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欣赏巴赫的音乐? 第1页

  

user avatar   fu-dong-dong-42-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我的经验来讲,以作曲家的人生经历作为线索去欣赏音乐,会有更多收获。你可以了解作曲家作曲的目的、创作的意义、作品的内涵等等,相比于复杂的作曲技术,这些东西似乎更容易理解一些。

为了大家更好的学习,我在网易云上制作了一份巴赫作品歌单,其中精选了本文提及的巴赫代表作品中更好听的作品,欢迎大家关注收藏,链接: 好听的巴赫都在这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德国作曲家。巴赫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一、魏玛时期

巴赫1685年爱森纳赫出生,从小和父亲学习音乐,在巴赫9岁和10岁的时候,他的父母相继去世,可怜的小巴赫就到了奥尔德鲁夫和他大哥住在一起,并且和大哥学习键盘器乐。15岁时,巴赫来到吕内堡学习。18岁时,巴赫在魏玛宫廷当了5个月的宫廷乐师后,到了阿恩施塔特新教堂担任管风琴师。同时,这一时期巴赫开始创作管风琴曲,也收学管风琴的学生。22岁时,巴赫到米尔豪森的圣布拉修斯教堂担任管风琴师。同年,与他的远房堂妹玛利亚·芭芭拉结婚。23岁时,巴赫从圣布拉修斯教堂辞职,重新回到了魏玛宫廷,当管风琴师。

在这期间巴赫创作了不少管风琴曲,其中包括《18首众赞歌前奏曲》、《管风琴小曲集》和各种前奏曲、幻想曲、托卡塔与赋格等,这些作品相比于之后的创作,还比较稚嫩。

QQ音乐 ——巴赫:《18首众赞歌前奏曲》第8首《我不会离开上帝》(BWV658)

(想听全部18首可在QQ音乐搜Bach: Eighteen " Leipzig" Chorale Preludes)

29岁时,巴赫被任命为宫廷乐队的指挥。

二、科滕时期

在1717年,巴赫32岁的时候,巴赫离开魏玛宫廷,去了科滕宫廷任职。在1718—1723年,巴赫在这里担任乐队指挥,由于亲王喜欢世俗音乐,所以巴赫这一时期创作主要集中在世俗器乐上,其创作了《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布兰德堡协奏曲》等经典作品。

《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出版于1722年,与《二部创意曲》、《三部创意曲》,以及后来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卷一样,都具有一定的教学目的。同时,它总结了前人作曲家们对复调音乐的创作艺术。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向世人展示运用十二平均律便可在任何一个调上自由地转调。《平均律钢琴曲集》在音乐技巧上无与伦比,而且充满了内涵,因此被后人称为“钢琴家的《旧约全书》。”

QQ音乐-专辑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

QQ音乐-专辑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卷

1721年,巴赫收集了他6首最好的协奏曲先给布兰登堡克里斯蒂安·路德维希侯爵,这就是著名的《布兰登堡协奏曲》。巴赫当时把这些最好的作品贡献出来,其实主要是为了寻求一份在柏林的工作,同时也是为了展示其大协奏曲的创作才能。大协奏曲在前文中我们讲过,是一组独奏者和乐队的“竞奏”,巴赫将大协奏曲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比如:他的作品的规模要比以前的大协奏曲要大;丰富了乐队的配器;加强了音乐的对比;使用高超的复调技巧;木管乐器的运用十分突出。等等。

QQ音乐-专辑 ——巴赫:《布兰登堡协奏曲》六套

此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中也很有代表性。

QQ音乐-专辑 ——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全集

三、莱比锡时期

在1723年,巴赫38岁,巴赫离开了科滕,到了莱比锡,担任托马斯教堂附属学校的乐监和莱比锡市的音乐指导,此后的27年,巴赫就没有离开莱比锡。巴赫在这一时期,需要负责教堂的音乐工作,也需要对学校的学生进行音乐培训,同时还要负责政府仪式庆典的音乐作品。他为了满足其服务的路德派教会的需求,每个主日都要创作一首新的康塔塔,巴赫在这一时期创作了大量的康塔塔,现存巴赫作品中,有两百多首康塔塔,占了他作品的一半。他的康塔塔的特色是运用了众赞歌的曲调。比如他的第80首康塔塔《我们的上帝是坚固的堡垒》就运用了马丁·路德作品的曲调。

QQ音乐 ——巴赫:第80首康塔塔《我们的上帝是坚固的堡垒》

同时,他也需要为复活节等节日创作受难乐,他主要创作了两部受难乐,《约翰受难乐》《马太受难乐》,这两部作品将受难乐这种体裁推向了新的高峰。有学者甚至认为,《马太受难乐》是“现存宗教音乐”的巅峰。

