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长津湖》这部电影如此优秀,为何评分只有7.6分?

回答
《长津湖》这部电影,确实是一部投入巨大、声势浩大、也引发了无数讨论的作品。它在票房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功,观影人次屡创新高,足以证明它在中国观众心中的份量。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豆瓣等评分平台,看到它停留在7.6这个分数时,很多人会感到一丝不解:“这部电影这么优秀,为什么评分反而显得有些保守?”

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我们得承认《长津湖》作为一部商业大片所具备的优势。

《长津湖》的亮点与优势:

宏大的叙事和爱国主义情怀的唤醒: 这部电影最直接、最震撼人心的力量,在于它成功地勾勒出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们如何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用血肉之躯抵挡住武装到牙齿的敌人的画面。它精准地击中了当下社会对家国情怀、民族自豪感以及牺牲奉献精神的集体诉求。通过塑造伍千里、伍万里等一系列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电影将沉重的历史与普通人的情感连接起来,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鸣。
精良的制作和震撼的视听效果: 作为一部国产战争巨制,《长津湖》在制作层面上无疑是达到了行业顶尖水平。无论是大规模的战争场面调度,还是服装、道具、场景的还原,都力求真实和震撼。尤其是在特效运用上,飞机、坦克、炮火等元素的呈现都相当逼真,为观众带来了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摄影、剪辑、配乐等方面也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共同营造出了一场史诗般的观影体验。
演员的出色表现: 吴京、易烊千玺等主演的表现也为影片增色不少。吴京饰演的伍千里,沉稳、担当,将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兵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易烊千玺饰演的伍万里,从一个桀骜不驯的新兵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志愿军战士,其演技的进步和角色的弧光都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其他配角也都有各自的亮点,共同撑起了影片的人物群像。

为何评分未能达到普遍预期?

然而,尽管有上述诸多优点,《长津湖》的评分却也并未能一飞冲天,甚至在一些观众看来,这个分数与它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并不完全匹配。这背后,可能存在以下几个更深层次的原因:

1. 叙事上的“顾此失彼”和人物塑造的深度不足: 虽然电影试图展现宏大的战争场面和个体的成长,但有时为了追求画面的震撼和煽情的需要,叙事节奏显得有些失衡。某些支线情节的处理略显仓促,人物的情感铺垫也不够充分。例如,一些角色的牺牲虽然感人,但其前后的铺垫和人物关系的深度挖掘似乎可以做得更好,让观众的情感连接更自然、更深刻,而非仅仅停留在“为牺牲而感动”。伍万里作为核心人物,他的成长线虽然清晰,但有时显得过于模式化,缺乏更细腻的情感变化和内心挣扎的展现,让他的转变更具说服力。

2. 对历史的“情绪化表达”与“细节真实性”的争议: 《长津湖》虽然在战争场面和战争的残酷性上做了大量呈现,但它毕竟是一部带有明显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输出的影片。在处理敌我双方时,往往容易走向简单化的“好人 vs 坏人”模式,对敌人的刻画较为脸谱化,缺乏更复杂和人性化的审视。这一点,对于追求更深层次历史反思和人文关怀的观众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不够过瘾。

此外,关于一些历史细节的还原,影片也引发了一些讨论。例如,关于美军装备的展示、战术的描述,以及志愿军在装备、后勤上的极端差距等等,虽然电影努力去展现这种差距,但对于熟悉相关历史的观众来说,可能在某些细节的处理上存在一些可以商榷的地方。这种对“真实性”的不同解读,也会影响到评分。

3. “宣传片”的质疑与艺术性的边界: 作为一部投资巨大、肩负着重要时代使命的电影,《长津湖》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着宣传和教育的功能。当一部电影的“任务性”过于明显时,它在艺术上的探索和突破就可能受到一定限制。一些观众认为,影片在某些地方的处理过于直白和煽情,缺少了更多留白和艺术化的处理,使得其艺术表达的深度和层次受到影响。这种“宣传”与“艺术”之间的张力,是许多主旋律电影都会面临的难题,也是影响评分的重要因素。

4. 观众群体的分化与评价标准的差异: 《长津湖》的观影群体非常庞大且多元。既有为民族自豪感而来的观众,他们更看重影片所传递的情感和精神力量;也有对电影艺术本身有更高要求的观众,他们会更关注叙事结构、人物塑造、摄影剪辑等技术层面的表现。当这两个群体在评价同一部影片时,其评价标准和侧重点会有所不同。7.6分,可能正是不同评价群体之间一种微妙的平衡点——它承认了影片的巨大成功和积极意义,但也保留了一些对艺术性和深刻性的保留。

