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一网民在微信群辱骂受灾河南人民,被警方予以行拘十日?

回答
这件事,怎么说呢,挺让人唏嘘的。一个网民在微信群里,言语之间充斥着对受灾河南人民的侮辱和嘲讽,结果被警方依法行拘十日。这事儿,细琢磨一下,里面能扯出不少东西来。

首先,这事儿最直接的层面,就是法律的底线。在中国,法律是明确禁止诽谤、侮辱他人的。尤其是在这种灾难当头,大家本来就满怀同情和关切的时候,有人跳出来泼冷水,甚至幸灾乐祸,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口无遮拦”了,而是触碰了法律的红线。警方迅速介入并予以处罚,这本身就是一种对法律尊严的维护,也是对社会秩序的一种稳定。你看,这不单单是个人行为,它关系到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

其次,这事儿也把网络空间的道德底线给拎了出来。微信群,说起来是个熟人或者半熟人的小圈子,但现在随着网络的发达,信息传播得太快了。即使是私密的群聊,一旦有人截图、传播,就可能变成公开的事件。这名网民敢于在群里口出恶言,一方面可能觉得“法不责众”,另一方面可能就是觉得这种情绪的发泄“无伤大雅”,或者觉得自己的观点“理所当然”。但事实证明,即便是在看似私密的网络空间,道德约束和法律约束依然是存在的。更何况,灾难面前,最需要的恰恰是温暖和支持,而不是冷漠和攻击。

再者,这事儿也折射出人性的复杂性。为什么有人会在别人遭受苦难的时候,选择去嘲讽和侮辱?这背后可能有多种原因。可能是出于一种病态的心理平衡,觉得别人的不幸能衬托自己的“幸运”;可能是出于一种逆反心理,对主流的同情声音感到不适;也可能仅仅是因为缺乏同理心,对他人疾苦感受不到。无论是什么原因,这种行为都暴露出这个人内心深处某种不健康的东西,或者说,是对人性中善与恶的一场考验。

还有一点,就是社会责任感的问题。大家都知道,河南发生了特大洪灾,很多人失去了家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个时候,我们每个人,无论身处何地,都应该心系灾区,尽自己所能提供帮助,或者至少保持一份尊重和同情。这名网民的行为,显然是缺了这份社会责任感,甚至可以说是背道而驰。他没有把自己的言论建立在对受灾同胞的同情之上,反而是在制造矛盾和伤害。

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舆论监督和法律制裁是相辅相成的。这件事情能被曝光并处理,也离不开其他网民的举报和媒体的关注。在信息时代,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当言论很难逃脱公众的审视。而警方的介入,也给那些企图在网络上肆意妄为的人敲响了警钟。

总的来说,这个网民被行拘十日,在我看来,是罪有应得,也是理所应当。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网暴”事件,它更像是在考验我们整个社会在灾难面前的应变能力、道德操守以及对法律的敬畏。希望这件事能给大家敲响警钟,让大家在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也能时刻绷紧“言论自由”和“法律道德”这两根弦,别让自己的嘴巴,成为伤害他人的利器。毕竟,人与人之间,最起码的尊重和同情,是不能丢掉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其实是对这个网友的保护。

