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关于古典音乐,在音乐史上一般划分有5个时期: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20世纪,这样的时期划分是依据什么来的? 第1页

  

user avatar   fu-dong-dong-42-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古希腊时期音乐的特征

西方音乐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在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地球上出现了人类的“四大文明”。其中在地中海地区的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欧洲文明的开端,它兴起与公元前2000年希腊南端的克里特岛

古希腊文明发展到了公元前800年左右,原始氏族社会逐渐瓦解,希腊各地开始建立起了很多奴隶制的城邦国家,其中一个城邦十分重要,这个城邦就是——雅典。在公元前5世纪,以雅典为中心的古希腊文明,在哲学、戏剧、音乐、建筑、雕塑等文化都发展到了很高的程度,目前大家耳熟能详的毕达哥拉斯、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都是在这个时代的人物。

目前可知的,最早的欧洲音乐便是古希腊音乐,并且根据一些资料可以得知,在欧洲的音乐中心曾经是在古希腊。古希腊人认为音乐是由“神”创造的,所以,他们的音乐活动通常都和一些宗教祭祀活动有关。

1.乐器

古希腊常用的乐器有两种,分别为:里拉琴(Lyre)和阿夫洛斯管(Aulos)。

里拉琴是拨弦乐器,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业余演奏者都可以演奏的乐器。

在里拉琴基础上,发展出了基萨拉琴(Kithara),体型比里拉琴要大,主要用于伴奏和独奏,是一件需要专业演奏者演奏的乐器,它经常被用于朝拜日神阿波罗的仪式上,也用于为当时的声乐伴奏。

阿夫洛斯管是一件管乐器,演奏者经常需要手持两根管同时演奏,它主要用于朝拜酒神迪奥尼索斯的仪式上,也常用于当时的戏剧伴奏。

2.音乐作品

因为古希腊文明距今时间过于久远,目前仅发现了40个古希腊音乐作品和片段。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塞基洛斯墓志铭》、阿波罗神殿的两首圣歌、克里特岛上的三首梅索梅德斯的赞美诗。等等。

二、古罗马时期音乐的特征

古罗马征服了希腊之后,基本上继承了古希腊的音乐,但也在一些方面对古希腊音乐进行了发展,比如:在古罗马,音乐在私人的娱乐和教育场合更加活跃;阿夫洛斯管在古罗马时期出现了一种变体,叫提比亚(Tibia)。提比亚普遍应用于罗马的宗教仪式、军乐队和剧院之中。

在古罗马末期,一件很重要的事是,基督教在地中海地区和罗马帝国兴起了,特别是在313年《米兰敕令》承认其合法地位后,变得更加壮大,这使得基督教仪式的音乐也逐渐开始发展。随着教会取代了罗马帝国的政治权利,其成为影响音乐发展的主要力量。

早期基督教的音乐有几个特点:

第一,基督教会保留了古希腊、古罗马的音乐特征,但又同时反对音乐的娱乐作用,主张音乐要服务于宗教;

第二,基督教会会有很多仪式和祭奠活动,而在特定的仪式和祭奠活动上,会有特定的音乐;

第三,基督教在传播到欧洲的各地后,形成了不同的仪式传统,这就使得产生了不同的仪式音乐,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法国的“高炉圣咏”、西班牙的“莫扎拉比圣咏”、米兰的“安布罗斯圣咏”等等。

三、中世纪音乐的特征

一般来说,欧洲的中世纪是指才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到15世纪文艺复兴开始为止。“中世纪”这个名字也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发明的,具体这个名字是指在“古罗马古希腊时期”与“文艺复兴”中间的这一段时期。“中世纪”的名字往往带有一种贬义,用来形容这个腐朽的被宗教笼罩的“黑暗时期”。

中世纪的音乐,分为两个时间段,四个层次。

两个时间段分别为5-13世纪和14世纪;

四个层次是:在5-13世纪时期的宗教音乐、世俗音乐、音乐理论三个层次;在14世纪时期,法国音乐和意大利音乐比较重要。

四、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特征

大约1430—1600年这段时期,在西方音乐历史上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Renaissance)这个词原为“再生”的意思,最早被用于历史学科的研究中,在后来被用到文化艺术历史中。开始指绘画、雕塑、建筑这些艺术的历史时期,后来概念被扩大后,也用于音乐历史的范围。

“文艺复兴”在当时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指15—16世纪的艺术家们,由于无法再继续忍受中世纪的艺术风格,从而想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艺术风格;第二层含义是指当时的作曲家们,想要复兴个人思想意识的解放,不希望再受到宗教的束缚。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都是这个时期的。

