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求问在疫情之下 国外(特别是英国)的留学生应该怎么办?可以回国吗?

回答
好,我来帮你梳理一下疫情之下,身在国外的留学生,特别是英国的留学生,应该如何应对以及回国事宜。这篇文章我会尽量写得真实、贴近留学生们的实际情况,避免AI写作的生硬感。

疫情下的海外留学,英国留学生们的困境与出路

突如其来的疫情,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全球范围内的涟漪,而我们这些在海外求学的学子,无疑是身处涟漪中心的人。尤其是身处英国的我们,感受会更加复杂和深刻。

首先,我们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学业上的不确定性: 疫情初期,很多课程都转为了线上。虽然方便了在家学习,但其教学质量、互动性以及对学习习惯的适应,对不少同学来说都是个挑战。英国大学的教学模式本就注重课堂讨论和实践,线上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种优势。后续的课程安排,例如考试形式、毕业要求是否会调整,也常常让大家心生疑虑。
生活上的不便与担忧:
健康安全是首要大事。 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以及万一感染后如何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救助,都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虽然英国医疗体系相对发达,但面对疫情高峰期,医疗资源的压力也是显而易见的。
生活成本。 在国外生活,学费、房租、生活费本就不菲。疫情导致一些兼职工作停摆,或者工作机会减少,增加了经济压力。
社交隔离带来的心理压力。 远离家人和熟悉的环境,加上严格的社交限制,很容易让人感到孤独和焦虑。特别是对于刚到英国不久、尚未建立起稳定社交圈的同学来说,这种感觉更为强烈。
物资获取。 疫情初期,一些超市的某些商品会暂时性短缺,例如消毒用品、口罩等,虽然后期情况有所好转,但仍需时刻关注。
签证与居留的担忧: 留学生群体普遍关注自己的签证状态,特别是如果因为疫情影响到学业进度,是否会影响到毕业后的工作签证(PSW)或进一步的签证申请。

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应该怎么办?

1. 紧密关注官方信息与学校通知:
英国政府官网(gov.uk): 这是获取最新入境政策、旅行建议以及疫情控制措施的最权威来源。政策变化往往很快,务必勤看。
大学官网及官方邮件: 学校是最直接的通知者。关于课程安排、校园开放情况、健康支持服务、旅行建议等,都会通过官方渠道发布。一定要保持邮箱畅通,并常查看学校的“学生支持”或“国际学生”板块。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领事馆: 同样会发布关于中国公民在英的最新指导和建议,特别是涉及回国政策等方面。

2. 做好个人防护,守护健康:
遵循当地防疫规定: 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是基本功。了解并遵守英国最新的防疫政策,如封锁规定、聚集人数限制等。
增强自身免疫力: 健康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从根本上提升抵抗力。
心理健康同样重要: 如果感到焦虑、抑郁,不要独自承受。及时与家人朋友沟通,或者寻求学校提供的心理咨询服务。英国大学通常都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支持部门。

3. 积极调整学习策略:
适应线上学习: 如果课程依然是线上模式,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方法。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弥补线上学习的不足。
利用好学校资源: 图书馆、线上学习平台、学术支持中心等,依然是宝贵的资源。即使是在家,很多服务也是可以远程获取的。
规划学业进度: 了解学校关于疫情期间的学业延期、豁免等政策,并根据自身情况做好规划,避免因疫情打乱整个学业进程。

4. 关注经济状况与潜在的经济支持:
削减不必要开支: 在经济不确定时期,审慎消费,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了解学校的紧急援助: 部分英国大学设有紧急助学金或贷款,用于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向学校的学生服务部门咨询是否有相关支持。
考虑兼职机会(需谨慎): 如果疫情允许且有合适的兼职机会,可以考虑。但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并且不影响学业。

关于回国:

“可以回国吗?” 这个问题,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政策下,答案是动态变化的。

政策是关键: 回国是否可行,最直接取决于中国和英国当时的入境政策。这包括:
航班情况: 国际航班数量是决定性因素。疫情期间,国际航班大幅削减,直飞航班可能非常少且昂贵。转机也意味着更高的感染风险和更复杂的通关手续。
入境限制: 中国海关对入境人员是否有隔离要求?隔离多久?在哪里隔离?这些都需要提前了解。通常,入境后会有一段强制隔离期,具体时长和地点由当地政府安排。
疫苗接种与核酸检测: 过去的政策通常要求提供疫苗接种证明和多份核酸检测阴性报告。虽然政策在不断优化,但这些要求可能会根据疫情发展而变化。
风险评估: 回国并非“安全牌”,而是需要权衡利弊:
旅途风险: 乘坐飞机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特别是长途旅行。中转过程中,接触的人员更多,风险也随之增加。
经济成本: 疫情下的机票价格往往水涨船高,加上回国后的隔离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学业影响: 如果在学期中途回国,是否会影响到正在进行的课程、考试?回国后再返回英国是否方便?这些都需要仔细考虑。
国内防疫压力: 即使在国内,也需要遵守当地的防疫规定,例如健康码、行程码的使用,以及可能出现的区域性封锁等。