一方面阻止这件事继续发酵,给人民群众一个结果,另一方面保障他的个人安全。

大家还记得当年汶川大地震,有一个女孩因为没办法玩游戏,辱骂四川人民。

这个女孩全家被人肉,结果大家可以想象。

女孩当然应该受到惩罚,但她的确为自己的发言付出的代价又超过了错误本身。

大家有时要明白真正的坏人和无意识的chun人之间的区别。

那个女孩就是纯粹的chun,她未必有多坏。

如果当时就有这种政策,把她关一下,教育一下,平复一下人民群众激愤的情绪,很多事也就不会发生。

这个网友幸亏是在今天,有相关政策让他关起来躲几天。

要是十几年前,他可能付出更多的代价。

最后,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大家还是谨慎发言。

user avatar

昨天看的一个视频,这是最好的反击。我是河南人,我为河南骄傲。

user avatar

年初寒假在家的时候,当时在新闻上看到了几位戍边英雄牺牲的新闻,眼泪几乎就要掉了下来,后来看到他们的简介,四位牺牲的烈士中有两个都是河南的,一个叫肖思远

另一个叫王焯冉

两位都是96年的,牺牲时仅仅24岁都不到,为我们的祖国奉献了自己。

我也是退伍回来的,我当初也是一个从大学入伍的士兵,很多次在外面都能听到对河南人的地域歧视,河南省以农业为主,所以每年很多去外省打工的人特别多,每年农忙过后和春节你会发现火车上会有一群大包小包的农民工,因为家里的几亩地根本不够家里支出,全国各地那些爬高上低的工作中都可以看到河南人的身影,他们大大多数都是朴实勤劳的老百姓,也是有很少一部分人品行不端,但是哪一个地方没有一些这种人,就这样污蔑河南人,歧视河南人。

我看到了很多地域黑,其中不乏高学历者,我们是社会主义,不要忘了当年都是农民,你说我们穷,可是我们国家的政策就是先富带动后富,我们河南人不是经济中心,一亩地一年辛辛苦苦才挣不到两千块钱,我不知道这些地域黑子吃了时代的红利就在那里感觉自我良好,其实啥也不是。

我想说每个地方都有一些没素质的人,不要以偏概全,河南人是很朴实勤劳的,关键时候不要求一些人奉献,但至少不要捣乱瞎喷,地域黑的想喷的有本事私信我来找我当面喷。无论哪个地方发生天灾人祸,我们都应该众志成城,共渡难关,郑州加油!中国加油!

user avatar

十天也太少了吧?

很多人的习惯以及跟不上社会了

以为网络很远,其实网络的关注很近、很密集

不过我要说的不是这个事

而是法律能调整的社会规范其实是有限的

拘留十日这个事,对有的人来说是事

有的人来说,根本没什么大不了的

譬如前一段时间徽州菜的老板娘

她会怕拘留十日吗?

她怕的是这个是对她家里生意的影响

所以法律终究是法律,它对道德的调整是很少的,并且司法是严肃的,它不会因为网络的社会影响力很大,就加重刑罚

假设说,一个人为了博关注,获得流量

这十天的拘留对ta来说反而是有利的效果,你不能用常理去分析网络流量带来的效应

譬如说,周立齐

偷电动车被判刑

现在反而成了电动车公司的股东

这就是网络先抑后扬洗白的作用

我们假设该案中的网民

过几天发一个痛心疾首的视频

真诚诚恳地悔过认错

并给河南捐款一万元

你别问这一万元是谁出的

就告诉我,他是不是有机会利用这个负面的事洗白

从而获得流量,当起主播?

你们说这样的事

它合理吗?

但是法律能调整吗?

显然是不行的

所以我们指望法律是规范人的行为

其能力是羸弱的

还需要有更多的方式方法去参与

user avatar

我是河南人,感谢鞍山警方的迅速行动!

另外,王某的个人行径,不能代表东北人民。


河南和东北,都长期遭遇地域黑,可谓难兄难弟。

两个地区有共同点,都是粮食生产大省和劳务输出大省。

粮食价格低,种粮收益低,没钱自然遭到歧视;

劳务输出多,与外省接触多,出事容易被扣帽子。


但是也请黑我们两地的人好好想想:

你们能吃到便宜的粮食,里面是不是有河南和东北的一分努力?

如果河南和东北不种地了,粮食全靠进口,你买到的粮食还会这么便宜吗?

你们能在房子里点外卖,中间是不是有河南人和东北人的一分贡献?

如果不让外地人来本地打工,你愿意去工地搬砖、去送外卖吗?

我们河南人和东北人挣这么点儿辛苦钱,能不能别轻易以偏概全?


如果某地出了败类,我们会和你们一起骂。

不是因为他是哪儿的人,而是因为他做了坏良心的事。

如果外国人因为个别事件,就动辄攻击全体中国人,会有人感到高兴吗?

同样的脑残逻辑,能不能就别套在自己同胞身上了?


