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加州 SCA5 法案是否对亚裔构成歧视? 如果构成歧视,亚裔应当如何做来保护自己?

回答
加州 SCA5 法案,全称是加州参议院提案第 5 号,在 2014 年的提出和随后的辩论中,确实引起了关于其是否对亚裔构成歧视的激烈讨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法案的核心内容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影响。

SCA5 法案的核心目标,简单来说,是为了允许加州大学系统(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ystem)在招生过程中考虑种族因素,以期提高在公立大学中代表性不足的族裔群体(如非裔和西班牙裔)的比例。在 1996 年,加州通过了 Proposition 209,禁止在公共就业、公共教育和公共合同中使用种族、性别或族裔作为考虑因素。SCA5 试图在一定程度上“推翻”Proposition 209,允许大学在招生过程中重新引入种族作为考量因素之一。

对于亚裔群体来说,他们在这场讨论中往往处于一个复杂的位置。一方面,亚裔作为一个整体,在加州大学系统的录取率相对较高,有时甚至高于其他族裔群体。这种相对较高的录取率,使得一部分亚裔社区认为,如果大学为了提高其他族裔的比例而有意降低亚裔的录取率,那么这就构成了对亚裔的歧视。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基于个人能力和成就被公平对待,而不应该因为他们的族裔身份而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从这个角度看,SCA5 法案的潜在影响是,如果大学在招生时将种族作为一种“加权”因素,那么为了平衡不同族裔的代表性,那些录取率本已较高的族裔群体,比如亚裔,可能会面临更高的录取门槛。这种“逆向歧视”的可能性,正是许多亚裔社群最担忧的地方。他们担心,他们的孩子即使拥有优异的学术成绩和课外活动,也可能因为族裔身份而无法获得与他们成绩相匹配的入学机会,从而剥夺了他们应有的机会。

当然,支持 SCA5 法案的观点则认为,这并非歧视,而是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和促进社会多元化。他们指出,加州大学系统多年来在招收代表性不足的族裔方面面临挑战,而一个多元化的校园环境对于所有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积极作用。他们认为,仅仅依靠标准化的考试成绩和课外活动,可能无法完全反映一个学生在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下所克服的困难以及其对社会的贡献潜力。因此,适度地考虑种族因素,可以帮助大学建立一个更能反映加州社会多样性的学生群体。

但是,对于那些认为自己受到不公平对待的亚裔群体而言,他们当然有必要采取一些行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首先,积极参与政治进程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这意味着要密切关注所有可能影响教育公平的立法和政策变化。了解法案的具体内容、可能带来的后果以及政府部门的立场,能够帮助亚裔社区形成更清晰的诉求。这包括但不限于:

投票和支持那些代表他们利益的政治家:亚裔社区应该了解哪些候选人或议员更倾向于支持基于“择优”的招生政策,并积极投票支持他们。反之,也要对那些可能损害他们权益的政策提出反对。
写信、打电话给民选官员:直接与自己的州议员、参议员甚至联邦代表沟通,表达自己对 SCA5 或类似法案的担忧和立场,是让他们的声音被听到的有效方式。
参与公开听证会和社区会议:许多法案在投票前都会有公众听证会。积极参与这些会议,发表自己的观点,能够直接影响立法者的决策。

其次,加强社群的组织和发声也是一个关键策略。当个体力量不足以撼动强大的政治或教育系统时,集体的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成立或支持相关的教育公平倡导组织:这些组织可以汇集资源,聘请专业人士(如律师、政策分析师),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组织更广泛的宣传活动,并代表亚裔社区在公共场合发声。
利用媒体平台进行宣传:通过撰写评论文章、接受采访、利用社交媒体等方式,将亚裔社区的观点传播出去,争取更广泛的社会理解和支持。
与其他可能受到类似政策影响的群体建立联盟:虽然亚裔群体可能因为 SCA5 而感到担忧,但了解其他族裔在教育机会方面可能面临的挑战,并寻求可能的合作,可以扩大倡导的影响力。

最后,在教育和法律层面积极行动也是不可或缺的。

倡导透明和公正的招生标准:鼓励大学在招生过程中提高透明度,公开其招生政策和数据,让亚裔社区能够清晰地了解录取过程是否公平。
探索法律途径:如果亚裔社区认为某项政策确实存在歧视,那么寻求法律援助,通过法院来挑战不公正的政策,也是一种可能的保护自身权益的手段。例如,可以咨询在民权和教育法领域有经验的律师,了解是否有依据可以提起诉讼。

总而言之,加州 SCA5 法案对亚裔是否构成歧视,取决于如何解读“歧视”和“公平”的概念,以及其具体执行方式。但对于那些担忧自身权益受到损害的亚裔群体来说,积极参与政治、加强社群组织、争取社会理解以及在教育和法律层面采取行动,都是他们可以用来保护自己的有效途径。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需要持续的关注和有力的行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个人以为,SCA5是一定会对华裔不利的。

一百年前,藤校曾经采取精英录取策略,犹太裔学生直接翻了几番。于是藤校就开始暗中限制JEWISH的录取,美其名曰"holistic"。不过那个时候很多州立和公立学校对犹太裔很友好,而这些学校后来都成为了顶级的公立大学(是否完全取决于犹太校友未可知)。再后来犹太族群通过立法将自己彻底洗白,结束了长期的封锁。

