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提高写产品文案的能力? 第1页

  

user avatar   li-jing-20-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不妖,楼上讲的太复杂,李叫兽出马,7页PPT教你写互联网风格产品文案。

用互联网思维写文案—小公司也可以颠覆大品牌。


小米、凡客、雕爷牛腩、皇太极煎饼,无数打着“互联网思维”的小公司0成本营销,逆袭大品牌,其“互联网味”的文案功不可没。


那么如何写一个互联网思维的文案呢?


1,分解产品属性


互联网初创公司无不把产品分割成一个个独立属性。小米先是给我们普及了CPU、GPU等,到了小米4,竟然开始给我们普及材料学知识—“小米4,奥体304不锈钢,8次CNC冲压成型”。



就连跟雷军取经的凡客陈年也不甘示弱,在衬衫的发布会上普及化学知识—如何让衬衫不皱,在纤维素大分子间增加横向共价交联。

(没错,下面不是化学老师的PPT,而是陈年产品发布会的PPT)


为什么互联网文案需要分解产品属性?

因为这有助于它们弥补和大品牌的劣势。


消费者选购产品时有两种模式—低认知模式(不花什么精力去思考)和高认知模式(花费很多精力去了解和思考)。


大部分时候,消费者处于“低认知模式”,他们懒得详细了解并比较产品,更多的是简单地通过与产品本身无关的外部因素来判断—“这个大品牌,不会坑我,就买这个!”“这个德国产的,质量肯定比国产好,就买这个!”


在这种情况下,小品牌是打不过大品牌的,因为消费者直接通过“品牌”来推测产品质量,而不是详细比较产品本身。


怎么办呢?


应该把消费者变到“高认知模式”,让他们花费很多时间精力来比较产品本身,而不是简单地通过品牌和产地来判断。


而“分解产品属性”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让消费者由一个“模糊的大概印象”到“精确地了解”。


所以雷布斯在2011年产品发布会上,就开始巧妙地用这关键一张图来分解产品属性:



这就是为什么大品牌的广告往往强调一个整体的印象(“再一次,改变一切”“极致设计”等),而小品牌往往会详细地分解产品属性,让消费者进入“高认知模式”。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招聘,假设一个清华的和一个武大的去应聘,HR只有10秒钟来判断要谁,那么武大的毫无机会—10秒钟只能对比“品牌”了;但是如果HR有1小时时间来判断要谁,那么就是胜负未定,看个人能力了。



2,指出利益:从对方出发


文案进行“分解产品属性”还不够,你需要把利益点说出来—这样的属性具体可以给对方带来什么


比如上面的转租房间广告,右边的说出了具体的“利益”,显得更加吸引人。


无数销售员败在了这一步,他们详细地介绍了产品,但是顾客抱怨说:“你说的这些特点都不错,可是对我来说有什么用呢?!


无数的应聘者也败在了这一点,他们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经历,但是HR抱怨说:“你的社团、实习经历都不错,可是对我们公司具体有什么用?


如果想写出中国好文案,你需要转变思维—不是“向对方描述一个产品”,而是“告诉对方这个产品对他有什么用!”


3,定位到使用情景



当被要求描述一款产品,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

这一个XX”(定位到产品属性)


有些人还会想到—“这是一款专门为XX人群设计的产品!”(定位到人群)


其实还有第三种—“这是一款可以帮你做XX的产品”。(定位到使用情景)


实际上,针对互联网产品的特点(品类复杂、人群分散),你应该更多地把产品定位到使用情景—用户需要用我的产品完成什么任务


比如如果我描述“这是一款智能无线路由器!”(产品类别),你可能不知道我在说什么。


但是如果我说“你可以在上班时用手机控制家里路由器自动下片”(使用情境),你可能就会心动。


所以,最重要的并不是“我是谁”,而是“我的消费者用我来做什么?”


4、找到正确的竞争对手


消费者总是喜欢拿不同的产品进行比较,因此写文案时,需要明确:我想让消费者拿我的产品跟什么对比?我的竞争对手到底是谁?


