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真的很想知道,为什么国内的人对留学生的意见都那么大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嘛,确实很多人都在议论,而且说法五花八门。要说国内对留学生意见大,我觉得这背后有很多层原因,不能一概而论,也绝对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但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尽量说得清楚明白。

首先,最直观的,“精英”光环的褪色和“镀金”心态的争议。以前,出国留学那可是凤毛麟角,能出去的都是家里条件好,学习也好,回来也是高端人才,大家自然是羡慕和尊敬。但现在呢?出国留学好像越来越普遍了,尤其是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也会想办法贷款、申请奖学金出去。这就导致一种情况:一部分人觉得,留学不再是那种高不可攀的精英象征了,甚至有些人是家里不差钱,但学习成绩在国内可能也就一般,出去“镀金”一下,回来找个好工作,这让一些本身就成绩优秀、在国内努力学习的年轻人感到不平衡。

其次,国内竞争的加剧和就业压力。中国现在就业市场有多卷,大家都知道。好学校、好专业毕业生的竞争都异常激烈。留学生回来,自带“洋文凭”,很多企业觉得他们视野更开阔,语言能力强,而且可能在一些前沿领域有接触。这就让一些国内的毕业生觉得,他们本来在国内付出了同样的努力,甚至更多,但因为一张外文文凭,似乎就比别人多了很多优势,这心里肯定是不舒服的。尤其是一些回国后,从事的工作和在国内读同样专业的人区别不大,但薪资和起点却高出一截,这种“不公平感”就很容易被放大。

再者,关于留学成本和回报的讨论。出国留学的花费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很多家庭是砸锅卖铁,甚至背负债务才把孩子送出去。大家看的是投入和产出。如果留学生回来后,找的工作薪资待遇不如预期,或者在国内也找不到特别有优势的岗位,大家就会觉得这笔投资“不值”,甚至是一种浪费。尤其是看到有些留学生回国后,依然依赖父母,生活消费水平依然很高,但并没有展现出与高昂留学成本相匹配的个人能力和成就时,这种质疑声就会更大了。

还有一种比较微妙的心理,就是“眼红”和“酸葡萄”心理。毕竟,能出国留学,本身就代表了一部分人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本身就是一种经历。有些人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这个机会,看到别人出去,难免会有一些羡慕嫉妒的情绪。这种情绪有时候会被放大,转化为对留学生群体的负面评价,比如觉得他们“眼高手低”、“不接地气”、“崇洋媚外”等等。

更深层次一点,文化和社会认同的碰撞。一部分留学生在国外待久了,可能在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上会发生一些变化,这很正常。但如果这些变化被一些人解读为“忘记了本国文化”、“不理解国内的国情”,就容易引起一些不适。尤其是在一些涉及国家利益或民族情感的问题上,如果留学生的一些言论被认为是“不站自己人”,就更容易招致批评。

当然,也不能排除一些个别留学生的负面行为被放大。毕竟,人是有好有坏的。如果某个留学生因为一些不当言行被媒体报道,或者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一些引起争议的言论,很容易被一些人抓住把柄,然后上升到整个留学生群体。大家可能会想:“你看,这就是出去镀金的结果,一点教养都没有!” 这种以偏概全的看法确实存在。

最后,我觉得,信息传播的特点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在网络发达,各种观点都能被快速传播。负面信息往往比正面信息更容易吸引眼球,也更容易传播。一些对留学生不满的声音,很容易通过社交媒体、论坛等渠道扩散开来,形成一种“大家都这么想”的氛围,即使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持有同样的看法。

总而言之,国内对留学生意见大的原因,是一个复杂交织的社会现象。它既有经济发展和社会竞争带来的压力,也有社会心理、信息传播等多种因素在里面。不是说所有留学生都不好,也不是说所有对留学生有意见的人都是错的。只是在信息爆炸和竞争激烈的当下,各种声音都被放大,容易让人产生一种“留学生群体”的标签化认知。

