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度,与难度是两个概念。
低难度,甚至无难度的高复杂度,这就是眼下进行的,叫做内卷。
而难度,是要降维打击,天才、奉为天人。十万个普通人,再努力,也出不了一个李白。亿万普通人,给足够的条件,也出不来爱因斯坦。
制造和创造,完全两码事。真正有创造力的人,对那些所谓奖励,根本不屑啊。人多力量大,也仅仅是人多力量大。
再回到科研问题。现代科研是高度系统化、专业化的。单单课题PI就不容易找。动辄上千万预算的课题,科研管理都是系统科学了。科研管理本身的管理成本也不会低。这不是靠人海战术能奏效的。
而且现在科学、科研,已经非常透明了。以前,我在家,需要vpn到学校,从学校图书馆看nature。现在,国内有网站代理,商业网也能直接下。数据库下载也容易。但这种透明对普通人来说,还是有很高的门槛,那就是硕士、博士培养的一些技能、方法。普通大学毕业,进入个人科研的门槛就是很高。这还不涉及需要器材、实验室的科研。
其实,年轻人,大部分年轻人能干什么?吃喝玩乐谈恋爱。青春,对大部分人来说,就是燃烧罢了。能吟诗,作曲,已经算很高级的青春了。甚至做炮灰,都是很高的礼赞了,毕竟大部分人,最后只是骨灰。
以前搞大炼钢铁赶英超美的时候就是这么想的
这个问题就说明了一种很典型的中国反智文化。
举个例子,我国曾经拍过地雷战这样的电影,可是这些地雷从哪里来的电影一般没有说,甚至在一些抗日神剧中都是我们的农民伯伯一拍脑袋就发明出来的。
先说结果,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一颗实战价值的地雷需要物理、化学、机械工程等各个方面的人才,并且要稳定生产必须建造兵工厂,而一个兵工厂又需要各种各样的工人,负责各自工序,即使是这样制造出来的地雷、手榴弹不合格率也相当地高。所以当年战争时期,设计地雷、手榴弹的至少也是一群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来领导制造。事实上,当年设计制造了根据地里的地雷、炸药的人在日后都成为了新中国科技事业的中坚力量。
自20世纪以来,科学大厦就已经建成了。任何科学或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任何某个领域的奠基人、中坚力量,都是受到全面科研训练,具备科学素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根本不可能是从哪个地方冒出来的民间高手。如果没有受过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没在科学研究体系中闯荡,是不可能做出有质量有价值的科研的。
科学首先的是要做到的是传承,然后才可以创新。
我想起来那个“群论=群众炼钢理论”的段子了。
一直都是公开的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