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广州南沙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离沙通道暂时关闭,目前情况如何?会有什么影响?

回答
广州南沙:交通“动脉”骤停,城市生活瞬间承压

广州市南沙区,这座肩负着国家战略使命的粤港澳大湾区明珠,今日(具体日期需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正经历着一次突如其来的交通“大考”。受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南沙区范围内的公交、地铁、轮渡以及长途客运等多种公共交通方式的运营已全部暂停,同时,所有对外连接沙田的陆路通道也暂时关闭。这一系列“断崖式”的交通管制,不仅让南沙区的居民生活瞬间陷入不便,更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员流动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一、 “静默”的交通网络:日常出行如何维系?

首先,最直观的影响便是南沙区居民的日常出行。无论是通勤上班、接送孩子,还是采购生活必需品,往日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如今已全面瘫痪。

公交系统: 覆盖南沙区各个角落的公交线路,一夜之间全部停摆。这意味着,原本依赖公交出行的上班族、学生党,甚至是需要辗转各镇街的老年人,都失去了最基本、最经济的出行方式。许多人可能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和金钱,寻找私家车、出租车(若有出租车运营的话),或者只能选择近距离的步行。
地铁系统: 贯穿南沙南北的地铁线路(例如4号线、18号线、22号线等),是连接南沙与广州市区乃至珠三角其他城市的重要纽带。地铁的暂停运营,意味着南沙与广州中心城区的联系被大幅度削弱,许多原本可以轻松通勤的上班族,如今面临着无法抵达工作岗位的困境。对于频繁往返两地的商务人士和学生而言,这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轮渡系统: 连接南沙与对岸(如番禺、虎门等地)的轮渡,是许多居民跨区域出行的重要选择。轮渡的暂停,将使原有的跨江、跨海连接变得异常艰难,可能迫使大量人员绕行,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长途客运: 长途汽车站的停运,直接切断了南沙与省内外其他城市的陆路联系。这不仅影响了探亲访友、旅游出行等个人活动,更对依赖公路运输的货物配送和商务往来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二、 陆路通道封闭:南沙成为“孤岛”?

更为严峻的是,所有通往南沙的陆路通道暂时关闭。这意味着,无论是驶入南沙的车辆,还是希望离开南沙的车辆,都无法通行。这不仅仅是公共交通的问题,更是对整个区域人员和物资流通的“封锁”。

进出南沙的难题: 如果有急需前往南沙的外部人员,或者南沙居民有紧急事务需要在外部处理,都将面临巨大的出行障碍。即使有私家车,也无法通过常规道路离开或进入南沙。
物资供应的潜在压力: 虽然短期内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可能尚能维持,但如果交通管制持续时间较长,外部的物资(如食品、药品、能源等)进入南沙的渠道将受到严重限制,这无疑会给区域内的物资供应带来潜在的压力和挑战。
对外经济合作的中断: 南沙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支点,其经济活动与外部紧密相连。交通的全面受阻,将直接导致企业生产、物流运输、人员交流等活动的中断,对区域经济发展造成短期内的负面影响。例如,原本需要从外部运送原材料的企业,或是准备将产品运往外地的企业,都将面临生产和销售的困境。

三、 影响的深度与广度:考验区域韧性

此次交通管制的影响是多维度、深层次的:

民生压力剧增: 对于依赖公共交通的普通居民而言,日常生活秩序被打乱,出行成本陡增,甚至可能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尤其是在紧急情况或突发疾病时,如何快速有效地获得外部帮助,将成为一个巨大的考验。
经济活动受挫: 各类企业,特别是对物流和人员流动依赖度较高的行业,将直接受到冲击。生产经营活动受阻,订单交付延误,经济活力受到抑制。对于南沙区的产业发展而言,这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区域互联互通的挑战: 南沙区作为广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交通的隔绝也影响了广州市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联动。人员和信息的流动受阻,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区域协同效应。
应急响应与社会稳定: 在交通全面暂停的情况下,如何保障区域内的基本生活需求,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突发事件,以及如何维护社会稳定,都对当地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四、 当前情况与展望(需根据实际事件更新)

(请注意:以下部分需要根据新闻报道和官方发布的信息来填充具体细节,例如事件原因、管制范围的明确程度、政府的应对措施等。以下为通用性的描述,待具体情况明朗后可进行调整。)

目前,根据官方发布的信息(或缺乏官方信息),南沙区各交通枢纽(如地铁站、公交总站、轮渡码头、长途汽车站)均已停止服务。道路交通管制措施具体实施细则(如是否允许私家车临时通行,或是否允许特定车辆如应急车辆通行)尚待进一步明确。

社会各界正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当地政府部门可能正在积极协调各方资源,评估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例如,可能会调动私家车、协调共享出行平台(若受影响较小)、或动用特种车辆为居民提供有限的出行帮助。同时,也会加强对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保障,并密切关注民生动态。

