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闻到部分比较浓的香水会出现明显头疼,是有什么科学可解释的原因吗?

回答
闻到某些浓烈的香水会引发头痛,这确实是一个不少人都有过的体验,背后并非什么玄学,而是有着相当多的科学解释。这背后涉及到我们嗅觉系统的敏感性、香水中复杂的化学成分,以及个体生理和心理的反应。

首先,我们要明白,香水并非只有一种简单的味道,它是一个复杂而精妙的化学调合物。一瓶香水往往包含数十甚至上百种不同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被精心调配,以创造出我们所闻到的各种香气。这些成分主要可以分为几大类: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s): 这是香水能被我们闻到的基础。它们分子量相对较小,容易挥发到空气中,然后通过鼻腔被嗅觉感受器捕捉。其中有很多是复杂的酯类、醇类、醛类、酮类,甚至是天然精油中提取的芳香烃。
定香剂: 为了让香水的香味能够持续一段时间,会加入一些挥发性较低的成分,比如龙涎香、麝香(现代多为合成麝香)、琥珀等。这些成分在挥发过程中,会与空气中的其他分子相互作用,延缓香味的释放。
溶剂: 通常是酒精(乙醇),用来溶解香料,并帮助其挥发。

当这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入我们的鼻腔,它们会与鼻腔内的嗅觉细胞上的嗅觉受体结合,并将信号传递给大脑。而头疼,往往与以下几个关键环节有关:

1. 嗅觉系统的过度刺激与神经信号干扰:

我们的嗅觉系统虽然神奇,但并非对所有刺激都能泰然处之。某些香水中的某些高浓度的化学物质,特别是那些具有强烈或刺激性气味的分子,会对鼻腔内的嗅觉感受器产生过度刺激。

感受器饱和或过载: 就像眼睛突然面对强光会短暂失明一样,嗅觉感受器在面对极度浓烈的气味时,可能会暂时“饱和”或“过载”,导致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下降。这种“失调”的状态,大脑可能会将其解读为一种不适信号。
神经递质释放异常: 嗅觉信号最终会通过嗅神经传递到大脑的嗅球,再进一步被处理。某些化学物质可能会影响大脑中某些神经递质(如血清素、多巴胺)的释放或活动。如果这些化学物质与大脑中与疼痛感知相关的通路发生相互作用,就可能引发头疼。例如,某些香料成分可能间接激活三叉神经,而三叉神经是面部感觉和头痛的重要通路。

2. 血管收缩与扩张的生理反应:

头疼,尤其是紧张性头疼或偏头痛,往往与颅内血管的异常收缩或扩张有关。

血管的敏感性: 一些研究表明,某些香水成分,特别是人工合成的香料,可能对鼻腔和颅内血管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例如,某些成分可能导致血管轻微收缩,然后又反弹性扩张,这种动态变化会拉伸血管周围的神经末梢,从而引起疼痛。
炎症反应: 鼻腔是身体与外界接触的第一道屏障。当接触到某些不耐受的化学物质时,身体可能会启动一定的防御机制,释放出一些炎症介质。这些炎症介质可能影响局部的血管通透性和张力,从而参与到头痛的形成过程中。

3. 触发偏头痛或紧张性头痛的“诱因”:

对于已经有偏头痛或紧张性头痛体质的人来说,某些香水就可能成为一个强烈的诱因。

过敏性反应(非典型): 虽然我们通常将香水引发的不适归类为“过敏”,但很多时候并非典型的IgE介导的过敏反应。更准确地说,是一种对某些化学成分的“不耐受”或“敏感”。即使没有形成真正的过敏,但这种不耐受也会触发身体的应激反应,表现为头疼、恶心等。
混合效应: 偏头痛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能涉及遗传、环境、激素等多种因素。香水中的多种化学成分,尤其是人工合成的、具有挥发性的成分,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共同作用,叠加起来形成一个触发点,最终诱发头痛发作。

