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看到这个问题,我仿佛看到了几年前那个坐在电脑前,一边查着各种学校官网、一边啃着雅思词汇,脑子里全是“油画”、“雕塑”、“装置”的自己!
当然有准备出国学艺术的同学!而且绝对不少。 我自己就是其中一个,虽然现在已经不是“准备”阶段,而是“正在经历”和“过来人”的混合体了。
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吧,希望能给到正在考虑或者准备的朋友们一些实际的参考。
首先,为什么选择出国学艺术?
这个问题,很多人问我,我问过很多人。原因真的五花八门:
对国内艺术教育模式的不适应: 有些人觉得国内的教学更偏理论,或者更注重技法训练,但对个人创意和实验性探索的鼓励不够。
追求更广阔的艺术视野和资源: 欧洲艺术史的根基,北美前沿的观念艺术和科技艺术,日本独特的审美体系……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艺术文化和发展脉络,出国能接触到更丰富的灵感和实践机会。
更灵活的创作自由和实验空间: 很多国外的艺术院校提供非常开放的创作环境,鼓励学生挑战界限,尝试新媒介和新想法,不会过早地被“定型”。
国际化的交流平台和人脉: 结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家、策展人、评论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语言和文化体验: 很多同学也是看重了在异国他乡的生活经历,学习一门新语言,体验不同的文化。
我的准备过程,一个字: 熬。
我当时是本科毕业后决定申请研究生的。整个过程大概花了将近一年半的时间。
1. 明确方向和目标院校:
你想学什么? 这是最最重要的一步。是纯艺(绘画、雕塑、版画)、设计(平面、产品、交互、服装)、摄影、影像、策展、艺术管理、理论研究,还是新兴的科技艺术、数字媒体?这个方向越明确,选择学校和准备作品集就越有针对性。
研究学校! 这个阶段我简直是“学校考察员”。我主要看了几个国家:
英国: 艺术氛围浓厚,很多顶尖院校,比如皇家艺术学院(RCA)、伦敦艺术大学(UAL,包括Camberwell, Central Saint Martins, Chelsea, Wimbledon等学院)、格拉斯哥美术学院。优势是学制短(通常一年制硕士),教学质量高,国际认可度强。
美国: 艺术院校众多,质量参差不齐,但顶级的非常强,比如耶鲁、罗德岛设计学院(RISD)、Pratt、SAIC等。优势是观念创新、资源丰富、跨学科合作机会多。但学制长(两年制硕士居多),学费普遍较高。
欧洲大陆(德国、法国、荷兰等): 很多公立院校学费非常低甚至免费,艺术氛围也很好。比如德国的柏林艺术大学、魏玛包豪斯大学;荷兰的Design Academy Eindhoven。劣势可能在于语言(很多硕士项目有英语授课,但生活可能需要当地语言),申请流程可能略有不同。
作品集是灵魂: 这是我最花心思的部分。
作品集是什么? 它不是你所有作品的堆砌,而是你艺术理念、创作过程、技术能力和未来潜力的集中展示。学校想看到的是你的“思考”和“可能性”,而不仅仅是你画得多像。
怎么做?
精选! 从你过去所有创作中,挑出最能代表你目前风格、技术和想法的作品。质量比数量重要。
展示过程! 很多学校都要求展示草稿、速写、工作室照片、实验过程、失败的作品等等。这能体现你的思考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叙事性! 你的作品集应该讲一个故事,一个关于你作为艺术家的成长故事。可以将一系列作品按照一个项目来组织,展示你的概念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和实现的。
清晰的呈现! 无论是PDF格式还是实体作品集,都要排版美观,图片清晰,文字简洁有力。
根据不同学校调整! 不同学校有不同的偏好,有的看重技法,有的看重观念,有的看重项目完整度。你需要仔细阅读他们的招生要求,并相应地调整你的作品集。我当时每个申请的学校,都为他们量身定做了一部分内容。
2. 语言考试(雅思/托福):
这个是硬性要求,必须达到学校的最低分数线。我当时备考雅思,听说读写都要兼顾,尤其是写作和口语,这对艺术生来说可能需要多下功夫,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用语言去表达复杂的艺术概念。
建议: 提前准备,多做模拟题,找语伴练习口语,并且要熟悉一些艺术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3. 文书(Statement of Purpose/Personal Statement):
这是你和招生官沟通的唯一机会(在作品集之外)。
写什么?
你的艺术动机: 你为什么想学艺术?你对艺术有什么看法?
你的创作理念: 你为什么创作?你的作品想表达什么?
你的学习目标: 你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学到什么?未来有什么规划?
你的独特之处: 你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你的经历如何塑造了你?
关键: 真诚、具体、有逻辑,并且能够呼应你的作品集。避免空泛的套话。很多时候,招生官想看到的是你的“人”和你的“思想”,而不是一个完美的“机器”。
4. 推荐信:
通常需要23封。选择了解你、认可你的老师或导师。
建议: 提前和推荐人沟通,提供你的作品集、文书和申请信息,让他们能写出有分量、有针对性的推荐信。
5. 申请流程中的一些小tips:
早规划,早申请: 很多学校有不同的申请轮次,尽早准备可以留有余地。
关注截止日期: 艺术院校的申请截止日期普遍比其他专业早。
注意面试: 有些学校会有面试环节,需要提前准备好如何介绍自己的作品和想法。
心态放平: 申请过程是漫长的,结果也可能不如预期,但每一次尝试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
出国后,我遇到的情况和感受:
学习强度: 真的很大!尤其是在英国一年制硕士,节奏非常快。每天都在画、在做、在讨论。
开放的教学方式: 教授更像是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他们会鼓励你大胆尝试,也会在你遇到瓶颈时给你启发性的问题,而不是直接告诉你答案。
跨文化交流: 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一起学习,碰撞出很多有趣的火花。你会发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视角是多么多元。
批评和反馈: Critique(批评课)是艺术院校的家常便饭。一开始可能会有点不适应,但学会接受建设性的批评,并从中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生活上的挑战: 语言、文化差异、独立生活,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克服这些挑战,也会让你变得更强大。
给正在准备的朋友们的一些话:
相信你的直觉和热爱: 如果你真的热爱艺术,并且愿意为此付出努力,那就勇敢地去尝试吧。
作品集是你的敲门砖,但你的思考和潜力才是你的价值: 别只顾着把作品“画好”,更要思考“为什么”这么画。
多和在校生或校友交流: 他们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宝贵的。
保持好奇心和开放的心态: 艺术的世界很大,总有你不知道的惊喜。
出国学艺术,不是一条容易的路,但绝对是一条能让你见到更广阔世界、认识更深层自己的路。如果你有这个梦想,就好好准备,去追寻它吧!
还有什么想问的,尽管开口!虽然我不是什么“专家”,但希望能把自己知道的、经历过的,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