历史是相似的,华裔/亚裔今天也面临类似的局面。但是,中国学生今后要走的险恶道路又和犹太学生的路不尽相同,因为除了藤校那看不见摸不着的录取比例天花板,公立学校竟然也磨刀霍霍。希望华裔坚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除了继续与藤校和UC系抗争,集中去申请对华裔友好的学校,并支撑这些学校成为顶级大学。

一个犹太学生在纽约客的回忆录,包含对Harvard的批判。文章参考:

Getting In - The New Yorker
user avatar

我的看法:是歧视,是在某地区内的多数族裔对于弱势少数族裔的歧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美国将要面对的人口比例变化带来的社会问题的预演,不幸的是华裔又一次被挑出来做软柿子。

这里转一篇MITBBS上的长文,可以一览在美华人对此事的看法和现状的分析。可惜这只是有所见识有所担忧的人才会考虑的事情,相当比例的华人是抱着“现在跟我无关、遇事只能随趟”的态度。我亲耳听到有人说“不清楚这事,我小孩长大了大不了转别的州好了”。天知道那时候全美是不是都拉美化了,如果各地法院都引用加州法案,请问可以转到哪个州?

政治不是丑恶的事,是关乎自己权益和未来以及后代的未来的事。

mitbbs.com/article_t/Ci

O编辑总结:由加州SCA5看AA平权法案及亚裔的应对策略

感谢MITBBS各位网友提供干货,本文非原创,综合MITBBS网友讨论而成

一.什么是SCA 5 ?

SCA 是 Senate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 的缩写。 SCA no. 5 是在加州参议院提出的加州宪法修正案 5.

在1996年加州通过了著名的209提案,也叫加州民权提案。 该提案修改加州宪法,禁止州政府在公务员招募,公共服务合同签订,和公共教育中考虑种族,性别,和族群因素。这个提案让加州成为全美第一个禁止公立大学以种族因素为录取标准之一的州。(即仅以成绩为录取标准)在209提案通过后随即很多州跟进,掀起了学校以成绩为衡量标准的浪潮。

此次SCA 5 是想删除掉209提案中任何提到 “公共教育” 的文字。实质是要求公立大学考虑种族,性别,族群的因素。

二.谁提出SCA 5, 什么目的?

SCA 5 由 西裔背景的加州 参议员 Ed Hernandez提出。理由是加州大学中”少数族裔”比例太少,需要宪法允许公立大学录取时候考虑种族背景,平均受教育的权力。

事实是什么?是1996年加州通过209提案成为全美第一个禁止公立大学以种族因素为录取标准之一的州后,加州大学系统中亚裔学生因为成绩优秀录取率较高,使得其比例大幅度上升(加州华人人口仅有15% 但加州大学系统里却有40%的华裔学生)而西裔和非裔学生则由于成绩不达标大幅度减少。在支持SCA5的人们眼中,加州209 提案在大学录取中取消种族因素是错误的,对西裔和非裔学生“不平等”,因此应该立法保障西裔和非裔学生的入学名额,而不是任由亚裔“占据名校的多数名额”。这个提案却忽略了华裔乃至广大亚裔也是少数族裔。而主流白人的人口根据成绩入学率也相对较低的情况。

而SCA5方向的最终目的,则是根据人口比例分配加州的大学教育资源,而不是成绩。即招100学生的话,各种族学生仅和自己族群内学生进行竞争。那么这个提案对重视教育的华裔乃至泛亚裔来说都是非常歧视性的。

三.SCA 5 现在的状况

加州宪法修正可以由两种途径提出,最后选民票表决,超过50%同意就可以修改宪法。

第一种途径是 两院中的任何一院提出, 在两院中都获得2/3多数同意后可以进入最后选民表决。 SCA 5 由参议员议员提出,已经获得多数票通过。 现在已经送到众议院表决,如果众议院也多数通过。最快今年11月可能选民投票,超过50%同意就成为加州宪法。

另一种途径是又由一定数量的选民签字提出。SCA 5不是这种途径。所以不详细解说。

SCA5就是参议院提出的,由于加州参议院党派分布如下28 Democrats 11 Republicans 1 Vacancy

而根据规定39 *2/3 = 26票就大多数通过 28个民主党就搞定了,共和党即使全部反对也无用。所以民主党推出的SCA5在民主党议员占多数的参议院毫无悬念通过。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加州参议院对SCA5投票中,隶属民主党的三位华人参议员(余胤良、劉雲平及劉璿卿)均这一对亚裔尤其是华裔极为不利的法案投了赞同票。而他们的三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缺了这3票,则民主党只有25票,无法通过此法案。

从现在来看,11月的加州公投几乎可以肯定对包括华裔在内的亚裔不利。目前西裔民主党选民在加州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人数众多,投票积极。相对来说,亚裔包括华裔人数少得多,投票意愿历来不高,如果公投案得以通过,未来很多华裔子女申请加州公立大学,将会面临难以逾越的天花板。

四.SCA5的核心问题

1 ) SCA5的支持者认为它通过对社会经济弱势群体的优惠待遇促进社会平等。然而,许多大学(包括美国加州大学)录取学生时高中GPA是重要标准。此外,加州所有高中(不论学区)前9 %的学生都已经保证被UC录取 。这意味着社会经济弱势学生已有优惠待遇。再考虑到种族是刻意倾斜给特定族裔。构成反向歧视。

2 )不符合标准问题: SCA5会使一些本来成绩不符合要求的学生被不适合的大学录取, 然后发现学习太困难,因为他/她不是基于录取标准而是因为肤色被录取。这增加了这些学生辍学概率。实际上对他们构成了伤害。如果真的要维持他们的毕业率,那对于这些降低录取分数的学生只能降低考试水平。难不成以后考试不及格率也要按种族分类不成?