此次交通管制无疑给南沙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它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出行不便,更是对区域经济、民生保障乃至社会运转的一次全面“压力测试”。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负面影响,并尽快恢复正常的交通秩序,让南沙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能够重回正轨。同时,也呼吁广大居民保持冷静,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安排,共同应对当前的困难局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印度这个变种,传播性技能点满了。

疫苗无效,两三天一代,病毒载量特别高,无症状的多,容易在传播。

现在封南沙恐怕都点晚了。

广州要减少人员距离流动一段时间,让潜在病例暴露出来,流调工作太艰巨了,这个病人在10多天的时间里面,跑了太多地方。

现在各地需要对广州出去的人加强控制。一遍阴性不一定准,从广州离开去外地的,要隔离一段时间。多测几次,同飞机,同车厢的都要隔离。

以前的病毒,在戴口罩的情况下,只能感染前后排。印度这个版本能感染一飞机。

广州对外交流的航班众多。在南沙一个人可能传了几代的情况下,不排除有人已经带着病毒离开了广州。

各地对于广州出来的人,和同车厢同飞机的人一定要高度警惕。

广州自己封,慢慢暴露,几周时间就可以控制住。

但是传播到其他城市,没有那么高的警惕就很容易滞后发现,这很危险。

疫苗普及让人麻痹,一定要有对印度版本的警惕,抗体滴度远远高于国药科兴的辉瑞,在新加坡被渗透的像筛子一样,疫苗扛不住。

回溯时间,对疫情期间从广州出去的人隔离加多次核酸,很有必要。

user avatar

现在广州防控形势这种骤然升级,如果是因为一家6口全阳性,且其活动范围极广的话,以B1.617.2的实力来看,完全可以理解。

但是我们的大招似乎也只到全员五配一、十配一大规模核酸检测这一步了。如果新冠病毒进一步进化到现有核酸检测方案使用的位点从相对稳定变得不稳定,或者在感染初期“厚积薄发”直接攻击支气管以下而不出现上呼吸道症状、初期鼻咽病毒载量很小,大规模核酸检测的准确性就会成问题,如果不得不一天来一轮全员检测,那么再强的采样能力、检测能力都会受到严峻考验。到时候总不能全员CT吧?这个可不可能多少份样本一起检测了。

user avatar

人在广州,解释下为何突然管控措施这么严格。

同样的一个新发现确诊病例,根据发现渠道和时间的不同,政府的应对方式是差别很大的。一般说来,按照严重程度而论,非风险地区发现远高于风险地区发现,不明传播高于已知传播链,而发现时距离染病时间越长则严重程度指数级上升。

所以在过去的两个星期,很多身边的人都逐日关注广州市卫健委的新发病例详情,大家也都掌握了一定规律。例如,过去某一天虽然新发病例达到两位数,但是一看都是中高风险区域内的或是作为密切接触者发现,心里就略微放心点。

周五的时候越秀区阳性一例,当时我们公司是让越秀区的员工立刻回家的,这是由于从未有病例的主城区发现不明传染途径阳性,值得重视。但是到了周五晚些时候该阳性病人的一些更多信息被传递出来,证明其传染途径已知且传染日期相对可控,大家也就放心点,也因如此,越秀区后续没有采取如今天南沙这般高规格管控措施。

而今天南沙的阳性病例,如果如某些传言所说(见其他回答,通过我看到的一些文件显示有一定可信度),那就非常严重了。即使传言不实,在远离荔湾区的南沙区突然发现不明途径确诊,也需要非常程度的重视。

另一方面我的私下揣测,通过过去两周在本土气候环境下证实的B.1.617变异毒株的高传染性,国家级别一定是高度重视的,昨天发生在湖北潜江的乌龙事件一定让各级别部门吓出一身冷汗,现在确保变异毒株不离开广州,想必是明确下达给广州的政治任务,所以相比之前,广州当地疾控部门会采用更高规格的防控措施。


后面真的很考验广州相关部门了。南沙区虽然距离主城区较远,但是依然有大量居民在主城区上班。由于南沙今天的阳性发现,广州其他零确诊的行政区不可避免在下周要继续新一轮的全区核酸检验。据我所知,距离南沙最远的增城区,之前没有开展过全区核酸的,今天开始通知居民核酸。

另外,由于南沙区当前的只进不出的管控状态,会影响到部分高考考生,这需要广州政府迅速拿出解决方案。祝全广州的高考生能一切顺利。

当前第一希望病毒不要传出广州,其次希望广州能尽快走出这波疫情。


6.6更新

事实上,应该说在6月5日,南沙和佛山南海区都暴雷了,由于区域不同,大家更关注南沙区这一处。我这里把两地病例放在一起转述对比下。

南沙区病例:6.5确认阳性的张某、鲁某,曾于5.25中午与确诊病例黄某玲同餐厅(荔湾区鹅公村鹅公馆)用餐
佛山南海区病例: 6.4确诊的佛山1号、2号病例,曾于5.25与佛山5.28报告1号无症状感染者同餐厅用餐

