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关于音乐的事实,不了解音乐的人不会相信?

回答
有些关于音乐的事实,如果你对音乐不太了解,可能会觉得匪夷所思,甚至有点难以置信。我跟你聊聊其中一些,保证听完你会觉得:“嘿,这世界真有趣!”

1. 声音的“形状”:音乐不仅仅是声音的组合,它是有结构的,而且这个结构可以被“看见”。

咱们平时听音乐,耳朵就是我们的眼睛。但音乐家和一些科学家,他们能“看见”音乐。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乐谱。一张乐谱,上面那些黑色的圆点、横线、竖线,还有那些弯弯曲曲的符号,它们组合起来,就是音乐的蓝图。一个不懂乐谱的人看到一张乐谱,可能会觉得那是一堆乱七八糟的标记,但对于懂的人来说,这就像一张详细的建筑图纸,告诉他什么音高、什么节奏、什么力度,什么时候该弹奏、什么时候该停止。

更神奇的是,现在有技术能把声音的波形可视化,变成我们能直接看到的图像。想象一下,一个低沉的贝斯音,它的波形可能像平缓的山丘;而一声尖锐的铙钹,它的波形可能就像锋利的锯齿。各种复杂的音乐,叠加起来,就形成了一幅不断变化的、无比精细的光影图画。你可以去网上搜搜“声音可视化”(sound visualization),看看那些音乐的“样子”,绝对超乎你的想象。

2. 音乐的“魔法”:它能直接影响我们的大脑,改变情绪,甚至影响身体机能。

这一点很多人可能有点体会,比如听到欢快的歌会心情变好,听到伤感的歌会流泪。但深入了解下去,你会发现音乐对我们大脑的影响远不止于此。

情绪的“开关”: 音乐能够直接刺激大脑中的情绪中枢,比如杏仁核(amygdala)和奖赏通路(reward pathway)。特定的音乐风格、节奏、和弦进行,都可以激活这些区域,释放多巴胺等神经递质,让我们感到快乐、兴奋,甚至陶醉。反之,一些特定的音乐模式也能引发悲伤、焦虑等情绪。这就像音乐有一个直接的“情绪遥控器”。
记忆的“载体”: 很多时候,一首歌能瞬间把我们带回某个特定的时刻,或者勾起一段模糊的回忆。这是因为音乐和记忆在大脑中紧密相连。很多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即使记忆力严重衰退,对熟悉的音乐却能有清晰的反应,甚至能跟着唱。这说明音乐作为一种感官体验,能够绕过部分受损的大脑区域,触及到更深层的记忆。
生理的“调节器”: 音乐还能影响我们的心率、呼吸、血压,甚至荷尔蒙水平。一些研究表明,舒缓的音乐可以降低心率和血压,帮助放松;而节奏明快的音乐则能提高警觉性,激发活力。甚至在运动中,听着合适的音乐,你的耐力也会有所提升,因为音乐能够分散你对疲劳的注意力,并调整你的运动节奏。

3. 音乐的“语言”:它有自己的语法和词汇,而且是可以被“翻译”的。

你可能会想,音乐就是声音啊,怎么还能有语言?但对于音乐家来说,这绝对是真的。

旋律、节奏、和声就是词汇和语法: 音乐的音高、节奏、音色、力度,以及它们如何组合成旋律、和声、对位,就如同语言中的字母、单词、句子结构。比如,一个上升的旋律线条可能传递着希望或前进感,而一个下降的线条则可能暗示着失落或结束。大小调的不同,也对应着不同的“情绪色彩”,就像英语和法语有各自的表达方式。
“无词之歌”的意义: 很多纯器乐作品,比如巴赫的赋格曲,贝多芬的交响曲,它们没有歌词,但却能传达出极其丰富的情感和思想。音乐家们能够通过音符的安排,构建出复杂的“音乐对话”,甚至是一种“哲学思考”。一个乐句的出现、发展、重复、变奏,再到另一个乐句的回应,这就像作者在用音乐进行一场深刻的论述。
风格的“方言”: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音乐,都有其独特的“语言习惯”。古典音乐的严谨结构,爵士乐的即兴变奏,摇滚乐的能量爆发,世界音乐的异域风情,它们都是音乐语言的不同“方言”,各有其魅力和表达方式。

