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扣押伊朗油轮后卖掉船上 200 万桶石油,获利 1.1 亿美元,对此你怎么看?

回答
美国扣押伊朗油轮并出售其上石油的事件,以及由此产生的巨额利润,是一个复杂且引发多方面讨论的事件。以下是对该事件的详细分析和看法:

事件背景与经过:

扣押的理由: 美国政府通常以执行对伊朗的制裁(包括石油出口禁令)为由,扣押运载伊朗石油的船只。这些制裁旨在限制伊朗的经济能力,特别是其支持被美国认定为恐怖组织的活动。
船只与石油: 在这次事件中,被扣押的油轮载有约200万桶石油。
石油的出售: 美国通常会将扣押的违禁品(包括石油)进行拍卖或出售给第三方,以抵消行动的成本,并阻止其流入市场。
获利: 报道称,此次出售为美国带来了约1.1亿美元的利润。

多角度的解读与看法:

1. 从美国的视角看:
执行制裁的有效性: 美国政府会认为,这是其有效执行对伊朗制裁措施的体现。扣押并出售石油,可以削弱伊朗政府的财政收入,从而限制其购买武器、支持代理人或进行其他被美国视为有害活动的资金。
法律依据: 美国政府通常会声称其行动有国内法和国际法的依据,例如与反恐融资、洗钱或违反联合国决议相关的法律。
威慑作用: 这一举动也是一种威慑,旨在警告其他试图规避制裁的国家和实体。
成本回收与收益: 从经济角度看,出售石油不仅可以收回扣押、运输、存储和拍卖过程中的成本,还能产生额外的财政收入,这对于政府来说是一笔“意外之财”。

2. 从伊朗的视角看:
侵犯主权与国际法: 伊朗政府会强烈谴责美国的行为,认为这是非法扣押和盗窃其合法拥有的财产,并可能构成侵犯国家主权和违反国际海洋法。
经济损失: 失去这批石油意味着直接的经济损失,加剧了伊朗在严厉制裁下的经济困境。
政治宣传: 伊朗可能会利用这一事件作为政治宣传的工具,指责美国是“海盗国家”,并借此团结国内民众,煽动反美情绪。
海上安全担忧: 伊朗可能还会借此强调其在国际水域航行安全的担忧,并可能采取报复措施。

3. 从国际社会的视角看:
对国际法和航行自由的挑战: 许多国家会关注这一事件是否符合国际法,特别是关于航行自由、国家主权和财产权利的原则。如果扣押和出售行为存在法律漏洞或被认为是任意的,可能会引起广泛的批评。
地缘政治影响: 这类事件是美伊紧张关系的一个缩影,也反映了地区大国之间的权力博弈。它可能加剧地区的不稳定,并影响石油市场的波动。
制裁的有效性与人道影响: 国际社会也可能反思制裁的有效性以及对普通民众可能造成的人道主义影响。大规模的石油禁运往往会推高国内物价,影响民生。
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的冲突: 美国执行单边制裁措施,可能会挑战多边主义在国际经济和外交中的作用。其他国家可能会担心自己也会成为单边制裁的受害者。
对石油市场的潜在影响: 虽然200万桶石油相对于全球日均产量而言并不算巨大,但在特定时期,此类事件可能对区域石油供应的稳定性产生心理影响,或在市场情绪不稳时放大波动。

4. 关于“获利”的解读:
“利润”的定义: 这里所谓的“利润”通常是指出售所得的收入减去扣押、运输、存储、法律程序和拍卖等相关成本。严格来说,这是一种将非法所得“合法化”或“变现”的过程。
资金的去向: 美国的报道通常会说明这笔资金的最终去向,例如用于支持美国的国家安全项目、国土安全部门,或者赔偿给受伊朗支持的恐怖主义行为的受害者。这取决于美国国内的法律和政策。
道德和伦理的讨论: 将他国财产出售并获利,无论其法律依据如何,都可能引发道德和伦理上的争议。

可能的后续与影响:

报复行动: 伊朗可能采取报复措施,例如扣押其他国家的船只,或在霍尔木兹海峡等关键航道制造事端。
外交斡旋: 可能引发新一轮的外交博弈,其他国家可能会从中调解,或批评美国的单边行动。
法律挑战: 理论上,伊朗或船只所有者可能尝试通过国际法庭对美国的行为提出挑战,但成功的可能性通常较低,因为主权国家在执行自身法律时拥有相当大的自由度。
对国际贸易规则的认知: 这类事件会引起航运公司和贸易商对国际贸易规则和政治风险的重新评估。