给英国留学生们的具体建议(回国方面):

1. 密切关注中国驻英使领馆的官方通知: 这是获取最新回国政策和航班信息的最可靠渠道。他们会发布关于航班信息、核酸检测点、健康申报等方面的重要提醒。
2. 关注航司官网和第三方平台: 实时查看可用的航班信息,特别是直飞航班。如果直飞难以负担或买不到,可以研究可行的转机路线,但要提前了解转机国家的入境政策和隔离要求。
3. 提前做好健康准备: 如果决定回国,提前咨询医生自己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长途旅行。在出发前按照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并确保所有文件齐全。
4. 备足防疫物资: 在旅途中,尽量保持个人卫生,佩戴口罩,勤消毒。
5. 了解并配合国内的入境流程: 抵达中国后,务必积极配合海关的健康申报、核酸检测和隔离安排。这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健康,也是为了公共安全。
6. 考虑学业的衔接: 如果回国,并且学校依然有课程,要提前和学校沟通,了解如何线上完成课程或者申请延期,避免落下学业。

总的来说, 疫情下的留学生活,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身在英国的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性,积极搜集信息,做好个人防护,并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无论是选择留下继续学业,还是决定回国寻求更安心的环境,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这段特殊的经历,或许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坚韧和成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更新:英国就在刚刚宣布了为期三周的全国lockdown。

关闭全国售卖非必须用品的商铺,任何人只允许有限目的的外出,禁走亲访友,禁止两人以上(非舍友)集会,警察有权采取强制措施。请大家注意。

在人口较少且处于爆发初期的地区,为期三周的社交疏离禁令之下暂时是比较安全的。

申明:本答案不为仇视分子霸凌、污名化留学生群体提供任何机会和平台,发表任何形式攻击、丑化、贴标签海外国人群体的言论,一律拉黑删评论。留学生在街上对峙反华势力的时候标榜爱国的喷子在哪?-在家里敲键盘。留学生给武汉筹措物资的时候标榜爱国的喷子在哪?-在家里敲键盘。留学生成千上万,揪住几个极端的例子上纲上线,给一整个群体贴标签,键盘侠要脸吗?勿谓言之不预。

P.S. 我周围认识的人里昨天有一个启程回国的。

--------------------------------------------

坐标英国爱丁堡,尚在爆发初期。

很有意思,可能是苏格兰疫情慢半拍,我周围的朋友里似乎还没有一个同胞回国的,倒是德国人回去了一位。

作为一个“老留学生”,我自己目前没有回国的计划,原因有三:

1、工作没有做完,疫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结束。短期离开可以,疫情要是一直持续,难道后面都不要复工了?无限期回国不现实。

2、回国路上风险大,机票紧张机舱爆满,多地转机。这个病毒的传染性强,本来没病,路上也有可能折腾出病。

3、英国采取了防疫措施,目前我所在地区尚安全。无论是BBC还是国内媒体热炒的所谓“群体免疫”早就已经讲清楚,BBC现在是完事儿就不提了,国内媒体抓着不放。造成一些留学生家属恐慌。英国目前在最严重的伦敦实行了准封城(关闭了大多数公共场所),学校停课。其它地区我目前也看到了一些积极的准备工作。但是,我也必须说,英国虽没有搞群体免疫,但是英国有可能发展成第二个意大利,作为正在经历爆发的区域,英国依然是危险的。

4、我有能力不去增加国内的防疫压力,但是我不愿意把这一点作为不回国的理由,即使这是理由之一我也不能说。因为会给其他回国的海外国人造成道德压力。调侃自己“不给祖国添麻烦”可以,但那些公然对媒体标榜自己“不给祖国添麻烦”逻辑的留学生,抱歉,我觉得情商欠费,智商存疑。