比如上图中,我假想的上述两种加多宝凉茶的文案,前一种是跟预防上火的中药比,虽然更加突出了“防上火”功能,但是人觉得“是药三分毒”,可能不敢喝;后者跟饮料比,增加了“防上火”功能,给人感觉“不再为喝不健康饮料而有负罪感”了。


无数的行业创新产品都涉及了这样的竞争对手比较:


在线教育的竞争对手其实并不是线下培训,因为对那些肯花这么多时间和金钱参加培训的人来说,在线教育显然满足不了其对质量的要求;它的竞争对手其实是书籍、是网络论坛,因为它的客户是因为没钱没时间而无法参加培训,以至于不得不看书自学的人。


太阳能的竞争对手最初并不是火电,因为对于性能稳定的火电来说,太阳能太不靠谱了;它的竞争对手是“没有电”—太阳能最初在美国失败,但是却在非洲首先商业化,对美国人来说,太阳能太不稳定了,但对没有电网的一些非洲国家来说,自建太阳能发电器总比没有电用要好。


凡客抗皱衬衫的竞争对手其实并不是价值几千块的商务衬衫(像它宣传的那样),因为肯用这些商务衬衫的人瞧不起凡客;它更可能的竞争对手是T恤和POLO,因为它的消费者是那些因为害怕挤地铁把衬衫挤皱而不得不穿T恤的人。


第一代iPhone真正的竞争对手并不是诺基亚手机,因为比起诺基亚手机,它续航不行、通话质量不行;它真正的竞争对手是华尔街日报、游戏机、视频播放器。在当时的主流观点下,作为一款手机,它有无数缺点;但比起其他视频播放器、报纸等,它却好多了,还有打电话功能。


所以,构思好文案、好宣传,先找到你产品真正的竞争对手。



5、视觉感



你的文案必须写的让读者看到后就能联想到具体的形象,比如上图文案,如果只说“夜拍能力强”,很多人没有直观的感觉;但是如果说“可以拍星星”,就立马让人回忆起了“看到璀璨星空想拍但拍不成”的感觉。


优秀的文案看到后能让人联想到具体的情景或者回忆,但是太多文案写的抽象、模糊、复杂、假大空,让人不知所云:

  • 教育课程广告: “我们追求卓越,创造精品,帮你与时俱进,共创未来!”

  • mp3广告:“纤细灵动,有容乃大!”

  • 芝麻糊广告:“传承制造经典!”

  • 男生求婚:“我们一定会幸福生活,白头到老!”

  • 政治演讲:“我希望追求平等,减少种族歧视!”

  • 面试者:“我有责任感、使命感、一丝不苟、吃苦耐劳!”


如果同样的意思,加入“视觉感”的描述,效果就显著不同:


  • 教育课程广告: “我们追求卓越,创造精品,帮你与时俱进,共创未来!”

    “我们提供最新的知识,以帮你应对变化的世界。”


  • mp3广告: “纤细灵动,有容乃大!”

    “把1000首歌装到口袋里!”(来自乔布斯)


  • 芝麻糊广告:“传承制造经典!”

    “小时候妈妈的味道”


  • 男生求婚:“我们一定会幸福生活,白头到老!”

    “我想在我们老的时候,仍然能牵手在夕阳的余晖下漫步海滩。


  • 政治演讲:“我希望追求平等,减少种族歧视!”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来自马丁路德金)


  • 面试者:“我有责任感、使命感、一丝不苟、吃苦耐劳!”

    “我为了1%的细节通宵达旦,在让我满意之前决不放弃最后一点改进。”


为什么视觉感这么重要?

因为形象化的想象是我们最基本的需求之一,人天生不喜欢抽象的东西。所以古代几乎所有的抽象理念都被形象化—因为“正义慈悲”太抽象,所以直接创造一个形象化人格化的神出来;因为下雨过程太抽象,所以虚构出“雷公电母”。


心理学中有“鲜活性效应”,是指我们更加容易受一个事件的鲜活性(是否有视觉感)影响,而不是这个事件本身的意义。


当年伊拉克战争时,美国记者不停地报道“数千美国人死亡”,但是少有美国人动容;但是一旦报道某个家庭妻子失去了丈夫的故事,整个国家反战的情绪就起来了。这不是因为一个丈夫的生命比几千人生命重要,而是因为这样的故事显得“更加鲜活”。


所以,写文案,一定要有“视觉感”,否则别人看了不知道你到底在说些什么。



6、附着力—建立联系



作为小公司,你可能会发布全新的创新产品。但是人们不喜欢陌生,从而经常不买账。这时候你就应该为文案建立“附着力”—将信息附在一个大家熟知的物品上。


比如上图,假设你完全不了解电视机顶盒,它宣传“自由遥控”,你可能没什么概念;但是如果说“让电视1秒变电脑”,你就明白了—原来是可以像电脑一样自由操控电视啊!