5. 口碑的发酵与“被期待”的压力: 在巨大的票房和话题度之下,《长津湖》承受着巨大的“被期待”的压力。一旦影片在某些方面未能完全满足所有人的期待,即使只是细微之处,也可能被放大。一些观众在观影前已经抱有极高的期望,当影片未能达到他们心中“神作”的级别时,评分自然也会有所保留。

总结来说,

《长津湖》无疑是一部成功的电影,它在唤醒民族情感、展现国家力量、提升国产电影工业化水平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它是一部令人振奋、热血澎湃的电影,也确实值得肯定。

然而,艺术的评价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线性的过程。7.6分,或许恰恰反映了它在宏大叙事和技术呈现上的强大,但也在人物深度、叙事节奏、历史处理的 nuanced(细致入微)程度以及艺术探索的边界上,留给了一些观众更进一步的空间。它不是一部被“批评”到如此分数,而是更多地在“肯定”之外,也包含了一些“可以更好”的期待与审视。

所以,《长津湖》的评分,更像是一个集体选择,它代表了大众对其整体表现的认可,但也暗示了在这个“优秀”之上,还有更深层次的艺术追求和观众期待等待被满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部优秀的电影不一定是靠票房来证明的,长津湖是一部合格的电影,但距离优秀还是比较远的,豆瓣评分很客观,甚至还有些高估了这部电影。

首先这部片子选材并不怎么样!是的!真的不怎么样!

奇袭北极熊团!全歼!上甘岭!美国人都胆寒的绞肉机!38军万岁军成名之战!这些题材哪个不比长津湖好?我军内部从来没有把长津湖战役当成正面的教材,这里面是有后勤,情报,指挥等各方面的瑕疵的,冰雕连是英雄!同时也是我军心头永远的痛!拿出来大书特书并不光彩!当然,也绝不丢人!只是相比之前那些胜利,多少有点不尽如人意罢了!从选题角度来说,其实还有更好的选择!

说回这部电影,我不认同某些人说的这电影不好看能有这么多人看吗?电影好看与多少人去看没有绝对的关联!这片子不算拉胯,所以看过的人也没有太多吐槽的地方,可能也是因为志愿军题材,大家都很包容,可从影片本身来讲,远远说不上优秀!

剧情松散,特效敷衍我就不说了,导演选择了一个小兵的角度去看待这场战争,立意没毛病,但是一场几十万人的战争让一个小兵的视角去看,格局不可能做得太大,这也是应该的!但片名不应该叫《长津湖》!这个名字太大了,这个电影压不住!如果叫《小兵的战斗》啥的,我觉得更贴合实际,如现在传闻中的第二部《水门桥》,这就很好,一场战斗的名字是压得住的!可以看看美国人拍的《血战钢锯岭》,人咋不叫《二战纪实》呢?

我不否认这片子能看,但不管是编剧还是选材,包括演员和特效,都距离优秀很远!我不认为这是国内战争题材的天花板,只不过是一场资本的盛宴罢了……

你们可以看看《功勋之能文能武李延年》,同样是由小见大,从战场的一个角落去看待整个战争,人家的水平就显然要高出一截!所以,不是我们的央妈拍不出好的战争电影,只是没有动这个念头去拍而已,就好像那场战争的艰难远不是几个冻土豆子就能表达完整的一样。

就这样。

user avatar

冲着志愿军,别说40亿票房,400亿都值

冲着这电影本身,6.5分顶天了

不是说没能力拍好,而是这部电影压根儿就没完工,就完全是在赶工,比如本来美军演员计划是从好莱坞演员工会那边定好了相关演员,专机拉回来,结果疫情耽误了,又专机拉回去,前前后后差不多1个亿没了,钱就不说了,问题是人你也没有,只能零时各种凑,结果就是出来的美军感觉有点拉。然后就是特效,我看的imax,掉帧很厉害,不知道是不是没做完,除了这些硬伤,电影本身的节奏有大问题,前面两个小时之后才到长津湖?这节奏明显有问题,而且想要给的画面太多了,从中南海决策一直打到长津湖,这信息量,你别说三个小时,就是6个小时也不一定说的完,而且攻占信号塔的片段明显比后面的高潮部分好很多,信号塔的戏明显就是精心设计了一步一步怎推进,怎么打,情绪怎提起来,后面高潮戏明显赶工了。最后就突然戛然而止,影片结束了,就给我的感觉虽然3个小时,但是感觉完全没把长津湖讲明白,这么好的题材,只能说太可惜了