3 )SCA5可能会增加紧张的种族关系. 它会以损害下层白人/亚洲人的利益为代价来造福于中上层的其他族裔.

4 ) SCA5让学生没有动力 - 因为成绩相对较差的黑人和拉美裔学生没必要学习也能被录取,而很多亚裔或者白人学生学习是徒劳因为竞争不在一条起跑线上 - 从而导致对整个社会不利.

5 ) SCA5是适得其反,因为成功的黑人/拉美裔会被认为他们的成功是因为种族,而不是他们的能力. 长期而言,对好大学毕业的这些种族学生找工作不利。 说到底,大学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地方。只要水平到了就应该录取,而不是看肤色。如果某些族裔表现差,如果只是收入低的原因,联邦政府可以给这些人的学区进行补助,让这些人的孩子能跟其它族裔同步,但是大学决不能降低录取水准。国际竞争谁会管你肤色是什么?

五.SCA5 联系到的平权法案

SCA5的理论基础是平权法案,即affirmative action。 此法案指的是“平等人权在就业领域的体现”,即 “equal opportunity employment”。具体而言,“平权法案”要求美国联邦的各级 contractors and subcontractors必须遵照执行。 其目的是杜绝各类就业歧视,包括因肤色,信仰,性别,国别等引起的歧视。

平权法案是1960年代随着美国黑人运动、妇女运动兴起的一项政策。由美国总统约翰逊在1965年发起,主张在大学录取学生、公司招收或晋升雇员、政府招标时,应当照顾少数种族和女性。目的就是扳回历史上对少数种族(如黑人,亚裔,拉丁裔)和女性的歧视,把他们在历史上承受的痛苦折算成现实的利益。肯尼迪和约翰逊两任总统均为落实《民权法案》相继签署了一系列旨在入学和就业上对少数族裔进行优惠照顾的总统令。

平权行动实施之后,有色人种和妇女的大学录取率、政府合同中的中标率大大提高。亚裔也得到了一定利益,1960年后,亚裔得到了在以前美国历史中根本无法取得的一些职位,如法官,媒体业,警察等。

高校录取制度尤其是平权行动的热点。有的大学,甚至明确地采取了给相对低分黑人、拉美裔申请者“加分”的制度或者给他们实行百分比定额制。至于成绩本来就好的亚裔,这更是打开了大学之门。这一定程度促成了美国的大学里各种族齐头并进的大好局面。最典型的例子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到90年代中期,一个曾经几乎是“纯白”的学校,已经被“平权行动”粉刷得五颜六色:39%的亚裔;32%白人;14%的拉美裔;6%的黑人和1%的印第安人。

然而从197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对“平权行动”进行反思和争论,其主要的矛头,就是它矫枉过正,形成了一种“逆向歧视”。1978年的“巴克案”(Bakke Case)打响了反对“平权行动”的第一枪。巴克本人是一名白人男性,连续两年被一个医学院拒绝录取,与此同时,这个医学院根据16%黑人学生的定额制,录取了一些比巴克各方面条件差的黑人学生。巴克认为定额制违反了公平竞争,因而将学校告上法庭,此案一直上诉到美国最高法院。最高法院裁定对黑人学生实行定额制是违宪的,但仍然在原则上支持“平权行动”。

由巴克案开始的平权争论随机酝酿发酵。最著名的对平权运动抗议,来自1990年代中期加州州长Peter Wilson。他抗议道:“不能让集体性权利践踏个人的权利,我们应当鼓励的是个人才干。”于是他大刀阔斧地开展了废除“平权行动”的运动。1995年6月,公立的加州大学及其九个分校废除了录取学生中“平权行动”。1996年11月,加州用公投的方式废除了包括教育、就业、政府招标等各方面的“平权行动”。1997年4月,这一公投结果得到了最高法院的认可。受到加州的影响,另外十几个州也开始相继跟入,采取不看种族,只看成绩的录取方式。而由于黑人,拉美裔成绩相对较差,取消“平权行动”对他们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1998年是加州大学各分校取消“平权行动”的第一年。在这一年里,伯克利大学黑人学生的录取率下降了一大半,从1997年的562个黑人下降到1998年的191个;拉美裔的学生也从1045个下降到434个。而同为少数族裔的亚裔则由于成绩优秀,比例不降反升。

