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普通民众对音乐的审美水平没有大幅度的提高? 第1页

  

user avatar   AirS 网友的相关建议: 
      

私以为,不同角度来看,“提高”二字的定义差别太大,造成了这个结果。

对音乐从业者而言,审美“提高”主要指作品平均水平从三和弦进化到7,9,11和弦,从单一的抒情ballad风格进化到funk,fusion,or edm等各种多元化,这样的进化是很容易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获得的。

等到全民耳机一买一两千,音箱一买三五千的时代来临,听众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增强,现在许多纯靠卖人设而作品单调的“音乐人”自然会被淘汰。君不见发烧友的审美都和普通民众不太一样么。这也是molho老师所指的billboard没有差混音的原因。

民谣其实也是实实在在的提高了(虽然提高的量很少),不过是歌词水平上的提高。

虽然民谣里不乏平庸作品,但至少“不要到处抠抠”或者“美 你这么美 你这么美”这样的歌词在民谣界还是无法立足的。只不过,这个提高暂时还没渗透到音乐本体的层面,毕竟民谣的欣赏点本来就不在音乐本体那点一把吉他分解几乎写完的信息量上。

以及,时至今日,我不太赞成从审美上将“普通民众”和音乐人对立开来。从平均智商角度而言其实大家无异,虽然内容形式的高低在很多地方很明显,也有很多前置条件和门槛,但还没有高到需要划线的领域(毕竟音乐人也是普通民众的一种)。对于普通民众在适当条件下能够培养和音乐人无异的审美内容这一点,我个人还是抱积极态度。

不过也有一点我比较抱悲观态度的,就是偶像崇拜的偏见会一直存在来左右民众审美,当一个“低调认真善良温柔努力为人正直”的偶像创作出水平较平庸的作品时,依然容易获得很高评价(虽然这些品质都没什么门槛),而一个猥琐死胖子作者的同类作品则不容易受人欢迎,这个恐怕就不是经济发展所能改变得了的了→_→


user avatar   tigerchou-7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提高流行音乐审美水平需要泛听

这个泛听不是说我听了多少个歌手听了多少风格,毕竟流行音乐里大部分的风格分类都是扯淡

不记得哪位大拿总结过

音乐鉴赏有三个入门阶段(鉴赏歌词的自动略过)

第一步是旋律,抓耳动听即可

我想大部分听众都在这个阶段

第二步是律动,你可以不懂ballad funky swing等等这些名词,但是你得能感受这些律动区别

经过这个阶段,可能会对节奏简单的,无弱起,切分,奇数连音等等的旋律或编曲感到厌倦,而进一步去听更复杂节奏的音乐

第三步是和声或是编曲

能够感受和声与旋律的联系(纯听觉上的,比如低音与旋律),可以感受非调性和弦(感觉暂时跑调了或是很怪,很cool),可以感受不同乐器间的配合

经过这一步可能就会对和声或编曲简单的音乐感到厌倦,进而去听有爵士和声的音乐

音乐可以无高低,但是有分复杂和简单,审美可以很主观,但是也得有美学的理论基础,所谓审美或者鉴赏能力,就是能否鉴赏复杂美学的能力,一个审美能力高的人可以推崇简单的美,但是作为基础,不能没有欣赏复杂美的能力

以上是鉴赏能力的概述,但问题是怎样才能完成这些步骤?

我觉得就是泛听,泛听每个时代的风格元素,但是就追星,随大流或者说是靠主流媒体的宣传来“摄入”音乐来说,效率是极其低下的,毕竟这些方法所能听到的音乐元素和年代跨度不够多和大,最重要的是现在所听到的音乐流派基本上是成熟的,已经融合了很多根源音乐元素的

国内是完全错过了60~70年代这个流行音乐成长的年代,80年代后流行音乐基本完全成熟,因此传入国内后很多的根源音乐风格不会有太大的受众,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都是融合了很多元素的,而且经过“市场”检验的,符合大众口味的音乐,大家更本无法区分这些根源音乐元素(才会有把blues当jazz,把欧美苦情3拍芭乐当blues,把的士高当摇滚,把电子舞曲叫做dj等等)

因此没有办法做到音乐元素和年代跨度的泛听(或者压根听不到,被误导),有可能想要听一些律动和和声比较复杂的音乐都不知道到哪里去找

现在有网络了,按理说找这些音乐不是很方便么?其实不然,第一,越方便选择越多,选择越多区分的困难越大,特别是也会收到市场的误导,比如某些音乐平台的分类,某某压根就不是唱爵士的爵士女伶,还有篡夺(很相像)音乐专有名词的乐队组合,比如BigBang和BigBand, bebop和某丝袜鼓手的乐队

第二点是,现在国内经济发展了,但是整个社会都是一个高速的社会,普通大众没有时间去了解音乐文化

而对于某些根源音乐元素,可能是先了解其文化,才开始接触这种风格,例如不了解60年代左右全世界的左翼文化运动,不了解垮掉派,嬉皮运动,就不会去尝试去听那个年代的音乐,而正式那个年代摇滚乐大爆发,很多的音乐元素的源头都可以追述到那个年代,以这个为开头,可能就会去了解摇滚乐的源头,了解blues和jazz

有时间去了解这些文化的人一般都在校是大学生,或者成功实现财务自由的老板们(退休大爷大妈因为时代原因听红歌,跳广场舞,这里不谈),因此可以发现,喜欢去音乐节或者live houes的一般都是听摇滚乐的大学生,他们的鉴赏水平相对于社会人员要高,喜欢用古典,爵士装逼的,一般都是“成功人士”,他们需要这些审美水平去充实自己的谈资

而普通的务工人员,苦逼的小白领等等只能被迫接受主流媒体给的音乐,为了舒缓工作压力,业余时间也只能打打手游,看看直播听听喊喊麦,夜店迪高买醉了,曾经有梦想的,最多也就看看主流媒体的音乐选秀节目,听听情怀聊以自慰了


user avatar   sithfer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许多电影中背景音乐多为宏大壮丽的交响乐,那这些配乐是怎么录制的呢?是每种乐器都配有一个麦克风收音,还是整体录制后期调音呢?


  

相关话题

  如果把世界各大钢琴家/钢琴演奏家放到一个琴房练琴会是什么样子的? 
  没学过乐理的也可以创作,是基于什么? 
  作为一个会弹吉他的女生是什么体验? 
  严肃音乐已经死了吗? 
  不学习音乐理论有可能成为一名专业音乐作曲家吗? 
  如何比较薛之谦和华晨宇的音乐造诣? 
  文艺青年最后怎么样了? 
  汉斯季默创造的电影配乐属于交响乐么? 
  有哪些歌曲表面三观极正,骨子里三观极歪? 
  少数民族、欧洲人、南美人和中亚人相对汉族、日韩民族不是较为能歌善舞?为什么?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中央美术学院会允许葛宇路这样的学生毕业?
下一个讨论
晚上饿了给自己做什么好?





© 2024-05-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