15世纪——16世纪初,是文艺复兴发展的早期,在这一时期欧洲有三个地区的音乐比较有代表性,分别是:英国音乐勃艮第地区的音乐佛兰德乐派

五、巴洛克音乐的特征

从大约1600年(也有人认为从1580年前后)到1750年这一个半世纪,在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为巴洛克时期。“巴洛克”(baroque)一词最早来自于葡萄牙语的“barroco”,意指“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在18世纪,用来嘲笑一些奇怪的建筑。在19世纪,开始它来不带贬义的形容17—18世纪的美术与建筑中的华丽风格。在20世纪开始,音乐家们才开始用“巴洛克”来形容音乐历史中的时期。

“巴洛克”在音乐史中可以指一段时期,也可以指一种风格。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总体来看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第一,两种常规。这是蒙特威尔第提出的音乐理论。他认为,在巴洛克时期,存在两种“常规”,其实可以理解为两种“音乐风格”。一种风格为采用了文艺复兴时期复调技法的音乐风格,即“古代风格”,蒙特威尔第称称其为“第一常规”(prima prattica);另一种风格为较多采用了不协和音的复调技法的音乐风格,即“现代风格”,称其为“第二常规”(second prattica),蒙特威尔第自己认为自己很多使用不协和音的复调作品是第二种常规。这两种音乐风格在巴洛克时期同时发展,逐渐形成了不同的音乐创作趋势。

第二,通奏低音,也叫数字低音。通奏低音算是一种记谱法的改变,也使得音乐表现方式发生了变化。在文艺复兴时期到巴洛克时期,四线的纽姆谱逐渐演变为“五线谱”,巴洛克时期的五线谱下方会有一些数字,这些数字主要用于为伴奏者的和声提供参考,这个数字就是一个独立的声部。比如:复调的多个声部在演唱的同时,会有一个演奏者根据数字标注的和声,进行即兴演奏,为多个声部进行伴奏。演奏这个声部的多是键盘乐器,或者可以演奏出和弦的乐器。而且,巴洛克时期的通奏低音更加强调最上和最下两个声部,这就促使了巴洛克时期的旋律和伴奏的音乐模式的发展。

第三,“情感论”。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或服务于宗教、或用于娱乐和欣赏。而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更加注重如何用音乐唤醒人们的情感。

第四,调性和声与对位。我们熟悉的大小调体系虽然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逐渐确立,但在巴洛克时期更加成熟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音乐与对位技法,在巴洛克时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第五,声乐与器乐。在巴洛克时期以前,由于宗教限制了器乐音乐的发展,声乐一直是西方音乐的主体。但是在巴洛克时期,随着宗教权威的不断下降,器乐音乐在巴洛克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甚至在巴洛克晚期开始,器乐音乐已经超越了声乐音乐的地位。

六、古典主义音乐的特征

“古典的”(Classic)一词原指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和建筑中的经典,而“古典主义”则多指后人运用古典风格原则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这些作品通常是高贵、单纯、平衡、完美,具有较为严格的艺术目的,和对装饰性的约束。在音乐史上,将18世纪到19世纪初划分为古典主义时期,更具体的话,有一些学者认为可以限定在1730—1815这一段时间。但实际上时期的划分是相对的,它与前后的巴洛克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也会有一定的重叠。

在“古典主义时期”内通常又包括两大时段:“前古典主义时期”(Pre—Classical)和“维也纳古典时期”(Viennese Classical)。

“前古典主义时期”通常也被称为“后巴洛克时期”。宽泛的说,“前古典主义时期”可以用来代表维也纳古典时期以前的任何音乐。这一时期相比与之前的“巴洛克时期”在音乐风格与体裁的发展上又向前发展了,莫扎特和海顿早期的作品属于这一时期。

“维也纳古典时期”通常也被称为是“古典主义高峰”(High Classical),这一时期通常是指18世纪末叶到19世纪初,主要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成熟时期的创作为代表。这一时期,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在“前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积累上进一步发展,风格逐渐明确,形成了期独特的典型特征。

(一)古典主义时期的社会背景

18世纪中、下叶的欧洲,欧洲工业革命(Industrial Revoluntion)使得欧洲完成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在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之后发现,人类是通过不断进取是可以改变社会和历史的。

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法国“百科全书派”掀起了“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启蒙运动是在17—18世纪一场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的反封建统治、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是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后又一次反封建思想解放运动。这次运动主要以法国为中心,其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宣传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行动与思想上的准备,其影响遍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