2003年“平权行动”再次成为热点问题。因为最高法院遭遇了一个新的“巴克案”—— 密歇根大学的Gratz / Grutter对Bollinger案。一个时期以来,密歇根大学的本科录取规矩是,把学生置于一个150分的体系里排序,学生如果得分高于100分,则获得录取。密歇根大学的录取体系里,少数民族学生包括非洲裔,西班牙裔和印第安人,自动获得加分20;而一个满分的SAT成绩,只有加分12。(亚裔是否包括不确定)1997年,白人学生,密西根居民Barbara Grutter申请密歇根大学法学院时被拒绝, 她的GPA 是3.8,LSAT:161。 但Grutter女士发现有黑人学生的GPA和LSAT成绩比她低, 却获得录取, Grutter女士于是把密西根大学告上法庭。 这个Case叫“Grutter V. Bollinger" (Lee Bollinger 当时人密西根大学校长, 现在是Columbia 的校长)2003年6月23日,最高法院再次作出裁决:密歇根大学给每个少数民族申请者加20分的本科生录取政策是违宪的;但同时又裁定法学院为了增加学生的“多样性”而照顾少数族裔是合法的。这与其1978年对“巴克案”的裁定是一样的:原则上支持“平权行动”,但反对用定量的方式来固定这种“平权行动”。

“平权行动”争论的核心,正如众多社会问题的核心,是一个“程序性正义”和“补偿性正义”的矛盾。“程序性正义”主张一个中立的程序施用于任何社会群体,无论结果如何——同一条起跑线,兔子也好,乌龟也好,你就跑去吧。“程序性正义”的最大问题,就是对“历史”、“经济”和“文化”的无视。一个经历了245年奴隶制、100年法定歧视和仅仅30年政治平等的种族,必须和一个几百年来在高歌雄进征服全球的种族放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补偿性正义”则主张根据历史、文化、经济条件有偏向地制定法律和政策,以保证一个相对公平的结果。但“补偿性正义”面对一个不可避免的操作性问题:由谁、如何、是否可能来计算鉴定一个人的历史、文化和经济遭遇?一个祖上是黑奴的黑人录取时加20分,那一个祖上是华工的亚裔应该加多少分呢?一个祖上四代是贫农的人,和一个祖上两代是贫农的人,分值又有什么不同?一个穷白人和一个富黑人,谁更应该加分?这就听起来有点耳熟了,而且是不太悦耳的一种耳熟。这种“补偿性正义”的原则,需要一个巨大的国家机器来整理、裁判历史和现实无限的复杂性,而这种裁判权一旦被权力机器劫持,问题就不仅仅是如何抵达正义,还有这架机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了。

所以说,美国最高法院对“平权行动”的判决是一种无奈。毕竟美国所有族群都赞同将历史、经济等因素融入政策的考虑当中,否定了纯粹的“程序正义”;另一方面,对如何具体地补偿历史、经济问题,却没有明确标准。毕竟,任何人都研究不出历史和现实之间、经济地位和政治资本之间的兑换率。

我们也必须承认,AA其实是有相当大的民意基础的,除了黑墨,还包括很大部分利益实际受损的白人。减少阶层差别,促进社会融合,提升弱势群体的地位,是很大部分人的共同理念。也许不根据能力录取不公平,但是把只进入文明一两百年的落后民族和已经发展了几千年的强势民族放同一起跑线上自生自灭更不人道更不公平。教育是减小差别促进融合的重要手段,所以才会有AA这种理念的普及。AA的理念本身没有错误,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却有很大问题,比如犹太人凭借自己强大的财力和影响力,从来都是躲在白人群体里面闷声发大财,而弱势民族如苗人,却被拉到亚裔里面垫背。再又如只在大学阶段讲AA,中小学教育却任由弱势民族在恶劣环境中自生自灭。实际上只是某些少数族裔中的特定群体的通行证罢了。

六.平权法案和亚裔关系

平权法案规定凡是受到联邦及地方政府资助的公立学校都有责任落实“平权法案”,在招生上采取配额或加分的方式让少数族裔学生优先入学。毋庸置疑,历史上《民权法案》保障了少数族裔不因为种族、性别、信仰等因素遭歧视,以改变之前他们受到不公对待而处于劣势的状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进,在大学招生中,它的获益群体中却并不包含华裔。

本来亚裔本来并没有介入这场黑白之争。但是,当美国大学纷纷用肤色来界定多样性时,亚裔的麻烦就来了。目前,亚裔在美国人口中占5.6%,但亚裔学生在常青藤各校学生中所占的比例在12至18%左右。哈佛的亚裔学生比例在1993年一度达到20.6%,后来又神奇的下降到16.5%。并一直稳定在13%-15%,其他常青藤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然而,在1992至2011年间,亚裔大学适龄人口增加了一倍,亚裔在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AT)等学术表现上也越来越好。这样一算,亚裔学生进入一流大学的机会下降了50%。许多人因此明确指出常青藤各校针对亚裔有着内定的指标(虽然各校并不承认)

唯一的例外,是加州理工。该校严格地奉行唯才是举的原则,不考虑种族因素。其结果是加州理工的亚裔学生的增长率和亚裔大学适龄人口的增长大体同步。亚裔在加州理工学生中的比例,接近或达到40%。