你很想让自己的产品文案流行起来,但是一个让人陌生的东西是难以流行的。为了让全新的产品或者概念流行,你需要把它同一个大家熟知的东西联系起来。比如:


  • 乔布斯发布第一代iPhone时,并没有直接推出iPhone讲解功能,而是说要发布3个产品—1个电话、1个大屏幕iPod、1个上网设备,这3个产品都是大家熟悉的。然后乔布斯才说,实际上我们只发布一个产品,它具备上面3个产品的功能,那就是—iPhone。



  • 为了让陌生的新兴球星火爆起来,媒体往往给他们起一个外号—“智力C罗桑切斯”“德国梅西马林”。这是为了把陌生小将同知名球星联系起来,让大众更容易理解。


  • 同理,你知道为什么有中国科技圈的“雷布斯”了吧?


为什么“附着力”这么重要?

这是因为人的记忆模式。


人的大脑记忆就像高坡上的一条条河流,新记忆就像一滴水,这滴水如果滴到土地上,就会立刻蒸发;如果能够滴到河流里,就能融为一体,到达大海。同样,如果新知识无法同旧知识建立联系,人很快就会忘记它;如果和旧有的熟悉的东西建立了联系,人就容易记住它。


所以,你需要提高文案的“附着力”,让它和旧有的东西联系起来—甚至就连电话发明者贝尔当年申请的电话专利,名字都叫“一种新型电报改良技术”。


7、提供“导火索”


文案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别人的行为,如果仅仅让别人“心动”,但是没有付出最后的“行动”,可能让文案功亏一篑。最好的办法就是提供一个显著的“导火索”,让别人想都不用想就知道现在应该怎么做。


比如上图,假设这是在微信主页发的文章,为了让你关注该微信主页,肯定是右边的文案更有效—它让你想都不想就知道现在怎么做。


无数现象证明了这一点:


之前美国某大学设计了破伤风疫苗宣传手册,但是问题是每年不论如何提高手册的警示力—使用患病者的恐怖图片,都难以让学生们去打疫苗。最后问题解决了,在手册附了一张校医院地图以及疫苗时间—原来学生们只不过是懒得去网站查地图和时间而已。


心理学家还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透明玻璃门的冰箱内放满食物,很多人去偷食物;但是给这个冰箱上个锁,在把锁的钥匙放在锁旁边,结果几乎没有人去偷食物了。因为偷食物这件事由“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怎么做”变成了“需要想想才知道怎么做”,就显著降低了别人做这件事的欲望。


所以,永远不要低估“伸手党”的“懒惰程度”,必要时在文案中明确告诉别人:现在你应该怎么做!


————————————————————————

更多意想不到的分析,搜索并关注微信主页“李叫兽”。


user avatar   jupingxiaowang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写出好文案、走心的文案,洞察是基本功。

何谓洞察?

谈起衣服上的污渍,在定势的思维里,往往意味着“脏”这类不好的词汇,所以一般营销人员给清洁类快消品提炼卖点、撰写文案,往往会强调“强力去污”的功效。

但在能“洞察”的创作者看来,会绕过同质化点,躲开注意力的红海区域。他会另辟蹊径,想“污渍”一定是不好的吗?如果这“污渍”是孩子们在课堂上蘸了七彩的颜料后,在洁白T恤上印下的一个个七彩手印呢?这种充满了“童趣”的涂鸦又怎能扼杀?我们需要的只是清洁类品牌作为衣物的强有力后盾。清洁类快消品围绕这一洞察,即可出一系列campaign、产品文案。

同理啤酒肚一定是没有美感的么?亦有啤酒品牌推出“爱的酿造”主题平面,大叔们如怀胎多月的妈妈们,抚摸着圆润的肚子,沐浴着圣洁的光辉。

亦有耳闻台湾奥美前辈们的一些趣闻。他们在平日生活的闲聊交谈中,就会洞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再以一句话提炼背后心理动因,作为消遣。比如会去思考“小三现象”,小三之所以愿意做小三,在社会施压下必有她们自身的精神支柱,支撑她们的这部分心理动因会是什么?或许是“不被爱的才是爱情的小三”。

所谓洞察,是对人性对社会有着深刻理解的创作人,找到直击目标消费者内心的尖锐角度这一过程。这非一朝一夕之功,不是读几本书,扯几篇方法论就能get的能力。是有了够深够广的阅历和阅读量背书,见了自己、见了天地、见了众生,有朝一日或许会“顿悟”的。

关于洞察,推荐书籍《吾国吾民》-中国人的国民性究竟是什么?如果连自己国家的国民性都不清楚,文案撰写难免各种差池。

如何洞察?