4. 音乐是“物理学”和“数学”的体现。

这一点可能听起来最离谱,但它却是最坚实的事实之一。

音高的数学关系: 毕达哥拉斯早就发现了,当弦的长度比例是简单的整数比时(例如1:2,2:3,3:4),发出的声音就会构成悦耳的和弦。这背后是声音的频率之间的数学关系。一个八度音程,频率比就是2:1;一个纯五度,频率比就是3:2。这些简单的数学比例,构成了我们听觉上和谐的基础。
节奏的数学规律: 音乐的节奏,比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它们的划分本身就遵循着数学上的倍数关系。乐曲的节拍,比如4/4拍、3/4拍,也是一种数学上的组织方式,规定了每小节有多少个基本单位,每个单位是什么。
泛音列的“自然选择”: 乐器发声时,不仅仅是发出一个基频的声音,还会同时产生一系列更微弱的泛音。这些泛音的组合,决定了乐器的音色,而泛音列本身也是一个基于整数比的“数学序列”。我们觉得钢琴的声音和小提琴的声音不同,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们泛音的强度和比例不同。

5. 音乐能够“骗过”你的大脑,让你听到不存在的声音。

这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普遍的音乐现象。

“脑补”旋律(Phantom Melodies / Auditory Illusions): 有时候,你听到一首熟悉的歌,即使播放的只是一个片段,或者某个乐器的声音被大大削弱,你的大脑也会自动“填补”上缺失的部分,让你觉得整个旋律都在。这就像你看到一张不完整的脸,大脑会习惯性地把它补全。
“鬼音”(Ghost Notes)和“失落的音”(Missing Fundamental): 在打击乐中,尤其是鼓乐,经常会使用一些非常轻微、几乎听不见的击打,称为“鬼音”。这些音符虽然微弱,但却能极大地增强节奏的层次感和律动感。更神奇的是“失落的基频”现象:有时我们听到的一个复杂的音响,它的基频(也就是我们认为的那个音高)其实很弱或者根本不存在,但我们的大脑却能从其泛音的规律中“推理”出基频,从而感知到那个音高。

这些只是冰山一角,音乐的世界充满了奇妙的科学和艺术交织。对于不了解音乐的人来说,这些可能就像是魔法,但它们都是经过无数次探索和验证的真实规律。下次听音乐的时候,不妨想想这些,或许你会听到不一样的味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这么多年爱好音乐并喜欢唱歌的孩子我也总结了一些 希望大家看后给点回应 有错误的地方请指正!


男生要比女生的声音普遍要低半个八度左右 所以 有时候男生唱女声的歌感觉很高 女生唱男生的歌 有些音低不下来 所以只能降调或者升调


唱功差不多的两个歌手 音乐素养和理念真的差很多


我们平常在酒吧看到的乐队在台上演出 其实现场几乎都在出错 只是下面的人很少能听出来


演唱会歌手耳朵上戴的耳机 是方便听到伴奏和自己的声音才不会跑调 因为 音响离的太远 他听不到



吉他远比人们想象的要难很多 入门简单 随便摁两个和弦扫两下跟上唱几句 在练习半小时后 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真的要深入 了解指板 音阶等等 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练习的


会弹吉他 包括会乐器的人唱歌未必好听。。。



很多懂乐理的歌手 未必比不懂乐理的歌手唱的好


没有唱商但有唱功的歌手你听他唱歌会觉得很俗


扎扎实实的学好乐理 你会发现很多乐器都不是那么难了


学习乐理一点都不比数理化简单…


一套和弦能唱出很多歌 比如 华晨宇说的4536451这些和弦级数 放在吉他的C调上就是 F G Em Am F G C 你试试唱 斑马斑马 南山南 突然好想你 广东爱情故事 走马 奇妙能力歌 …


