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VC 从业者是怎样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 第1页

  

user avatar   wu-bin-8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面很多回答已经比较完善了,不过更多回答的是年轻人层面的,技术层面的,我说几句合伙人层面的

从业十几年后,我更多的感受是,所谓知识结构更像是一颗大树。行业的细节情况,个体公司的情况,类似“树叶”。但光有树叶茂盛,在合伙人层面是不够的。需要有“树干”来支撑。树干部分,我觉得至少包括几部分:

1 对行业、公司和商业模式的常识判断。其实很难做到什么是好,但可以做到什么是不好。常识判断,是指没有足够信息就能做出的判断。

2 对创始人是否能做成大事的判断。也一样,判断一定能做成的不一定准,但可以过滤掉不靠谱的。对人的判断是日积月累,留血教训来的,看书基本没有用,只能靠实践

3 对宏观经济周期,资本市场周期和货币政策周期的判断。在钱最多的时候募资,在萧条的时候低估值投资,才能更好地赚到钱,要顺势踏浪而行。如果反过来,那你赚钱的难度就大了很多很多倍。这里面的经验,你经过一次周期才能有体悟。

4 对世界本质的理解和对世界未来的判断。这些东西到后面会表现出类似 信仰 一样的力量,因为风险投资人必须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做决策,因此需要基于长期的价值观去破除短期信息不足的问题,这个点最难,需要用人整个生命的修炼去获得。

好了,想了解更多风险投资相关的知识,可以关注我个人公众号“投资人吴斌”,点击“小密圈”,或者关注我的知识星球“吴斌商业路透社”互动讨论


user avatar   leon-3-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知乎我一直主张去除金融职业不必要的光环。比如VC从业者的这种问题,答案其实很明显,他们并不用去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所以你的原问题其实命题并不成立。

首先,vc投资的决策过程并不是建立在完备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很多新兴行业其实也缺乏足够的知识结构。所以VC投资人常规的逻辑是,自己有一套稳定的投资逻辑或者知识结构。然后不断的补充一些新的信息,比如新出现的行业,新出现的玩法等等(这些只是一个事实类的信息,并称不上什么知识结构)。但在做投资决策的时候,都不由自主的会将这些新补充到的信息,对应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当中去。

而这些已有的知识结构,往往来自于他们过往投资成功的概念。比如有人投连锁餐饮,获得了成功,那他就会自然的相信连锁的消费品产业是比较有前景和符合发展逻辑的。而有人投互联网的流量入口获得了巨大成功,它就会一直笃信有流量就有一切。所以你才会看到有些项目在有些投资人面前被贬的一文不值,但是另外一些投资人却很喜欢,投了。其背后的原因就是因为每个投资人都有一套相对稳定的知识结构和投资逻辑,会去补充的是不影响整体结构的新的信息,知识结构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套不太容易改变的,如果每个人都必须要有丰富完善的知识结构才能投资,那么对于不同的项目,大家应该得出的是大致相同的意见。

当然这不代表投资人不学习,事实上投资人都在拼命的学习,但他们的学习主要是获取新的信息和行业的趋势。这些东西称不上什么知识结构,你有就是知道,没有就是不知道而已。

所以投资人才会有赛道的区分,或者说叫做行业的专注度。所以才会有人说VC投的就是人。为什么投的是人?因为新兴行业单靠知识结构,无法判断啊。

也正因为如此VC和PE和并购投资不太一样。做PE或者并购,很少有对行业不懂,但是投下去的。很多投这个行业的人以前本身就是干这个的,但是VC不一样,很多VC项目投资人之前闻所未闻,但是还是敢投,所以才有风险成分,所以说白了也有赌的成分,你要指望每个项目都有健全的知识结构才能作出判断,那VC就干不了了。


user avatar   evens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对所有投行和基金的经理们,都有现实意义,我抛砖引玉,希望有大牛能指导或者交流更好的方法论。

我个人觉得VC或者FA的知识结构,实际就是个学习方法论的问题。我大学学的是计算机,硕士学的是计算机软件,从业12年一直关注的是TMT,你要问我手机,移动互联网,网游和电商,虽谈不上专家级见识,但看懂BP显然是没问题的。但问题在于,作为FA或者VC的投资经理,你不能整天折腾TMT。用我老板的话来讲:只关注TMT的孩纸,不是好孩纸,你要多关注几个领域,作为自己主打的研究方向。于是,我选了农业和新材料。下面我把我知识结构完善的过程,通过1个学习培训案例简述在下面,欢迎大家拍砖,提供更好的方法论。

我的第一个学习挑战,来源于石天资本去年完成的一个农业项目。作为FA,我们帮某肉鸡饲养企业进行了股改,财务梳理,融资,跟投和IPO承销商引入。

老板只给了我一个BP,还是项目组早期写的BP,给我三天时间,让我解释几个问题:

1. 三天时间,你能对肉鸡行业有多少了解?肉鸡产品、父母代和子代饲养关系、肉鸡饲养的商业模式,挑战,以及融资亮点是什么?