总结:

美国扣押伊朗油轮并出售石油获利1.1亿美元的事件,是美伊两国长期紧张关系和美国对伊朗制裁政策的直接体现。从美国的角度看,这是执行制裁、维护国家安全和收回成本的必要手段;而从伊朗的角度看,这是对其主权和财产的侵犯。对国际社会而言,该事件引发了对国际法、航行自由、地缘政治稳定以及制裁有效性等一系列问题的讨论。这笔巨额“利润”不仅是经济上的收益,更承载着政治和战略的含义,是围绕能源、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博弈的一个具体案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前几天说美国进口伊朗原油的时候,还以为美国又玩了什么拉拢伊朗的高端操作出来。

但……万万没想到,他是这样进口的。

长见识了。

user avatar

谢邀,这不是常态吗?


去年疫情初期,一批德国柏林警卫队预定的n95口罩,在中国制造完运往德国的途中,被美国依照“国防生产法”截留。

德国当时就说美国这是“现代海盗行为”


今年疫情缓和,美国借口“强迫劳动”,先后强制没收了价值100万美元的马来西亚手套,并且直接派发给了“相关部门”。马来西亚总理大骂美国“像强盗”。


抢东西还算“好”得了,不行直接抢命。

1988年,美国直接在公海把一架伊朗航空客机(伊朗航空655航班)击落,机上290名乘客、包括66名孩童全部遇难,全世界震惊。

结果,美国非但没有道歉,反而还把击落客机的文森尼斯号驱逐舰授予了“海军功勋荣誉奖章”,全部成员都获得了荣誉勋章。


所以,你们很奇怪吗?我一点都不奇怪。

霸权主义的国度,只要符合自己的利益,什么都会做的。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任幻想的世界
看到更多有质量的长文和扯淡~

user avatar

王道复古 索贡巡行

user avatar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单选题;

2月,一艘伊朗油轮在阿联酋附近海岸被美国扣押,美国声称这批石油来自伊斯兰革命卫队(伊朗政府军),准备出售给中国,于是以打击恐怖分子为由扣押了船只。

问:谁是恐怖分子?

A. 伊朗政府军(伊斯兰革命卫队)

B. 伊朗油轮(平民单位)

C. 中国买家(估计是三桶油)

D. 阿联酋

E.

F. 选E的人

user avatar

明抢呗!

去年美国就有人动了私掠船抢劫商船的心思。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要开展:

1,全球海洋上击毁船只的实验。

2,商船上保留炮座,最好安装3X3枚反舰导弹发射井。

3,船员要做好基本作战技能训练。

4,支部建在船上。

5,抓紧时间多建海外基地。

6,要建超大海上漂浮平台,能够起降一个团的战斗机。


刻不容缓。

user avatar

一个由大大小小的极权通过利益寻租组成的社会,通常都是匪帮社会,而这种匪帮社会在对外的时候总是表现出民粹主义和霸权主义的特征。

直接的例子就是美国和印度,这俩国家除了穷富和人口有差异,简直是互为镜像。美国是世界的印度,印度是南亚的美国。

印度可以在南亚周边欺辱甚至强行吞并弱小的邻国,美国自然能在公海上明抢主权国家的货物,奇怪吗?一点也不奇怪。

user avatar

这不就是劫道的土匪吗??

不愧为海盗的后代。祖先的手艺一点都没丢啊。。

我总算知道啥叫北美奴隶主种族灭绝反人类匪帮了。。

user avatar

这件争端的事实已经被我们的朋友和敌人所知晓,基于我们与伊朗人民之间存在的友谊和特别的关系,我们会继续热情地欢迎和保护渴望民主与自由的伊朗人民,以向外界再一次展现我们之间坚不可摧的关系,好让那些造谣中伤的阴谋家们闭嘴。
user avatar