1、一切逃不过mix:复制转化结合

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作,复制特打动你的文案,无论其来源于电影小说话剧生活等任何地方(Copy),总结其洞察点并以自己的语言表达(Transform),再结合你的产品卖点、消费者属性、生活阅历等任何你能联想到的,搅拌一下(Mix),新的绝妙创意就出炉了。

我曾给一款重PK的手游写过这么一句广告语“将人生所有的不如意PK殆尽”,创作历程就无非“复制转化结合”,我的创意篮子中有一套红星二锅头文案,极其打动自己,其中一句是“将所有的一言难尽一饮而尽”(Copy),笔者以自己的语言表述就是“能通过某一种方式将所有不如意的情绪消解掉”(Transform),结合产品的PK卖点,搅拌一下(Mix),很容易就得出了这句“将人生所有的不如意PK殆尽”。

推荐记录片《创作的本源:一切都是混搭》。

2、收集打动你的的无用之物,编织自己的创意篮子

没有足够想表达的东西,不要轻易动笔。文案作品是创作人员对目标消费者的倾诉,在你未足够了解目标消费者、没有足够的内容想和其促膝长谈前,先将精力花在资料搜集、寻觅尖锐的洞察之上。这就让平时就收集无用之物,编织自己的创意篮子显得尤为重要。那些无用却打动你的东西,无论其是生活观察、影视剧金句、书摘等任何形式,以你自己的语言转化后,收录在你的“创意篮子”中,迟早会派上用场的。文案其实就是经由语言的催化,将这些内容(收录的洞察)融汇于产品与潜在消费者之中。

3、擅用潜意识

国内多数一线文案创作人员的出活方式,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逼急了,关小黑屋”。这种短时间内高压催化创意的方式,我想并非那么有效,不少圈内人亦有调侃,其绝妙的创意并非绞尽脑汁憋出来的,而是冲澡、蹲坑时,一不留神捡起来、抑或拉出来的。这话糙理不糙,其中不乏洞见。在密集思考后松懈下来,放空大脑,大脑不会停止工作,而是调用潜意识,所以在休闲中灵光一闪蹦出绝妙洞见,绝非不可思议之事,亦有科学依据。

对创作人而言,这种短时间关小黑屋催发创意大法,劳心劳力,我想也非唯一路径。“积累素材-创作-放空大脑(潜意识工作)-创作”,以此往复,我想更是上策。

推荐书籍《赖声川的创意学》、《全球32位顶尖广告文案的写作之道》;

推荐纪录片《寿司之神》。

4、头脑风暴

我想你一定参加过国内的头脑风暴会议,多数情况下其都能在七嘴八舌、或者集体沉默中完美诠释何谓“乌合之众”。但这真的是头脑风暴的正确打开方式么?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头脑风暴”会议,其实有颇多可取之处。核心之一在于,其先做创意加法再做创意减法的方式,先让与会人员踊跃提出想法,任何人不可抨击,只可在此基础补充或者另想角度。穷尽思绪去想尽可能多元的角度之后,今天打住,再找一天重启头脑风暴会,将上次会议列出的创意list挨个抨击,举出其风险性,然后今天就可以打住了。再找一天重启头脑风暴会,重新提出创意,这一天只做加法,过段时间再找时间开头脑风暴会只做减法,至少这么来回三次。

推荐书籍《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创意课》。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https://www.zhihu.com/video/965367971414200320


  

相关话题

  如何臻市场营销至境? 
  朋友圈只发自拍,配什么文案比较好? 
  有哪些办法可以解决知乎上「内容提供者变现需求」和「知乎内容无法变现」之间的矛盾? 
  创4出道即糊吗? 
  产品详情页文案怎么写才有销售力 ? 
  新手写网文怎么提升自己的水平? 
  如何看待HM,阿迪耐克等品牌出事后,李宁疯狂涨价? 
  如何看待知乎营销号刷《美人鱼》及对曝光者打击报复? 
  你最中意的一句文案是什么? 
  网文之路到底有多难? 

前一个讨论
安卓软件如何安装历史版本?
下一个讨论
你知道哪些精彩的作势、借势、做局的故事?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