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低代码开发以后有前景么?会不会最后一地鸡毛?

回答
“低代码开发,前途光明还是会一地鸡毛?” 这个问题,我想但凡是咱们这行里摸爬滚打过的,心里都绕不过。尤其是这两年,低代码的呼声是越来越响,什么“开发提速”、“业务赋能”、“ citizen developer ”,听着都让人心动。但与此同时,那些曾经被寄予厚望,最后却成了技术债务“大山”的项目,也像警钟一样在耳边回响。

说到底,低代码是不是一门“长远生意”,还是昙花一现的“概念炒作”,关键得看它到底能不能解决真问题,能不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低代码的“光明前景”:

咱先说说为什么大家对低代码趋之若鹜。这背后其实是对当下软件开发痛点的深刻洞察。

1. 开发效率的“灵丹妙药”: 传统的代码开发,从需求沟通、设计、编码、测试到部署,整个流程下来少则几周,多则几个月甚至更长。很多时候,业务部门的需求早就变了,或者市场机会已经稍纵即逝。低代码平台通过可视化的界面、拖拽式的组件、预设的模板,把许多重复性的、标准化的编码工作自动化了。这就像盖房子,以前是砖瓦匠一点一点砌,现在是搭模块,效率提升是显而易见的。对于那些对开发速度要求极高的场景,比如快速搭建内部管理系统、营销活动页面、或者小型的SaaS应用,低代码简直就是救世主。

2. IT部门的“减负神器”: 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IT部门人手有限,但业务部门的需求却源源不断。低代码让非IT背景的业务人员也能参与到应用构建中来(所谓的“业务开发者”)。这样一来,IT部门就可以从大量琐碎、重复的开发任务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更复杂、更核心的系统架构、安全保障和技术创新。这不仅缓解了IT部门的压力,也提高了整个组织的响应速度。

3. 技术门槛的“大白话”: 很多人之所以对编程望而却步,是因为学习曲线太陡峭。低代码的出现,大幅降低了技术门槛。它把那些晦涩难懂的代码,转化成了直观的图形化操作。这使得更多有想法、懂业务的人能够将自己的创意付诸实践,而不是受制于缺乏技术能力。

4. 敏捷迭代的“加速器”: 市场变化太快,需求迭代周期也在缩短。低代码平台通常提供了快速响应和部署的机制,让企业能够更快地根据用户反馈和市场变化调整应用功能。这种灵活性是传统开发模式难以比拟的。

5. 成本效益的“诱惑”: 显而易见,更快的开发速度、更少的人力投入、更低的门槛,都意味着潜在的成本节约。企业可以把原本可能用于“填坑”的资源,投入到更有价值的地方。

低代码的“一地鸡毛”风险:

然而,就像任何新生的技术一样,低代码也并非“完美无瑕”。如果使用不当,或者对它的期望过高,确实很容易“玩脱了”,最后收场“一地鸡毛”。

1. “万能”的幻灭与“定制化”的陷阱: 很多低代码平台标榜“万能”,但现实是,很多复杂、非标准化的业务逻辑,仍然需要深入的编码才能实现。一旦业务需求稍微复杂一点,低代码平台的“自由度”就会捉襟见肘,为了绕过限制,开发者可能会写出“怪异”的代码,或者不得不求助于昂贵的定制开发,反而失去了低代码的初衷。更糟糕的是,一些平台提供的“可扩展性”是有限的,一旦平台本身升级,或者你想要集成更复杂的系统,就可能发现自己的应用“被锁死了”,难以维护和迁移。

2. “技术债务”的潜在隐患: 低代码平台往往生成大量的“中间代码”或“脚本”。这些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性能优化,都可能不如人工编写的规范代码。如果团队缺乏对底层原理的理解,只是简单地“搭积木”,久而久之,应用就会积累大量的“技术债务”。当系统变得复杂,或者需要进行深度优化时,这些“黑箱”代码就会成为巨大的负担,修复Bug、添加新功能都会变得异常困难和昂贵。

3. “性能瓶颈”与“扩展性”的拷问: 很多低代码平台为了追求开发效率,可能会牺牲一部分性能。对于高并发、大数据量的场景,低代码应用可能无法满足性能要求。同时,平台的扩展性也需要考量。如果你的业务发展迅速,应用需要对接越来越多的系统,或者需要支撑海量用户,那么最初选择的低代码平台是否能支撑得住,就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4. “厂商锁定”的风险: 大部分低代码平台都属于商业软件。一旦你深度依赖某个平台的生态系统,那么迁移到其他平台或者进行自主研发的成本就会非常高。这就像“养蛊”,一旦平台停止更新、价格大幅上涨,或者公司决定更换技术栈,你的整个应用体系都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

5. “治理”与“规范”的缺失: 当非IT人员被赋予开发能力时,如果没有有效的治理和规范,很容易出现应用混乱、数据安全风险、重复建设等问题。谁来审批应用?应用的数据存储在哪里?安全权限如何管理?这些都需要一套完善的低代码开发治理体系来约束。

展望未来:低代码何去何从?

