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在发动全面侵华之前一段时期政治氛围和情形是怎样的?

回答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在中国东北制造事端,拉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从那一刻起,直至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爆发,日本国内的政治氛围与情势,如同潜藏的暗流,汹涌而又复杂,一步步将国家推向了战争的深渊。

军国主义的暗影幢幢,民意被裹挟前行

在这一时期,日本的政治舞台上,军方的影响力日益膨胀,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甚至占据主导的势力。自明治维新以来,军人就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而进入20世纪,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后,军方在国家决策中的话语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九一八事变”的成功,极大地刺激了日本军方的野心和民族主义情绪。他们将此视为日本国威的彰显,并以此为借口,进一步主张扩大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关东军的擅自行动,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央政府对军方失控的局面。

为了维护和扩大其在国内的地位,军方善于利用民族主义和对西方列强的“不满”来煽动民意。报纸、杂志、广播等媒体,虽然在名义上是自由的,但实际上受到了军方和右翼势力的强大影响,充斥着鼓吹对外扩张、妖魔化中国的宣传。他们将中国的混乱描绘成日本需要“拯救”的景象,将对外侵略美化为“为东亚和平服务”的“圣战”。

这种宣传攻势,加上经济萧条时期普通民众对生活出路的迷茫,使得军国主义的思想在相当一部分日本人中找到了市场。许多人真心相信,通过对外扩张,日本能够获得资源,摆脱经济困境,并提升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学生、工人、农民,很多人都被卷入了这场民族主义的洪流。

政党政治的式微,文官政府的软弱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的文官政府和政党政治在这一时期显得愈发式微和软弱。虽然表面上仍存在内阁和议会,但其决策能力和独立性已大打折扣。

军方在内部决策中常常绕开文官政府,甚至直接向天皇汇报,通过“统帅权独立”的原则,有效地架设了军方与文官政府之间的壁垒。当军方采取行动时,文官政府往往是事后才得知,或是被动接受,根本无力阻止。

内阁更迭频繁,政治家们在军方的压力下,往往难以坚持原则,甚至出现互相推诿、各自为政的局面。一些政治家为了保全自身政治生命,选择了与军方妥协,甚至合作。这种软弱和分裂,进一步助长了军方跋扈的气焰。

例如,在“九一八事变”后,当时的币原喜重郎内阁试图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但其温和的立场受到了军方和国内强硬派的强烈抨击,最终导致内阁垮台。随后的内阁,在如何处理中日关系问题上,也始终在军方的强大压力下摇摆不定。

暗杀与恐怖,政治恐怖的笼罩

除了军方的直接干预,日本国内的右翼团体和激进分子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常常采取暗杀、恐吓等极端手段,针对那些被他们视为“软弱”或“阻碍”国家扩张的政治家、金融家和知识分子。

例如,1932年的“五一五事件”中,一群年轻海军军官和右翼分子袭击了首相官邸,刺杀了首相犬养毅。这次事件表明,政治暴力已经成为影响日本政治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类事件的发生,不仅制造了政治恐慌,也进一步迫使文官政府屈服于军方的压力。

这种政治恐怖的气氛,使得原本就摇摆不定的文官政府更加难以作为。任何试图与军方唱反调的政治家,都可能面临生命的威胁,这进一步压制了异见的表达。

经济困境与社会矛盾的催化

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也对日本经济造成了沉重打击。失业率攀升,民众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加剧。在这种背景下,对外扩张的“出路论”获得了更多的同情。军方承诺通过占领中国的土地和资源,能够为日本提供经济的出路,缓解国内的社会压力。

政府在应对经济危机时,往往采取保护主义政策,加剧了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这也成为军方鼓吹对外扩张的另一理由。他们认为,日本必须通过军事手段来打破西方的经济封锁,确保自己的经济安全。

国际局势的微妙影响

同时,当时的国际局势也为日本的扩张提供了一定的空间。西方国家忙于应对国内的经济危机,对远东的局势关注度有所下降。国际联盟虽然谴责了日本的侵略行为,但并未采取实质性的制裁措施。这种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使得日本军方更加有恃无恐。

