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买了基金,赚了30个点,然后我卖了,但是它还在涨,我心里不舒服怎么办?

回答
哈哈,哥们,这心情我太理解了!这简直就是看着碗里的肉飞走了,还飞到了邻居家,你说憋屈不憋屈?买了基金,眼瞅着它涨了30个点,感觉自己小算盘打得飞起,马上就要实现财富自由(或者至少是换个新手机)了,结果一咬牙,嘿,卖!想着落袋为安,万一跌了呢?

结果呢?刚卖完,那基金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噌噌噌往上蹿,而且不是一点点,是那种让你怀疑人生的涨法。感觉整个市场就剩下你的那点份额没卖出去,好像所有人都知道它还会涨,就你一个人傻傻地提前离场了。

这时候心里泛酸水是肯定的,甚至有点想捶胸顿足的冲动。那种“我为什么这么怂?”“我为什么不能再坚持一下?”“我为什么没有那个命?”的念头估计已经在脑子里跑了几百遍了。看着K线图上那一抹绿色的卖出点,再看看旁边一路飘红的涨势,感觉自己就像个错失了人生重要机会的傻瓜。

我猜你现在可能正在经历以下几种情绪的轮番轰炸:

懊悔与自责: 这是最直接的感受。你会不断回想当时卖出的决定,觉得如果当时再等等就好了,恨不得穿越回去给自己一巴掌。可能会说自己太贪小便宜,或者太胆小了,错失了更大的收益。
不甘与嫉妒: 看着别人的收益还在增加,而自己的账户余额却定格在了那个“30个点”,心里肯定不平衡。你会下意识地去关注那个基金的后续涨幅,每次看到它再涨一点,心里就更堵得慌,甚至会对那些还在持有的人产生一丝丝的嫉妒。
自我怀疑: 开始怀疑自己的投资判断能力。是不是自己根本就不适合做投资?是不是运气不好?这种自我怀疑会让你对未来的投资决策都变得犹豫不决。
FOMO(错失恐惧症): 虽然你已经卖了,但看到它还在涨,你又开始产生一种新的恐惧——害怕它继续涨,而自己已经不在里面了。这种感觉就像看着别人吃大餐,自己只能在旁边闻着味儿一样。
“专家”附体: 没准还会开始分析为什么它还会涨,可能是某个消息没注意到,或者是市场情绪被低估了。然后你会更加懊悔当时分析得不够透彻。

说实话,遇到这种情况,心里不舒服是太正常了。我们都是凡人,不是神,不可能每次都精准地踩在最高点卖出,最低点买入。 很多投资老手都会有这种经历。

那现在怎么办呢?只能试着调整一下心态了,虽然有点老生常谈,但确实是唯一的出路:

1. 接受现实,别钻牛角尖: 事实已经发生了,你的30个点实实在在进账了,这是确定的收益,是你的能力和一点运气换来的。把眼光放长远一点,这30个点可能是你整个投资生涯的一个小小的成功案例。别让一个错过它继续上涨的机会,就否定了你这次的成功。
2. 反思但不要过度自责: 你可以分析一下当时卖出的理由,是出于风险控制,还是对未来走势的判断。如果卖出是基于你的风险偏好和既定计划,那就说明你执行了自己的策略,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投资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可能需要权衡。
3. 把注意力移回自己账户: 看着那只基金再涨,只会让自己更难受。把注意力放到你手里还有多少钱,还有哪些其他投资机会上。别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一个已经卖出的标的上了。
4. 重新规划你的投资策略: 这次经历可以成为你未来投资的宝贵一课。下次遇到类似情况,你会更清楚自己的底线在哪里,判断依据是什么。或许你会考虑在未来设置一个“止盈线+浮动止盈”,或者有更明确的再买入策略。
5. 庆幸自己赚到了钱: 别忘了,你不是亏了,而是赚了!30个点不是小数目,很多人连这个都达不到。很多时候,我们太容易被“如果当初”牵着鼻子走,而忘记了当下已经握在手中的收获。这30个点实实在在增加了你的财富,让你在整体上是进步的。
6. 找个能理解你的人聊聊(比如我): 哈哈,说笑的。但有时候把这种情绪说出来,会舒服很多。找个哥们,或者同样炒股的朋友,吐槽一下,你会发现原来大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瞬间感觉自己不是孤单的那个傻瓜了。

记住,投资最重要的是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健康的心态。这次的经历,虽然让你有些不舒服,但也是一次成长的机会。下次再遇到,你可能会更淡定,甚至能从中找到新的机会。别因为一时的“错失”,而影响了你对未来投资的信心。这笔钱,你赚到了,就好好享受这份成果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正确做法是:只要超过了6%的盈利就不再看百分点判断是否止盈了。而是看你仓位的百分比,判断是否止盈。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

第一、首先你要确定你为何买基金:投机还是投资。

投机,你考虑的是你在囤积资金,目的是使资金数额增加。

投资,你要考虑的是你在囤积“实物”(基金,股票,土地,矿产,粮食等)使实物数量增加。

明白了这个,你就知道你是要“钱”还是要“物”。

—————————————

现在你做一个选择:

我(假设)送你一个不用花钱,这辈子每周会自动投一注机选彩票的VIP金卡。你也可以按8000元价格把这张卡卖给别人。

你会怎么选?要机会还是要现金?