《马太受难乐》是根据《圣经》的《马太福音书》的第26、27章对基督受难过程的叙述,包括78首分曲,总谱要求庞大的双合唱队和乐队。巴赫基于原来受难乐的创作特点上,在《马太受难乐》中经常使用同一主题运用不同的调式调性和歌词,贯穿整个作品,全曲充满了肃穆和庄重,将其音乐创作的经验都运用其中。

v.youku.com/v_show/id_X ——巴赫:《马太受难乐》

在莱比锡工作的后期,巴赫开始在莱比锡大学音乐社作音乐指导,经常能演奏和指挥他自己的作品,所以在这一时期,巴赫放飞自我,创作了很多世俗作品。在1733年,巴赫将自己的《b小调弥撒》中的“慈悲经”和“荣耀经”献给了德累斯顿的萨克森选帝侯,以争取宫廷作曲家的头衔。

QQ音乐 ——巴赫:《b小调弥撒》

在这一时期,巴赫的创作风格开始有些变化,他对“古代风格”似乎更有兴趣,他开始研究、抄写、改编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作品,并对自己的创作进行反思。这些创作理念,体现在他的《哥德堡变奏曲》、《音乐的奉献》、《赋格的艺术》中。

1742年,巴赫以《键盘练习》第四卷为标题,出版了他的《哥德堡变奏曲》。这部作品是为俄国驻德累斯顿大使的要求创作的。主题是一段萨拉班德舞曲风格的曲调,随后是30个变奏,类似于组曲,风格华丽,技巧复杂。同年,巴赫还创作了一首世俗康塔塔《农民康塔塔》,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创作不再受到宗教限制,而是在民间寻找音乐来源。

QQ音乐-专辑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1747年,巴赫受到腓德烈大帝的要求,访问柏林皇家宫廷。大帝给巴赫除了一个主题,要求他根据这个主题即兴创作卡农和赋格来。巴赫成功的完成了,让在座的各位都服了。然后巴赫发掘这个主题很美,在加工整理后,用《音乐的奉献》为标题,编成了一册乐谱,连同一封信,呈送给大帝。这部作品包括1首利切卡尔、1首三重奏鸣曲及10首卡农,彰显了巴赫炉火纯青的复调技巧。

QQ音乐-专辑 ——巴赫:《音乐的奉献》

巴赫从40年代中期开始创作《赋格的艺术》,但还没等创作完,便去世了。巴赫在这部作品中,对巴洛克时期的赋格进行了最后的总结。作品由15首赋格组成,以一个简单的主题为基础,充分的探索了赋格创作的各种可能。巴赫死后,他的儿子整理和出版了未完成的修改稿,并且在曲尾增加了巴赫的管风琴众赞歌《走向主的神坛》,以让作品有一个完满的结尾。

QQ音乐-专辑 ——巴赫:《赋格的艺术》

巴赫死后,古典主义音乐风格兴起,大家普遍忽视了巴赫的音乐,巴赫的音乐只在小范围内传播。直到1829年,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在柏林指挥上演了《马太受难乐》,人们才认识到巴赫音乐的价值和他在历史上的地位,由此巴赫的音乐得到广泛而深入的传播。

以上。

欢迎关注我的专栏《古典音乐笔记本》,谢谢!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巴赫确实有很多音乐是教会的订单作品,不大听得进去,那就听听巴赫的世俗作品吧,譬如他的三首大提琴奏鸣曲,非常非常的安详,看书的时候放来做背景音乐,书桌上再摆一瓶玉堂春,很舒服。


user avatar   liu-tian-chen-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景甜:抱歉,是我选的他。


user avatar   anton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景甜:抱歉,是我选的他。




  

相关话题

  David Bowie去世了,如何看待他的一生? 
  如何评价张亚东在《乐队的夏天》第六期对音乐的「技术流」和「情感流」所表达的观点?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大炮声部的演奏有哪些技术要点? 
  维也纳 2009 新年音乐会上,乐团成员在演奏海顿的《告别交响乐第四乐章》时为什么会陆续离开?这是演奏这首曲子时的传统吗? 
  作曲(严肃音乐)究竟有多难? 
  周深、邓丽君同台合唱《小城故事》等歌曲,你支持虚拟技术复活逝者再与我们互动吗? 
  用 10 块钱耳机还标榜只听无损音乐是什么心理? 
  相对来说中国大陆流行音乐人作曲水平最高的是哪一位(无引战意思,主观回答即可)? 
  有哪些黑童话风格的歌? 
  Alan Walker 到底有没有真材实料(详见问题描述)? 

前一个讨论
古典音乐如何入门?
下一个讨论
亨德尔和巴赫同为巴洛克时代的双子星,为什么亨德尔如今的知名度和巴赫差这么多?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