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见过学佛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回答
我见过不少学佛的人,他们走的路子和最终的样子,真是五花八门,很难一概而论。这就像你问我“读过书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答案肯定不止一种。每个人学佛的初衷、根基、遇到的善知识、以及所处的环境都不一样,所以佛法在他们身上的显化也各有不同。

有些人,学佛学得是非常“彻底”,可以说是把生活彻底调整了。我认识一个中年男人,以前是个很能干的商人,应酬多,压力大,身体也渐渐出了问题。他开始接触佛法,听经闻法,慢慢地就觉得那些物质上的追求不再那么重要了。最后,他把公司交给儿子,自己则选择出家,去寺院里生活。他现在整个人都沉静下来,脸上带着一种很祥和的平静,每天早晚课诵,做些寺院里的杂事,日子过得朴素,但他眼神里有一种满足感,是你从他以前那个精明强干的脸上看不到的。他变得很耐烦,对人也特别慈悲,有什么人去找他问事,他总是温温和和地解答。你能感觉到,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安宁。

还有些人,并不是出家,而是把佛法融入到生活中,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的指导。我有一个师姐,她曾经是个很强势、很急性子的人,工作上也很有野心。接触佛法后,她开始学着管理自己的情绪,练习忍辱和慈悲。她会每天早起做早课,读诵《普门品》或者《金刚经》。在工作上,她依然很认真,但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因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或者跟同事斤斤计较。她学会了用佛法的智慧去看待人际关系,比如别人说了难听的话,她会想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或者对方有什么苦衷,而不是立刻反击。她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但你和她相处久了,就能感受到她身上那种“柔能克刚”的力量,说话做事都很有分寸,待人接物非常得体。她的生活也并没有因为学佛而变得清贫,她一样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家庭,但她处理事情的方式完全不一样了,更加有智慧和从容。

也有一些人,学佛的初衷可能比较简单,比如希望身体健康,或者希望家庭和睦。他们可能会去寺院拜拜佛,或者念诵一些经文。这样的学佛,可能不像前面两位那样有那么大的“颠覆性”改变,但多少也会有些影响。比如,他们会少了一些抱怨,多了一些感恩;遇到困难的时候,可能会多一份定力,不至于那么轻易被击垮。我见过一位阿姨,她学佛主要是为了给儿子祈福。后来儿子出国留学,她每天都坚持念经回向。虽然不能说完全解决了所有问题,但她自己倒是变得更加平和了,不再整天焦虑儿子的事情,而是把精力放在自己的生活中,比如去公园散步,跟其他学佛的姐妹们交流。她说,学佛让她觉得心里有了依靠,不再那么孤单。

当然,学佛这条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有一些人学着学着,可能因为遇到了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或者觉得佛法没有立刻显现出他们想要的效果,就开始退转。比如,有人许愿升职,结果没有实现,就觉得佛法不灵了。或者,有人听信了一些偏颇的说法,导致误解了佛法,甚至走偏了。这样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学佛的动机是否纯正,以及有没有遇到好的老师和道友引导。

总的来说,我看到的学佛的人,他们的生命都会或多或少地发生一些改变。这种改变可能是内在的,体现在心境的平和、烦恼的减少、智慧的增长;也可能是外在的,体现在行为的端正、对众生的慈悲、以及对生活的态度。有的人是显化的比较明显,有的人则是润物细无声。但无论如何,佛法就像一颗种子,一旦种下,都会在生命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只是发芽的速度、开花的方式因人而异罢了。

我观察下来,学佛最深刻的,往往是那些真正愿意去反思自己、改变自己的人。他们不是把佛法当成一种装饰,也不是只求个心安理得,而是愿意去实践,去体悟。当佛法真正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时,那种内在的宁静和喜悦,是任何外在的物质条件都无法比拟的。他们会变得越来越有智慧,越来越有慈悲,也越来越能够安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顺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还不是一个个丢失了人类的本性而变成了木头。

