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1840—1893),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是与“强力集团”同时期的作曲家,但他的音乐创作风格更加“学院派”。
为了大家更好的学习,我在网易云上制作了一份柴可夫斯基作品歌单,其中精选了本文提及的柴可夫斯基代表作品中更好听的作品,欢迎大家关注收藏,链接: 柴科夫斯基的悲怆与伟大
柴科夫斯基生于乌拉尔,父亲是工程师兼工厂厂长。1850年,10岁的柴科夫斯基进入彼得堡法律学校学习,19岁毕业。在1859—1862年,柴科夫斯基在司法部工作,同时学习音乐,并尝试作曲。在1862年,柴科夫斯基考入彼得堡音乐学院,成为音乐学院首届学生。次年,23岁的柴科夫斯基辞去工作,开始音乐学院的学习,于1865年毕业。1866年,他到刚成立的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
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是柴科夫斯基创作的第一个时期,在此期间柴科夫斯基主要在学校担任教学、演出等工作。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第一交响曲《冬日的梦幻》(1866)、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1869初稿)、交响幻想曲《里米尼的弗朗切斯卡》(1876)、《第一钢琴协奏曲》(1875)、大提琴与乐队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1876),舞剧《天鹅湖》(1876)、《第一弦乐四重奏》(1871)、钢琴小品集《四季》(1876)等。
从1876年开始,柴科夫斯基接受了俄国富孀(有钱的寡妇)梅克夫人长达14年的资助,他在1877年辞去工作后,直至80年代后期,都在家里或国外全心从事创作和演出工作,超爽!这一时期是他的第二个创作时期。柴科夫斯基在这一阶段创作的作品更加成熟,在题材和形式上也有了新的突破,作品的内涵更加深刻。这一时期代表作有:《第四交响曲》(1877)、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1878)、《小提琴协奏曲》(1878)、《意大利随想曲》(1880)、庄严序曲《1812》(1880)、钢琴三重奏《悼念一位伟大的艺术家》(1882)、歌剧《奥尔良的少女》(1881)、《马捷帕》(1884)、歌剧《女巫》(1887)等。
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是柴科夫斯基创作的第三个时期,这一时期的作品进入了顶峰阶段,他最成功的最伟大的作品都在这一时期创作完成。代表作有:《第五交响曲》(1888)、《第六“悲怆”交响曲》(1893)、歌剧《黑桃皇后》(1890)、《约兰塔》(1891)、舞剧《睡美人》(1887)、《胡桃夹子》(1892)等。在这期间柴科夫斯基还会见了勃拉姆斯、德沃夏克、格里格等作曲家。1892年接受了剑桥大学名誉音乐博士学位。
《第六“悲怆”交响曲》是柴科夫斯基最后一部作品,在作品10月28日首演完,柴科夫斯基在11乐6日就去世了。至于死因,有人认为是死于霍乱,有人认为是因同性恋事件暴露而自杀。
在柴科夫斯基众多音乐作品中,最能体现柴科夫斯基创作水准和思想内涵的是交响乐、歌剧、舞剧。
(一)交响曲
在柴科夫斯基的交响乐中,他的交响曲最能代表他的创作变化与艺术水准。他一生写了6部交响曲,分别为《第一交响曲》(Winter Daydreams,Op.13,1866;ver.1:1866;ver.2:1874)、《第二交响曲》(Little Russian,Op.17,ver.1:1872;ver.2:1880)、《第三交响曲》(Polish,Op.29,1875)、《第四交响曲》(Op.36,1877—1878)、《第五交响曲》(Op.64,1888)、《“悲怆”第六交响曲》(Pathétique,Op.74,1893)。
柴科夫斯基的前三部交响曲创作于他的第一个创作时期,这三部作品延续了格林卡的创作传统,近似“强力集团”的创作,以民间音乐为基础,具有浓烈的俄罗斯音乐风格的同时,也有一定标题音乐的性质。
QQ音乐-专辑 ——柴科夫斯基:《第一交响曲》(Winter Daydreams,Op.13,1866;ver.1:1866;ver.2:1874)
QQ音乐-专辑 ——柴科夫斯基:《第二交响曲》(Little Russian,Op.17,ver.1:1872;ver.2:1880)
QQ音乐-专辑 ——柴科夫斯基:《第三交响曲》(Polish,Op.29,1875)
第四、五、六交响曲创作于柴科夫斯基的第二和第三个创作时期,这三部作品的情感更加浓烈,戏剧冲突加大,突破了民族音乐风的限制,吸收了城市音乐及西欧浪漫主义音乐的创作风格。这三部交响乐中,第六部更为重要。