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在德国文学戏剧界展开了“狂飙突进运动”(Sturm und Drang),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其代表作品,作品通过“维特”这个形象的故事表达了人类内心情感的奋进精神。狂飙突进时期的作家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特别是卢梭等人的哲学思想的影响,他们歌颂“天才”,主张“自由”、“个性解放”,提出了“返回自然”的口号。这种对人的本性、人的自我价值和情感的自觉关注,为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思想观念做了一定的预示。在“启蒙运动”和“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18世纪的欧洲艺术与音乐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并走向高度的繁荣与发展。

在这一时期,欧洲各个国家新兴市民阶层不断壮大,18世纪的欧洲音乐也由原来的宫廷、教会开始走向了市民百姓的生活,这促使了这一时期的艺术作品出现了世俗化、民众化的趋势。18世纪,印刷技术得到了一定的推进、乐器的制造技术也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进,特别是羽管键琴向钢琴的过渡,这为演奏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音乐风格

在“前古典时期”主要有三种音乐风格,分别为:“洛可可风格”(Rococo)、“华丽风格”(Galant)、“情感风格”(Empfindsamkeit),这三种风格与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并存,同时也是18世纪音乐风格的衍变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

“洛可可风格”是18世纪在装饰艺术中的一个术语,通常是对典雅精致、轻盈小巧风格的描述,后来音乐领域借用这一术语特指18世纪欧洲的一种音乐风格。具体在音乐领域对“洛可可风格”的界定目前还是比较模糊的,但通常来说,这种风格一般是指18世纪的法国音乐,通常是包括法国古钢琴音乐和法国歌剧中芭蕾舞蹈中的音乐,同时也包括一些其他国家地域作曲家创作的类似风格的的作品,如佩格莱西的喜歌剧《女仆作夫人》通常也被人们成为是“意大利的洛可可风格”。

“华丽风格”是一个在18世纪被广泛使用的术语,通常指伴随着轻快的、周期性的旋律和适当的演奏方式的音乐。“Galant”这一词并非是18世纪所创,其最早意为“英勇的”,在16世纪30年开始,“Galant”的含义逐渐变成了“优雅的”;在17世纪法国的组曲中,有许多被称为“galanteries”的作品;从18世纪开始,在当时的很多音乐作品中,开始较为普遍的使用“Galant”用来形容自己的作品风格;在18世纪下半叶,出现了很多“Galant”或“galanteries”风格的的器乐作品,这一时期可能是“华丽风格”在器乐音乐发展中的顶峰。“华丽风格”它的词义包括:明晰的织体、带常用终止式的周期性乐句、随意装饰的旋律、简单的和声、不协和音的自由处理。”“华丽风格”在某种程度是在18世纪教堂音乐盛行的背景下,作曲家们从教堂音乐风格中突破的一种产物。

“情感风格”主要是指在18世纪中叶在北德产生的一种音乐美学观念,作曲家秉持着这种观念创作出很多具有“情感风格”的作品。其中主要主要以C.P.E.巴赫的交响曲和键盘奏鸣曲等作品风格为代表。“Empfindsamkeit”这个单词,最早在18世纪通常被翻译为“感性的”,后来逐渐被音乐领域用来形容一种音乐的风格,这种风格的美学目的是希望能够通过主观的表达最终能和听众达到一种亲密而敏感的关系,甚至能使得听众为作品动容。“Empfindsamkeit”是在欧洲广泛流传于不同领域的一种审美标准,它最早并非出现在音乐中,其是起源于英国的文学,在当时英国的文学领域中认为,情感的即时反映要比理性思考更能衡量人们正确的道德行为。C.P.E.巴赫一直与英国文学界的关系十分紧密,由此在他的很多作品中,借用了这种风格,如在《普鲁士奏鸣曲》中就明显了体现了“情感风格”。这种风格与巴洛克时期追求类型化的情感表现不同,它是在“华丽风格”的基础上形成的,但其更注重内在的激情,但又避免了许多华丽的装饰。因为“华丽风格”主要流行在18世纪中叶的德国,所以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种风格的出现与同时期德国“狂飙突进运动”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以上的“前古典时期”的音乐风格逐渐融合为一种风格,即“古典主义风格”,渗透在“维也纳古典时期”海顿、莫扎特的早期作品中,甚至在贝多芬的一些作品中。这种风格的旋律经常由短小的乐句构成;两个乐句会形成呼应;常用分解和弦的重复音型,即“阿尔贝蒂低音”;结构和主题中的对比开始加大。等等。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古典主义时期进入到“维也纳古典时期”,这一时期延续了“前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的同时,产生了一些新的趋向,并且在音乐家的创作中可以看出,巴洛克时期的复调音乐风格已经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古典主义音乐的主调音乐风格,“维也纳古典时期”的音乐的总体艺术风格特征完全形成。这一时期的音乐语言精练、质朴、亲切,形式结构明晰、平衡,音乐中的矛盾冲突不断的加大,音乐更具有内在的发展动力与思想内涵。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音乐大师们的创作,体现出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确立了西方古典音乐的经典范式。