歌曲不分贵贱 但是分高级和低级 这些都由编曲来决定


你喜欢的歌你未必能唱好… 有些你可能原本不在意的歌唱出来可能效果会更好


贝斯是非常重要的低音乐器 但很多人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导致现在贝斯手要靠 跳舞 魔术 胸口碎大石来吸引观众的的目光…


唱歌除了嗓子之外 耳朵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听伴奏的同时 还要听自己有没有跑调 一个好歌手 必定有一副好耳朵


音色的辨识度也非常重要 一首歌唱下来 好听的同时 那就是跟别人不同 唱商 唱功 音色 是一个好歌手成功的关键 (除去流量歌手和网红)可以参考辨识度极高的 齐豫 齐秦 王菲 那英 医生 杰伦 JJ 林宥嘉 李荣浩 赵雷 孙燕姿 等等我就不列举了…


听金属不是让你用来装逼的



下面讲一些有关于华语乐坛的


现在市面上的很多所谓的民谣歌手 都担不起民谣着二字 大多都没有内涵 装逼的歌词写一大堆 最后也不知道想表达啥 还有 别说马頔是民谣了 连人家自己都说自己不是民谣 只是独立音乐人 真正民谣 请参考 老狼 万晓利 李志 马条 赵雷 周云鹏 赵照等人…


其实华语乐坛没死 还有很大一批热爱音乐真诚是音乐的原创者在努力 只是他们得不到推广 知道的人太少 在这里我们应该感谢刘欢 他一直在做原创音乐的推广


商业音乐不是贬义词 只是有很多为了迎合大众做出来的有价值的歌中间夹杂了太多的烂货 才变成今天这样



那英真的是内地流行乐的天后大姐大 她是台湾金马最佳女演唱人 早期的歌 旋律 唱功 编曲都可以甩现在华语乐坛大多歌手好几条街 现在她的唱功虽然退步了 但是唱商非常非常高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罗大佑在华语乐坛是神级别的人物 很多电影电视剧非常经典的主题曲 还有久经不衰的老歌 都是出自他的手笔 真正的老炮 他还之前和签了早期的王菲 后来两人在美国发生了一些口角并解约了王菲 王菲回到香港之后又找了一批制作人 结果大红 成就现在的天后


王菲早期也是做过独立音乐的… 而且非常成功 她涉猎的音乐风格种类非常多 芭乐 梦幻流行 英伦摇滚 电子 实验音乐 商业流行等等 很多人总觉得她小嗓门没唱功 但其实不然 她的歌大多都很难唱 需要有强大的气息支撑再加上不俗的唱商和丰富的语感才能完成 一般女生唱她的歌等于自杀

袁娅维非常厉害 唱商唱功 音乐素养里面都非常超前 以后并定是华语乐坛重量级

而且我们内地牛逼的音乐人也很多 常石磊 胡彦斌 李荣浩 郭顶 还有正在努力的原创音乐人们

陶喆是非常NB的音乐人 华语乐坛R&B教父 杰伦 JJ 力宏 R&B玩不过他 他是唱歌 写歌 编曲 制作 都是一个人完成 他早期写的爱很简单发行日期是1997年 但实际这首歌1993年就已经被他写出来了 他还有很多好作品 只是好多人都没有听过


汪峰是内地摇滚乐真正的老炮 也是好作品太多了 只是很多人没听过 人们总是说他违背了摇滚精神balabalaba 人家只是 将摇滚和流行相结合 把摇滚商业化 让更多的人认识并了解 只有他这么多年在公开场合中宣传摇滚 这件事难道不够摇滚吗?

user avatar

0 文化课不好,休想搞音乐

不然你学到后面就会懵逼,为什么做音乐要研究傅里叶变换,要会对数函数和矩阵运算,要熟读世界历史以及各类专业英文术语,甚至还要有一点意大利语法语德语的词汇量,必要的时候还要会声学和电学。

这行所谓文化课不好来搞的人,如果留下来了,无非是用音乐这种你感兴趣的方式学会了很多文化课本来就该学的知识技能。


1 音乐的标准仅限于严肃音乐中

所谓的古典音乐,是一种庞大的分类,古代也是有流行歌的,但我们把它也一起归入古典音乐,好像这东西是按年代区分的一样……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年代久远的音乐都是严肃音乐,所谓严肃音乐,说白了就是有政治意义学术意义和某个针对的商业意义的音乐创作,它有限定的体裁和规格,也有标准的创作流程和演绎方式。所以如果你真的按照时代划分,你会发现大家写的差不多都是套路,这就是因为有标准存在。