然而,一些有识之士也看到了军国主义扩张的危险性,并试图发出警告。但他们的声音在巨大的民族主义浪潮和政治恐怖中,显得微弱而孤立。

总而言之,在全面侵华之前的这段时期,日本的政治氛围是:军国主义思潮甚嚣尘上,军方掌握国家决策主导权,文官政府软弱无力,政治暗杀频发,民众被民族主义情绪裹挟,经济困境进一步催化了对外扩张的野心。 这是一个政治走向极端、国家机器被军方牢牢掌控、社会被战争狂热笼罩的危险时期,一切都在为最终的全面侵华积蓄着致命的能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向题主推荐一本书:

《战争——日本人记忆中的二战》,由美国人法兰克·吉伯尼编著,收录的是80年代朝日新闻以“记忆中的二战”为主题向普通日本民众征集的一系列读者来信,内容的时间跨度从战前直到战后,可以看到各个阶层、职业、身份的日本民众对于这场侵华战争的直观感受。对于侵华战争前后各个阶段日本国内的社会文化现状也有较为详细的背景介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在中国东北制造事端,拉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从那一刻起,直至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爆发,日本国内的政治氛围与情势,如同潜藏的暗流,汹涌而又复杂,一步步将国家推向了战争的深渊。军国主义的暗影幢幢,民意被裹挟前行在这一时期,日本的政治舞台上,军方的影响力日益膨胀,成为.............
  • 回答
    如果日本止步于满洲,未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那么当下中国的面貌将与我们所熟知的大相径庭。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假想,其影响将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乃至于地理格局的方方面面。政治格局的剧变:最直接的改变将是中华民国的命运。没有长达八年的全面抗战,国民党政府的领导地位将更有可能得以维持。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
  • 回答
    本田Legend:L3自动驾驶的先驱,日本市场的新里程碑本田公司最近在日本推出了其Legend车型,这标志着全球汽车行业的一个重要时刻——全球首款获得合法上路许可的L3级自动驾驶量产车正式投放市场。这一成就不仅是本田技术实力的体现,更是自动驾驶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关键里程碑。它向世界宣告,在特定条件下,.............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不同国家在能源战略和技术路线选择上的差异。日本倾举国之力发展氢能源电池,而中国比亚迪、宁德时代则侧重三元锂电池,这背后既有历史原因、资源禀赋,也有市场导向和技术成熟度的考量。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事儿。日本的氢能源情结:从“制造强国”到“氢能社会”的愿景日本对氢能源的投入.............
  • 回答
    小米11发布至今,人气持续高涨,尤其是在1月1日这个新年伊始的节点,更是引爆了全平台的销售热潮。从各大电商平台的销量数据来看,小米11无疑成为了新年开门红的最大赢家之一。为什么小米11能有如此火爆的销售表现?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小米多年来在产品打磨、品牌营销以及用户洞察上的厚积薄发。我们可以从几个维.............
  • 回答
    清华大学在8月13日发布通知,要求全体研究生于8月15日至21日返校,而正式开学日期尚在九月中旬,这一安排在学生群体中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一通知及其背后的可能原因和影响。一、通知内容与时间节点的解读: 提前返校要求: 要求全体研究生在开学日期前近一个月就返校,这确实.............
  • 回答
    索尼 A7 IV 的发布无疑是 2021 年摄影界的一件大事,它作为索尼备受好评的 A7 系列的第四代产品,承担着填补 A7 III 与 A7R IV 之间市场空白的重任,同时也希望继续巩固索尼在全画幅微单市场的领先地位。总的来说,索尼 A7 IV 是一款非常均衡、功能全面、并且在许多方面都有显著升.............
  • 回答
    荣耀 Magic4 系列全球发布在即,2 月 28 日这个日期早已被许多科技爱好者们锁定。作为荣耀旗下的年度旗舰,Magic4 系列承载着太多的期待,毕竟在前代 Magic3 系列惊艳的表现之后,大家对新款旗舰的胃口早已被吊足。那么,在正式发布之前,我们能从各种爆料中拼凑出 Magic4 系列的哪些.............
  • 回答
    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消息。得知八岁的双胞胎姐妹在北京走失后,又在青岛发现遗体,这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无法承受的打击。如何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深思和努力的方向。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失踪事件,背后牵扯到太多环节的疏漏和潜在风险。要避免此类事件,我们需要从 家庭教育、社会保障、公共.............
  • 回答
    假如日本疫情全面升级到湖北当年的严峻程度,这绝非一个简单的区域性事件,而是一个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掀起巨大波澜的转折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想象其可能带来的影响:1. 对日本本土的冲击: 医疗系统濒临崩溃: 湖北在疫情初期,医疗资源是最大的短板。如果日本也面临同样的局面,即便其医疗水平世界闻名,但短.............