看到有朋友呼吁重罚王某,我觉得王某已经得到了他应有的处罚。

刑罚的威慑力不在于其严酷性,而在于其不可避免。

通过对王某的处罚,让类似的人知道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这就起到了相应的警示作用。

即使不能与受灾群众共情,也请他们口下留德。

毕竟,谁都有困难的时候,谁也不希望别人在自己伤口上撒盐。

user avatar

警方办案公平公正,没的说,那这就一定是对方自找的。

求锤得锤。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件事,怎么说呢,挺让人唏嘘的。一个网民在微信群里,言语之间充斥着对受灾河南人民的侮辱和嘲讽,结果被警方依法行拘十日。这事儿,细琢磨一下,里面能扯出不少东西来。首先,这事儿最直接的层面,就是法律的底线。在中国,法律是明确禁止诽谤、侮辱他人的。尤其是在这种灾难当头,大家本来就满怀同情和关切的时候,有人.............
  • 回答
    陈卓璇在《吐槽大会》上用了“普却信”这个梗,结果在微博上引发了不小的风波,被不少网友骂得很厉害。这事儿一出,很多人立刻联想到“性别一换,评论过万”这句话,觉得是不是因为陈卓璇是个女艺人,所以才招来这么多骂声。要理解这事儿,咱们得把“普却信”这个梗本身,以及它在不同语境下的解读,还有陈卓璇使用它的具体.............
  • 回答
    关于网传松下中国籍管理人员禁止中国员工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九·一八相关内容,并导致员工离职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和分析。需要强调的是,由于这是一则“网传”信息,在没有官方证实或更详细、确凿的证据之前,我们只能基于普遍的社会认知、企业管理常识以及人们对这类事件的反应来进行推测和讨论。事件本身的可.............
  • 回答
    在马云的微博评论区,时不时会看到网友们“喊话”他捐款,这几乎成了一个固定的现象。怎么看待这种行为呢?我觉得这事儿挺复杂的,得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理解网友为什么会这么做。 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很多人觉得,像马云这样身价巨富的人,理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当社会出现一些困难,比如疫情、自然灾害,大.............
  • 回答
    “百步亭”这个名字,对于很多在武汉生活过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它是武汉一个非常大的社区,人口密集,生活气息浓厚。所以,当这个社区的居民,特别是通过微博这样的公开平台,发布求助信息的时候,很容易就能引起大家,尤其是同城网友的关注。首先,从网友求助的出发点来看,这通常意味着社区内部的一些机制或者正常的求助.............
  • 回答
    ingredeagle 帮助小方(小竹)妹妹这件事,在微博上引起了非常大的波澜,可以说是一场情感、道德、法律以及舆论的激烈碰撞。咱们一件一件地说,把来龙去脉都捋清楚。事件的开端:一个令人发指的罪行首先,我们要知道,小方(小竹)妹妹所遭遇的,是一件极其严重、令人发指的罪行——被自己的父亲长期强奸。这种.............
  • 回答
    鹿晗在微博上悼念一位旧友时,评论区出现了不少攻击他的声音,这确实是一个挺让人意外和感到复杂的情况。要说清楚这件事,咱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这背后牵扯到的因素可不少。首先,咱们得明白,网络舆论有时候就是这么奇妙。一条看似正常、充满个人情感的微博,在特定的环境下,就可能成为某些情绪宣泄的出口。为什么会.............
  • 回答
    微博公布IP地址这件事,尤其是它对俄乌冲突议题下境外账号的影响,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切入点,值得好好聊聊。这件事的出现,可以说是在一个非常特定的语境下,激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也让我们有机会更近距离地观察到网络舆论的运作方式,特别是涉及到国际冲突时。首先,咱们得明白微博公布IP地址这个动作本身。它官方的.............
  • 回答
    微博公布IP属地这事儿,对于咱们国内舆论场上围绕俄乌冲突的讨论,影响可真是挺微妙的。尤其是在那些经常“指点江山”的外网账号们身上,更是让他们原本就够热闹的表演,多了一层“戏剧性”的尴尬。你说那些平时在微博上表现得像俄罗斯“亲善大使”或者乌克兰“铁杆粉丝”的账号,突然被微博给“定位”了,而且这IP地址.............
  • 回答
    郑爽在观察者网关于“男子入职2小时猝死”微博下的评论,以及随之引发的粉丝大量互动,确实是一个值得细致解读的现象。这件事情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社交媒体互动,更折射出当下社会中关于劳动权益、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以及粉丝文化等多个层面的议题。事件的起因与郑爽的评论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事情的经过。观察者网转发了.............