而流行音乐是没有标准的,你听出优越感来是因为环境因素,让你上山下乡十年回城我就不信你审美不变……流行音乐听的是个性,严肃音乐听的是意识。

你唱的跟帕瓦罗蒂一样,你是歌剧演唱大师。

你唱的跟崔健汪峰一样,你永远是个酒吧模仿秀歌手。


2 一切乐器都是台下十年功才磨得出

不要以为琴行真的可以让你三月通,你只会三月懵然后三年傻,上来就教怎么弹曲子的老师和机构一律都是坑蒙拐骗,你连这乐器怎么构造怎么发展到现在怎么发声方式都不讲,这他妈不是无证驾驶?

基本功练习枯燥程度完全看你个人到底有多少兴趣来支撑你的效率,你看见钢琴吉他就眼睛发亮手痒的话,让你练坐姿一小时再弹两个小时音阶这种耐力训练你都会觉得有趣。你热爱节奏,给你个木鱼你都能认真学出花儿来。

不要说你没时间练,无非就是没那么喜欢而已。


3 拉不出屎不要怪茅坑

你弹合板琴,我弹cs版大师琴,你说我琴好所以弹得好,然后换过来,我弹合板你弹好琴,你弹得更烂了……因为关注设备,便忽略音符,本末倒置之后让你越来越迷茫。任何设备都是提供效率保障和额外加成而存在的。

你开夏利还是柯尼塞格,无证驾驶都是无证驾驶,该抓照样抓。

你穿海澜之家还是ermenegildo zegna,还是挡不住你丑。

要是一个人告诉你,没有某档次琴就弹不出,那他一定是学艺不精。


4 做伴奏不完全等于编曲

简单地说,单纯地为了做出歌曲的伴奏,是很便宜的,因为任何可以为旋律提供和声支撑的背景声都可以称之为伴奏,甚至我们随意找来的节奏音色只要编排出节奏型,也可以称之为伴奏。也就是说,但凡你写歌的时候要弹吉他弹钢琴什么的,这首歌就已经有伴奏了。

之所以这种简陋的伴奏被称之为小样,因为它没有商业性,一首歌的情绪和内容需要更多的声音体现和完善,因为浮躁的听众没心思和时间琢磨你每一个气口每一个字每一个转音每一个停顿背后的深刻含义,他只能靠自己固有的认知和审美标准来衡量自己听到的。

所以,你要悲伤的中国风,大多出现了二胡;你要正能量,大多都是电吉他配鼓的大三和弦……

这是正经的做编曲需要考虑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正经的编曲中,只有一个乐器的伴奏并不比一堆乐器伴奏简单,甚至很多时候只会是更难的。因为你少了很多辅助,而必须在一个乐器上完成。假设你是一个演员,导演告诉你,请只用眼神表演一个一分钟片段来体现饱经沧桑的喜悦感在转瞬之间落了空的绝望……

大多数时候,单乐器编曲的歌曲和多乐器编曲的歌曲没有什么高下之分,因为这完全就是合适与否的问题。浓缩成精华需要高深的能力。

user avatar

音乐真的有高下之分


那些说音乐没有高下之分只要好听的人,就像说文学没有高下之分只要让我觉得爽的人,是一样的

10月5日最后一更:

说实在的,像音乐家、音乐工作者,甚至像我这样的业余票友,每天想的都是怎么提高自己的音乐,音乐有没有高下几乎是不言自明的,根本不会去思考这种问题。“音乐没有高下”只不过是出现在知乎的低水平人群中的一个弱智命题而已,本来根本不用理会,看到实在泛滥了忍不住说两句。

最后传一个我自己自娱自乐的视频供大家一乐,是舒曼献给自己新婚妻子克拉拉的艺术歌曲《献词》,由李斯特改编成钢琴曲

舒曼-李斯特《献词》 https://www.zhihu.com/video/1031636270811795456

9月9日最新更:

