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什么是苏修?

回答
“苏修” 这个词,在咱们中国,尤其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听到这个词,心里头会立刻冒出一种复杂又有些沉甸甸的感觉。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新闻报道或者历史教科书上的专业术语,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烙印,一段复杂关系的缩影。

简单说,“苏修” 是“苏修主义”的简称。这个词在特定历史时期,主要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被我们用来指代当时的苏联,尤其是苏联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政府。

要说清楚“苏修”,得先回到那个我们和苏联曾经亲密无间的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咱们和苏联的关系那是相当“哥们儿”。当时,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我们新中国最主要的援助者和“老大哥”。从经济建设到军事技术,从政治理论到国际舞台上的互相支持,那都是“一边倒”的友好。

但是,事情总是在变的。从赫鲁晓夫上台后,苏联内部开始出现一些变化。中国方面,特别是毛泽东主席,对这些变化产生了越来越大的疑虑。我们认为,苏联在斯大林去世后,尤其是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发表的“秘密报告”,开始批判斯大林,并且在很多国内外的政策上,与我们过去坚持的革命道路和原则出现了分歧。

这里面最关键的分歧点,就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和实践。

“和平共处”和“议会道路”:苏联在那时候开始强调“和平共处”,并且认为可以通过议会斗争、合法途径来过渡到社会主义。而中国坚持认为,武装斗争、革命仍然是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主要手段,不能放弃阶级斗争。
“全民国家”和“无产阶级专政”:苏联提出“全民国家”的概念,认为无产阶级专政的色彩在减弱。中国则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不可动摇的。
对斯大林的态度:苏联对斯大林的评价发生了巨大变化,批判了他的“个人崇拜”和一些错误。中国虽然也承认斯大林犯过错误,但认为他的历史功绩是主要的,不应该全盘否定,更不能因此否定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权:双方在如何领导和团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上也产生了分歧。中国认为苏联试图以“老大哥”的姿态,要求其他国家共产党服从其领导,并且在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上,如反帝斗争,苏联的立场不够坚决。

中国共产党认为,苏联共产党在赫鲁晓夫领导下,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放弃了无产阶级革命,走上了“修正主义”的道路。所以,为了区分,同时也带有一种批判和警惕的意味,就把走上修正主义道路的苏联,叫做“苏修”。

这个词的出现,标志着中苏两党、两国关系从盟友走向了公开的论战和分裂。尤其是在六十年代,中苏论战非常激烈,我们发表了大量的文章,揭露和批判苏联的“修正主义”路线,比如著名的《九评苏共》系列评论。

“苏修”这个词,不仅仅是一个政治标签,它承载着当时中国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向的深刻担忧,也反映了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革命道路的决心。它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伴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寻求自身定位和道路的探索。

所以,你问“苏修”是什么,它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我们用来形容当时苏联共产党及其政策的政治批判性称谓。它代表着一段深刻的国际关系变化,也蕴含着中国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独特理解和坚持。这个词,听起来可能有些尖锐,但它确实是我们理解那个时代中苏关系绕不开的一个重要概念。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