我想,如果留学生能更好地结合自身优势,在中国的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用实际行动证明留学经历的价值,也许这种“意见”会慢慢有所改变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表面上看长期以来,留学生受到的攻击有比如『留学垃圾』、『私生活乱』等等,看上去是针对留学生的(我认为不公平的)个人品质的攻击。这种攻击很好反驳:国内也有种种私生活混乱、花钱镀金的学生。留学生并不比国内的学生更乱。

实际上,当两个群体的生活长期隔离,情感透射逐渐出现差别甚至对立,这时候只要有一点点利益上的不同,对对方的污名化就必然出现。

国内的人内部也有种种利益差异和分化。比如高铁线路之争、投资项目之争等等。但是一旦出现地域攻击,就触犯了国内的政治正确。如果哪个媒体人、公众人物地域攻击,那么是一定会道歉甚至丢掉工作的。(比如之前某著名体育评论人的『苏北狗』事件,他就被开除了。)你能看到这种攻击所受到的舆论上的反弹是比这种攻击更强大的。这说明国内普遍有抵制地域攻击的共识。

但是,对留学生的攻击,即使是以偏概全的,比如『国家建设你不在,千里投毒你最快』,不仅没有舆论反弹,反而得到了大量的赞同。说这些话的人依然安然无恙,没人要求他们道歉,即使大家内心清楚并不是所有的留学生都这样。

留学生长期在西方国家生活,大部分如果可能,都有留下来的打算。不管是你觉得这是投资回报也好,还是说你就是想过更高水平的生活也好,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从你留学的那一刻起,从你打算留下来的那一刻起,你的利益就和国内的人民群众出现了巨大的分化。你不再需要关注国内的建设和发展,跟你生活和利益息息相关的是国外的政治和建设。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西方国家的舆论整体对社会主义中国趋向负面,并且妖魔化的报道有主流化的趋势,而留学生为了自己的根本利益又不可能真正去挑战这种主流舆论(不排除一些留学生有这样的想法,但大部分没有,所以组织不起来。别说国外,前段时间香港动乱,港校的大部分内地生连表态一句支持一国两制和中央政策的勇气都没有,这还是在中国主权下的香港。),自然就会让国内的人怀疑留学生的政治立场。这是完全合理、正常的。

再比如情感透射的不同。留学生普遍希望拜登当选,以方便自己的移民计划,但国内的普遍心态是看热闹,甚至大部分老百姓希望特朗普当选。

当然,最根本的还是出现了不可调和的利益对立。疫情只是一个突发的把这种利益对立尖锐化了的事件而已。不管有没有疫情,实际上大多数留学生都是新自由主义秩序的既得利益者,利用新自由主义秩序下国内和西方的地位差赚取差价,所以是上了这条船的人,而且进了头等舱的人,自然不可能希望船翻,也不希望重新分派仓位。但是对于国内的人则不同,大部分人上虽然也不完全希望船翻,却希望至少能够重新划分仓位;如果不能,那宁愿船破了换条船。留学生必须要理解:国内的人是不可能无限、长期地容忍你们实际上获得了好处的这种国际秩序的。

留学生的目的地国通常是这种秩序的受益者。受了非政治化教育多年的留学生大部分也没有改变这种秩序的想法,甚至绝大多数留学生潜意识里以种种理由有意无意地希望维持这种秩序。留学生可以扪心自问一下,如果某天,你几万美金的学历和国内的普通大学差不多了,你也不再享受『海归』的语言、所谓的『视野』优势了,你干么?这对于你个人来说,如果以投资的角度看,就是投资『血本无归』。

西方国家也不是傻子,也不可能对中国试图改变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的努力无动于衷。他们接纳留学生是因为留学生带来的好处,但他们接纳、欢迎留学生、移民是有一个前提的:就是留学生要做现有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做西方改变中国的工具。但他们没想到的是,大部分留学生不那么在乎政治,没有积极地对中国和平演变,而是试图尽量远离政治,或者不得已的时候两面讨好。他们低估了中国发展的潜力,高估了留学生影响中国的能力和意愿。既然如此,那么他们就不会有那么强烈的欢迎中国留学生的意愿了。

