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鸡蛋为什么不能像牛奶一样,消毒后长期保存呢?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也直击了一个生活中的常见疑问。为什么咱们冰箱里总有牛奶,但很少有能像牛奶那样经过消毒、包装后,在常温或冷藏条件下长期保存的“消毒鸡蛋”呢?这背后其实涉及鸡蛋本身的特性和微生物学上的几个关键点,咱们一样样掰开来说。

首先,得明白鸡蛋的“原厂设计”和牛奶是截然不同的。

鸡蛋的天然屏障:

您看到的鸡蛋壳,虽然看起来光滑,但它其实是一个精妙的“建筑”。

蛋壳本身: 主要是碳酸钙,但它不是一个完全密封的屏障。蛋壳上有几万个肉眼看不见的微小气孔。这些气孔的作用是允许气体交换——允许鸡蛋进行呼吸(是的,鸡蛋里的胚胎也需要氧气!),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和水分。正是这些气孔,为外界的微生物提供了进入鸡蛋内部的通道。
角质层(Cuticle): 在蛋壳的最外层,有一层非常薄的、几乎看不见的有机物质,叫做角质层。这层东西就像是给鸡蛋穿了一件“防水衣”,可以有效阻止细菌从蛋壳表面的孔隙进入。这层角质层是在母鸡体内形成的,在鸡蛋刚产下时是完好的。

牛奶的“设计”与处理:

再来看看牛奶。牛奶是液体,其主要成分是水、蛋白质、脂肪、乳糖和矿物质。

微生物环境: 新鲜牛奶在挤出母牛体内时,虽然本身是无菌的,但很快就会被环境中的细菌污染。这些细菌可能来自母牛的乳腺、挤奶设备、盛放容器等等。
牛奶的“弱点”: 相对于鸡蛋的壳,牛奶几乎没有物理屏障来阻止微生物的繁殖。它本身就是一个绝佳的营养培养基,水分充足,各种营养物质齐全,非常适合细菌生长。
杀菌处理(巴氏杀菌/超高温灭菌): 正因为牛奶容易被微生物污染且容易变质,所以我们才需要对牛奶进行严格的杀菌处理。
巴氏杀菌(Pasteurization): 通常是指将牛奶加热到特定温度(如63°C加热30分钟,或72°C加热15秒)以杀死大部分致病菌和腐败菌。但这种处理方式并没有完全杀死所有微生物,所以巴氏杀菌后的牛奶需要在冷藏条件下保存,保质期相对较短。
超高温灭菌(UHT): 这是我们现在市面上看到的“常温奶”的主要加工方式。它指的是将牛奶在极高的温度(如135150°C)下加热非常短的时间(通常是12秒)。这个过程能够杀死几乎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霉菌、酵母菌以及它们的孢子),从而大大延长牛奶的保质期。
无菌包装(Aseptic Packaging): 经过UHT处理的牛奶,还需要在严格的无菌环境下进行包装。这就好比是给处理过的牛奶穿上了一层“真空密封的外衣”,进一步阻止了外界微生物的再次进入。

鸡蛋为何难以复制牛奶的长期保存模式?

现在我们来对比一下,为什么鸡蛋很难做到像牛奶那样“消毒后长期保存”:

1. 角质层的敏感性: 鸡蛋表面的角质层虽然能初步阻挡细菌,但它非常脆弱。我们在日常清洗鸡蛋时,如果用力搓洗,或者使用洗涤剂,很容易将这层天然的保护层破坏掉。一旦角质层受损,蛋壳上的气孔就成了细菌的“高速通道”。
2. 蛋壳的孔隙: 即使我们能完美地保留角质层,蛋壳上的气孔仍然是问题。虽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比如在蛋壳表面涂蜡或包覆其他物质)来减少水分流失和气体交换,但这会影响鸡蛋的“呼吸”,对鸡蛋内部的活力有潜在影响,而且这些涂层能否达到UHT牛奶那样的微生物阻隔效果,又是另一回事。
3. 内部的复杂性: 鸡蛋内部不像牛奶那样是相对均一的液体。它包含蛋白(主要是蛋白质和水分)和蛋黄(脂肪、蛋白质、卵磷脂等)。鸡蛋内部的结构和成分,加上其“呼吸”需要,使得它对高温处理的耐受性与牛奶不同。
高温处理的影响: 如果对整个鸡蛋进行像UHT那样的高温处理,尽管能杀死表面的细菌,但高温会使蛋白质(特别是蛋白)发生变性凝固。您想象一下,把一个生鸡蛋直接放进高温消毒器里,它会变成什么样?会变成一个熟鸡蛋。这样处理过的鸡蛋,即使外部包装完好,其口感、营养成分和内部结构都已发生巨大改变,不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生鸡蛋”了。
鸡蛋的“呼吸”: 鸡蛋在孵化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气体交换,保持一定的水分。过度密封的包装可能会影响其内部环境,导致品质下降,即使没有腐败。
4. 微生物的分布: 鸡蛋在形成过程中,细菌可能会从母鸡的卵巢或卵管污染到内部,特别是在产蛋过程中,蛋黄或蛋白可能已经受到污染。这使得有些鸡蛋从“出厂”时就已经带菌。而牛奶则是在挤出后才开始大量接触外界环境。
5. 市场需求与技术难度: 市场上大家习惯于购买的是新鲜的生鸡蛋,用于煎、炒、煮、蒸等各种烹饪方式。如果开发出一种“消毒后长期保存的生鸡蛋”,其加工过程可能非常复杂且成本高昂,而且一旦经过类似UHT的处理,就变成了熟鸡蛋,这显然不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虽然有液态蛋(蛋清、蛋黄分离或混合后经过处理)在食品工业中广泛应用,但它们也需要冷藏或冷冻保存,而且通常用于加工食品,不是直接作为“生鸡蛋”销售。