2. 你对案例中的企业怎么看,有什么问题?它的亮点是什么?如果你去实地做行业DD,你会做哪些工作?通过BP和行业研究,你质疑他们哪些问题?

显然的,我对养鸡一窍不通,但我有一些方法论可能能解决这些问题,比如:

1. 通过BP,我知道这家企业的肉鸡品种是罗斯308,于是我找到了一些关于罗斯308的饲养说明书和农业大学的研究论文,通过已经形成行业标准的罗斯308基准饲养KPI,对比这家企业的饲养KPI,找差异化优势。

2. 通过BP,我还看到几家同类竞争企业,其中有一家还是上市公司,于是我把这家上市公司去年的财报和今年的季报都拿出来看,研究有什么问题,看一些券商的研报,找出证券市场对肉鸡饲养企业的关注点和质疑点(比如禽流感什么的)

3. 通过BP,我还看到这家公司上下游企业是饲料供应企业和屠宰场,其中有一家饲料公司也是上市公司,同样的,我得去研究这家饲料公司的财报和券商研报,了解饲料行业的情况。

通过一系列研究,我在一天时间内(大约16小时),我基本搞清楚了以下问题:

1. 罗斯308是什么,父母代和子代的特点,父母代罗斯308蛋鸡下蛋的特点,蛋的合格率,产蛋周期,成本,子代肉鸡的出栏率,出栏周期。各代各个阶段的死淘率都是什么。以各大学的研究结果,我总结出了罗斯308从父母代蛋鸡到子代肉鸡各个阶段的行业平均KPI参数,然后拿这些参数对比这家企业的KPI,很容易就能得出这家企业整体养殖水平在什么样的水平。

2.对比这家企业的财务数据和上市竞争对手的财务数据,也很容易得出这家企业在行业内的大致位置和发展潜力。有几个财务数据存疑,可以记录下来询问。

3. 通过调研上下游企业,以及这家企业的财务数据(主要是饲料成本,屠宰成本和获利),也比较容易能得出这企业的赢利点都是哪些,可以做出一些结论:比如并购屠宰场,入股上游饲料厂等,从而来节省成本,扩大盈利。

第二天:

根据第一天的研究结果写研究心得和我的质疑。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 我对肉鸡饲养行业的大体认识和对这家企业的大体认识

2. 企业的业务流程的认识,研究出来的优势和劣势,质疑

3. 财务数据的认识,相比行业平均水平的优势和劣势,质疑

4.我的建议

第三天:讨论

1. 开学习总结会,就上面每一个细节进行梳理讨论,询问当时实际操盘的Team Leader,获得答案。

2. 通过揭晓答案,能够衡量自己对一个全新行业的判断是否大体准确,特别一些关键点的sense是否正确。

作为一个投资银行的FA,或者一家基金的投资经理,保持极高的学习热情和强大的求知欲望是必须的。当然,方法论一定要清晰准确,BP只是一个框架,深入到BP里,你会发现你要了解的东西能写成几本书。

此外,除了坐在办公室里做研究,能出去走走的话,最好还是走走。比如我们进入一个连锁零售餐饮行业,我的同事们会把它在北京许多典型区域的店面都走一遍,逐个试吃,从调研店面到试吃,来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总之理论挖掘和商业实践,都是必不可少的。我在TMT的项目上有个习惯:

1. 产品我须亲自评测,试用过。

2. 对于电商业务,流程我必须体验,哪怕你们家卖的是奢侈品,我也会下单买一个体验一下流程和服务。

3. 我会做大量第三方的口碑调研和媒体口碑调研。

所以,我认为,投资界的人,个个都是好样的,因为真的学习能力超强........抗压能力超强......




  

相关话题

  从事金融行业以来,你所遇到的最艰难的事情是什么? 
  为什么老板投资决策时更关心利润而不是净现值? 
  现实里到底是否存在“小而美”的互联网公司(比如凭实力融资但人为控制人员扩张以确保现金流的企业)? 
  当个人能力无法驾驭 Idea 时,该怎么办? 
  为什么资本的回报远远高于劳动的回报? 
  VC 从业者是怎样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 
  如何看待融了 3500 万美元的匿名社区 Secret 于 2015 年 4 月底宣布关闭? 
  一家公司的「估值」是怎么估出来的?谁来估? 
  创投基金税率是否会出现调整?对一级市场意味着什么? 
  截止到目前为止,你在科技领域做过的最大误判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没有钱真的可以创业吗?
下一个讨论
在风险投资公司谋个投资分析师的职位,门槛高吗?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