加州理工的例子让人们不禁要问:如果真不考虑肤色,完全按学生的素质录取,亚裔在美国一流大学中究竟要占到什么比例?我们不妨拿出另外一组参照。美国高中,除了公立、私立外,还有一种考试学校,如波士顿拉丁学校(Boston Latin),纽约的斯特伊弗桑特高中(Stuyvesant)、布朗士科学高中(Bronx High School of Science)、旧金山的罗威尔高中(Lowell)、弗吉尼亚的托马斯•杰佛逊高中(Thomas Jefferson High School)等等。这些学校属于公立,但必须经过激烈的入学竞争才能进入,起毕业生不仅有大量进入一流大学,而且培养了众多诺贝尔奖得主。这些学校的另一特点,就是只问学业,不考虑种族背景。结果呢,亚裔在这些学校占的比例,高达40至70%。《华尔街日报》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在斯特伊弗桑特高中今年入学的新生中,有九名黑人,24名拉美裔,177名白人,620名亚裔。在纽约的另外两所考试学校,即培养了八位诺奖得主、录取率比哈佛还低的布朗士科学高中和布碌仑科技高中(Brooklyn Tech),情况也是大同小异。

2009年,普林斯顿大学的社会学家托马斯•埃斯彭席德(Thomas Espenshade)和亚力山德里娅•沃尔顿•雷德福(Alexandria Walton Radford)通过对9000名申请名校的学生的研究发现,如果成绩大致相当,白人学生被录取的可能要比亚裔大三倍。而在有“美国高考”之称的SAT中,亚裔必须比黑人学生高出450分(总分2400分),才可能有对等竞争的机会。 也就是说在大学录取中加入种族因素,造成了对亚裔赤裸裸的歧视,这已经是很难否认的事实。

因此有关亚裔升大学的平权一直是个争议很大的话题。因为华裔在亚裔中占多数,所以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华裔的问题。凡是关心美国华裔大学升学问题的人都知道华裔在申请升入名校时遇到的障碍,例如相比西裔,非裔可以在总分1600分的SAT考试中,获得310分的加分,而亚裔却被要求减去140分。唯一的原因,就是他们血统是亚裔。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一直遭到华裔群体的批评。

有些人认为华裔子女在名校中所占的比率超过人口比率,就像加州参议会那些为SCA5投赞成票的议员,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是,美国犹太人在名校所占的比率(15%至25%以上),一直到现在都超过他们在人口中的比率,为什么那些名校只限制亚裔群体呢?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亚裔/华裔在大学升学的遭遇,上个世纪早些年曾经在犹太人身上发生过,但是犹太人通过很快就改变了这种遭遇(被归类为白人,从白人的录取名额中分名额)。直到如今,犹太人在名校中所占的名额仍然超过他们在人口中的比率但是却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这和犹太人积极参政,加上犹太人商界和政界,媒体界的大力支持分不开。尤其是犹太人在媒体界的成功,使得犹太人有足够的力量改变对自己不利的因素,并将对自己有利的因素保持下去。这就是虽然犹太人在美国人口中所占比率较之华裔差别不是很大,但是二者的地位相差很大的重要原因。

七.平权法案的最新斗争及后续影响

“Fisher v. University of Texas”白人女生Abigail Noel Fisher 和 Rachel Multer Michalewicz 在2008年申请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时被拒绝录取. 由于发现有比她们成绩低的有色人种学生被录取,她们认为自己受到反向种族歧视, 以宪法第十四修正案为依据,将学校告上法庭, 并进而要求推翻2003年 Grutter v Bollinger 对平权法案符合宪法的判决。官司在最高法院审判进行中。

现在的情况是, 最高法院的九名法官中,Elena Kagan已经表示弃权,剩下的八人中,一般认为,John G. Roberts,Samuel A. Alito,Antonin Scalia 和 Clarence Thomas 会投票给 Fisher,而Sonia Sotomayor,Stephen Breyer,Ruth J B Ginsburg 会投给 Univ. of Texas。那么法官 Anthony M. Kennedy 则是摇摆票也是关键票。如果投票结果是4:4,2003年 Grutter v Bollinger 的判决无法推翻,Race-conscious 得以维持,根据惯例,二十年内,类似案件都不可再被讨论。也就是说,大学中种族区分将再持续二十年,如果投票结果是5:3,Fisher 获胜,那么2003年的判决被推翻,那么种族区分录取政策则宣告在学校录取中结束,这同时也可能终结了 Affirmative Action (AA) 在大学录取中所起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这几次诉讼都发生在个人和公立学校之间,那么最新的判决结果会对私立学校,尤其藤校,有什么影响呢?