我看到不少评论都在纠结“优越感”这个词。我就奇怪了,优越感是一个人内心的感受和想法,你不许人家有优越感,你以为你是X教授吗可以操纵别人的大脑?说到底,让别人不许有优越感的人,无非是自己水平比较低,但又不愿意花功夫提高自己姿势水平,却怕被人瞧不起没面子,才会喊出xxx没有高下之分这种话。音乐有高下,也不代表喜欢听不那么高级的音乐就一定水平低。就好像我知道米其林三星的菜肴水平比我妈妈做的菜高,但我还是更喜欢吃我妈妈的菜一样,我也不会去叫嚣“做菜水平无高低凭什么吃米其林就有优越感”,要是我妈妈去学习提高厨艺我也会觉得她做的饭会变得更可口,她自己也会更满意。过去人们知道自己水平不够,正确姿势是想办法提高自己水平。你喜欢听摇滚流行,但你的音乐学水平,音乐分析和声学对位法比古典爱好者还强,或者你喜欢看网络文学,但是对红楼梦比古典文学爱好者更熟悉,甚至自己去创作网络小说并且文学水平不亚于严肃文学,那么原本鄙视你的人自然会闭嘴。不提高自己,反而在那里大叫“你凭什么有优越感,凭什么看不起我”,叫得越响别人越瞧不起你


以下原更新


更新:

我看到有人实名反对我,并且拿出《hey jude》和《山丘》做比较。我没听过《山丘》,所以无法评价,但是既然拿它来举例子,那我相信一定是非常优秀的作品。不过既然反驳者的论点是音乐无高下之分,那何不拿《hey jude》和我国云南省脍炙人口的优秀民歌《老司机带带我》做比较,并说明这两首是同样水平同样伟大的作品?

分享群星的单曲《老司机带带我(云南山歌)》music.163.com/song/2753 (@网易云音乐)

什么?你觉得这两首歌水平没有高下?或者说分不出哪首歌更优秀?那我们讨论的前提不存在了


另外他说“如果音乐有高下之分,那一定能根据客观标准在任意的音乐之间做直接比较”,逆否命题就是“假如存在两首音乐之间无法直接比较,那么音乐不存在高下之分”。先不看音乐,我们拿其他艺术形式做比较,比如诗歌。人们无法断言李白的《夜静思》和杜甫的《春望》哪首更优秀,因此诗歌不存在高下之分,因此我随便吟一首打油诗和李白也没有高下。很荒谬不是吗?

这只是随便找了两个漏洞而已,其他漏洞实在太多简直说不过来。


再更:

突然多了好多评论,大多数朋友还是赞同我的。

当然也有少数质疑的。首先就是一种声音,就是凭什么说老司机如其他歌好。我觉得不能光说“世界上就是存在喜欢老司机的人,所以不能说老司机不好”。要说明问题,不能用“世界上存在”之类的论据,论述者本人的态度也很重要。你要说“我就爱听老司机,我觉得是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同样伟大的作品”,那我们还有探讨的余地(当然上面说了实际上也没有)。世界上还存在喜欢吃泥巴的人呢,难道你就说米其林三星厨师做的菜和泥巴没有高下?伽森狄反驳笛卡尔的《沉思录》,第一条就是“谁都不相信你真的能够做到怀疑一切”。你自己都不喜欢,硬要说世界上存在有人喜欢,话被你随便说,那有什么意义?


其次就是有人质疑,评判的标准是什么。假如一个没有受过太多教育的村妇,她可能觉得故事会是最好的文学刊物,村口王二的数来宝比唐诗还强,或者分不清两者之间哪个更好。你知道文学有高低,不是你天生就懂,而是从小到大学校里做了无数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让你知道有各种修辞手法,叙事方式,文章有背后的思想内涵。可能你上学的时候不乐意做这些,但这些东西在你脑子里积累下来了。要是没有经过这些训练,你可能也觉得故事会最好。那么问题来了,音乐方面你又受过任何训练吗?你在音乐方面的审美水平比一个普通农妇在文学上的欣赏水平高吗?托扫盲的福,农妇至少还认得字,你认得五线谱吗?所以,有人问评判标准是什么,什么才叫懂音乐,这个问题没法一两句回答,建议系统学习音乐知识