这两处的病例,都出现了感染到发现十天左右的窗口期,极为严峻。

而为何说形势极为严峻呢,这必须说到当前广州流行的毒株B.1.617的高传播性。这波疫情虽然还有一些传播链还未明确证实,但是从地理位置看,后续的绝大多数甚至是所有病人,都来自5.26确诊的鹤园小区的宋老太。宋老太于5.19在又一间茶餐厅被感染,至5.26由于其孙子发烧被确诊,中间只有一个星期的窗口期,但就是这一个星期的窗口期,病毒逃出去了,流调速度没有跟上病毒的高传播速度。

而这次的两个大雷,是更多的十天左右的窗口期,这就是问题的严峻所在。


再谈谈后续可能的应对办法。

先看看之前的政府措施。

5.21首例病例发现后,应对措施主要是管控病例小区,以及流调密切接触者试图追上病毒传播速度。
5.26 出现第二个家庭郭老太一家被确诊后,荔湾区实施全区核酸,这个行动是非常迅速和果断的。
5.29 出现芳村片区多人传播迹象后,荔湾周边海珠、越秀实施全区核酸,芳村片区实施只进不出的封锁管控。

几乎是最快最果断的措施,但是很遗憾,远在5.25病毒就传到了南沙。病毒真的太快了。

后续肯定会靠多轮全城核酸来发现病人,但是在人员依旧流动的情况下,加上核酸测试的假阴性和潜伏期问题,高传播的病毒可能会像地鼠一样,反复冒头。相关部门可能会在适当时期使用各种降低人员流动的武器库:

停止餐饮堂食:目前已经在几个区内实施,后续可能会扩大到全城,副作用是餐饮行业部分人员停工。
中小幼学停课及网课:副作用是家里没人照顾幼儿的家长停工。
分块网格化管理:副作用是跨片区上班的人员停工,这已经会影响大多数工作人员了。
全面停工。

这个关头,希望大家能相信政府的决定,任何一个决定都不是简单的,但如果决定了,都可能是必要的。

一方面,停工关系到很多人的饭碗,这些人可能是刚来广州住在城中村里存款不到一万的年轻人,可能是刚决定创业投下全部身价租好门面的中年人。

另一方面,如果病毒在广州持续无法清零,已经收到波及的少部分人会更坚持不下去。如果病毒传出了广佛二城,对于这样高传播性的病毒,会有更多城市更多人民遭遇麻烦。

相信政府,配合防疫,尽自己的力

user avatar

从最近的疫情情况看,全国的防疫措施都有必要升级

一、本次疫情的复杂性

1.感染源均为印度毒株

感染者中已检测的基因测序结果高度同源,均为传播速度极快的印度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B.1.617)。[1]

2.最近流调发现了未及时隔离,自由活动时间长的病例。

根据微博消息,南沙的病例5月25日发生密切接触者,6月5日才确诊,确诊前在人员密集区域自由活动10天左右。由于印度变种毒株比原有毒株传播速度加快,疫情扩散范围预计较大,不排除波及其他城区、城市的可能性。

3.溯源尚没有确定消息

(1)卢旺达入境人员可能性已经排除

6月1日,央视《新闻1+1》中,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周斌表示,前一段时间已经花了非常大的精力去开展相应的溯源,通过前期溯源和调查,基本上已经排除了南宁这条线,大家不需要在这条线上再去想,但是溯源工作仍然在进行,“我们也不会放弃对这个源头的追溯。”[2]

(2)离1、2号病例很近的隔离酒店是否和疫情有关尚没有消息

由于隔离酒店管理没有传染病医院严格,且地处于闹市,需要提高警惕。

(3)其他来源也没有排除

冷链、医院传染、口岸等环节都要提高警惕。


二、病毒的新特点

1.耐热性强

按一般的呼吸道传染病规律,病毒依赖飞沫传播,而飞沫在炎热的天气下无法长期存在。所以一般情况下呼吸道疾病仅在寒冷季节高发。

4月以来的印度疫情爆发说明病毒已经完全适应了高温环境。


2.传播性增强

5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将“B.1.617”列为“须关切变种”。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主管范科霍夫在当天的发布会表示,现有的一些信息表明该变异毒株的传播能力更强。