这个影响就是 Affirmative Action 在大学录取中的终结。Affirmative Action 虽然被要求使用于公立机构,学校和政府中,但私立学校可以选择性使用。亚裔学生由于普遍成绩出色,竞争力强。私立学校则利用以 Affirmative Action 为依据的种族区分政策,限制了亚裔学生的入学(例如统计显示,哈佛过去10年内将亚裔学生总数限制在13%,一直未变),从而造成了亚裔学生入学门槛高,尤其是SAT分数极高的现象。而亚裔的学业竞争对手,犹太裔则由于归类白人不受限制(实际上白人各名校入学生里犹太人能高达30%-40%)

如果 Affirmative Action 不可以在公立学校中使用的话,私立学校同时失去了使用它的法理基础。任何考虑种族因素的录取政策都将被简单指控为种族歧视,学校将无法应对。更何况由于美国的案例法制度,以后再有任何类似的诉讼案,学校都很难获胜。这就是为什么哈佛在这次诉讼中很早就地跳出来支持种族区分的原因。他们知道这次案件的判决对他们意味着什么。如果 Fisher 一方获胜的话,学校就必须把种族因素从他们录取政策中摘除。所有的学生将会在不考虑肤色的基础上仅以成绩竞争,而这对于亚裔是非常有利的。

八.华人的斗争策略。

在说具体斗争策略前,先引述一段加州华人网友的原文:

“我不否认AA有它的历史意义,但现在是排斥哪个族裔不能接受教育么?自己不重视教育,又想上好学校,说别人太努力,要砸一锤子。同样是接受教育,凭啥我就应该多考些分才能让进,现在连进都要限制了,那就是别有用心。如果作为被被人算计的族裔的代表还这么旗帜独特的投赞成票,那真的是脑残。我可以选择不去大学,但不可以是别人不让我去,就因为我是黄皮肤?”

这段话估计能在华人里引起广泛共鸣。但以此直接反平权本身那是基本是没有成功可能。毕竟我们要看到,当年黑人抗争时的主旋律是,不让做公交车,不要同校,他们中当然也有,不坐就不坐呗,不上就不上呗。但如果都那样,哪里来的今天的总统?哪里来的aa?(aa也不可否认的为亚裔提供了机会)

但是我们也同样要看到,今天情况变了,AA被拿来乱解释,乱应用了,明显同样作为少数族裔的亚裔被歧视了,还这是主旋律?!当AA明显被人利用在教育方面偏向性的压制亚裔时,作为华人,亚裔中的一方本就不应该如此旗帜宣明的支持它。 这里我也想问一下,那些投赞成票的华人参议员是不是也认为SCA5法案是符合主流的他们要顺势而为?华人自己选出的代表主动放弃自己族裔的利益,那要他们何用?

这个SCA 5 实质就是按种族给教育权的配额。是教育界的排华法案。要知道,当年华工修铁路干得又快又好,被主体爱尔兰族眼红。推出排华案。压迫华裔生存权。

现在华人后代读书努力成绩好,被主体墨西哥族眼红。推出教育排华案。按种族比例打压华裔教育权。

历史惊人的重复。还有点脑袋的中国人,不想自己后代按15%配额进大学的,就必须抗争到底

具体到反对策略时候,反对打着AA旗号的,某些明显不符合AA理念的实际执行方式才是正经出路。

其重点有几个:

(一)AA不适用于大学教育。

中小学教育才是普及教育,所有人都有分。高等教育是有基础条件要求的,不是普及教育。要强调不要搞混逻辑。否则按这逻辑,Ph.d教育也该AA,大学及格率也应该AA。斗争中要强调中小学入学率这个最需要AA的地方应该全面支持。而大学则应该反对。尤其应该强调,加州的这个AA提案已经完全走样,根本不是原来AA的初衷。原来黑人,亚裔,拉丁裔是少数民族,受到各种歧视政策的影响,所以有AA来保证一定的入学率。现在加州拉丁裔是主流民族之一(人口接近40%),搞种族配额就是种族歧视。这是这次最大的区别。

再说一次,这次不是AA,而是多数暴力。抓住这个痛脚就可以最大程度打击加州此次SCA5宣传。

(二)此次AA是针对特定区域的逆向种族歧视。

如今仍占人口大多数的白人也越来越觉得种族平权已经演变为逆向种族歧视。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罗伯特在就大学录取的肤色问题进行评论时曾说:“结束种族歧视的办法就是结束种族歧视。”意思是,大学录取应该像马丁路德金所说的那样,要看人格的内容,而不是肤色。

如今美国最大的问题是贫富分化。大学录取急需的是经济平权,而非种族平权。最近几年,对大学种族平权录取政策的一系列挑战,都来自“白人的愤怒”。亚裔很少参与(印度裔已经走上了第一步)估计现行政策已经不可能长期支持。但是,一旦取消大学录取中的肤色因素,美国一流大学的学生,很可能有40%甚至一半以上是亚裔。随之而来的是亚裔乃至华人和犹太人在精英圈的分庭抗礼。美国人特别是白人,对此作好心理准备了吗?我看未必。也是哈佛支持AA的核心原因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AA的范围只针对特定的范围(一般是亚裔比较擅长的区域),从来不见NBA赛场或者田径项目上也对亚裔AA。因此强调要AA就都AA,不能亚裔擅长就AA,不擅长就不AA。这本身就是种族歧视。

(三)一定要坚决斗争。

在美国这个种族丛林的社会中,对于危害自己利益的事情,就是要争,自己都不争,还指望谁替你争?现在不是反思华裔是不是太会学习的时候,现在是人家想掐死你子孙后路的时候。同样一个班的同学,他的家庭比你还富裕(华人真有钱么?)就因为他是非洲裔或西裔,就因为是黄皮肤要高他很多分,才能上大学,谁歧视谁?如果说什么大学比例超过人口比例?要是那个族裔在美国就百十个人,在人口比例上就是0%,那么大学就不可以招收了?这难道还要反思一下那个族裔的人是不是太会学习?

