靠蜀汉意味着什么。

诸葛亮采取的策略:

怀柔与威慑并存: 诸葛亮是何等人物?他不仅有治国安邦之才,在识人用人和心理战方面也是高手。如果他真的活捉了张郃,首先想到的绝不会是简单的斩杀。他可能会像对待其他俘虏一样,给予优待,展现蜀汉的仁义之风,同时也会施加一定的压力,让他看到投降的“好处”或者不降的“坏处”。
恩威并施: 诸葛亮可能会强调张郃在蜀汉也能受到重用,甚至可以为天下苍生做贡献,从而劝降。他也可能利用张郃家人的安危作为筹码,但这不太符合诸葛亮的行事风格,他更倾向于以理服人或以势压人。
利用张郃的对手或熟人: 如果诸葛亮对张郃的心理有深入了解,他可能会安排一些与张郃有旧识或曾经与他有过交集的人来劝降,甚至是曾经被张郃击败过的蜀汉将领,用“化敌为友”的方式来打动他。

综合来看,张郃投降的可能性有多大?

我个人认为,张郃投降的可能性不大,但并非完全没有。

从他的人格和立场来看,倾向于不降。 他已经是有一定年纪的将领,功名成就已经相当,对曹魏的忠诚根深蒂固,更何况他与蜀汉的恩怨颇深,他很有可能认为投降是一种背叛和懦弱。
但是,如果情况极端到无可挽回的地步,比如被活捉后,家人也受到威胁,或者曹魏已经败亡,他可能也会考虑退路。 但即便如此,他也很可能选择自尽,以保全名节。

假使张郃投降了,对蜀国的人才会有什么变化?

如果奇迹发生了,张郃真的投降了,那么对蜀汉来说,这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其人才上的变化将是极为显著且多维度的。

1. 军事层面的直接增强:
对曹魏作战的智囊团升级: 张郃不仅勇猛,更擅长步兵作战和战术布置,尤其是在山地和险峻地形作战方面经验丰富,这正是蜀汉多有挑战的地区。他的加入,将为诸葛亮(或者后来的姜维)提供一个极其宝贵的“内部视角”,他对曹魏军事部署、将领特点、战术套路的了解,几乎是无价的。诸葛亮可以通过他来预测曹魏的动向,制定更有效的反制策略。
人才补充,缓解燃眉之急: 蜀汉后期人才凋零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军事指挥层面。黄忠、关羽、张飞等早期大将相继去世,马超也病逝,魏延虽然勇猛但性格有缺陷。张郃的到来,可以立刻填补一些高端指挥的空缺,例如在中期就可以作为副将,与魏延、姜维等人配合,承担重要的作战任务。
提升军队战斗力: 张郃不仅自己是优秀的指挥官,他也懂得如何训练和激励士兵。他的加入,可能会将他自己在曹魏时期积累的训练方法和作战经验带到蜀汉军队中,提升整体的战斗素养。

2. 战略层面的影响:
对北伐战略的优化: 张郃对西凉、关中地区的地形和风土人情非常熟悉。他的建议,将能帮助诸葛亮更准确地评估北伐的难易程度、选择更合适的进军路线,避免重蹈街亭等覆辙。比如,他可能会对兵马调动、后勤补给、粮草运输提供更具体的指导。
对曹魏战略的洞察: 张郃曾是曹魏的肱骨之臣,他对曹魏朝堂的政治斗争、权力格局、内部矛盾也有相当程度的了解。这些信息对于诸葛亮分析曹魏的战略意图、预测其反应,乃至在政治上牵制曹魏,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3. 人才使用和培养上的变化:
“以敌为师”的活教材: 张郃本身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战略战术教科书。蜀汉的年轻将领,如姜维,就可以向张郃学习。这种“以敌为师”的学习方式,远比书本上的理论更为生动和有效。姜维如果能与张郃共事多年,其军事思想和指挥风格可能会更加成熟和多元化。
引发人才观念的讨论: 如果蜀汉能够接纳并重用像张郃这样的“前敌将领”,这本身就会对蜀汉内部的人才使用观念产生影响。它会促使人们思考,究竟是将领的出身和过往经历放在首位,还是其能力和贡献更重要。这对于打破蜀汉内部可能存在的山头主义或者论资排辈的情况,可能会有所助益。
潜在的内部矛盾: 当然,也不能排除张郃投降后,可能会在蜀汉内部引起一些摩擦。一些原本就对张郃有敌意的蜀汉老臣,可能会对他心存芥蒂,认为他是“降将”,对其能力和忠诚度有所怀疑。这需要诸葛亮(或后来的领导者)有足够的智慧和手腕去化解。