家里面看了媒体无底线的夸大报道,确实很着急,毕竟“达尔文物竞天择”、“放任病毒传播”、“故意让人群感染”之类的说法很耸动,但不是事实。目前实际情况是学校已经停课,我已经转为居家办公,与人接触机会很少。爱丁堡冬天本来人就少,街上现在也没啥人了。我也需要指出,基于我的个人判断,我认为爱丁堡大学某些学院目前的防疫措施是非常不足的,虽然也有做的好的学院,希望大家根据个人的判断自行提高警惕,采取措施。这也是我判断英国很有可能发展成第二个意大利的事实依据。

身处爆发区危险不危险?当然还是很危险的,任何时候,无论国内国外,我都不指望别人或政府能提供万全的保护。所以,自疫情开始以来,我制定了一套计划来处理各种潜在状况。总的原则可以概括为:1)帮助国内同胞,力保自身安全,2)在此前提下积极保护中国朋友3)进而帮助周围朋友、同事,4)最后还有余力的情况下支持英国人民。

在第一个和第二个层面,我做了这些事儿:

1、在一月底二月初挤出大约三到四个月伙食费购买了一批医用防护级别口罩、防护服、护目镜通过学联直捐到湖北发出求助的医院。

2、二月份,在国内高校科普公众号先后投稿了8篇和抗疫有关的科普文章,利用我的专业背景帮大家在疫情期间了解相关知识并采取正确措施。

3、二月底欧洲疫情爆发之初,根据我的个人预判,在英国购买了一百个普通口罩,到货一周后英国地区口罩开始限制发货。

4、3月初拉了周围熟识的中国留学生朋友组建了“爱丁堡防疫小组”的一个小群,交换物资准备信息,对我掌握的物资在这个范围内进行了按需分配(我自己囤的一百个口罩,我留了16个)。粗制定了万一有人感染的互助原则。

5、对英国的防疫政策和疫情数据做了整理,制定出预防方案、感染预案,供参考讨论。


6、为上一条中的预防方案和感染预案准备必要物资。



7、居家防护措施和食品准备,这个部分就不展开了,无非就是一套消毒原则,比如如果有外出情况下消毒的重中之重手机,不消毒手机,洗手唱几遍生日快乐都是白唱。购买食品现在需要一些技巧,但是其实总体物价平稳,超市虽然供应不足但是有保障。

在第三和第四个层面,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因为确实一些外国同学不重视,我在武汉爆发期间在组里群发了第一封邮件,提醒所有人“密切关注”这一疾病。

在意大利爆发后,我发了第二封邮件给我的两个导师,申明我会在实验室和办公室采取一些日常防护和消毒措施,希望他们支持。

在爱丁堡出现病例后,我在实验室组会上加了一张PPT呼吁大家“严肃地重视”这个疾病,讲了武汉经验。然后又群发了一封长邮件,把该说的都说了。(这封邮件后来有一位教授还希望转发给其它同事,我同意了,不知道有没有用)

2、我请同组一位朋友帮买了异丙醇消毒液,只要我还有去办公室和实验室,就把所有裸手接触的公共设施(主要是门把手)消毒一遍。我尽量把工作时间调到晚上,错峰干活。

3、填写了核酸检测志愿者的信息,不过政府和学校一说要招会相关实验技能的志愿者,据说一天之内有200+报名,我自己目前在跑一个和快筛有关的研究项目,所以轮到我去发扬国际主义精神的优先级应该不高。

最后,回答后面一个问题:可以回国吗?

我认为,留学生回国避险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何况二月份我看到了很多海外青年人非常积极地把英国医疗物资买到断货来支援湖北、支援武汉。当我看到国内网络舆论很大比例的、不分青红皂白地辱骂留学生群体的时候,我心里也一样想辱骂这些人。

和当初在海外出钱出力的留学生比,这些人中有些人在疫情期间所做的最大贡献也就是宅在家里而已。当然做贡献不分高下贵贱,但我在网暴言论中看到了自私的人性。

虽然我自己不走,但我对周围的朋友的建议,也是有条件走的就走。疫情来了,英国如果眼看着有可能变成第二个意大利,能躲不躲难道不是傻吗?之前给国内抗疫做贡献,又是中国公民,现在回国避险没有任何毛病。而且研究生很多自己租住房子,留学生各个年龄段都有,不是每个留学生都有在封城封校情况下稳定维持食宿的条件。

其他像我一样暂时没有打算回国或者一时走不了的,就先将就看看答案吧。

以上,希望有帮助。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