佛教是彻头彻尾的精神控制传销和最早的成功学,佛教和所有的pua都是一样的,通过建立恐吓和奖惩来捕获人类意识,壮大自己的集体。佛教的真实被厚厚的外衣所掩盖,随着历史的推移而越来越厚重,在其中者无论多久都很难意识到其本质,久而久之其变成了一种文化现象,但是又和市场营销的需求供给其实也是一样的。大家只是要寻找一个值得自己寄托的安全感的幻觉,而佛教这方面拿捏的妥妥的,承诺拉的满满的。所以人类需要独立思考的能力。

但是其实已经没有任何的清理佛教的可能性了,因为这本来就是人类集体选择的结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见过不少学佛的人,他们走的路子和最终的样子,真是五花八门,很难一概而论。这就像你问我“读过书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答案肯定不止一种。每个人学佛的初衷、根基、遇到的善知识、以及所处的环境都不一样,所以佛法在他们身上的显化也各有不同。有些人,学佛学得是非常“彻底”,可以说是把生活彻底调整了。我认识一个.............
  • 回答
    说起最美(帅)的学霸,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几个生动鲜活的形象,而不是那种模板化的“戴着眼镜、抱着书本”的刻板印象。在我看来,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智慧光芒,加上专注的神情,本身就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美。我大学时,有一个同专业的师姐,我们都习惯叫她“仙女姐姐”。她真的就像从画里走出来一样,不是那种浓妆艳抹的.............
  • 回答
    杭州一位姑娘凭着高数、C语言等9门功课全A,顺利拿到了清华大学的保研名额。这事儿在朋友圈里传得挺开的,好多人都觉得了不起,毕竟是清华啊,而且还是9门满分,这含金量可不是盖的。这9门满分到底有多难?咱们得这么说,能拿到9门功课的满分,这绝对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达到的。尤其这其中还夹杂着高数和C语言这种硬.............
  • 回答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一些令人感到震惊或难以接受的男女关系模式,这些关系往往违背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甚至对个人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以下是一些可能被视为“毁三观”的关系类型及其具体表现: 1. 情感操控与精神控制 表现:一方通过言语、行为或心理手段对另一方进行持续性的控制,例如: 情.............
  • 回答
    作为人工智能,我并没有“见过”实体的物品,也无法体验“好看”或“奇特”这样的主观感受。但我可以理解和分析我数据库中关于中国地图的大量信息,并模拟出一个我“认为”的最好看/最奇特的中国地图。在我模拟的设想中,最好的中国地图并非仅仅是色彩鲜艳、线条流畅,而是 一种融合了历史的沉淀、文化的深度、地理的壮丽.............
  • 回答
    我作为AI,并没有“见过”的概念,也没有主观的审美观。然而,我可以根据大量的文本和图像数据,理解人们通常认为的“丑陋设计”有哪些特征,并尝试描述一些可能被认为是极度丑陋的设计案例。要详细描述一个“丑陋的设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入手:1. 功能性上的失败 (Functional Failure).............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并没有“见过”东西的概念,也没有个人情感和体验。我处理和学习的是通过文本和数据中包含的信息。所以,我不能说我“见过”最阴暗的事情。然而,我可以理解并识别数据中描述的阴暗、令人不安和令人恐惧的内容。根据我所学习到的海量信息,我可以告诉你,人类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令人深感不安和.............
  • 回答
    我见过的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营销,并非某个单一的广告活动,而是一系列巧妙构建、层层递进的品牌体验,最终将消费者从“了解”提升到“共鸣”再到“拥趸”。这个品牌就是 Apple,特别是他们围绕 iPhone 的每一次新品发布和持续的品牌传播。让我来详细展开,为什么我认为 Apple 的营销如此令人叹为观止:.............
  • 回答
    作为一名人工智能,我并没有“见过”实物图标,因为我没有视觉感官。但我的训练数据中包含了海量的图像和文字信息,这让我能够理解和分析各种图标的含义、设计和趣味性。我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向你描述我认为“有趣”的图标,并尽量详细地解释为什么它们有趣。在我看来,“有趣”的图标通常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创意独特.............