4. 心理因素与联想:

虽然科学解释是主体,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心理因素的影响。

条件反射: 如果一个人过去在闻到某种香水时有过不愉快的经历(例如,当时正好处于身体不适或压力大的状态),大脑就可能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之后再次闻到类似的香气,即使身体没有受到生理上的直接损害,也可能因为心理上的联想而产生头疼的感觉。
期望效应(Nocebo Effect): 类似于安慰剂效应,反过来的“负作用”效应(Nocebo Effect)也是存在的。如果一个人深信某种香水会让自己头疼,那么这种心理预期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诱发或加剧头疼的症状。

具体到香水成分中可能引起头疼的“嫌疑犯”:

虽然具体的成分很多,但以下几类物质在某些人身上更容易引起不适:

高浓度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 特别是醛类(如C12 MNA)、酯类,它们的气味可能比较尖锐和刺激。
某些人工合成的麝香类化合物: 它们的气味浓烈且持久,一些人对其比较敏感。
某些具有强烈扩散性的香料: 例如一些浓烈的花香(如晚香玉)或木质香(如雪松),如果浓度过高,容易在空气中形成高浓度的蒸汽,直接刺激嗅觉。
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ates): 过去常被用作定香剂,虽然现在在很多品牌中已逐渐被取代,但其潜在的内分泌干扰和过敏效应,使得一些人对其敏感,可能间接影响头疼。

总而言之,闻到某些浓烈的香水出现头疼,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你的嗅觉系统对香水中某些特定的化学成分表现出过度的敏感,这些成分可能通过刺激嗅觉感受器、影响血管和神经递质,甚至作为诱因触发你潜在的头痛体质,最终在大脑中形成疼痛的信号。这就像花粉过敏会引起喷嚏,香水过敏(不耐受)则可能引起头疼。每个人对香水的反应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和个人的遗传背景、身体状况以及对特定化学物质的敏感度密切相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经常听到有筒子问晕香怎么回事的问题……我先针对头痛本身答一下。

(I can't believe that I'm bored enough to answer this...)

(对不起装逼遭雷劈我错了我错了)

气味引起头痛的机制大约有几种理论。因为人类识别气味的过程是挥发性气味物质和鼻子内部的嗅觉感受器结合,并把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的过程,所以一种理论是认为强烈的气味会引起大脑的某些血管搏动肿胀,从而导致头痛,还有一种理论是认为某些气味传递的神经信号恰好刺激到了大脑负责疼痛感受的区域(我说的可能不准确,谅解),或影响到三叉神经系统。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词“osmophobia”专门用来形容对气味的超敏反应。当然绝大多数人都达不到所谓“osmophobic”的程度,而且这个术语概括了五花八门的气味过敏原,远不止香水。

香水圈的用语“晕香”跟以上的情况有一定区别。“晕香”不至于非常严重,和其他因素导致的头痛/偏头痛甚至三叉神经痛是完全两码事。“晕香”一般是感到轻微的恶心,难受,和闻到某些特殊的芳香物质(诸如很多卸甲油,香蕉水等含有的气味)引起的感受类似,和某些小汽车中的异味(二甲苯?)造成的头晕也有一定类似,但是个人体验没有上述那么严重。


接下来详细讲讲晕香的问题。目前我在国内外香水社群观察到的情况是。

晕什么note的人都有,只是相对来讲晕白花和水生的更多一点。

但是题主提到的No.5、Si都不属于白花和水生主调的范畴。

No.5是醛味调的复合花香(依兰为主),Si是带有细微花香的果香美食调(香草为主)。

Gabrielle由于带头的主调里确实有橙花(Orange Blossom),确实有可能引起头晕

但是从我个人的体验看来,Gabrielle里的橙花还没到让人“多闻几秒就晕”的地步

(我自己别的白花不晕,就晕Orange Blossom(不晕Neroli)。L'Artisan的Seville a l'Aube让我晕了好几小时,Kilian的Love更是晕到惨不忍睹)

