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古典艺术为何越来越没落? 第1页

  

user avatar   fu-dong-dong-42-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至少,“古典音乐”还没有没落,它只不过是换到了大家看不到的地方继续繁荣。

我相信绝大对数人认为好听的古典音乐,都会是属于“调性音乐”时期的,因为这些音乐是有旋律的,而这些音乐往往创作于20世纪上半叶以前。而从20世纪开始,西方古典音乐已经朝着一个新的方向发展了,因为它的创作已不再基于“音乐旋律”,而是基于“作曲技术”,所以20世纪以来的西方音乐似乎更多的在专业音乐圈子里传播,业余欣赏者很难通过“感性”来欣赏,因为它通常不具备很好的“可听性”。不可否认的是,20世纪的音乐的流派要更多,作曲技术要更“复杂”,它要比之前任何时期要更“繁荣”。

那,我们就说“调性音乐”时期的古典音乐,为什么现代人听的比较少呢?

我觉得这和时代和社会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在巴洛克、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欣赏音乐似乎是贵族和百姓为数不多的消遣方式之一,大家很少有别的选择,所以他们甘心在音乐厅里坐上一两个小时,欣赏古典音乐,他们也愿意去研究研究不同作曲家的创作,聊聊古典音乐作品。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古典音乐的观众群体是很大的。这类似于中国清代的京剧,当时大家可能没有更好的消遣方式,看京剧应该是当时最有意思的娱乐项目,所以它火!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在进步,科学技术在发展,作曲技术也在不断突破,但“传统”的古典音乐和京剧,都很少有听了,为啥呢?

因为它们是在过去历史时代下的“产物”,而现代又出现了新的“产物”,所以“旧的”被“新的”代替了。

在现代生活中,与其看一场听不懂的音乐会和歌剧,我们去看一场电影是不是更好,去看一场演唱会是不是更爽,或者在家打游戏是不是更嗨,等等。作为一个“非必须”且需要“思考”的项目,很多现代人觉得欣赏古典音乐略微有一种“压迫感”,所以他们可以选择不去欣赏。

缺乏古典音乐的知识,也是大家少听古典音乐的原因,因为古典音乐确实艺术性很高,每一部作品都凝结了作曲家的构思和想法,而你要真的一点不懂,还是挺难听懂的。

而且,从音乐作品上来讲,交响乐、歌剧动不动可能就得几十分钟半个小时,要是自己懂一些还好,要是不懂,这些作品跟催眠曲基本没有区别,别说是业余爱好者欣赏古典音乐,就算是我在音乐学院呆这么多年,我有一次也在一场“现代音乐作品”音乐会上睡着了,哈哈哈!

综上所述,我觉得一个业余爱好者喜欢古典艺术还是很有追求的,但我觉得也不用纠结它没落还是不落寞,因为大家欣赏的古典艺术说到底是过去的东西,我们没必要纠结过去的东西为什么不在现代流行,因为“新的”取代“旧的”,是历史的必然,我们生活的时代也有它的美好。如果真的喜欢古典艺术,保持这份喜欢,就够了。

以上。


user avatar   rong-yu-64-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时代主流的东西必然属于那个时代本身,与那个时代的物质和思想密不可分。绘画建筑什么的我不太懂,重点拿西方古典音乐来说吧。题主所谓的古典音乐其实并不是一个时代的音乐,钢琴被发明之后羽管键琴的时代便结束了,从前十几个人的乐队就已经是最大编制,可到老柴马勒的时代,大炮也被拿来作“乐器”,一支交响曲可以用到上百人…钢琴工艺那样复杂,其成熟和普及必然是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后的。巴赫之前的作曲家们并没有88个琴键那么宽的音域,也没有那么清脆多变的音色供他们创作,所以时代不同,音乐风格必然大相径庭(学钢琴的孩子们一定都记得弹巴赫时被要求跳音不要弹得那么跳)。

现在我们用“古典音乐”一言蔽之,但其实古典音乐作为描绘这个世界的一种方式,随着不同作曲家对事物的感受方法,表现重点之不同而有着天壤之别。贝多芬用音乐来表达理想与思想,德彪西用旋律的流动来勾勒出感受本身,一个时代的主流思想的体现是多方面的,这也是为什么音乐建筑绘画等等艺术形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听着德彪西就适合看印象派,你去看13世纪的宗教绘画试试,怕不会现场精分。