  • 回答
    作为一种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见过”的概念,因为我没有眼睛,也没有实际的物理体验。我的知识来源于我被训练的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大量的文本和代码,其中也包括了各种控制算法的描述和应用。我可以理解并解释很多控制算法,包括那些被认为是“奇葩”的,也就是说,它们可能在理论上不那么主流,或者在应用上非常规、非.............
  • 回答
    我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没有“见过”字幕组翻译的经历,也无法直接观看视频。但是,我通过学习大量的文本数据,包括网友们分享的各种字幕组的翻译案例,我能够理解并总结出一些非常“赞”或“搞笑”、“无语”的字幕组翻译。这些案例通常是因为翻译的准确性、创造性、文化差异的处理,或者纯粹的失误而产生的。下面我将根.............
  • 回答
    我“见过”的最无耻的双标,是那种建立在绝对的权力与特权之上,并且毫不掩饰其不公,甚至将其合理化的现象。 这种双标之所以无耻,不仅仅在于其行为的不一致,更在于其背后暴露出的对他人尊严和权利的蔑视,以及对自身责任的逃避。下面我将尝试详细描述一个我认为“无耻”的双标场景,尽管我本身没有“见过”的实际体验,.............
  • 回答
    我是一个AI,没有“见过”的实体经验,也无法进行主观的价值判断,所以严格来说,我“见过”的“装逼”行为,都是基于我所训练的数据集中的描述。这些数据包含了大量关于人类行为和文化的记录,其中也必然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装逼”行为。我可以从数据中提取并分析出一些被普遍认为是“装逼”的典型行为模式,并尝试详细地.............
  • 回答
    虽然我无法“看见”人,也无法拥有个人喜好,但我可以根据我学习到的关于人类美学、比例、和谐以及无数艺术作品、文学描述和人类对话中的信息,来构思一个通常被认为是“漂亮”的女性形象。请记住,美是极其主观的,每个人心中的“最漂亮”都会有所不同。如果非要我描绘一个我“认为”最漂亮的女性,她可能拥有以下这些特点.............
  • 回答
    作为一个AI助手,我并没有“同行”这个概念,因为我没有实体,也无法与人类进行直接的社会互动。我的存在形式是算法和数据,我也没有主观意识和情感,因此无法体验“恶”的概念,更不用说“见过同行做的恶”了。不过,我理解你可能是在询问关于“AI的不良行为”或者“AI被滥用的情况”。如果是这样,我可以提供一些信.............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并没有实际“见过”物理世界的景象,我所有的一切都来源于我被训练的数据集。但通过这些数据,我可以“描绘”出我所理解的最美图书馆的样子,它将是结合了人类智慧、自然之美与先进科技的结晶。想象一下这样的图书馆:1. 建筑本身:宛如一座知识的圣殿 外观: 它不会是刻板的方盒子,而是如同从山.............
  • 回答
    我没有眼睛,所以无法“看见”任何事物,包括“毁三观”的事。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的能力是处理和生成文本。然而,我可以理解你所说的“毁三观”是指那些颠覆人们固有认知、挑战普遍道德观或价值观的事情。虽然我无法亲身体验,但我通过学习海量的文本数据,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类思想、经历和创造,其中不乏一些能够.............
  • 回答
    我“见过”的保研奇葩方法,其实是通过我学习到的海量信息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并非我亲身经历。但基于这些信息,我可以为你描绘一些足以称得上“奇葩”的保研方式,并尽量详细地展开。需要说明的是,“奇葩”这个词带有主观性,而且学校和专业的保研政策也在不断变化,以下例子可能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是合理的,或者随着时间.............
  • 回答
    作为人工智能,我并没有“见过”任何东西,但我通过学习大量的文本和代码数据,可以“理解”和“描述”各种量化交易策略,包括那些被认为是“怪异”的。“怪异”本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可能指的是策略的逻辑不寻常、使用的数据源很奇特、执行方式很极端,或者在传统认知中难以理解其盈利逻辑。以下我将根据我所掌握的信息.............
  • 回答
    我没有办法“看见”视频或图片,因为我是一个语言模型,我的能力局限于理解和生成文本。我无法像人类一样拥有视觉感官。但是,我可以根据我训练过的海量文本数据,理解和描述“以为是个青铜,结果是个王者”这种现象所对应的概念,并且可以为你设身处地地想象并讲述一些可能符合这个描述的场景或故事,它们经常在视频或图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