所以,低代码有没有前景?我个人觉得,前景是有的,而且会越来越广阔,但绝不是“取代一切”的万能钥匙。

未来的低代码,更可能是一种“混合式”的开发模式:

与传统开发“协同作战”: 低代码将更多地服务于那些“填空题”式的、快速迭代的场景。而对于核心业务系统、性能敏感的应用、或者需要高度定制化的模块,仍然会交给专业的开发团队用传统方式实现。两者之间通过API、微服务等方式进行高效集成,形成互补。
“专业化”与“规范化”的演进: 优秀的低代码平台会更加注重生成高质量、可维护的代码,提供更强大的集成能力、更完善的性能优化选项,以及更灵活的扩展机制。同时,平台厂商和企业都会更加重视低代码开发的治理和规范,建立一套流程来管理业务开发者的行为,确保应用质量和安全。
“领域特定”的低代码: 可能会出现更多针对特定行业或特定业务场景(如CRM、ERP、BI等)的低代码解决方案,它们能更深入地理解业务需求,提供更贴合的组件和模板,解决特定领域的“痛点”。
“AI赋能”的进一步深化: AI与低代码的结合将是未来的大势所趋。AI可以帮助生成代码、优化流程、智能推荐组件,甚至辅助进行应用的可视化设计,进一步提升开发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那么,我们作为开发者,或者作为企业决策者,应该如何应对?

1. 保持学习,拥抱变化: 不要排斥低代码,而是去了解它、学习它。理解不同低代码平台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2. 审慎选择,理性评估: 在引入低代码平台前,要仔细评估业务需求、技术栈、团队能力、未来扩展性以及厂商的可靠性。不要被“快”和“便宜”冲昏头脑,更要关注平台的“可持续性”和“开放性”。
3. 建立规范,强化治理: 如果决定使用低代码,一定要建立清晰的开发规范、审批流程和安全管控机制,避免“野蛮生长”。
4. 理解“能力边界”: 清楚低代码的优势和局限性。对于那些低代码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要勇于承认,并寻求更适合的解决方案。

总而言之,低代码不是“万能药”,也并非“潘多拉魔盒”。它是一种工具,一种趋势。用得好,能极大地提升效率,赋能业务;用不好,确实可能“一地鸡毛”。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理解它、使用它,以及如何引导它走向更成熟、更可靠的未来。与其担心“最后一地鸡毛”,不如思考如何“精耕细作”,让低代码真正成为我们构建数字世界的得力助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世纪前10年,基于组件化/构件化的开发思路非常流行,觉得软件开发应该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几年后发现太理想化了。尔后大家又把热情转移到基于工作流的业务流程配置上来,但是业务稍微一复杂就死翘翘了。