七、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

“浪漫主义”通常是指19世纪的19世纪前后这一百多年(1790—1910)的西方音乐历史,即浪漫主义作为主导潮流支配和指导着大多数作曲家的时期。它最早覆盖贝多芬晚期的音乐作品,最晚可以到勋伯格使用“十二音”之前音乐作品。

在法国大革命的冲击下,18、19世纪的欧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用“理性”来代表18世纪的话,那19世纪的突破“理性”。欧洲艺术家们在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积累的所有情感与想法,在19世纪都崩发出来。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在时代的影响下,也具有了其独特的风格特征。

在浪漫主义音乐中,作曲家们尤其强调抒发个人情感,常常将音乐与文学、诗歌、戏剧、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相联系,甚至为了突显作品的内涵而给作品加上标题。在体裁形式上,也做了很多突破,作曲家们创造出了很多综合或灵活的体裁形式,比如交响诗、叙事曲、谐谑曲、狂想曲、前奏曲、音乐瞬间等等,古典主义时期的传统体裁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追求个性化、情感化的过程中,作曲家们在音乐素材上开始关注民族民间音乐的使用,同时在和声上也开始朝着无调性的方向发展,管弦乐队的音响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开发。等等。

在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中,主要包括以下音乐与风格:

其一,浪漫主义时期的歌剧。

主要包括:法国歌剧、德国歌剧、意大利歌剧。

其二,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作曲家。

主要包括:舒伯特、柏辽兹、门德尔松、舒曼、肖邦、李斯特、勃拉姆斯。

其三,民族主义音乐。

主要包括:俄罗斯民族主义音乐、捷克民族主义音乐、匈牙利民族主义音乐、波兰民族主义音乐、挪威民族主义音乐、芬兰民族主义音乐。

其四,晚期浪漫主义音乐。

其五,印象主义音乐。

其中,在19世纪上半叶的音乐似乎更多以作曲家的个人特征比较鲜明,而下半叶的民族主义音乐、晚期浪漫主义音乐、印象主义音乐的整体音乐风格特征似乎更加明确。

(一)民族主义音乐的特征

19是30年代至20世纪初,在东欧和北欧的一些国家先后出现了一批作曲家,他们立志于发展本民族音乐,分别在各自的创作中采用与民族相关的题材和形式,反映了民族的风情和精神,人们称这些作曲家为民族主义作曲家或民族乐派作曲家,他们的音乐被称为“民族主义音乐”。

民族主义音乐的诞生是和东欧和北欧这些国家的历史状况有着紧密联系的,这些国家长期遭到其他强国的侵略和统治,民族受到压迫,文化被摧残。民族主义音乐的诞生是这些国家人民民族精神和反抗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时代的必然产物。

民族主义音乐的作曲家们大都具有民族进步的世界观,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他们在继承了古典主义音乐的创作传统和借鉴了浪漫主义时期欧洲作曲家创作范式的同时,尤其强调民族素材的使用,除了对民族历史故事、现实事件、风土人情、神话传说的使用外,还特别重视对民间音乐的吸收。这使得他们的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体现了深刻的民族情感。

东欧和北欧的民族主义音乐和西欧的浪漫主义音乐出现的时间十分接近,浪漫主义音乐大致出现在19世纪10年代,而民族主义音乐出现在19世纪30年代,二者之间相互交融,共同促进了西方音乐的发展。例如在浪漫主义音乐大师肖邦、李斯特的音乐中,就流露出了民族主义精神。而在民族主义中,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斯美塔那、穆索尔斯基等作曲家的音乐作品,也对浪漫主义音乐有很大的影响。

在民族主义音乐部分中,专栏将涉及俄罗斯民族主义音乐捷克民族主义音乐匈牙利民族主义音乐波兰民族主义音乐挪威民族主义音乐芬兰民族主义音乐

(二)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

“晚期浪漫主义”主要指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以德奥地区音乐家群体为主的音乐创作风格。晚期浪漫主义主要延续了西欧浪漫主义音乐的创作传统,同时也加入了一些新的创作因素。

在19世纪的普法战争中,奥地利战败后与匈牙利合并为奥匈帝国,战争的失败导致国家经济和文化发展缓慢。而德国作为战胜国,各方面欣欣向荣,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在晚期浪漫主义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有:布鲁克纳马勒理查德·斯特劳斯