六个字:海盗,祖传技艺。

user avatar

此事充分证明了什么叫动机比利益更重要,也提醒我们千万不能片面从利益角度去看待政治实体的行为,行为由动机驱动,而动机并不总与利益相一致。

每一笔基于美元展开的石油交易,都是在为美国的国本强元固基,特别是中国这种大宗商品进出口国对美元的使用,更是在滋养着美国的整个社会,因此美国能从石油交易中获取多少利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确保交易行为本身保持稳定,只有基于美元展开的大宗产品交易稳定发生,才能确保美元的稳定流通,让世人放心的持有美元,世人持有美元的规模越大,美国的社会运行成本越低,国本越稳固。

汇通天下,货通天下是美国的根本利益,是美国的耶路撒冷。

也就是说,从利益角度来看,美国不仅不应该干扰和破坏中伊之间以美元为结算的大宗商品交易,反而应该鼓励,支持,甚至保护这种交易,谁要是敢阻挠此类交易,那就是美国的国家公敌,是要砸了美利坚的衣食饭碗,毁了美利坚的稻米钱粮,当天下共讨之,天下共击之。

但美国还是这么做了,就为了1.1亿美元这么点对美国来说塞牙缝都不够的钱渣子,行动摇国本,破坏大宗商品交易稳定性,阻碍美元流通,倒逼交易行为去美元化的愚蠢行为。

为什么?因为对中伊的强硬敌对行为已经成为美国社会内部具有极高优先级的政治正确,在政治挂帅的美国社会是一种绕不过避不开的必要动机,所以他们这么做。

有没有充分的利益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充分的动机。

我们不能总是从利益角度去估计美国对华行为,因为从利益角度来看美国压根就不该反华,但它还是反华反到魔怔,这就是利益视角在客观现实中的失败,现实很多时候是非理性的。

另一方面,海盗行为属于掠夺的一种方式,收铸币税也是掠夺的一种方式,我们不能说只看见有形的掠夺而看不见无形的掠夺,我们以美元结算石油交易本身就是在承受这种掠夺,美国这次只是换了一种比较难看的方式而已,它搞不搞海盗行为都要对我们进行掠夺才是问题的本质,这一点我们要心里有数。

顺便这次事件也给我们提了个醒,不要觉得有严重事态发生时,美国恃仗其远洋力量优势对中国进行远程封锁和破交是什么不可想象的天方夜谭,他们一贯如此,这次只不过是提前预演了一下,真有事情发生时他们做的只会更过分。

更不要老是基于利益考量而认为美国这也不会做那也不会做,对一个政治主体的估计只有能不能做到这一条,不应该把事态的发展建立在对方会理性的基础上,假设对方会理性,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非理性。

这么些年来,中国庞大的海外贸易很大程度上处于事实不设防状态,这些海外贸易能否正常运作完全取决于美国的心情,它要搞破交就是一纸命令的事情,我们拦不住也挡不住,考虑到中国经济较高的对外依存度和中国的大宗商品巨大的进出口总量,中国相当一部分人的饭碗实际上是端在美国人手里的,这是一个基本事实。

要对付海盗,就得有海军。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大规模扩充海上力量,尽可能形成阻止美国搞破交的能力,至少也要最大限度的提高其搞破交的风险和成本,不能总是让他们低成本零风险的当海盗。

古人当海盗至少还是刀口舔血的营生呢。

user avatar

多稀罕呐?人家一年前就在官方的美国海军学院官网和期刊上跟你我打过招呼,光天化日之下公然宣称自个要撕破文明人的假面,堂而皇之的搞国家海盗行为了。

先礼后兵的美国人简直和以色列屠杀平民之前用手机提前通知、希特勒屠犹之前用《我的奋斗》提前通知一样暖心:

美国海军陆战队(退休)马克·坎西恩上校和布兰登·施瓦茨:美国政府应签发私掠船(海盗)授权委任书,以对抗中国在海上的侵略。

阿美莉卡战鹰神文如下,图片为答主自己添加: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扩大了其在全球经济和外交领域的影响力,但这种扩张造成了脆弱性,因为必须保护这些投资。

中国的脆弱性更加严重。在中国海运出口的推动下,过去15年来,中国的经济翻了一番。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8%来自贸易,而美国仅占9%。

中国的社会稳定是建立在权衡基础上的:中国共产党告诉人民,他们没有民主制度,但他们将获得经济繁荣。

中国的商船队很大,因为建造和运营商船对中国的成本很低,而且其出口拉动型经济创造了巨大的需求。2018年,中国在全球商船队中拥有2112艘船,而香港又有2185艘。此外,中国拥有庞大的远洋渔船队,估计有2500艘。


