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大山里的人们为什么不搬出来?政府有没有义务帮助他们搬出来? 第1页

  

user avatar   dong-lin-shi-d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广西马山县东部大石山区。山路崎岖、交通不便都是“小问题”,真正严重桎梏当地发展的是——缺水。14个深度贫困村没有一条地表河,没有一分水田。当地人生活用水要么步行数小时山路去挑水,要么就靠天下雨时积攒下来的地头水柜,水质和生存状态可想而知。

这些地方应该就属于题主所认为的“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了,毕竟联合国人居署的官员来这考察之后就是这样说的。

那么当地人是不是愿意搬出来呢?

很抱歉,不愿意。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和题主想得一样,认为他们都应该搬出来;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认为,他们不搬出来主要是因为思想意识(安土重迁)、对未知的恐惧以及纯粹的懒。

但经过长期、多次采访,我逐渐认识到一个重要问题——移民搬迁是一种突然性的、彻底改变一家人生产生活状态的做法。

关键就在“突然”和“彻底”——比方说我,小时候生活在山区,现在生活在城市,换过工作也换过住处,极少出现不适应;但这是因为我的变化是一步一步的,生活和教育给了我适应的时间和能力。

如果瞬间让我突变——比如,假设我很想出国,此刻在德国某个小镇上给我一套大房子,承诺哪怕我不工作也连续十年养活我(前提是我现在的房子拆了工作没了),我想我还是要犹豫很久的。

因为这意味着在极短的时间里,我之前所有的职业技能全部作废,几乎所有的人际关系全部清零,所有的生活习惯都要改变。

好吧毕竟我还年轻能够学习,或许一定的时间后我会慢慢适应;

但我的父母已经60多岁,他们本来可以吃着粗茶淡饭做点家务种点菜到邻居家串串门拉拉家常安享晚年,现在却只能闷在家里看电视(大概率连电视都看不懂);

我的孩子刚上小学三年级,必须立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班级、适应完全陌生的老师和同学。

你能毫无顾忌地坦然接受吗?


所以,动辄就让山区的人“搬出来”,这是典型的“拍脑袋决策”——好在我们的党政领导没有这么做。

近年来,马山县请来专业地质人员,在缺水的大石山区打出了30多口井,解决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虽然地下水资源有限,但好在当地居民需求量也不算高;现在,多个村屯已经告别了地头水柜,喝上了干净健康的自来水。

——不强迫当地群众改变生产生活方式,而是尽可能为他们解决困难,这是对人权的尊重

生在、身在偏远山区并没有错,他们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看上去舒服”或者“工作起来方便”,就无视他们的选择权。


user avatar   zhao-gan-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异地搬迁一直都是扶贫中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说“大山里人们不搬出来”是不对的,现实是确实一直陆续在搬。而且这个搬确实是政府的扶贫义务之一。

之所以给人大山里的人们不搬出来的感觉,是因为搬迁太慢了。尤其相对于贫困人口来说,这个数量进度相当不够。


搬迁进展缓慢,搬迁人口少的原因:搬迁的后续工作很难处理。把人搬出来只是第一步,之后怎么办才是关键。这些人住哪里?怎么生活?遇到问题怎么解决?是无法绕开的三个难题

这些人原来在山里是穷,但有房子住,有够种出自己口粮的土地,依托原本的村落也能解决生活的简单问题。搬出来后,如果去城市,城市怎么解决整村人的住房和就业问题?如果去平原地区农村,给他们挤出宅基地和耕地,必然影响原有村落人的利益,怎么解决带来的矛盾?搬迁后如果整村搬迁,会不会因为不适应新地方而过分抱团造成社会不好影响?如果打散后化整为零并入平原地区村落,会不会又成为孤单外来户,成为被欺负的弱势群体?


