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是没啥用,但大家现在都在考。
这个十级证我小时候也考了,但我从来不和人提,因为我在音乐学院,要是把这个事当回事,是会让人笑话的,哈哈哈!
在业余学琴的人里,这个证对一个人的升学和晋升也没有什么实际用处,可能在有些场合会其到参考作用,但不会有决定性作用。因为考级这个东西,本身就是一个为了盈利而存在的项目。你看,国内考级有中央音乐学院的、中国音乐学院的、中国音乐家协会的、上海音乐学院的等等,国外的有英皇、美国联邦考级等等。这些考级项目的整体评判标准就不一样,而且这个标准发散到全国,区别就更大。所以,通常会出现一些人可以很轻松的拿到一个“十级”,也有人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才能拿到“十级”。
我在小时候身边有这种人,为了“十级”而学琴,学了一两年,什么基础课都不弹,只练十级曲子,最后过了,他们会自信的和别人说:“十级不是有手就行吗,这还用练吗!哈哈!”。这种选手往往只能获得短暂的快乐,因为再过半年,他会发现,自己之前学的全忘了!
还有一种人,勤勤恳恳学琴多年,然后厚积薄发考一个十级,这种虽然没有那么快获得“十级”证书,但是收获的是音乐的积累,这种选手一般不练会手生,但绝对不会忘!
那你会说,不都是十级吗,有个证不就行吗?我觉得这也就是问题所在,现在绝大多数人学习钢琴,太看重目的了。
家长花了这么多钱,付出了这么多精力,其实是对孩子的钢琴学习有期待的,而这份期待具体化,就是一张考级证书。孩子能获得一个十级证书,家长们也算是能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这些年的付出没白费!
孩子呢,费劲巴力的学琴、练琴,在别人玩的时候,自己还要弹钢琴,挨着老师的骂,受着家长的打,终于熬到不用学琴啦,考个级也算是给自己学习的一个交代,拿到证书,皆大欢喜!
但是,我觉得大家往往忽略一件事,就是学习音乐本可以不为“证书”而学,学习音乐的过程和回忆,不也算是一份“证书”吗?
证书不重要,快乐才重要!
我回想我小时候学琴的经历,最快乐的事倒不是我拿到了钢琴十级或者比赛获奖,而是我能通过给我小姨弹一首《茉莉花》,换了一个喜欢的遥控吉普车;在小学合唱队当钢琴伴奏,得到了老师们的重视;在元旦晚会上弹琴,暗恋的女生能多看了我一眼。这些都是音乐带给我的不同的体验,这些事不也挺美好的嘛,它不比一张纸更值钱吗?
当然,我觉得考级还是可以考的,但我觉得大家应该更注重学习的过程。因为,钢琴说到底只是一个技术,就算一个人练的再好,但凡他没时间练了,还是会退步的。所以我觉得,关注学完钢琴能留下什么,似乎更重要。我觉得我对我的学生的期待,就是能有相对扎实的演奏技术,同时能懂一点音乐,就够了。如果我的学生们能因为我,能听懂勃拉姆斯、能知道瓦格纳,我觉得我也没白付出这么多心血。
我现在给我的学生上课,经常会结合留的作业,讲授不同音乐家和音乐历史的故事。我也会经常和他们交流,问问他们对不同作曲家人生选择的看法,以及他们自己的想法。我觉得作为老师来讲,收获还是很大的,我也希望他们长大之后也会回忆起,曾经小时候钢琴老师,让他们的人生因为音乐有了不同的体验和思考,而不只是收获了一张“十级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