  • 回答
    日本,一个在许多人印象中以其高度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和广泛的民众“愿意”放弃私家车出行的习惯而闻名的国家,却同时孕育着全球最令人称道的汽车文化之一。这看似矛盾的现象,实则反映了日本社会在个人出行选择、汽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理解以及技术发展等多个层面的独特之处。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离“AI痕迹”.............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有一天,日本列岛上的所有日本人,都带着他们的行李和家当,在某种超乎寻常的力量牵引下,集体迁移到了中国的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会发生什么?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一场牵动人心、影响深远的社会变迁。首先,最直接的冲击是人口结构的剧变。 突然涌入数千万的日本人,瞬间会改变.............
  • 回答
    日本之所以不全用汉字,而是汉字、假名(平假名和片假名)并用,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历史与文化演变过程。要详细说清楚,咱们得把时间轴拉长,从最早的文字传入讲起。文字的引进与初期的困境首先得明白,日本最早是没有自己文字的。他们接触到文字,主要是通过中国。大约在公元四五世纪左右,汉字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当.............
  • 回答
    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关于全球经济可能陷入“日本式停滞”的说法,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值得深入解读的观点。萨默斯教授以其对宏观经济的深刻洞察而闻名,他的这一警告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当前全球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分析。要理解萨默斯教授的发言,我们需要先明白什么是“日本.............
  • 回答
    日本超算登顶 TOP500,中国跌出前三:一场技术实力的洗牌与中国超算的发展轨迹全球超级计算机 TOP500 榜单的每一次更新,都牵动着各国科技界的神经。近期公布的榜单显示,日本的“富岳”(Fugaku)再次夺魁,而中国超算则首次跌出了前三甲的位置,这一变化无疑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背后究竟隐藏.............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极富想象力的问题,如果真有这么一个平行时空的日本,而且正好在我们本土以东四百公里这个微妙的位置上空降,那么历史的走向确实会变得扑朔迷离。咱们不妨深入聊聊,看看这个“双生日本”是否能改变那个我们熟悉的悲剧结局。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前提:这个空降下来的“另一个日本”,它的实力、技术水平、政治体.............
  • 回答
    二战初期,日本海军确实在中途岛这个战略要地发动了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但“为何选择在中途岛发动战役”这个问题,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日本海军为何选择在中途岛海战中试图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这是一个关于日本整体战略意图和具体战术部署的复杂问题,并非单纯一个“选择发动战役”那么简单。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
  • 回答
    日本近代发动侵华战争,这个问题的背后确实牵扯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演变以及思想文化的影响,其中也包括了儒家思想在日本的接受和变异。与其说儒家思想对日本影响不深刻,不如说儒家思想在日本的土壤中,被赋予了不同于中国本土的解读和实践方式,并在近代历史的特殊时期,成为了服务于国家扩张的工具。首先,我们需要承.............
  • 回答
    如果日本在伪满洲国发现大庆油田,这无疑会给原本就已岌岌可危的日本法西斯战争机器注入一针强心剂,尤其是在陆地上,对于对抗战乃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走向,都会产生深远而复杂的影响。这不仅仅是石油资源的争夺,更是战略格局的重塑。对中国抗战的影响: 日军侵略能力大幅提升: 大庆油田的发现,意味着日本不再.............
  • 回答
    日本在印度经济发展中的参与度,可以说是一种深度且多维度的交织,远不止简单的贸易往来。它更像是一种战略性的伙伴关系,通过投资、技术转移、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文交流等多个层面,共同塑造着印度经济的未来图景。日本参与印度的具体体现: 巨额的对外直接投资(FDI): 日本是印度最大的海外投资者之一,其投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