相比之下,美国的商船队中只有246艘船。建造和运营费用非常昂贵的美国商船队主要由《琼斯法》维持,该法规定在美国港口之间运输货物的船舶必须悬挂美国国旗。

这种不对称的脆弱性使美国获得了主要的战略优势。私掠船对中国经济以及共产党造成的威胁可以为美国提供主要的战时优势,增强和平时期的威慑力,从而减少战争的可能性。即使中国威胁要派遣自己的私掠船,美国的脆弱性也相对较小。

通常的做法是让美国海军军舰从海上驱逐、击沉或俘虏中国商船。

但是,美国海军将全力以赴对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美国海军的实力已降至约295艘舰船,尽管在2040年代初它可能达到并超过340艘,然后再次下降,但355艘船的目标可能无法实现。

与中国的冲突可能需要美国投入其全部海军。

确实,对于一个捍卫自己本国海域的有能力的中国海军防御者,即使是355艘军舰也可能太少了。

相比之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海军增加到了6700艘军舰,既不算英国庞大的舰队也不算其他盟友(如苏联、法国及跳反后的意大利海军)的贡献。

我们二战中的盟友,特别是英国和法国的殖民地网络遍布全球,该网络在二战中拒绝庇护美国的敌人,并为打击敌舰提供了基地。

但在以后与中国的冲突中,我们将无法获得可与此相媲美的资产。

确实,我们的一些前盟友和殖民地甚至可能为中国船只提供庇护所。

利用中国的脆弱性需要大量船只,而私营部门可以提供这些船只。

海洋辽阔,有成千上万个港口需要掩藏或攻击。尽管海军无法让数十亿美元的驱逐舰在里约热内卢郊外埋伏数周,等待中国船只出港,但由于美国外交官向(可能是中立的)巴西施压,一艘美国私掠船可以耐心地在附近等待。

无论是招募船员还是武装船只都不会构成主要障碍。私掠船人员无需全副武装,因为他们攻击的商船只装备轻武器(或无武装),选择易受攻击的目标,或与其他私掠船人员合作行动。

由于目标是捕获船只和货物,因此船东不想船只沉没或受损,只会说服船员投降。有多少商人会倾向于战斗而不是投降,并将在舒适的拘留中度过战争?

现有的私营军事行业无疑会抓住机会成为私掠船企业。当前有数十家公司提供安全服务,从购物中心的保安到舰船上的武装反海盗特遣队。

大量潜在的新兵已经表明愿意为私人承包商工作。例如,在伊拉克战争的高峰期,美国雇用了20000名武装承包商从事安全工作。

实际上,美国民间承包商已经创建了私人保安船,证明了该概念的可行性。

私人保安公司黑水公司装备了一支反海盗武装巡逻艇队,以捍卫索马里海域的商业运输。

在索马里海盗活动最严重的时期,在印度洋地区有约2700名武装承包商在船上护航,有40艘私人武装巡逻艇在航行。

正如奖金的前景诱使成千上万的海员在1812年革命和战争期间与私掠船首领签约一样,类似的诱因(例如从一次捕获中赚取数百万美元的前景)将在将来的中美冲突中吸引所需的人员。

私掠船的概念使海军战略家感到不舒服,因为它是一种战争方法,与1815年以来美国海军的作战方式不符。没有现代的使用经验,对法律基础和国际舆论也存在合理的担忧。

但是,战略家不能因为超常规的思维会使他们感到不舒服,而否定采取超常规的思维来面对日益严峻的中国挑战,然后再转向传统解决方案。

由于战略形势是新的,我们的思维也必须是新的。在战时,私有企业可能会淹没海洋并摧毁中国经济及其政权稳定所依赖的海洋产业。仅仅进行这种运动的威胁就可以增强威慑力,从而完全阻止战争的发生。与其他地方一样,在战略上,所有旧事物都将再次成为新事物。


在一年多以前的美国海军学院网站上,在这篇近乎于精神错乱的文章下面,不少读者(美国海军官兵或海军学院的职员)大肆吐槽:

当我在本月的(美国海军学院)实体刊物上读到这篇愚蠢透顶的文章时,我的下巴都被吓掉了……我认为这大概是个愚人节玩笑,而且还是个非常糟糕的愚人节玩笑。

这一定为了庆祝愚人节而发行的搞笑专刊吧,在18世纪这是个正常事儿,但现在我可不觉得这值得鼓励。

但今天的事实证明:

