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的经验来讲,学习乐器和国籍无关,这和孩子的智力和天赋等有关。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中国的孩子在学中国乐器和中国作品的时候会更有优势,但事实证明,并不是,很多同学在学习中国音乐时,仍然没办法学的很好,中国孩子在学中国音乐时,也会出现“一倍”的差距。这么多年教过的钢琴学生差不多得有一百多个了,在这些学生中,你会发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一个人的认谱、手型、落键、演奏、表现等都会有差异,我觉得这是由生理条件、认知能力、思考能力等自身条件决定的,并非是这个孩子的国籍。
我说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在我的钢琴学生中,有4对双胞胎学生,每对双胞胎出生基本是前后脚,且长相都极度相似。正常来讲,大家普遍会认为双胞胎的能力是接近的,但我通过4次“实验”发现,即便是双胞胎,在学习钢琴这件事上,也是有差异的。双胞胎之间主要的不同,体现在进度、力度、风格。通常二者之中,会有一个人弹的更快(更愿意练琴),会有一个人弹的更有力量,会有一个人弹的更有感情。这些特质有时会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也会分布在两个人身上。这种差异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不太明显,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似乎十分习惯“保持相同”。我在教第1对双胞胎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我也会有一种思维,就是一定要让双胞胎保持在相同和接近的水准。但随着学习的时间变长,我明显的感受到了两个人弹琴时的不同,后来我也在想,为什么双胞胎就一定得“保持相同”呢?后来,我结合两个人不同的特点,进行了差异化的教学,并在之后的2、3、4对双胞胎中,运用了同样的思路,事实证明,效果还是不错的,两个人之间的钢琴学习和演奏会形成差别,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特点。
再结合这道题来说,我在给这些双胞胎布置作业时,会有一些中国作品,两个人在学习和演奏作品时,还是有一些不同。双胞胎是如此,如果把范围扩大到我所有的学生,同样一个中国作品,不同的学生之间的学习和演奏的差别就更大,甚至会出现题主提到的“一倍”的差距。
再者,从音乐本身来讲。如果这个音乐有“乐谱”,不同的人学习这个音乐就不会有根本的区别,因为大家都得按谱去演奏,差异只不过是“快”与“慢”、“好”与“坏”的区别。外国小孩有能弹的好的,那中国小孩也一定有能弹的好的。还有就是,巴赫的音乐是属于巴洛克时期,爵士是在20世纪之后才兴起的,如果外国小孩真的对外国音乐有感觉,为什么对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就没有感觉?或者说,为什么在巴洛克时期就只能是巴赫,斯卡拉蒂的作品会不会更有感觉?
所以,一个小孩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对他的乐器学习可能会有一些影响,但这种影响不大。更能影响孩子乐器学习的是孩子的个人能力和整体素质。
以上。
但不得不说,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课题。现在以我的经验来讲,是以上的结论。但如果真的有相当规模的数据能证明,“不同地区的孩子在学习所属地区的音乐更有优势”,那还真的是一个让人惊奇的事。
有一定道理。一方面是你从小在欧美国家长大,哪怕是已经不再流行了式微了,爵士乐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频率还是会大于在中国,耳濡目染是学习音乐极为重要的基础因素。
另一方面爵士乐来自于美国,它的旋律与节奏语感和英语是很接近的,里面的一些节奏你在中文里不太听得见。所以反过来欧美国家的人要学习中国民乐也有一个中国人自己学不会遇到的天然屏障。
包括为什么很多人说南美国家不管是它的音乐还是舞蹈对我们来说都难以把握,那是因为那种节奏就存在于人家的语言里。
只不过这种东西也就是一个先天附加的门槛,是完全可以靠后天的努力去客服克服的。
学习巴赫也是同样的道理,只不过可能国内外的学生没有像在爵士乐方面那样有比较成系统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