从这次华人参议员表现来看,现在政客是按党派投票,只要是自己的党派提出的法案就大力支持,对手党派的法案就不顾一切反对。根本是党派利益之争,不是为了国家选民利益。这个宪法修改法案是民主党搞出来的,民主党的议员即使是华人也全部跟进。反对弃权的都是共和党议员。

那么抗议就主要针对几个亚裔民主党议员,让他们明白如果他们敢投赞成票,下次选举会要他们好看。由于美国现在选举系统决定只要你有几个局部优势,你的话语权要远远大于你的选举权。而亚裔被艹的核心原因不是人数少,是沉默和不愿融入体制内。那么集中力量选愿意代言亚裔利益的组织和个人最能最大化作为亚裔这个可变选举层的力量。

而抗议手法核心是加大对该法案的宣传度。要让更多的华人知道该法案的内容和危害。

需要有组织,有捐款支持的包括:+ 翻译法案内容成中文

+ 普及相关背景知识,相关的加州立法过程,中文版

+ 在加州主要媒体打广告反对法案

+ 雇人或者召集志愿者在华人常去的超市,中文学校散发信息传单

+ 发动大规模游行示威抗议

+ 发动在线签名敦促众议院投反对票

可以自己做的(如果你是公民)

+ 给投了赞成票的议员施压,表达强烈不满

+ 给需要投票的议员表达自己的强烈反对

+ 给反对SCA5的组织捐款。到现在为止,American Civil Rights Coalition是唯一一个明确反对sca5的组织,网站:leginfo.ca.gov/pub/13-1

+ 给自己所在的华人组织联系甚至施压,要求出头组织应对措施,就是你不在加州也没事,向所在州华人组织提出声援,主要是造势。这是关系华裔自己利益的时候,是骡子是马。就看这种事件如何反应!

+ 联合其他可能受冲击的族裔,比如印度人, 韩国人等。如果情况需要,华人要联合白人对抗这种歧视。

最后实在不行,那么华人要开始捐款组建自己的大学,黑人可以搞historical black school, 为啥同为少数族裔,而且一直受不公平压迫的华裔不行? 也许里面出来的最后一个都是比另外学校的优等生强。进入职场,难道要私人企业逼着雇佣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吗?