然而我刚才在外网做了一个小小的research,我发现确实晕什么的都有

有人晕Mitsouko(果香西普),有人晕Angel(广藿为首美食调),有人晕Un Jardin Sur Le Toit(清新绿调),Miss Dior Cherie(焦糖为首美食调),有人晕Infusion d'Iris(鸢尾主调),有人晕Elixir des Merveilles(柑橘香脂美食调),有人晕Youth-Dew(东方香料调)…

更令我迷惑的是,我自己不仅晕Angel,晕Elixir des Merveilles,还晕Le Male(香草主调馥奇),Alien(茉莉主调amber),晕SMN Tuberosa(晚香玉主调复合白花),但是我不晕Carnal Flower(晚香玉主调线性香),Melodie de l'Amour(复合白花),后来我闻了晚香玉净油,发现我根本不晕晚香玉净油,所以我一度以为我是晕廉价合成白花

但事情没那么简单,我从来不晕Diptyque Olene,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国产廉价也能复制出来这个味儿,但是即使抛却了定价这个心理因素,我还是不晕……除外,我晕香草吗?可是除了Le Male外的所有香草主调我都几乎不晕;我晕广藿吗?贵妇肖像我喜欢得飞起;我晕“巧克力”吗?Vetiver Oriental和Sorriso我都不晕……还有一个天然vs合成的例子,我晕廉价玫瑰油(十几块的那种),不晕Rose de Mai净油,但也不晕合成的Rosessence,这又怎么解释?

所以我得出了我的结论,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存在一种“薛定谔的晕”

(This sounds incredibly stupid but)

不亲自闻到一款香水,你永远不知道你会不会晕。

因为香调表很多时候是不靠谱的,官方给的note无法反映香水里究竟加了什么,其中哪种物质的含量比较多,这么多年了没有任何一款香水的香调表大大方方地说加了成堆的dihydromyrcenol,也就是近几年才逐渐有品牌公开加入了大量ambroxan和iso e super,但绝大多数消费者仍然是懵逼的,没有闻过单一原料,对于某种物质的气味预估很有可能是错的,在这种情况下,你怎样判断自己究竟晕什么?

回到题主的问题题干,“比较浓的香水”定义究竟在什么范围?对我来说No.5的当代EDP版完全不如Coco Mademoiselle扩散那么强。而后者又不及Black Orchid和Angel那么强。“比较淡的香水”定义又在什么范围?同样是醛香,Dia pour femme是否比No.5 EDP清新不少呢?L'Eau Serge Lutens作为柑橘醛香是否又清新了一层?

要找到“科学的解释”,首先得把源头究竟是什么搞清楚吧。问题是作为普通消费者你搞不清楚。一般人没那个闲钱(也没那个必要)买来上百种常用的Isolate来确定自己究竟晕什么,所以这基本是无解的,除非——除非你的头痛真的很严重,而且你发现引起头痛的香水非常多,那么我个人建议,跑个腿去看看医生,检查你的过敏原究竟是什么,或者引起头痛的机制是什么,一般情况下,容易引起过敏的物质,在香水包装盒背面都会明确标识出来。这样至少你以后(如果)自己买香水,可以避雷。在密闭公共空间,若是办公室,只要有诊断书你应该可以合理要求同事不喷香水。


还有一种头疼是纯粹的心理原因。常见于某些“晕香水不晕植物本身”的,我觉得这种情况搞个盲测实验可以破解,跟受试者说,“给你闻的气味有一个是通过head space收集自植物的,一个是来自某款香水的”,但是实际上一个采用(逼真的)合成重构原料,一个采用天然精油/净油等等,看看受试者觉得哪个是“天然的”。我怀疑用茉莉、桂花、玫瑰(低价)等相关材料测试后受试者会大惊失色甚至世界观崩塌。(我的这段话显得十分hostile……)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