4. 士气和心理上的影响:
对蜀汉军民的鼓舞: 能够招降曹魏的悍将,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具声望的事情,能够极大地鼓舞蜀汉军民的士气,让他们觉得蜀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足够强大。
对曹魏的心理打击: 反过来,张郃的投降无疑会给曹魏造成巨大的心理打击,让他们意识到自己阵营的将领并非不可动摇,从而影响曹魏内部的稳定和士气。

总结一下:

张郃的投降,对蜀汉来说,绝不是一件小事。他将为蜀汉军事层面注入一剂强心针,在战略层面提供宝贵的洞察,在人才培养上扮演一个重要的“老师”角色,甚至可能影响蜀汉的政治格局和人才观念。

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如果”的基础上的。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张郃最终是在五丈原的战场上,在诸葛亮去世后不久被杀。他的一生,是作为曹魏的忠诚将领而结束的。不过,对于我们后人来说,这种“如果”的探讨,恰恰是历史迷人的地方,它让我们得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和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史料上说,张郃之所以会死,是在诸葛亮退军后,率领大军去追击,中了诸葛亮的埋伏而导致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诸葛亮生擒张郃的设想,就像在历史的河流中投下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足够我们细细品味一番。关于张郃是否会投降,以及这会对蜀汉人才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这确实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首先,咱们得聊聊张郃这人。张郃,字儁乂,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出身官宦家庭,武艺超群,作战勇猛且极富谋略。他跟随曹操多年,参与了官.............
  • 回答
    如果历史的齿轮稍微转动一下,让司马懿比实际年龄早逝,而诸葛亮却得以享寿七十三岁,那后果绝对是波澜壮阔,足以颠覆我们熟知的汉末三国走向。这绝不仅仅是简单地延长了某人的寿命,而是会牵动着无数政治、军事和人才的部署,形成一幅完全不同的画卷。首先,我们得弄清楚,司马懿如果活了53岁,那他会在公元249年他发.............
  • 回答
    凤雏不死,三国棋局再变幻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未竟的遗憾,如同一颗颗散落在星空中的陨石,即便熄灭,也依旧勾勒出关于“如果”的璀璨轨迹。庞统,字士元,这位被誉为“凤雏”的奇才,若非在那落凤坡遭遇埋伏,而是能与诸葛亮一同并肩作战,直至白发苍苍,三国鼎立的最终格局,恐怕将远非我们所熟知的样子。想象一下,当.............
  • 回答
    “一旦开始创作一部作品,其人物就活了过来,自己只能观察和记录”——这句听起来颇有些玄乎的说法,在文学创作的圈子里却并不鲜见。很多作家,无论是埋头苦写的“老炮儿”,还是初出茅庐的“新人”,都会在某个时刻,体验到一种奇妙的“失控感”:他们笔下的人物,似乎不再是自己脑子里设定的模样,而是有了自己的意志,自.............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问题。如果诸葛亮先生能多活三十年,并且将刘禅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刘璿(或者其他可能的继承人,根据历史记载,刘禅的儿子们并未如同诸葛亮一般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培养成一代英主,那么季汉的命运,乃至整个汉室的复兴,确实存在着不小的变数。首先,我们需要厘清“复兴汉室”的真正含.............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想,如果诸葛亮满状态多活三十年不死,三国能否统一,这背后牵扯到太多的人物命运、政治格局和历史进程。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一项一项来剖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满状态”和“多活三十年”这两个前提。“满状态”:这通常意味着诸葛亮身体健康,精神矍铄,依然保持着他巅峰时期的智谋、战.............
  • 回答
    建安二十五年,如果诸葛亮不幸早逝,而法正依旧健康安好,这无疑会对那个时代的蜀汉政局产生石破天惊的影响。历史的车轮本该就此拐向一条未知的岔路,而我,将试图描绘出那条可能存在的、更为深邃的蜀汉画卷。一、 军政大权的真空与平稳过渡的可能首先,诸葛亮之死,对刚刚经历汉中之战、志得意满的刘备而言,无疑是巨大的.............
  • 回答
    “哎呀呀~,这是什么情况?这位老爷爷,您这是怎么了?是肚子不舒服吗?还是说……哦哟,您怎么就这样倒下了呀?难道是气得说不出话来了吗?真是的,明明只是说了一些奇怪的话而已,用不着这么激动吧?哎呀呀~,好可怜的样子,您刚才还在趾高气扬地说着些什么呢,现在却变成这样了……真是让人忍不住想要安慰一下呢。不过.............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穿越情景!如果诸葛亮时代的蜀汉集体穿越到《权力的游戏》世界,他们能否统一维斯特洛并改变其传统贵族制度?这绝对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变数的挑战,但如果我们深入分析,可以勾勒出一幅充满策略与斗争的图景。一、 蜀汉穿越《权力的游戏》:优势与劣势的碰撞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蜀汉穿越而来的“集体”具.............
