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茂名、南宁各新增 1 例无症状感染者,均为广州确诊病例密接者,印度变异株有蔓延风险吗?如何防控?

回答
茂名和南宁新增的这两例无症状感染者,都是广州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这一情况确实让人担忧,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疫情仍然严峻,病毒不断变异的背景下,我们不能排除印度变异株(以德尔塔 Delta 为代表的变异株)进一步蔓延的可能性。

为什么我们会担忧印度变异株(Delta)?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引发大规模传播和反复疫情的主要就是一些变异株,其中Delta变异株因其传播速度快、感染性强、病毒载量高,以及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症状而备受关注。虽然中国本土疫情控制得相对较好,但境外输入和本土病例的出现,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传播力增强: Delta变异株相比原始毒株,传播力大约增强了40%60%。这意味着它更容易在人群中传播,即使是短暂接触也可能被感染。
病毒载量高: 感染Delta变异株的患者,其鼻咽部的病毒载量普遍更高,这也增加了空气传播的风险。
可能逃逸免疫: 一些研究表明,Delta变异株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削弱疫苗的保护效力,尤其是在未完成全程接种的情况下。虽然现有疫苗对于预防重症和死亡仍然有效,但感染风险有所增加。
潜在致病性: 虽然尚无定论,但有证据表明Delta变异株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疾病,住院和死亡的风险略有增加。

茂名、南宁新增病例与印度变异株的关联性分析

这两例无症状感染者作为广州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意味着他们可能在广州的确诊病例出现症状前或其具有传染性期间,与该病例有过密切接触。这其中是否存在病毒传播链的延长,尤其是是否涉及Delta变异株,需要疾控部门的进一步基因测序和流行病学调查来确认。

如果这两例无症状感染者确实是Delta变异株引起的,那么就意味着这个变异株已经通过输入病例,在境内形成了新的传播链。而他们的出现,又可能将病毒带到茂名和南宁,进一步扩大传播范围。

如何有效防控变异株的蔓延?

面对变异株的潜在风险,我们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科学、有力的防控措施。这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

一、 加强监测和溯源:

基因测序和变异株识别: 这是最关键的第一步。一旦出现疑似病例或聚集性疫情,必须第一时间进行基因测序,明确病毒变异株的类型。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其传播力、致病性和免疫逃逸能力,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强化流行病学调查: 深入细致地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快速锁定和追踪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构建清晰的传播链条。尤其要关注病例的活动轨迹,以及是否存在未被发现的隐匿传播。
社区监测和哨点医院: 加大对发热门诊、药店等哨点单位的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和报告可疑病例。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中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提升早期发现能力。

二、 精准管控和阻断传播:

“人物同防”和“闭环管理”: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对于境外输入,要严格落实“人物同防”,加强口岸检疫,做好入境人员的隔离观察。对于国内出现的病例,要迅速划定风险区域,实施精准管控,避免“一刀切”,但同时要确保管控的有效性。
隔离措施: 严格执行密切接触者的集中隔离措施,并根据变异株的特点,可能需要延长隔离期或增加核酸检测频次。确保隔离期间的管理规范到位,防止交叉感染。
区域封锁与出行限制(必要时): 如果疫情扩散范围较大,或者病毒变异株传播力极强,可能需要采取区域性的封锁措施,限制人员跨区域流动,以阻断病毒传播。但这需要基于科学的风险评估,并尽量减少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三、 加速疫苗接种和提升群体免疫:

推进全程接种: 疫苗是应对变异株最有效的武器之一。要加快推进新冠疫苗的接种工作,特别是针对高风险人群和老年人群。确保已接种人群能够完成全程接种,并积极研究和部署加强针的接种。
疫苗研发与调整: 密切关注变异株对现有疫苗保护力的影响,支持疫苗研发机构调整疫苗配方,研发针对特定变异株的更新疫苗。
疫苗接种的公众宣传: 加强疫苗接种的科普宣传,解答公众疑虑,提高接种意愿,形成良好的群体免疫屏障。

四、 公众个人防护的重要性:

虽然政府在采取各项措施,但每个人的个人防护依然至关重要,这是防范变异株蔓延的最后一道防线:

保持社交距离: 在公共场所,尽量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的社交距离,避免扎堆。
规范佩戴口罩: 在室内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以及在人群聚集的室外场所,务必规范佩戴口罩。口罩是阻挡病毒传播的有效物理屏障。
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经常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的清水下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饭前便后。
保持室内通风: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不聚集,减少不必要的聚会: 尽量减少参加聚集性活动,尤其是室内聚集。
密切关注官方信息: 关注权威媒体发布的疫情信息和防控要求,不信谣、不传谣。
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如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旅居史和接触史,途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展望

茂名和南宁新增的病例,确实是一个提醒,全球疫情的阴影依然存在,病毒的变异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但只要我们能够保持警惕,科学防控,同时积极推进疫苗接种,并且每个人都做好个人防护,我们就一定能够将疫情的风险降到最低,守住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这次的事件,需要我们进一步审视和加强现有的防控体系,确保在面对新情况时,能够更加灵活和有效地应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感觉广州的疫情可能要摸到头绪了。