(三)印象主义音乐的特征

与德奥地区的晚期浪漫主义音乐同时发展的还有法国的印象主义音乐。在之前印象主义音乐之前的19世纪法国音乐作曲家中,更出名的似乎主要还是梅耶比尔、比才、奥芬巴赫、古诺等歌剧作曲家,19世纪的法国器乐音乐虽然整体没有歌剧成功,但还是出现了一些相对优秀的作曲家,如:西扎尔·弗兰克(CesarFranck,1822—1890)、爱德华·拉洛(Edouard Lalo,1823—1892)、夏尔·卡米尔·圣-桑(Charles Camnille Saint-Saens,1835—1921)、樊尚·丹第(Vincent D Indy,1851—1931)、加布里埃尔·福列(Gabriel Faure,1845—1924)等。这些作曲家基本是延续了法国古典时期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的创作传统进行创作,完成了不少经典作品。此后真正开创了法国音乐全新创作风尚的,是印象主义音乐。

印象主义是诞生于法国美术中的一种创作流派,它十分强调一瞬间的感受,作者一般可以通过者一刹那的体会去创作,“描绘性”在印象主义的创作中并不重要。法国的德彪西和拉威尔在接受了印象主义美术和象征派诗歌的创作理念后,共同确立并发展了“印象主义音乐。”

八、20世纪音乐的基本特征

在浪漫主义晚期作曲家们的音乐创作中不难看出,他们即便是拥有了成熟的作曲技术理论,也很难再超越前辈作曲家,这一点在德奥地区晚期浪漫主义作曲家的创作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从印象主义音乐开始,西方音乐开始朝着新的方向发展,作曲家们不再受到传统作曲技术的限制,尤其注重对新颖作曲技术和作曲理念的探索,从勋伯格的无调性作品开始,20世纪音乐开启了全新的发展道路。

20世纪先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法西斯独裁等,国际社会的动荡不安,引发了人们在心理上的变化。科学技术在20世纪迅猛发展,这为作曲家们在音乐创作上提供了新的可能。整体来看,20世纪音乐有过两次发展高潮。

第一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发生在1945年以前。这次高潮可以从1909年勋伯格的无调性作品开始算起。此后,相继出现了韦伯恩的《六首管弦乐曲》、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鲁索洛的“噪音联播”音乐会等音乐内容,这些音乐内容在当时引起很大争议。在20年代,出现了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瓦雷兹的实验作品还有哈巴德微分音乐等。在30、40年代新古典主义音乐称为主流,同时也出现了“实用音乐”。当然,在此时期仍然一些作曲家沿着浪漫主义时期音乐风格继续创作,如巴托克、柯达伊等民族主义音乐作曲家等。

第二次高潮。第二次高潮发生在1945年以后,勋伯格的无调性音乐和十二音体系在此时期已经被普遍接受,以斯特拉文斯基为代表的的新古典主义音乐也出现了新的创作特征。各种实验音乐陆续出现,比如序列音乐、偶然音乐、电子音乐、采用新音色的音乐、简约派音乐、新浪漫主义、第三潮流、后现代音乐、拼贴等。

20世纪音乐发展至今,其音乐创作基本已完全脱离浪漫主义时期传统的作曲传统,演变为多种多样的的音乐创作风尚。不同国家的作曲家们都在努力通过新颖的作曲技术、创作观念、作品形态方面来实现自己创作的价值,这就导致“音乐性”在当今的音乐创作中已不再重要。

在20世纪音乐中主要包括:表现主义音乐、民族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传统风格作曲家、微分音乐与噪音音乐、序列音乐、偶然音乐、电子音乐、新音色、简约派音乐、新浪漫主义、第三潮流、后现代风格、拼贴。

以上。




  

相关话题

  你的古典音乐入坑曲有哪些? 
  有哪些一言难尽的音乐现场? 
  日本流行音乐领先中国10年以上,港台引用了很多日本流行歌曲的旋律,这个说法是靠谱吗? 
  有什么冷门但是很棒的乐器? 
  动画《猫和老鼠》(Tom and Jerry)中出现过哪些世界名曲? 
  恐怖音乐如何制作。它们有没有什么套路呢? 
  有没人感觉歌曲《这世界那么多人》高潮部分有种曾经听过的感觉? 
  被别人评价自己音乐作品难听是什么体验? 
  为什么像贝多芬、巴赫这些外国名人都是以姓流传的,这样一叫不是会出来很多个贝多芬、巴赫吗? 
  交响曲是怎么写出来的? 

前一个讨论
非音乐院校学生如何弥补在音乐院校所受的教育?
下一个讨论
无调性音乐都有哪些重要作品?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