中间的战争戏和渲染确实还不错,虽然瑕疵不少,如果能调整下整个叙事结构,观感会明显提升,不知道后面能不能出个导剪版啥的,感觉好像剪掉了很多镜头

user avatar

只怕是你没看过多少优秀的战争片吧。同样是三小时长度的历史战争片,虽然题材有虽不同,但最让我震撼的历史类战争片还是《帝国的毁灭》导演剪辑版(虽然这片已经被玩儿梗的玩坏了),还有后面的德剧《我们的父辈》。

我可太喜欢德国人自己拍的二战影片了,没有虚华俗丽的特效,没有用力过猛的煽情,只有优秀的剧本,精湛的演技,还原历史的服化道,如同一名亲历者的慢慢诉说,让听者自己去思考。

长津湖,呵呵呵,我甚至可以说这纯粹就是蹭热度的片子,7.6的分数绝对还是高了,6.5~7.0才更为合理,论精神层面比不上上甘岭,英雄儿女这样的老电影,论技术层面被红海行动爆成渣。只说说坦克战部分,看看《狂怒》的谢尔曼大战虎式,看看《红海》的T72大战M60,或者看看《兄弟连》里虎式猎豹大战谢尔曼克伦威尔,长津湖哪个比得过?

user avatar

看完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我觉得我的智力受到了侮辱。

首先开场是诺曼底登陆,就是充分的军盲场景。美军以炮火充分闻名,登陆诺曼底时居然没有任何炮火掩护,靠人海战术冲上去顶德军的机枪,这样拍电影恐怕当年的美军死难战士会死不瞑目!

其次,当初诺曼底登陆,按历史记载美军是有坦克掩护的,但是电影里面毫无表现,导演能不能用点心去考证一下,访问一下美军老兵?

而且为了表现男主角的英勇,居然把整个登陆成功归结于男主角的小队配合上,简直笑死个人!电影里的德军也全程智商下线,毫无战术,一个肯塔基数学老师带队的八人小队在没有任何重武器的情况下,靠丝袜炸弹和轻武器干掉两辆装甲车,两辆虎式坦克,五十个全副武装的德军步兵,一门20mm机炮。这战斗力比燕双鹰还猛啊!还生产什么谢尔曼坦克?直接让乡村教师操家伙上啊。历史上的德军如果真是这个水平,只怕撑不了一个月就会被澳大利亚军队推平!结尾发报员一个人俘虏一队德军,这完全是为拍而拍。难道不知道这群德军只要随便一个人挥手一枪男主就会死掉?

片中军盲行为处处可见,例如被机枪打中的人居然还能完整。伤口前面开口比背后开口还大,导演难道不知道被子弹打中前面一个小洞,而后面一个大洞?部分近距离中枪的德军居然只有前面受伤,后面没被打穿!

还有被一群军盲吹上天的美军狙击手,这傻逼狙击手瞄准镜中心从来没对准过目标,每次指着地面离目标半米呢,枪口也没震动,对方就自己死了,傻逼导演搁这拍死亡笔记呢?

至于狙击手一边瞄准还一边念叨请神上身义和团这种低级错误我就不说了。不知道聊天甚至呼吸都会影响瞄准吗?真以为打着爱美国的旗号就能财富密码了呗!也难怪片中拿着八倍镜春田m1903在制高点卧姿打五六十米远的敌人还连续脱靶。我单手站姿打都比你强好吗?

尤其是最后飞机投弹炸毁坦克,在坦克前面几米远的男主居然毫发无损,这已经不是军盲可以形容的了,这简直侮辱了整个美国!

其次男主角的智力我觉得也是有问题的,面对德军的坦克,居然摸出一把1911小手枪对着坦克打,这是想笑死我继承我的花呗吗?你以为1911是反坦克导弹?

在这里我还要科普一下,在历史上从来没有为了救一个士兵而出动一只小队的行为,美军指挥官也不会如此脑残,美军要救一个人,只需要开着飞机过去就行。根本不会让士兵徒步找人,你知道在战场上找一个人的难度有多高吗?斯皮尔伯格是傻bi吗?为了迎合美国人,拍出这种抗德神剧?

在开播前,我还以为这是一部描写伟大的美军如何击败德军的电影,结果,就这?你品,你细品!