再强调一次,当一个族群被欺负,一定要出声斗争,不然欺负欺负就成习惯了,永远就是弱势,再也没有资源了。

为自己利益斗争,是华人唯一出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加州 SCA5 法案,全称是加州参议院提案第 5 号,在 2014 年的提出和随后的辩论中,确实引起了关于其是否对亚裔构成歧视的激烈讨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法案的核心内容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影响。SCA5 法案的核心目标,简单来说,是为了允许加州大学系统(University of Cali.............
  • 回答
    加州近几年的干旱确实非常严重,并且呈现出复杂且持续的特点。要详细地描述其严重程度,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1. 持续时间与频率: 长期性: 加州近年的干旱并非突发事件,而是过去二十多年来一系列干旱事件的延续和叠加。我们常说“21世纪初以来的干旱”,但实际上,自2000年以来,加州经历了多次明显的干.............
  • 回答
    加州可能出现美国首例新冠肺炎社区传播的消息一出,无疑给本已紧张的美国抗疫形势又添了一层阴影。回顾过去几个月,美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可谓跌宕起伏,经历了从最初的谨慎应对到如今的“全民皆兵”的转变,但病毒的传播速度和隐匿性依然是巨大的挑战。疫情初期:低估与措手不及最初,新冠肺炎在美国的传播似乎是一个遥远的故.............
  • 回答
    加州独立组织宣布将在总统大选后第二天举行独立公投,这无疑是在美国政治光谱中最具争议性的话题之一。要评估其成功的把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而不仅仅是简单地给出一个百分比。这背后牵扯到法律、政治、经济、社会心理以及国际因素等多方面的复杂博弈。首先,我们必须直面最根本的障碍——法律层面。美国宪.............
  • 回答
    加州临海,坐拥绵延的太平洋海岸线,本该是水草丰茂的景象,然而,为什么这里却屡屡陷入干旱的泥潭?这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多方面因素交织在一起的问题,绝非简单的“不靠海就没水”那么简单。首先,我们要明白, 海水是不能直接饮用或灌溉的。 海水含盐量极高,高到植物无法吸收,更不用说我们人喝了。海水淡化虽然是解决之.............
  • 回答
    加州中医药大学,全称是“美国加州浸会大学中医学院”(California Baptist University College of Chinese Medicine),虽然名字里有浸会大学,但它实际上是以中医教育为核心,专注于培养具备现代医学知识和深厚中医理论与实践能力的中医师。这是一所什么类型的.............
  • 回答
    《加州旅馆》(Hotel California)这首歌,自1976年面世以来,就如同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谜团,萦绕在无数乐迷心中。它不仅仅是一首旋律优美、吉他演奏惊艳的摇滚乐曲,更是一幅精心描绘的、充满象征意义的画卷,触及了对美国梦、生活方式、甚至存在本身的深刻反思。要理解它的含义,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
  • 回答
    加州在美国文化中,简直就是个“万花筒”,色彩斑斓,观点各异,但无一例外都透着一股子“不一样”。它不是那种一眼就能定性的地方,而是像一个不断变化的活物,折射出美国社会最前沿、最矛盾、也最迷人的那一面。1. 梦想的孵化器,也是幻灭的发生地:要说加州最深入人心的符号,那绝对是“梦想”。无论是好莱坞的星光大.............
  • 回答
    加州的生活和工作,说它“无聊”,那可就太片面了。这地方就像一个装满了各种体验的大盒子,你打开的却是哪一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自己。首先,我们得把“无聊”这顶帽子摘掉,换成“多样化”或者“取决于你”。 如果你觉得加州无聊,很可能是因为你还没找到属于你的“加州节奏”。工作方面:加州是全球科技创新的心脏,.............
  • 回答
    来到加州,别光顾着看那金色的海滩和好莱坞的星光,你的味蕾也绝对不能错过这场盛大的派对!加州是个移民大熔炉,各种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自然也催生了无数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要说“一定要吃”,那范围可就太广了,但有一些,绝对是能代表加州风味,让你吃过就忘不掉的。首先,得从加州的新鲜农产品说起。 这地方阳光充.............
  • 回答
    圣地亚哥的教育体系,尤其是其公立学校,在全美范围内都享有相当不错的声誉,吸引着无数家庭前来定居。想要深入了解圣地亚哥的学校,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首先,圣地亚哥拥有数量庞大且类型多样的学校。这里不仅有传统的公立学区,还有特许学校(Charter Schools)以及为数众多的私立学校,为家.............
  • 回答
    加州,这片充满阳光与创意的土地,确实藏着许多让人流连忘返的博物馆。它们不仅仅是存放展品的空间,更是承载历史、激发灵感、点亮视野的窗口。挑几个我个人觉得特别值得深入体验的,好好跟你唠唠。1. 盖蒂中心 (The Getty Center),洛杉矶 (Los Angeles)提到加州博物馆,盖蒂中心绝对.............
  • 回答
    关于2015年12月2日美国加州圣贝纳迪诺市(San Bernardino)发生的枪击事件,这是一起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恐怖袭击事件,以下是详细情况:事件概述: 时间: 美国当地时间2015年12月2日星期三上午11点左右。 地点: 加州圣贝纳迪诺市的加州残疾人服务中心(Inland Regi.............
  • 回答
    听到加州出现 33 人病毒检测呈阳性的消息,并且有 8400 人在接受感染状况监测,这确实让人关注。 具体的“病毒”是什么?是新冠病毒吗?还是其他什么病毒? 我需要更多信息才能更准确地评估美国目前的防治情况。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美国当前普遍的公共卫生应对策略和可能面临的挑战,这或许能让你对.............
  • 回答
    近期加州山火的严峻形势,让不少人忧心忡忡。当听到有美国消防专家发出“不管投入多少人灭火,都不足以把火扑灭”这样的判断时,我们确实需要认真对待。这不仅仅是一句悲观的论调,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和挑战。首先,我们得理解为什么消防专家会做出如此判断。这绝非是说消防员们不努力,而是他们可能看到了当前山.............
  • 回答
    加州洛杉矶县在某个时刻确实颁布过一项广泛的居家令,影响了数百万居民,远不止39万。这项政策的出台,是为了应对当时新冠疫情迅速蔓延的严峻形势,核心目的在于遏制病毒传播,防止医疗系统崩溃。当时的情况可以理解为,政府和公共卫生部门在疫情早期,面对一个全新的、传染性极强的病毒,采取了相对保守且强硬的措施。3.............
  • 回答
    加州突发枪击惨案:6死9伤,嫌犯驾车疯狂扫射50余发本周,加州蒙特雷公园(Monterey Park)在华人农历新年庆祝活动期间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枪击事件,导致6人死亡,9人受伤。嫌犯驾驶一辆车,向人群疯狂射出约50发子弹,场面极度混乱血腥。事发经过:据警方透露,事发时间是当地时间晚上10点22分.............
  • 回答
    加州经济总量超越英法,跃居世界第五,这个消息确实振奋人心。那么,加州未来能否继续攀升,超越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呢?这背后涉及的因素复杂且动态,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加州经济的强大基石:科技创新与多元产业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加州经济的强大之处。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领先,更是其经济结构和增长引擎的魅.............
  • 回答
    美国加州最近确实经历了一次强烈的地震,根据你提供的信息,是一次7.1级的地震。关于“目前情况如何”和“未来可能再次发生”这两个问题,我需要先说明一下,如果这是一次刚刚发生或者近期发生的地震,详细的、实时的官方信息需要通过权威新闻机构和地质调查部门获取,因为情况是动态变化的。 我的信息来源是基于现有知.............
  • 回答
    加州湾区的封城消息传来,确实让人感到一丝不安,也让不少人开始担忧美国整体的疫情状况以及可能引发的社会反应。关于美国目前的疫情,以及是否会因此出现动乱,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美国疫情的现状:一个复杂且动态的图景首先,得明确一点,美国目前的疫情 远未结束。虽然疫苗的普及、特效药的出现以及人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