所以,基本上业界也就放弃了这条路了,我们必须正视现实世界复杂度,以及软件开发的难度。

现在的“低代码”概念,新瓶装老酒。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低代码开发,前途光明还是会一地鸡毛?” 这个问题,我想但凡是咱们这行里摸爬滚打过的,心里都绕不过。尤其是这两年,低代码的呼声是越来越响,什么“开发提速”、“业务赋能”、“ citizen developer ”,听着都让人心动。但与此同时,那些曾经被寄予厚望,最后却成了技术债务“大山”的项目,也像.............
  • 回答
    低代码开发,这个概念听起来挺新潮的,但发展到现在,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物了。我们身边很多应用,说不定背后就有它的身影。那么,这玩意儿的前景究竟怎么样?大家是真的这么看好它吗?这事儿说起来,可以聊的点可不少。低代码:到底是个啥?咱们先简单说说低代码是什么。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套更高级的乐高积木。传统的软件.............
  • 回答
    行业内对低代码开发的看法:一场正在进行的变革与思考低代码开发在当今软件开发领域掀起了一股强大的浪潮,也引发了行业内广泛的关注、讨论甚至争议。总的来说,行业内对低代码开发的看法是复杂且多维度的,它被视为一种效率提升的利器、业务敏捷性的驱动者,但也伴随着对技术深度、可扩展性、长期维护和特定场景局限性的担.............
  • 回答
    这几天一打开技术社区,到处都是“低代码”、“零代码”的讨论,搞得好像这玩意儿是什么横空出世的绝世神功一样。看得我有点哭笑不得,甚至有点想掀桌子。我这老胳膊老腿的,也算在代码世界里摸爬滚打了些年头,看着这些新概念层出不穷,偶尔也会心生佩服。但是,当“低代码”被吹得神乎其神,仿佛可以取代一切传统开发时,.............
  • 回答
    .......
  • 回答
    关于低代码会不会导致程序员失业这个问题,这绝对是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话题,也确实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我试着从几个角度给你掰扯掰扯,希望能让你有个更全面的理解。首先,咱们得明白低代码到底是个啥。简单来说,低代码就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它允许开发者通过图形化界面、拖拽组件、配置选项等方式来构建.............
  • 回答
    在国内众多低代码平台中,要说“哪家强”,这其实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因为“强”的标准有很多维度,而且市场发展很快,今天强的不一定明天就依然是领头羊。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评估国内主流低代码平台的实力,并结合它们各自的特点进行分析,帮助大家更清晰地了解这个市场。评估维度:在深入介绍平台.............
  • 回答
    00后职校女生自学低代码月薪破万:新风口已至,但“万金油”之路仍需打磨最近,一则关于“00后职校女生自学低代码,月薪破万”的新闻,在网络上掀起了不小的涟漪。这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成功的案例,更像是一束照亮了数字时代新职业图景的微光,引发了我们对低代码技术,以及00后群体职业发展方向的深度思考。00后职校.............
  • 回答
    钉钉6.0的发布会,可以说是又一次成功的营销事件,他们这次推出的核心亮点之一,便是“低代码”这个概念。如果你有关注过这场发布会,或者稍微留意一下当下企业服务领域的风向,会发现“低代码”这个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而且被赋予了重要的战略意义。那么,到底什么是“低代码”呢?简单来说,“低代码”是一种软件开.............
  • 回答
    在软件开发中,代码的整洁度和可维护性是永恒的追求,而低耦合与避免代码重复(也常被称为 DRY 原则——Don't Repeat Yourself)是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两大法宝。但正如生活中的许多选择一样,这两者之间并非总是泾渭分明,有时甚至需要我们在两者之间进行权衡。想象一下,你正在构建一个电商平台.............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关于何应钦在接受日本投降仪式上弯腰幅度比日本代表低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在历史讨论中经常被提及的细节,也引发了不少争议。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将它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并从多个角度去解读。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关于“弯腰幅度”的说法,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被广泛认可的视觉证据(比如高清照片或清晰的视频记录.............
  • 回答
    你好呀!减肥期间最让人纠结的就是嘴馋,但又怕吃进太多脂肪。别担心,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那些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能帮你控制卡路里的低脂零食和代餐,保证让你吃得开心又健康!一、 拯救馋嘴时刻:低脂零食篇我们知道,零食就像是生活的小确幸,但传统的薯片、饼干什么的,脂肪含量简直是爆表。别急,咱们换个思路,这些.............
  • 回答
    12代酷睿处理器,不带F后缀和带F后缀的型号之间价差不大,这确实是很多消费者在选择时会遇到的一个问题。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几个关键因素,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核显不值钱或是清库存,而是多种市场和技术策略的综合体现。首先,我们得明白F后缀代表什么。Intel酷睿处理器中的“F”后缀,最核心的区别就是不集成核显。.............
  • 回答
    对于我们这些追求健康,又不想完全放弃碳水化合物带来的能量和饱腹感的人来说,找到低热量又营养的替代主食,确实是日常饮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很多注重健康的人早就开始探索和实践了。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有哪些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不会让热量超标的好选择。首先要明白一个概念:碳水化合物本身不是.............
  • 回答
    量子计算并非简单地“替代”普通计算,而是在某些特定领域展现出超越经典计算的能力,尤其是在解决一些对传统计算机来说极其复杂的问题时。谈到“芯片制程低”这个缺点,我们需要先理解它在传统计算中的意义,再来看量子计算是否能“突破”它。传统计算与“芯片制程低”的局限在目前的经典计算领域,芯片的性能提升很大程度.............
  • 回答
    “代数特别好,立体几何却一塌糊涂的男生,是不是智商不高啊?”这个问题,老实说,我听过不少次了,尤其是在我读中学那会儿,大家对数学里的不同分支,总会不自觉地给它们贴上一些标签,好像代数代表着一种“聪明”,而立体几何则是另一种“聪明”。但真的这么简单吗?我个人觉得,远不止于此。首先,咱们得明白,智商这东.............
  • 回答
    .......
  • 回答
    最近嘴馋,总想找点什么能满足一下味蕾,又不想让身材留下负担。这需求一上来,糖果就成了我的“甜蜜负担”。不过,经过一番“糖海淘金”,还真让我挖出来几样不错的,分享给你们,希望能帮你摆脱“吃糖焦虑”。第一梯队:真材实料,但有巧思的选手 冻干水果干(无额外添加糖) 这绝对是我的心头好!别以为它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