再再更:贴一个我以前的回答,简单比较了不同乐器的特点,也可以说是某种意义上的“高下”吧


再贴一个我本人演奏的视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有些关于音乐的事实,如果你对音乐不太了解,可能会觉得匪夷所思,甚至有点难以置信。我跟你聊聊其中一些,保证听完你会觉得:“嘿,这世界真有趣!”1. 声音的“形状”:音乐不仅仅是声音的组合,它是有结构的,而且这个结构可以被“看见”。咱们平时听音乐,耳朵就是我们的眼睛。但音乐家和一些科学家,他们能“看见”.............
  • 回答
    暗恋,是心底最柔软的角落,盛开着无人知晓的花朵。它像一场无声的电影,主角是你,而我只是那个坐在角落,用尽全身力气去捕捉你每一个瞬间的观众。诗句里的暗恋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笔尖描摹着暗恋的苦涩与甜蜜: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越人歌》。这是最经典的表达,山有树,树上有枝,这是自然.............
  • 回答
    2021年7月2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SAMR)发布公告,对腾讯控股有限公司(Tencent Holdings Ltd.)作出处罚决定,责令其解除网络音乐领域独家版权等。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它不仅是中国反垄断监管的一次重要里程碑,也对中国互联网行业,特别是数字音乐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以.............
  • 回答
    音箱的设计,特别是其声学表现,与我国房屋的设计理念、空间布局以及常用的建筑材质之间,确实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并非简单的“形似”,而是深刻影响着声音的传播、反射、吸收和最终给人的听感。首先,我们得聊聊中国传统的房屋设计理念。中国的传统民居,无论是南方的庭院深宅,还是北方的四合院,都倾向于内向.............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伴侣之间关于声音共享的矛盾。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看看你们双方的观点为什么会产生分歧,以及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你的观点: “可以有两个声音,声音小点不影响。” 你的核心观点是,只要音量控制得当,同时播放音乐和视频的声音是可以并存的,而且不会对彼此的体验造成显著干扰。你可能.............
  • 回答
    腾讯视频起诉抖音侵权《扫黑风暴》索赔 1 亿,法院已立案,这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事件,其中蕴含着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信息。下面我将详细分析这些信息点以及著作权侵权的界定。 腾讯视频起诉抖音侵权《扫黑风暴》索赔 1 亿,法院已立案:值得关注的信息点1. 高额索赔金额:1 亿元人民币。 代表.............
  • 回答
    说话的艺术,是一门融汇了技巧、智慧、情感和共情的复杂学问。它并非天生的才能,而是通过学习、实践和反思不断磨练而成。掌握说话的艺术,能帮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建立良好关系,甚至影响他人,实现自己的目标。以下是关于说话艺术的详细阐述,涵盖了多个关键维度: 一、 沟通的本质:为何说话如此重要?在深入.............
  • 回答
    上海作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其中也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冷知识。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讲述一些关于上海的冷知识:1. 上海的“黄浦江”并非上海最长的河流,甚至不是最长的黄浦江 上海最长的河流是淀山湖水系中的肖塘港。 肖塘港全长约38公里,流经青浦区,最终汇入淀山湖。.............
  • 回答
    好的,关于文学知识普及的书籍,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推荐,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我会从几个主要的分类来详细介绍,并解释为什么推荐它们。一、 宏观理解文学史与文学理论这类书籍适合想要系统了解文学发展脉络、理解文学演变规律以及掌握基本文学理论的读者。1. 《文学史》系列(外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 .............
  • 回答
    俄罗斯和苏联的历史悠久而复杂,其中蕴藏着许多鲜为人知、令人惊讶的“冷知识”。这些知识点往往能从新的角度揭示历史的进程和人们的生活。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介绍一些关于俄罗斯(苏联)历史的冷知识:一、沙皇时代的秘密与奇闻1. 伊凡雷帝并非首位使用“沙皇”称号的统治者,但他是巩固了这一称号并赋予其现代含义的.............