如果非要选,你说,留学生会选哪边?我私下了问过几个同学这个问题,有一个说选美国,不过是少数;大部分说『真不好说』,或者只是说『希望不会走到这一步』。你说,国内的人长期接受了出国留学回报祖国的主流叙事,知道留学生这样的态度,能不失望么?这么想的留学生就是真真正正的火星人啊。

真正让留学生群体和国内出现不可调和的对立的,是留学生已经逐渐远离国家发展的主流叙事,其个人根本利益不再能像改革开放初期一样和国家发展需要相适应了。14亿人毕竟不可能顺着一百来万美国留学生的利益来,非要强扭,那就只有冲突和对立。


最近关注我的人可能会觉得我在『攻击』留学生。实际上,我并不是要指责留学生。从道德上指责没有意义,这也不是道德问题。我相信国内的人如果有机会,也会移民,移民了心态也会和现在的留学生一样。我们真正关心的是,如何对待留学生这个政策性的问题:即怎样对待留学生(以及其他西方国家的一代华侨华人群体),才能不花冤枉钱,同时做到对建设中国的好处最大化。这和竞选策略类似,你怎么样提口号,宣传自己的纲领,才能让自己的选票最大化:这并不是说你就要指责哪些不给自己投票的人。同留学生交流已无意义,如前所述,这也不是什么相互理解的问题,你是改变不了他们的想法的,所以重要的是考虑我们认清现实之后怎么样去对待这个群体。

我就拿疫情之下对海外人员回国严格管制的事情来说。只针对留学生谈。

留学生有这么几类:

1.不关心政治,把出国看做『投资』,市场化地选择移民还是回国。这一类留学生占大多数。

2.已经决定某个时机必定回国;(在1和3内部,这部分人往往被嘲笑为『小粉红』)

3.已经决定只要可能必定移民;(这部分人往往就是所谓的『美分』。)

2和3都是少数。

对于2和3,你不管什么样的管制政策,都不可能影响他们的选择。

对于1,我们不要幼稚的认为你投入一点『统战资源』,比如政策上优待啦,给个健康包啦,就能改变他们的决定。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和西方是有巨大的生活水平差异的,你投入的这点,平均到每个留学生头上,和几十万美元的工资比起来,杯水车薪。

对于1,甚至3中回国的人(也有),也都是因为他们认为在国内有机会能捞到比西方更大的好处。我们不需要去宣传什么『报国』之类的叙事,反而让他们耻笑。可能1中的留学生会市场化选择(包括考虑到移民的难度)回国,但这不是因为我们刻意做了什么,而是因为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选择了这个。我们提供了资源和平台,才是吸引1中的人回国的唯一办法,对于他们也不需要特别看待,和别的非中国人甚至非华裔的海外人才来华一样看待就可以。来的欢迎,不来也不稀罕。

诚然这样的政策,对2中的人是不公平的。但是我们没法区分1和2,1中的人往往也会像2中的人一样说话,我们不可能一个个去调查他们。而且2是少数;再者2中的人能抛下几十万美元,一定有个人利益之外的强烈动机的考虑,也更能体谅国家的难处。疫情期间的一些「温馨措施』是没法和几十万美元相提并论的。

user avatar

我们不是针对外国人,不是针对留学生,是那些称为二鬼子的人吧。好比外国人来了,伸出手要和你握手,但是某些人立刻趴在地上给人磕头了,还生怕磕的不够响,不够标准,一种自豪感从脚底直至天灵盖。如那几句刺耳的话:治不了洋人还治不了你,你有没有资格啊等等。

大概去年那个新闻我仍记得,某学校要学生搬出去把新宿舍改造给留学生用,还要学生保持礼貌,不能有情绪,有个大学生喊道:将来建议国家的是我们不是留学生。不知道有没有人能够理解。

就我家附近的公园,夏天时有保安看着,不许人下去游泳,谁下去不但骂你,还要罚款。但是有两个老黑就下去游,保安不敢管,请示了他们经理,第二天,居然在小河边放了个小船,上面还有救生圈。这是标准的汉奸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