现有的“延长鸡蛋保鲜期”的方法:

尽管不能像牛奶那样“消毒常温保存”,但我们也有一些延长鸡蛋保鲜期的方法,这些方法都尽量避免破坏鸡蛋的天然屏障和内部结构:

低温保存(冷藏): 这是最有效且最常见的延长鸡蛋保鲜期的方法。冰箱的低温(4°C左右)能显著减缓细菌的生长速度,从而延长鸡蛋的食用期。
不清洗(或慎重清洗): 对于购买的散装鸡蛋,如果它们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没有被清洗,表面保留了角质层,冷藏保存可以非常久。如果购买的是经过清洗(有时也伴随消毒处理)的包装蛋,它们通常也做了其他保护性处理,比如包覆食用蜡,并且需要冷藏。
油封/蜡封: 有些传统方法会用食用油或蜡来涂抹蛋壳,封堵气孔,减少水分蒸发和细菌侵入。
装在蛋托里: 蛋托不仅能保护鸡蛋在运输中不破损,其设计也能让鸡蛋之间有空气流通,并防止它们相互碰撞导致蛋壳破裂。

总结一下:

牛奶之所以能经过“消毒+无菌包装”实现长期常温保存,是因为它是一个流体,可以方便地进行高温杀菌,并且一旦无菌包装完成,就没有外界微生物侵入的途径,而且其内部成分对高温处理相对耐受。

而鸡蛋,因为其有孔的蛋壳、脆弱的角质层、内部易凝固的蛋白质以及需要“呼吸”的特性,使得我们无法像牛奶那样对其进行彻底的高温消毒处理而不改变其本质。任何试图达到类似牛奶“消毒后长期保存”效果的处理,都可能牺牲鸡蛋作为“新鲜生鸡蛋”的特性。所以,目前最实用、最符合大家需求的方式,依然是冷藏保存,并尽量保持鸡蛋表面的天然保护层。

希望我这么详细的解释,能帮您理解为什么鸡蛋不能像牛奶那样“消毒后长期保存”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纠正一下题主的一个小错误:巴氏消毒不能让牛奶保存半年。你市场上见到保存半年的牛奶,用的是超高温灭菌(UHT)工艺……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鸡蛋确实可以像牛奶一样,消毒后长期保存。但保存期达不到半年,除非冷冻。


首先,牛奶经过消毒后可以长期保存,是通过巴氏杀菌工艺,或者超高温灭菌工艺来实现的。巴氏杀菌牛奶保质期在一个月以内,超高温灭菌牛奶保质期可以达到半年或者一年。

跟大部分人想的可能不一样,牛奶的杀菌和灭菌工艺并不是一锅一锅「煮」出来的,那样太费时费力了。牛奶其实是通过一根长长的管道,连续流动,在流动中被加热,被冷却。我之前有一个关于这个的回答,感兴趣可以去看看。


显然,没有破壳的鸡蛋是无法实现这种连续杀菌工艺的。

但是「液态鸡蛋」可以!

如果你去欧美国家的超市逛逛,你经常能见到盒装的蛋黄液和蛋清液,有的时候还有盒装全蛋液。这种液态鸡蛋产品,其实就是经过杀菌之后的产品了。

液态鸡蛋产品的制作工艺,简单来说是先将蛋壳表面消毒,接着把蛋壳破开,然后将蛋黄和蛋清分离,走不同渠道处理。分离的蛋黄和蛋清分别杀菌之后,再进行无菌灌装。[1]

在中国,这种产品在超市很少见(主要是因为没需求),但其实在食品工业和餐饮渠道里,作为原材料也挺常见的,只是消费者见不到而已。

美国农业部(USDA)对于液态鸡蛋产品的杀菌温度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不同类型的产品,都分别规定了最低的杀菌温度[2]。如下表所示:

摘自美国USDA FSIS官网

大家可以看到,杀菌最低温度集中在 130-150 华氏度之间,换成摄氏度大概就是 55-65℃。这个温度足以杀灭鸡蛋中威胁最大的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p.,但又不至于让蛋清和蛋黄里面的蛋白质变性凝固。

这样杀过菌的蛋清液/蛋黄液产品,一般需要冷藏保存,冷藏条件下保质期最高可以达到 12 周。如果是把它冻起来的话,它可以保存一年。[3]


那么,为什么没有采用超高温灭菌(UHT)工艺的液态鸡蛋产品呢?

很简单,蛋清的凝固温度在 62-64℃,蛋黄的凝固温度在 68-71℃,而超高温灭菌的温度在 121-150℃.

灭菌完之后都凝结成固体了,还怎么继续生产……


另外说一句,鸡蛋还有一种不用去除蛋壳的消毒方法,就是直接放在 55-60℃ 的热水中水浴杀菌,杀菌完再用一层蜡把鸡蛋的气孔封起来。这样杀菌后的鸡蛋,主要是可以防止沙门氏菌污染,而且可以生吃,比如美国圣诞节常见的 eggnog(蛋酒),必须要采用生蛋制作,用这种杀菌蛋就要安全得多。

但这种蛋的冷藏保质期也只有一个月左右,跟普通鸡蛋比没什么决定性优势。

参考

  1. ^Pasteurized egg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steurized_eggs
  2. ^Egg Products Plant Operations https://www.fsis.usda.gov/wps/wcm/connect/13936e3d-fe47-472b-820e-58183e50c75d/08-Plant-Operations.pdf?MOD=AJPERES
  3. ^USDA: Egg Products and Food Safety https://www.fsis.usda.gov/wps/portal/fsis/topics/food-safety-education/get-answers/food-safety-fact-sheets/egg-products-preparation/egg-products-and-food-safety/ct_index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