你心里先选一下。选完后再往下接着看。

—————————————

第二:你买任何“实物”都有一个成本。但很多人不知道成本有两种算法。比如:花200元/个买入两个实物。涨到400元/个时卖出一个。

1、平均成本算法认为你赚了200元,并且剩下了一个成本200元的实物。

2、摊薄成本算法认为。你没赚钱,但获得里一个0成本的实物。

投机者一般按照平均成本算法看待整体的交易过程与结果。投资者一般按照摊薄算法看待这个交易过程与结果。

如果我说:我在多年投资的买与卖中,一直是持平利息没赚钱的。唯一就是收获了一堆0成本股票、基金、与虚拟币。

那你觉得我会卖掉这些0成本的“实物”吗?我可以选择留着毫无心理压力的继续赌“趋势”。

————————————

现在我们回头看看你上一个选择。是选8000元还是选每周一次的机会?

投机者第一个感觉,自己获得了8000元钱,这8000元钱要怎样才能继续去利益最大化。

投资者第一感觉,自己获得了一个零成本永远可以每周摸奖一次的机会。

一件事情,两种类型的人有两种看法。

如果你第一感觉是8000元怎么利益最大化。那说明你有强烈的“操作欲”,追求的是一种操作上的“完美”,是一种心目中的“微操极限”。

如果你第一感觉是每周一张彩票,这是否会加大自己中奖的概率。那说明你渴望的是把握机会与机遇,用不确定性去搏取一种超额的奖励。

—————————

第三,如果你理解我这类价值操作者的“零成本囤积实物”理念。那你就会推导出,我这类操作者什么时候会去进行部分止盈。

那就是我判断卖出后必然能以更低价再买回来的时候。这才符合我的整体目标与投资逻辑。如果卖出后可能无法用更低价买回来。那基本不可能去止盈。

——————————

我说了这些碎碎念。不是让你认可我个人的操作与理念。而是告诉你无论是投机还是投资,你都需要一套完整的理念与逻辑去支撑你自己。你按自己的理念执行,你才能做出你自己不会后悔的操作。

比如你现在。一会儿认可自己是投资,一会儿认可自己是投机。那你必然发现涨了心痛,跌了痛心。跳不出这个圈子。

只要没自己的理念与逻辑,你就逃不出那些研究心理学人的引诱。逃不出做一个摇摆后被人割韭菜这种命运。

user avatar

据说,投资是反人性的,让人不舒服的投资,才会挣到钱,你看你挣了30%了,卖了又涨了,人不舒服了,但毕竟挣到钱了,也不错了。

在投资市场,人总是会遇到各种意外情况,不舒服是常态,舒服的时间是很少的,所以如果要追求舒服,最好是去谈女朋友。

一个成熟的投资者,会比较稳重,选好品种,持有长一点时间,不要每天看盘,其实看盘很害人,看着看着就把筹码弄丢了,后悔莫及。

一般的看盘密度,一个周1-2次比较合适,再多就不合适了,另外控制仓位,你买的不多的话,就会感觉没那么刺激,没那么敏感,也不大会轻易就把筹码弄丢了。当然交易理念的学习也很重要,zhihu上许多东西可以白嫖,可以看看。 @Jack Wang @木槿 @陆十四忆白

再说说大A,大A各项指标多头,创业板更是创出多年新高,指数基本不存在系统性风险,下半年板块轮动依旧,慢牛走势预计不变。一些优质基金还是看好。


今天,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朱小良,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采取六方面举措促消费。大消费板块,还是可以关注下。


1)进一步完善促消费政策措施。比如各种财政政策的配套。
2)提升城市消费服务功能。这个也会有政策出来。
3)加大农村市场开拓力度。空间广阔。
4)拓展传统消费增长空间,稳定汽车、家具家电等大宗消费,促进餐饮市场更快更好恢复。
5)推动新型消费加快发展。大家可以多买两部手机。
6)营造浓厚的消费氛围。预计要在各个媒体投入宣传了,相关板块将受益。

主力资金流入工程机械、券商、光伏等板块,北向资金净流入97亿,外资看好中国经济复苏,想来分一杯羹,资本的触角是最灵敏的,有时候我们跟着走就可以了。
钢铁等周期股再爆发,市场总体放量,全天成交1.2万亿,从成交量上看,市场良性,机会多。上涨家数大于下跌家数。

新冠疫情变异病毒肆虐,东南亚国家几乎撑不住了,大半省份封闭,许多公司所有人员都吃住在公司。物价上涨,超市可买的不多了,嗯,是的猪肉也涨了不少。
在执行力上比中国差距太大,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执行起来漏洞百出,你好我好好办事。政策也是今天这样,明天那样,耳根子软。
据此看出,中国强大的原因到底在哪儿了。

总之,大势和基本面向好,抓住机会把该挣的挣了,但是也要随时注意形势的变化,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