QQ音乐-专辑 ——柴科夫斯基:《第四交响曲》(Op.36,1877—1878)
QQ音乐-专辑 ——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Op.64,1888)
《“悲怆”第六交响曲》,是他一生音乐的总结,他自己说过:“在这部交响曲里我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至于为啥用“悲怆”,是他弟弟建议的。作品内容可以概括为对美好人生理想和残酷黑暗现实之间矛盾的描写,冲突不断加大,最后造成悲剧。四个乐章的布局是,第一乐章表达的是主人公生活中的痛苦与追求的幸福之间的对比;第二乐章是避开烦恼,到个人的幻想中寻求安慰;第三乐章是在逆境中拼搏抵抗;第四乐章希望的破灭,呆着遗憾告别世界。
QQ音乐-专辑 ——柴科夫斯基:《“悲怆”第六交响曲》(Pathétique,Op.74,1893)
柴科夫斯基的标题交响曲《曼弗雷德》(Op.58,1885)在交响乐中也十分具有代表性。
QQ音乐-专辑 ——柴科夫斯基:标题交响曲《曼弗雷德》(Op.58,1885)
(二)单乐章交响乐作品
在柴科夫斯基单乐章交响乐作品中,体现了他的深沉和思考,代表作作品有:
QQ音乐 ——柴科夫斯基: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Op.77,1868;ver.1:1869;ver.2:1870;ver.3:1880)(根据莎士比亚作品创作)
QQ音乐 ——柴科夫斯基:交响幻想曲《里米尼的弗朗切斯卡》(Op.32,1876)(根据但丁作品创作)
QQ音乐 ——柴科夫斯基:庄严序曲《1812》(Op.49,1880)。
柴科夫斯基一生写了10部歌剧,它们的地位在柴科夫斯基的音乐创作中,和交响乐一样重要。这10部歌剧包括:《督军》(1868)、《水妖》(1869)、《禁卫兵》(1872)、《铁匠瓦库拉》(1874)、《叶甫根尼·奥涅金》(1878)、《奥尔良少女》(1879)、《马捷帕》(1883)、《女巫》(1887)、《黑桃皇后》(1890)、《约兰塔》(1891)。其中影响最大、艺术价值最大的是《叶甫根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
《叶甫根尼·奥涅金》(Yevgeny Onegin,Op.24,1878)是柴科夫斯基根据普希金的长篇小说改编而成的,共三幕。这部作品重点刻画了每个人物的内心活动,所以柴科夫斯基称这部歌剧为“抒情歌剧”。剧情讲述的是一个自私的英雄因为傲慢而拒绝了少女的求爱,因为草率激怒好友,在与好友的决斗中杀死了他,最后抱憾终生的故事。
《黑桃皇后》(Pikovaya dama,Op.68,1890)同样是柴科夫斯基根据普希金同名小说改编的作品,这部作品是柴科夫斯基一生歌剧创作的总结。作品的故事情节是一个德国军官盖尔曼爱上了贵族小姐丽莎,但盖尔曼知道两人的阶级差距,他和丽莎是不可能在一起的。在偶然间,盖尔曼听说丽莎的祖母有三张纸牌,这三张纸牌逢赌必赢。盖尔曼就想去找祖母问三张牌的秘密,然后想去赌博赚钱,最后迎娶丽莎。在半夜盖尔曼偷摸翻过墙头,偷偷摸摸的找到了祖母的房间,夜里盖尔曼走到祖母床前,祖母突然一睁眼看到盖尔曼,直接给吓死了。盖尔曼当时害怕极了,就跑回军营了,祖母的灵魂找到了盖尔曼,她说虽然你把我吓死了,但我希望你幸福,我告诉你三张逢赌必赢纸牌的秘密,你赌博赚了钱后娶我孙女。盖尔曼说好,他得知了秘密后,就去赌博了,然后他赢了两把就不想娶丽莎了,违反了和祖母灵魂的约定,然后在他最后一把,他本来想要的1点变成了黑桃皇后,盖尔曼输个精光,之后盖尔曼自杀了,丽莎知道盖尔曼死了,之后自己也自杀了。柴科夫斯基通过这个歌剧真实的刻画了时代、社会的现实,及揭示了人内心的欲望,内涵相当深刻!
柴科夫斯基的舞剧在音乐历史上是有开创意义的,因为在之前几乎很少有作曲家创作过这一体裁,他的三部舞剧:《天鹅湖》(1876)、《睡美人》(1887)、《胡桃夹子》(1892)成为古典芭蕾舞剧的经典作品。柴科夫斯基将音乐融入舞蹈之中,加强了舞蹈的戏剧性和音乐性,使得舞剧音乐可以与舞蹈融合,也可以单独为了音乐会演奏。
整体来看,柴科夫斯基音乐最大的特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深刻的抒情性,二是强烈的戏剧性,其中“悲剧性”是他作品中最常用的情绪。柴科夫斯基虽然与“强力集团”在创作风格上有所不同,但他与“强力集团”的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认可民族音乐在俄罗斯音乐中的重要性,同时也都认为应该继承和发扬由格林卡确立的俄国专业创作的优良传统。但在具体的音乐作品上,“强力集团”的作曲家们似乎更加专注于歌剧和交响乐,同时对民族性有着某种执着,同时也在一些作品中看出作曲家们对异国音乐的兴趣。而柴科夫斯基的音乐题材、形式更加广泛,音乐作品更加具有“国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