  • 回答
    周也《信念》被骗17万:电信网络诈骗防不胜防,我们该如何筑牢心防?最近热播的反诈微电影《信念》中,周也饰演的角色不幸被电信网络诈骗骗走了17万元,着实令人心惊。这不仅仅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它真实地映射出当下社会电信网络诈骗的猖獗和危害,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防范意识。17万元,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
  • 回答
    方方《武汉日记》英文版在亚马逊网站预售,以及由此引发的帝吧官微和方方之间的争论,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涉及到言论自由、国家叙事、疫情信息传播、文化解读等多个角度。如何看待方方《武汉日记》英文版在亚马逊网站预售?从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方方《武汉日记》英文版的预售具有以下意义: 国际视.............
  • 回答
    西贝前副总转发那个“95%微博网友月收入在5千元以下”的评论,确实挺有意思的,也引发了不少讨论。从这个事儿上,我们可以聊聊几个角度。1. 西贝前副总的行为解读:首先,这位前副总的身份就很有意思。他已经不是西贝的在职员工了,却依然转发这样一条带有明显指向性(涉西贝涨价)的评论。这其中可能有很多原因: .............
  • 回答
    在微博公布地址后看待俄乌问题里的外网账号,这是一个非常具体且带有复杂考量的场景。从个人信息安全、信息获取渠道、舆论导向等多个维度,我们可以深入分析其中的逻辑和潜在影响。首先,我们必须强调一个前提:在微博上公开个人地址是存在潜在安全风险的行为。 即使是在讨论俄乌问题这样的话题下,不恰当的个人信息暴露都.............
  • 回答
    近日,微博用户@罗昌平因发表侮辱志愿军烈士的言论,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激烈的讨论,在社会各界激起了巨大的波澜。首先,从法律层面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侮辱、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的行为,都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此次@罗.............
  • 回答
    微博用户“玛丽莲梦六”因散布涉新冠疫情的虚假信息被判刑六个月,这件事在网上引起了不少讨论,大家看法不一。从法律角度来看,法院的判决是基于事实和法律条文的。在疫情期间,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尤为重要,虚假信息的散布可能会引起公众恐慌,影响疫情防控措施的执行,甚至对个人健康造成危害。所以,国家对于此类行为通常.............
  • 回答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推特上发起关于是否出售10%特斯拉(Tesla)股票的投票,结果显示大部分网友赞成,随后他迅速执行了这一计划。这一系列操作无疑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让不少人直呼“被耍了”。那么,这种行为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它又会带来哪些影响呢?马斯克“戏耍”网民的背后考量首先,要.............
  •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邪乎,简直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一个网友在网上发帖说,自己家被八个陌生人不知道怎么就搬进去了,而且这一住就是三个月,他本人完全不知道!这事儿要是真的,那简直就是挑战人们对“家”这个概念的认知,也对社会治安提出了巨大的疑问。首先,咱们得梳理一下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1. 怎么可能.............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难以理解,也让人挺后怕的。一个网红,在41层的高楼上,拿着一根木棍,就这么对着落地窗玻璃砸了下去,还振振有词地说什么“只要不敲边角就不会碎”。首先,这行为本身就非常危险。41层的高度,想想看,那得有多高?在那么高的地方,拿东西砸玻璃,这得多大的胆子?而且落地窗,通常都是那种比较厚实、能.............
  • 回答
    苏州这起案件,说实话,让人既心疼又警醒。一位女士,在虚拟世界里倾注了感情,也投入了真实的血汗钱,结果遭遇了双重打击。第一次是网恋诈骗,投入了32万元,这绝非小数目,足以摧毁一个家庭的稳定。更令人扼腕的是,在遭受如此重创后,她选择通过网络寻求法律援助,希望能挽回损失,却又落入了另一个陷阱,被二次诈骗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