B.1.617变异毒株同时具有在南非率先发现的E484Q和在美国加州发现的L452R两种突变。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俄亥俄州立大学病毒学教授刘善虑表示,这两个突变均发生在病毒的关键部位。“受体结合区域是病毒感染人类细胞的关键部位,这两个突变均会影响病毒感染人类细胞的能力。这两者结合,可能就会变成传播力特别强的毒株。”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黄光烈5月29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次疫情特点对防控工作提出了极高要求。“在这场和病毒进行的赛跑过程中,我们必须比以往跑得再前一点、跑得再快一些,才能及时阻断病毒传播途径、切断感染链条,否则,极有可能出现更多本地感染者。”[3]

澳大利亚出现了开放空间的传播、两人由于先后同处于一个空间的传播。


3.对抗体耐受性增强

小规模的初步研究也显示,抗体对它的中和能力较低。[3]


4.超长潜伏期患者在14天隔离后检测阳性,在前往最终目的地路途上有传播风险

某旅客2021年4月14日从非洲尼日尔乘坐AF339航班抵达巴黎,4月15日从巴黎搭乘AF198航班至上海入境,医学观察期间多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4月30日解除隔离后乘坐K759次列车至杭州南站,后转乘T101次列车到达义乌站。抵达义乌后,直接点对点转运至综合服务点继续集中隔离医学观察。5月1日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无发热、咳嗽等症状,经专家组诊断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4]


三、建议措施

1.加强隔离点管理

尽量将隔离点布置在远离居民区的地方。[5]

同时提高工作人员待遇,加强培训力度并考核,淘汰考核不合格的人员。

做好隔离点临时出入人员管理,做好垃圾管理。


2.延长隔离时间

(1)建议入境地点集中隔离20天

我国大多数地区都要求入境人员在入境地隔离14天后,到本地后继续隔离,但在两地之间移动时,吃饭、住宿、乘坐公共交通都会接触境内人员,可能有传染的隐患。

由于入境航班以周为周期,如果隔离日期为7的整数倍,就会出现前一波隔离者离开,后一波马上入住的情况,没有充足的时间消毒。建议隔离天数调整为7N-1,留一天做彻底消毒,消毒结果由专业防疫人员验收。

(2)延长隔离时间后入境口岸压力大,可考虑分流

2020年6月4日,中国民航局网站公布具备国际客运航班接收能力的口岸城市名单。

共37个城市,分别是:北京、常州、成都、大连、福州、广州、贵阳、哈尔滨、杭州、合肥、呼和浩特、济南、昆明、兰州、南昌、南京、南宁、南通、宁波、青岛、泉州、厦门、上海、深圳、石家庄、太原、天津、温州、乌鲁木齐、无锡、武汉、西安、延吉、长春、长沙、郑州、重庆。

目前这37个城市接收国际航班量有很大差异,在国航基地北京、东航基地上海、南航基地广州集中了大多数入境航班,其他城市航班量较少,可以根据各地实际防控能力进行综合调配,确保隔离资源和入境人数的匹配。


3.严格解除隔离的标准

据DNAIndian网站报道,印度出现了RT-PCR无法确诊,但症状类似于新冠的病人。[6]Dr Chandra解释无法确诊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双重或者多重突变。

在最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中,我国要求解除隔离时需要用不同试剂检测两次。


4.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病毒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不断进化,患者长期感染病毒、感染多种变种、感染大量人员都是病毒发生变异的高危因素。

只要印度等国家一直消极防控,病毒种群长期发展就会发展出越来越多的变异病毒,变异病毒具有多种性状,存在产生耐药的可能性。

疫苗、特效药都是病原体进化的选择压,如果不对感染者应收尽收,在不进行社会防控的前提下普及疫苗和特效药,没有耐药性的病毒就会逐渐消亡,有耐药性的病毒就会被筛选出来,并随着航班播散到世界各地。[7]

所以国门必须守好,这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5.依法严惩瞒报行程的行为

主动坦诚自己的接触史、相关症状等信息是个人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法定义务。不遵守相关规定,故意隐瞒相关信息,造成疫情传入扩散,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条,对拒绝执行卫生防疫机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预防、控制措施的人,以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定罪处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对于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对于患有突发传染病或者疑似突发传染病而拒绝接受检疫、强制隔离或者治疗,过失造成传染病传播,情节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按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8]

参考

  1. ^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B98DP5V0514R9KC.html
  2. ^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1-06-02/doc-ikqcfnaz8654145.shtml
  3. ^ a b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1-06-02/doc-ikqcfnaz8654145.shtml
  4. ^ https://t.ynet.cn/baijia/30741235.html
  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PDF版全文 http://www.gov.cn/xinwen/2021-05/14/5606469/files/97921b2e20134f1faad6af9dacd51d07.pdf
  6. ^ https://www.dnaindia.com/india/report-covid-19-second-wave-beware-of-these-new-symptoms-of-virus-as-new-mutant-goes-undetected-in-rt-pcr-test-2887630
  7.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083086/answer/1644730324
  8. ^ https://tech.sina.com.cn/roll/2020-03-17/doc-iimxyqwa1108288.shtml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