所以,就算是在“古典音乐”范畴之内,也存在着不断绝的变化与更迭。一个流派的兴起也意味着上一个的没落(这里的没落不是不再受重视的意思,而是意味着这一个时代的主流作曲家不再用他们前辈的方式来创作)。作曲家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追求新的可能性,贝多芬的作品在当时被主流所诟病正是因为他改动了交响乐乐章的定规(第二交响曲第三乐章贝多芬将小步舞曲改为了谐谑曲),可这一改动自他之后成为了新的惯例。这种孜孜不倦的继承与追求本身其实从来都没有变过。现代作曲家们继承和探索古典音乐的努力方向是非常多面的。音乐可以是哲学的(马勒,布鲁克纳)可以是计算精确的(梅西安),后辈作曲家们将前辈们的东西消化揉碎,致力于在某一个新的点将其向更极限推去。音乐的可能性的边界究竟在哪里?小提琴可以是乐器,大炮可以是乐器,观众们发出的悉悉索索可不可以(请参考著名的4分33秒)?呼吸声尖叫声锯木头声又可不可以(请参考实验音乐)?在莫扎特的时代,音乐是为了美与和谐,可是上帝已死,谁又规定了音乐必须好听?于是,咆哮,悲痛,死亡,空虚,为了更加诚实地表现这些从前被选择性过滤或者美化的主题,音乐变得越来越“诡异”,音乐家们用上了各种手段,不遗余力地虐待我们的耳朵(写这段话时突然想起了王西麟的第三交响曲,绝对说不上悦耳,但是仍然有震撼人心使人流泪的力量)······而发生过这一切的变化,又怎么可能再回头?所以古典音乐没落了。这其实是一个“秃子是从拔掉第几根头发开始算秃子”的问题。变化是线性的,我们站在质变的这一端可以断言古典音乐的没落,却没法断言它从哪一天开始没落。

我们今天常说,传统没落了,古典没落了,这其实是一个非常让人容易误会的说法。因为,正如我前面曾提到过的,没落和不重要、不受重视是完全两回事。不算对于旧作品的新演绎(二十世纪可以被称为是演绎的时代,一位又一位指挥大师将古典作曲家们的作品赋予新的情绪和内涵,今日也有古典跨界如马克西姆)就只说现在的流行歌曲“抄”了多少古典音乐——平均律,圣母颂,卡农,欢乐颂,自新大陆......只怕你不找,不怕你找不到。答主当年被SHE那首波斯猫的旋律惊艳的不行,隔了好几年才知道那也是原封不动拿过来的(科特比的波斯市场)。除了照搬,还有更深层次的借鉴与探索,光听是听不出的,圈内人会眉头一皱摸摸下巴:“这里的手法很有xx的风范”然后会心一笑,我这个圈外人没那个本事就不多说了(比如,感兴趣的话题主可以去听听谭盾)。

说到这里,还剩下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既然说变化是线性的而不是爆发性的,那为什么今天的所有人都清楚的知道现在已经不是古典的时代了?那是因为,变化虽然时时在发生,变化的速率却是几何倍数在提高的。十五世纪的三十年与现在的三十年完全不是同等的时间,资本主义与全球化的发展将人类社会引向了这个方向(我这里实在说的简单,详细请参考资本论)。变化已经发生,并且正在——而且是以更快的速度——发生,一切都不可能回到过去,所有人都被卷入了这个“现在”,包括太平洋小岛上的土著。今日的社会当然有人仿佛活在之前的时代,也有人歌颂和缅怀之前的时代,但这一切都不可能指向回溯,其目的也本就不在于回溯。一切都是现在本位的,包括历史。

描绘这个加速碎片化的世界不可能是相对完整一体化的古典音乐可以完成的任务,古典音乐像一个实心的圆点,被时代点燃向每一个方向爆炸,选取任何一个方向(包括“古典音乐”这个方向在内)都已经不是原来。时代变了,古典音乐必然没落。所以,痛心疾首大可不必,我们作为当今世界的一个碎片,隔着时代的薄雾往回望望,心折于那惊心的美,然后,在了解了更多古典音乐之后自然会发现,它是怎样被掰开了揉碎了仍然活在当今音乐的每一个小节。


以上,希望对题主有帮助。




  

相关话题

  如果让普通人去演舞剧或话剧,她在表演中会出现哪些问题? 
  为什么二次元作者往往不喜欢让党争人气第一的女角最终胜利? 
  小孩子学绘画是把学习造型放第一位?还是发展想象力放第一位?还是培养艺术感知力放第一位?为什么? 
  如何为画廊取名? 
  有哪些看起来很假其实是真实的照片、人、事? 
  章子怡称「在表演艺术上,没有天赋的努力是毫无意义的」,你认同吗? 
  如何才能喜欢上马勒的音乐? 
  国外有什么传统的戏剧形式?和国内的传统戏曲有什么区别和共同点? 
  从事演出活动的时候遇到过哪些尴尬的事情? 
  民族交响乐干不过西洋交响乐,原因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音乐越高级越好吗?为什么?
下一个讨论
钢琴业余十级证书有什么用?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