不是美军不懂军事,而是你们——不懂美国

user avatar

美匪已经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了。不仅仅是在他国领海,甚至在公海上也无理蛮横的扣押船只。

对于朝鲜来说,银河号的悲惨不是偶尔一回,而是日常,逼的朝鲜为了补充被抢劫的船只,而从极其有限的钢铁和电力中挤出资源重新制造散装货轮---不然全国就几十条,被多扣几次就没了。


有些人说朝鲜不开放----如果中国的货轮也可以被随意抢劫,中国能开放么?

(为了躲避蒋帮抢劫 60年代末到80年 中国从东海到南海的航线是绕过菲律宾的 而60年代末之前则根本没有可以通航的航线)

随便举个例子↓

翻译图中文字:
2018 年 3 月 朝鲜船舶《智诚》号出港
2018 年 4 月 印度尼西亚当局在东中国海扣留该船
2019 年 5 月 美国表示扣留该船舶 向美属萨摩亚移动中

我想这已经不言自明了,对外贸易的船只被美指使其他国家随意抢劫。

不然印尼怎么跑到东中国海上扣船,又交给美国的?

下面是当时联大留下来的文件↓涂白一部分是因为会自动识别二维码而不显示 文件编码右上有

user avatar

这段儿给我看乐了。

根据美能源信息署报告,美国在去年10月向伊朗进口了111.1万桶石油。鉴于美国对伊朗石油出口实行制裁,因此美联社分析,这批石油可能也是采取了这样扣押的方式“进口”的。

谁说货币贬值对进口不利的?进口石油跟货币有什么关系??

矮呀,说什么世界货币、石油美元、铸币税,说得都快羞死人啦。

咱美式进口不整这些伤感情的金钱交易,这波算你对美出口了,别客气。


美式进口也是先讲究程序的,先定义你的性质,比如恐怖主义、种族灭绝、危害地区安全等等。

一是为了师出有名,二是造谣前先试试水,看看凭空捏造的可行性。比如新疆议题凭空炒起来之后,发现基本没什么成本,看上去非常容易复制。现在中国在世界上已经是被黑着玩的状态。一拳没开,百拳已来。

基于这些低成本谣言,一些国家国会已经表决认定我们是种族灭绝。你以为是为了骂我们两句高兴高兴吗?这是铺垫。打不打放一边,先给我们定性再说。

然后就是搜查、扣押、变卖货物,实现远洋零元购。

今天不敢扣中国的船,那就扣和中国交易的船。一点点的试探着往里蹭,往里施加影响力。

以后说不定有一天敢动我们了呢,以前又不是没动过。


伊朗没法对付波斯湾的美国皇家海盗,那是因为他拿美国没办法。

问题是全世界40%的海上贸易要走南海,你敢动我我就动你。咱俩对着零元购,看是你的货贵还是我的货贵。把货船当盲盒拆。

这样一来就制衡出和平共处了。

现在知道为什么凭空在南海出现一个“自由航行”的议题了么?我们从来没有在南海对西方国家零元购,为什么他们开始担心航行自由了呢?

因为他们自己想零元购,且不受反制。

只要这帮孙子联手霸占了南海,以后的局面就是西方人能扣中国船,中国扣不了他们的。然后单方面对中国的吃拿卡要,就指日可待了。

这就像核武器一样,没有核武器的时候。他们真的认真考虑过用原子弹炸咱的志愿军。咱有了之后,他们就只能嘟囔着“大家一起削核弹头吧”,嘴脸判若两国。

想塑造别人的行为,不能靠一厢情愿。得有能让他们发疯前先掂量掂量的筹码,换句话说:抓着他们蛋就老实了。

总之,当你感觉西方人的某些议题出现得很突兀,那么就立刻设身处地想想,这些话题如果按到他们身上,会是一个什么场景?你会瞬间明白很多事。

线索很简单:从他们做过的事里找灵感。

user avatar

明明可以体面的做个地主老财,收收铸币税什么的,非要去做匪,非要去干老本行,是狗改不了吃屎吗?不,就是贱!

当然,最贱的还是洋奴们高声歌颂,那就是灯塔啊!洋爹制定的规则不遵守就是流氓!活该被整!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