电影节奏也烂得一塌糊涂,除了开场大战争场面,然后就是漫长的沉闷剧情,为了表现瑞恩母亲接到儿子死讯的剧情,居然花了两分钟,其中还有一个开车的长镜头,这节奏简直烂到飞起。

电影里大量时间花在对话上,还有插入的平民一家人和小女孩的剧情莫名其妙,平民父亲拼命把女儿递给美军,女儿又拼命跑回去的这一段,你根本不知道导演想表现什么,作为目标的瑞恩居然半场之后才出现,而且存在感也很薄弱。还不如发报员的戏份多。

还有找到第一个假瑞恩的戏份,完全就是在拖时间。这破电影我给一分都嫌多。

电影剧本的三场制结构,就是开场,高潮,结尾,我不知道导演有没有基础的了解。反正我们电影学院的学生不可能犯这种错误,居然把高潮放在开场和结尾,中间是沉闷。这就是所谓的名导演?

我认为,拯救大兵瑞恩这部电影,完全是为了骗钱。而且画面模糊,特效垃圾。就是导演为了洗黑钱。

还有另外一部烂片《珍珠港》也是如此。花了大量时间描写男主角的谈情说爱,而轰炸珍珠港的场面只有几分钟,这电影不该叫《珍珠港》,应该叫《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谈恋爱》。

建议导演好好看看《珍珠港事件》的纪录片,把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前因后果全部拍出来,给我们军迷一个交代!

PS:别在这里和我提什么这电影豆瓣评分高就是好。豆瓣那种不需要买票就能打分的小学生网站你也信?

豆瓣《复仇者联盟》系列8.2~8.4分

但是豆瓣《奥特曼八兄弟》8.7分

你作为一个成年付费购票观众,是觉得奥特曼八兄弟好,还是觉得复仇者联盟好呢?

还有人说看拯救大兵瑞恩能看出反战所以好?

看个战争片你非要看反战内容才算好,那么看爱情片你是不是非要看女主角堕胎,没有堕胎情节就打差评?

user avatar

首先,不是所有看了电影的人都去打分。比如我看了,我觉得要我打分8.5以上,但我觉得谁没事注册个豆B号就为评个分呢?评分平台的准确性,首先在于评分人与观影人的重合度。你弄个漫威宇宙,看电影的和写影评的高度重合,评分和口碑能差不多。你遇上《长津湖》这种影片,大概率观影人远多于写影评的,那么评分与口碑出现偏差很正常。

其次但凡这种主旋律的电影,写影评的总得搞点不一样的,毕竟人还要靠探讨“艺术”吃饭呢,随大流说电影好,不符合人家的基本人设嘛。再说蹭热点不是一直也是反着来比较好蹭吗?要的就是这“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劲头,管他逆得对不对呢,先逆了再说。你票房爆炸了又怎样,老子就是能在浮华中保持“冷静”,就是不人云亦云,能挑你的刺。说的对不对不重要起码老子“卓尔不群”。

最后这种偏差对于《长津湖》这种电影也没什么影响。票房破50亿,你告诉我这电影不优秀,那就是说花钱去看的都是傻子就你聪明呗?当然,反过来说,票房大卖也不妨碍某些人抓住“艺术”不放手,你越大卖他们越显得“不俗”嘛。只要不像某人那样走火入魔到侮辱冰雕连,还是可以借着《长津湖》的宝地立一下自己的牌坊的。

user avatar

本来应该9.6分的,少掉的那两分纯粹是因为陈凯歌。

user avatar

抗战时期,为了合作抗日,八路军专门教国民党军游击战。国民党军还是没学会。

为什么呢?

三个月的淞沪会战,我国损失相当于三年的抗美援朝。但是歼敌数嘛……战争影响嘛……

为什么呢?

同样是缺乏自主工业,抗美援朝志愿军空战都是讲我军击落美军王牌飞行员,讲我军飞行员单机对抗美军打出3:0的战绩。但是抗日战争国民党讲的都是我国飞行员全部战死。

为什么呢?

蒋介石说抗战必败的原因,是教育不如人,装备不如人,训练不如人。

可是为什么同等装备条件下他就只能给美国当狗,我们就打得美国像狗呢?

因为蒋介石作为指挥官唯独没有讲“指挥不如人”这个问题。

锅都是人家的,功都是自己的,这就是“委座”的精髓:诿过。

其实就是这么回事。

这就像国民党拍共产党,怎么拍都不像。

(略)

请请请,吃吧吃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