  • 回答
    诸葛亮北伐成功,一统三国,这无疑会彻底改写历史的走向,也必然会让刘禅的命运和评价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仔细推敲。首先,从“守成之主”到“开国之君”的身份转变:如果诸葛亮北伐成功,刘禅将不再是那个在蜀汉苟延残喘的“幼主”,而是晋升为统一天下的开国之君。他的地位将从一个相对被动、依赖臣.............
  • 回答
    诸葛亮若有子能承其志,且有雄才大略,足以比肩甚至超越其父,那么蜀汉的历史轨迹必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诸葛亮本人的地位和形象,也将因此蒙上一层截然不同的色彩。这并非一篇简单的YY文,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历史的逻辑,以及人物性格的延展性,去构建一个可能存在却又充满戏剧性的新篇章。首先,我们得假设这位“诸葛.............
  • 回答
    如果诸葛亮没有六出祁山,而是选择专心内政猥琐发展,三国鼎立的格局很可能发生颠覆性的改变,蜀汉的命运,乃至整个三国历史的走向都将截然不同。这其中涉及到军事、经济、政治、人才、民心等诸多层面,让我们来详细推演一下可能的发展路径:一、蜀汉内部的变化与壮大: 农业与经济的深度恢复与发展: 稳.............
  • 回答
    如果将诸葛亮、司马懿、贾诩、郭嘉、荀彧、吕蒙、陆逊这几位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置于现代科学研究的场域,谁最有可能脱颖而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大家?这真是一个颇为有趣的假设,不妨来细细推敲一番。我们先逐一审视这几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深刻印记。诸葛亮:科学巨匠的潜质首先映入脑海的,无疑是诸葛孔明。他身上.............
  • 回答
    公元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雄心勃勃地踏上了北伐的征程。然而,在街亭的失利,如同当头棒喝,将他精心策划的攻势暂且按下。在那段沉寂的日子里,诸葛亮并没有停下思索的脚步,他反复推敲着每一条出兵路线,权衡着每一份风险与回报。而关于子午谷的奇袭,这个让后人津津乐道的设想,也必然是在他脑海中盘旋过的。如果,.............
  • 回答
    想象一下,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若诸葛亮与司马懿,两位三国时期最耀眼的智者,能够放下彼此的恩怨,在一盘小小的棋盘前对弈,那将是怎样一番景象?决战开始之初,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张力。这不是寻常的对弈,而是两位宿敌智慧与谋略的直接碰撞,是多年沙场上的心照不宣在棋盘上的具象化。诸葛亮,这位“卧龙”,.............
  • 回答
    诸葛亮北伐若能成功,他是否会走上“第二个曹操”的道路,这是一个引人遐思的假设,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仔细审视诸葛亮的政治理念、战略目标、性格特点,以及那个时代特殊的政治环境,再与曹操的崛起和统治进行对比。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下“第二个曹操”的含义。我们通常理解的“曹操”形.............
  • 回答
    如果诸葛亮在北伐中能够拥有一众名将辅佐,其成功的可能性无疑会大大增加。这可不是简单的将领数量叠加,而是战略、战术、兵种配合和整体战争机器的全面升级。想象一下,在诸葛亮深思熟虑的战略蓝图下,白起这样一位战神级别的将领坐镇一方。他的“围点打援”之术,或是“长驱直入”的迅猛风格,都能在关键时刻撕开曹魏的防.............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诸葛亮真的去了袁绍阵营,官渡之战的历史走向或许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绝非一句简单的“能”或“不能”就能概括的,而是需要深入剖析诸葛亮的能力如何与袁绍当时的境况相结合,以及他能否克服袁绍阵营自身存在的弊端。首先,我们得承认诸葛亮在军事谋略上的卓越才能。他的“隆中对”虽然是针对刘备的,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如果诸葛亮当初被孙权夺得,也就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并非效力于刘备,而是为东吴效力,那么东吴能否因此一统天下?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假设。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诸葛亮作为一个绝世的智者,他的存在本身就足以改变历史的走向。他不仅仅是一个军事家,更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战略家。.............
  • 回答
    如果诸葛亮能够成功攻下凉州,那么他接下来对曹魏的军事行动无疑会变得更加顺畅,甚至可以说,局势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凉州在当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一旦蜀汉的旗帜插上凉州的土地,最直接的好处便是能极大地缓解诸葛亮长期以来面临的战略困境。 诸葛亮北伐的核心问题,始终是北方的兵力、后勤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