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维也纳 2009 新年音乐会上,乐团成员在演奏海顿的《告别交响乐第四乐章》时为什么会陆续离开?这是演奏这首曲子时的传统吗? 第1页

  

user avatar   windycloud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其实关于这首音乐的背景故事也是有好多版本的,当然很多传记写的都是劝公爵Esterházy早点回维也纳。而不是@未凡 百度到的亲王(实际上,我看到的史料上没有关于海顿受雇于亲王的履历,大致最早是公爵KarlvonMorzin,之后是公爵Esterházy,后来去了英国与音乐经理人合作好一阵子。)

不过那么多年以前的事情,真实是怎么回事真是说不清。还是单说这个音乐吧,这个f小调第四十五号,演奏的时候陆续离开是传统,没错的。

不过这个曲子第四乐章的话,尤其是开篇,老实说给我的是一种沉稳有力的感觉。在我来讲,更愿意相信这是一种告别曲的尝试,海顿试图通过一种经过缜密构思的结构能够让乐器稳步退出而同时保证音乐性。不过乐手逐步离去的这种方式,视觉上实在是有点……果然还是拉德茨基这种曲子用作告别曲要好很多啊。

(老实说,看巴伦博伊姆这个版本我是会被严重逗乐的,巴伦博伊姆的这个演绎很有意思。如果说理解这个曲子的话,听全四个乐章的话可能会更有感觉吧。)




  

相关话题

  2022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运动员入场音乐有哪些? 
  你怎么用一句话总结古典音乐的作曲家? 
  如果巴赫、贝多芬(没耳聋)、莫扎特还活着,他们会欣赏摇滚乐么? 
  为什么Cm这样的写法比T要多? 
  为什么中国民乐多为单旋律而西洋古典音乐更加立体? 
  如何看待中国土壤上古典音乐的匮乏? 
  如何欣赏莫扎特的音乐? 
  交响乐指挥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目前对于指挥有多么稀缺? 
  关于周杰伦《黑色幽默》副歌部分的转调手法? 
  从事演出活动的时候遇到过哪些尴尬的事情? 

前一个讨论
智商和人的成就有多大的关联度?在一个领域中,顶尖水平都是很聪明的人,是否意味着聪明的人在选择人生的道路上比普通人多出许多选择?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如何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活得精彩?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理论或事实等可以用来反驳不可知论?





© 2025-04-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