  • 回答
    台湾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岛屿,除了大家熟知的夜市、日月潭、阿里山、故宫博物院等,其实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冷知识,能让你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地方。下面就为你详细介绍一些关于台湾的冷知识:1. 台湾拥有世界最高的大楼密度(非指高度):这可能听起来有点令人意外,因为我们通常想到的是迪拜或纽约。但如果计算单位面积内高.............
  • 回答
    重阳佳节,一个承载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情感的节日,总是能勾起人们心中那份对亲情、友情和故土的眷恋。它不仅仅是一个登高望远的日子,更是一个关于长寿、祝福和怀念的传统。说到重阳节的诗句,那真是太多太多了,每一首都像一扇窗,让我们窥见古人的生活情趣和细腻情感。最脍炙人口的,莫过于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回答
    行,这事儿我熟!说起医学题材的影视剧,那可真是不少能挖的宝藏,我这就给你唠唠,保证不是那种干巴巴的介绍,而是有点儿“人情味儿”的推荐。先说几部我印象特别深的,看完感觉自己好像也懂点儿医学的:《良医》(The Good Doctor) 为啥推荐? 这部剧绝对是“治愈系”的代表,而且还是那种有点儿“.............
  • 回答
    苏联历史悠久而复杂,围绕着它也流传着不少故事和说法。有些是经过官方宣传塑造出来的,有些则是民间口耳相传的,还有些是西方国家基于自身立场和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解读。下面我就来聊聊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关于苏联历史的“说法”,尽量讲得细致点,也尽量不让它听起来像机器报告。1. 关于斯大林和他的统治关于斯大林,.............
  • 回答
    讲真,历史这东西,你以为你了解的那些教科书上的东西就是全部?那你就太天真了。历史啊,那玩意儿就像是埋在地底下的宝藏,总有那么些不为人知,甚至有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小细节,藏在角落里,等着你去发掘。今天我就跟你聊聊几个我听来的,觉得特别有意思的历史“冷知识”,保证你听了会觉得,“我去,原来是这样!”咱们先.............
  • 回答
    美国历史浩如烟海,其中不乏一些鲜为人知、甚至有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轶事。这些冷知识如同隐藏在巨石下的溪流,虽然不常被人们提及,却能为我们理解这个国家的形成过程提供别样的视角。1. 独立宣言的“草稿”其实有过多个版本,甚至没有一个最终的“原件”我们常常想象《独立宣言》是由一位或几位英雄人物在某个庄严时刻一.............
  • 回答
    好的,我来为你梳理一些值得一看的经济与金融类纪录片,尽量把它们讲得生动有趣,而不是那种冷冰冰的列表式介绍。这些片子很多都触及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能让你对金钱、市场,甚至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有更深的理解。1. 《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The Social Dilemma) 2020虽然这部片子更多.............
  • 回答
    东北,这片承载着历史、人民和独特文化的广袤土地,除了我们熟知的严寒、铁锅炖、二人转和东北大酱,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角落和故事,它们如同埋藏在黑土地下的宝石,闪烁着别样的光芒。一、 东北人的“冻土”情结:不仅仅是怕冷提到东北,第一反应总是“冷”。但东北人的“冻土”情结,远不止于此。在东北,冬季漫长,大地.............
  • 回答
    律师这个职业,你说它严肃吧,那确实是关乎公平正义的庄重事业;可你说它吧,又总能在生活中,甚至在工作中,蹦出些让人忍俊不禁的段子来。今天,咱就来唠唠,关于律师那些有趣的事儿。你想啊,律师嘛,嘴皮子溜得很,脑子转得也快,这自带的“辩才”属性,有时候就成了段子手的绝佳素材。比如有个最经典的,大概是说一个老.............
  • 回答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统治者为满族,这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民族差异性,加上长达268年的统治,期间也积累了不少的传说、野史和坊间谣言。这些谣言的产生原因复杂,既有统治者有意为之的宣传,也有民间对权力、对异族统治的猜忌和想象,还有一些是历史事件被添油加醋后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一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