今日确诊的2个患者中,姚某属于郭某的密接,所以从链条中没法判断谁是上游。

但是宁某某就不一样了,这是一个归国入境人员,同时与目前已知的几个病例中没有找到直接的关联关系,但又同时出现在荔湾区。

那么接下来要看宁某某的测序是否与现在广州病例的测序结果一致。如果不一致,那宁某某应该是超长潜伏期的漏网。

但如果是一致的话,就要分2个情况判断,一是他本身在国外没有被感染,而是在荔湾区隔离期间或者解除隔离后在荔湾区返回广西的时候,遇到了感染者被传染。

另一个可能是他从国外被感染,属于窗口期没有被检测到。

那么验证这2个判断也是有方法的,比如通过抗体检测,看IgM与IgG的数值,比如没有IgM只有IgG,说明他的感染期已经很长了。还有就是通过回溯,对他在隔离期的时候的血样或者其他样本进行重测序(希望还有保存)。

通过这些我们来分析这个人是回国就带了病毒还是回国后被感染的。

同时还要对他所在的荔湾区隔离酒店的其他同期或者早一点的隔离人员进行复查,来排除是否是隔离点内部的传播。

总之目前看广州的疫情影响的范围很小,还没有到让人担心的程度。从我的一点经验来看,不能排除宁某某可能会是本轮疫情的源头的可能性,根据世卫组织在本月7号的公告,非洲已经在多国发现了印度变异毒株,在卢旺达,以及卢旺达回国的路径上接触到变异毒株的可能性也很大。当然最终需要通过实验室的测序结果以及进一步的流调分析来确定。

user avatar

只说南宁的宁某某,有几个值得关注的细节。


一、

简单搜索可知,宁某某回国搭乘的是4月25日的卢旺达航空WB9500航班,从基加利直飞广州:

https://www.rwandair.com/media-center/news-press-releases/resumption-of-rwandair-services/

直飞、Repatriation。

以上两个是重点,请记下来。


二、

卢旺达是全世界范围内疫情控制相对较好的国家:

  • 截止5月底,卢旺达累计确诊2.6万例;
  • 宁某某出发回国的4月下旬,卢旺达每日新增50-70例左右;
  • 整个4月份,卢旺达现存阳性者总数都维持在1000到1400例左右,或者说患病率差不多是0.01%左右;
  • 最近几个月卢旺达阳性率一直维持在1-2%左右,检测应该还算比较充分:


三、

那么问题来了。

从一个患病率0.01%、检测阳性率1%-2%的地区出发,并且直飞广州的归国航班,

然后乘客们还全部经历了14天健康申报和交叉双检测:

卢旺达大使馆公告,3月份起开始实施交叉双检测

各位不妨猜一猜,这个航班一共查出来多少阳性?


四、

答案是,加上南宁的宁某某,一共9例


五、

简单搜索可知,执飞WB9500的是A333机型。

卢旺达航空的A333一共274个座位:

民航总局规定,国际航班上座率不得超过75%。

综上可得,这个航班的阳性率高达4.4%


所以啊,出发地的prevalence 0.01%,检测阳性率1%-2%,经过健康申报和交叉双检测之后,直飞抵达广州,阳性率变成4.4%。

这是啥情况?


六、

并且,这9位检出阳性的时间也略为蹊跷:

数据来源:http://wjw.gz.gov.cn/ztzl/xxfyyqfk/yqtb/index.html

5月5日(入境后第11天)检出一例

5月12日(入境后第18天)检出一例

5月13日(入境后第19天)检出一例

5月25日(入境后第31天)检出一例,也就是宁某某

这又是啥情况?


七、

更蹊跷的是——

这个航班的集中隔离观察期是4月25日到5月10日。

所以我们看到,5月10日那天,宁某某解除集中隔离,坐火车回南宁去了。

那么:

http://wjw.gz.gov.cn/ztzl/xxfyyqfk/yqtb/content/post_7279131.html
http://wjw.gz.gov.cn/ztzl/xxfyyqfk/yqtb/content/post_7281446.html

既然5月10日就隔离期满,为什么上面两位会在5月12日和13日“隔离期间检测阳性”?

如果上面两位被延长了隔离期,那么为啥宁某某又按期解除隔离了?

到底是啥情况?


八、

部分朋友提到,WB9500航班之前也出现过几次熔断。

于是老夫继续扒了扒广州市卫健委的疫情通报,简单统计了这个航班最近半年的阳性情况,见下表:

  • 其中,“中转阳性”指的是从其他国家始发,在卢旺达中转停留不超过7天,最后入境广州检出阳性的病例;
  • “直飞阳性”则是从卢旺达始发,或者虽然从其他国家始发但在卢旺达中转停留超过7天,然后入境广州检出阳性的病例;
  • 以上“中转停留7天”是随手选的一个数,没啥特别意义,可以换成3天~10天之间任一个数都不太影响结论;
  • 以上阳性者,除了4月25日航班上的宁某某以外,其他都是广州市卫健委通报的。不知道还有没有漏网之鱼,懒得去其他地方卫健委找了。

总之,跟之前的班次纵向一比较,4月25日这班就显得更怪异了……


九、

个人建议啊,这个航班的9位阳性者需要全部做测序。


十、

说到测序,卢旺达有自己的流行毒株A.23.1。

(看编号就猜得到,这个variant很有辨识度)

流行到啥程度呢……借用隔壁乌干达的某网红图参考一下吧:

然后,截止4月25日,卢旺达并没有发现B.1.617。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