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的相关建议:
微波炉中的微波是高频率、短波长的电磁波,不是红外线。
微波炉是利用食物吸收微波场中的微波能量来加热自己。
微波炉的微波发生器产生的微波在微波炉腔内建立微波电场,并采取一定措施保证微波电场尽可能均匀分布在炉腔内,食物放入微波电场中,烹饪时间和微波电场强度由控制中心控制,进行各种烹饪过程。
扩展资料:
微波炉的使用禁忌:
1、忌用普通塑料容器:使用专门的微波炉器皿盛装食物放入微波炉中加热,一是热的食物会使塑料容器变形,二是普通塑料会放出有毒物质,污染食物,危害人体健康。
2、忌用金属器皿:因为放入炉内的铁、铝、不锈钢、搪瓷等器皿,微波炉在加热时会与之产生电火花并反射微波,既损伤炉体又加热不熟食物。
3、忌使用封闭容器:加热液体时应使用广口容器,因为在封闭容器内食物加热产生的热量不容易散发,使容器内压力过高,易引起爆破事故。即使在煎煮带壳食物时,也要事先用针或筷子将壳刺破,以免加热后引起爆裂、飞溅弄脏炉壁,或者溅出伤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微波炉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家用微波炉发射的微波是频率在 2.45GHz 左右的电磁波,它的波长大约是
c/2.45Ghz = 0.12 m
家用微波炉一般通过小型磁控管(一种电子管)产生固定频率的微波。水分子能级在 2.45GHz 存在一个吸收峰,微波能量被转化为水分子的振动能量,宏观上转化为热能
家用微波炉一般对含水的材料有较好的加热作用,而对于不含水的材料一般没有加热效果
红外线也是一种电磁波,但波长相对来说比较短,大约 0.75-1000 微米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红外线
微波
微波的波长
微波与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一样都是电磁波,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KMHz的电磁波,即波长在1米到1毫米之间的电磁波。微波频率比一般的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
微波的性质
微波的基本性质通常呈现为穿透、反射、吸收三个特性。对于玻璃、塑料和瓷器,微波几乎是穿越而不被吸收。对于水和食物等就会吸收微波而使自身发热。而对金属类东西,则会反射微波。
微波的产生
微波能通常由直流电或50MHz交流电通过一特殊的器件来获得。可以产生微波的器件有许多种,但主要分为两大类:半导体器件和电真空器件。电真空器件是利用电子在真空中运动来完成能量变换的器件,或称之为电子管。在电真空器件中能产生大功率微波能量的有磁控管、多腔速战速调管、微波三、四极管、行波管等。在目前微波加热领域特别是工业应用中使用的主要是磁控管及速调管。
微波加热的原理
微波是频率在300兆赫到300千兆赫的电波,被加热介质物料中的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它在快速变化的高频点磁场作用下,其极性取向将随着外电场的变化而变化。造成分子的运动秀相互摩擦效应,此时微波场的场能转化为介质内的热能,使物料温度升高,产生热化和膨化等一系列物化过程而达到微波加热干燥的目的。
微波杀菌的机理
微波杀菌是利用了电磁场的热效应和生物效应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微波对细菌的热效应是使蛋白质变化,使细菌失去营养,繁殖和生存的条件而死亡。微波对细菌的生物效应是微波电场改变细胞膜断面的电位分布,影响细胞膜周围电子和离子浓度,从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能,细菌因此营养不良,不能正常新陈代谢,细胞结构功能紊乱,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而死亡。此外,微波能使细菌正常生长和稳定遗传繁殖的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是由若干氢键松弛,断裂和重组,从而诱发遗传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甚至断裂。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微波
微波的波长
微波与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一样都是电磁波,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KMHz的电磁波,即波长在1米到1毫米之间的电磁波。微波频率比一般的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微波(microwave)是指波长约1m~10mm的电磁波,常分为米波、厘米波、毫米波和亚毫米波四个波段。
微波的频率(300MHz~300GHz),介于无线电频率(超短波)和远红外线频率(低频端)之间。由于其频率很高,在某些场合也叫超高频电磁波。
家用微波炉一般通过小型磁控管(一种电子管)产生固定频率的微波。水分子能级在 2.45GHz 存在一个吸收峰,微波能量被转化为水分子的振动能量,宏观上转化为热能。
网友的相关建议:
300兆赫到300千兆赫电磁波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是指震动的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