以上说的问题,解决起来每一个都非常非常困难。现实中调动人,不是游戏里调动角色,你让怎样就怎样。现实中每个人都是有自己思维、有自己利弊分析的活生生的人。诚然,通过政府组织,可以一定程度引导大家选择,可以尽量做到共赢结局。但如果有一点做不好,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也是分分钟的事。


而且,现实中的移民,并不是仅仅贫困山区移民。比如水利枢纽建设移民,都是比扶贫移民更迫切、单个规模更大的移民。你必须优先解决这些移民。


所以,事实上,在中国移民工作几十年来一直都有进行,异地搬迁扶贫工作也做了很久了,但是除了个别大型水利枢纽外,其余移民都是相对逐步缓慢进行。都是在做好搬迁后房屋、耕地等配套工作后才能逐步进行。所以相对于异地搬迁,实际上许多时候在山区建设配套工程,反倒实际花销和后续问题少很多了。因此,对于解决很多山区贫困人口来说,最直接快速的方式反倒是增加对山区的建设和支援。当然,从扶贫角度说,对山区建设和异地搬迁并不矛盾,都是根据现有资源进行的扶贫选择。


user avatar   long-ya-57-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你想让《桃花源记》里面那些人搬出来?


没有接触过扶贫工作的人总是会对扶贫存在一些臆想,觉得贫困地区都是一些非常不好的地方,那里的人都希望能搬出来,其实不是这样的。在工业化社会之前,许许多多“贫困地区”其实都是物华天宝的富裕地区,是住在外面的人巴不得能搬过去的好地方。


而工业化社会在中国仅仅才几十年时间而已。





事实上现在很多“贫困地区”在历史上是不可多得的好地方,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很多当地人是躲避战火饥荒迁徙进去的,是好不容易才找到的世外桃源。历史上的战火饥荒都很难波及到这些地方,这些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生活水平其实相当不错,以古代农业社会的标准的话。


进入工业社会,原有的生活方式相对就落后了,因为过于偏远往往很难很难接入现代各种网络,导致生活水平一直没法提高。现代扶贫工作的重心在于将这些实际上很适合人类生活的地方想办法接入到现代网络中来,而不是让他们放弃这些好地方。特别是考虑到个人意愿的问题,本地人很不愿意迁出来,客观上也是没办法广泛使用扶贫搬迁的方式脱贫的原因。


我个人参与过西藏那曲市索县若达、热瓦两个乡的扶贫工作,对此深有体会。这两个乡位于怒江源头索曲河谷内,自然环境非常好,低海拔地区全是原始森林和大片大片的优质草场。问题主要在于位置过于偏远,在古代主要依靠步行、骡马的年代并不存在交通问题,也没什么通信、物资交换需求,所以实际上这地方在古代是西藏著名的富庶地区,是你想去都去不了的世外桃源。只不过到了现在,确实修路、通电、通信都是大问题。本来也有过移民搬迁的想法,但是本地条件相当不错,没人会舍得这么好的地方。


这是一次在索曲开辟航道的尝试,理论上如果开辟成功的话就不用翻山越岭修公路了,可以通江达海,有一定可能性直接到达缅甸进入印度洋。


实际上嘛……


最终以船毁人未亡告终。


坐在那艘破船上的时候,就在江里都能看见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在两边山上蹦跶,雪鸡、松鸡、傻狍子(实际上是麝鹿)十分常见,偶尔还能看到熊瞎子在咆哮,它看我们的船不爽。树林里还有各种各样的蘑菇,多到让你怀疑是不是闯入了蘑菇王国,一不小心就会被蘑菇国国王抓起来打屁股。如果树林里一阵骚动你又找不到原因,多半是野猪群。


我十分后悔坐在船里,不然能撸到好多野生动物。


更让人后悔的事情还在后头,索曲的水流很急,把河床上的石头卷起来打在螺旋桨上,仨桨叶剩了一个,眼看着船就要失去动力打转,撞在某个悬崖或者礁石上撞成渣渣。这大概是我离死亡最近的一次了,上天保佑,前面出现一个浅滩,船靠着最后的动力冲到浅滩上搁浅才保住一条小命。


开辟航道失败以后还是回头老老实实修公路,去年实现了通车。而通电的工程预计明年夏天就能竣工,通信早就没有问题,毕竟可以用太阳能发电的基站,牧民家里也大多数都有小型家用太阳能电站。水电开发不现实,地质条件不允许,强行修水电站的话会导致大量塌方。


总之,最后还是投入多年积累的扶贫资金,采取传统方法扶贫。除了一些极端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当地人口容量确实到了极限,否则一般不会采取移民搬迁的办法。经常采用移民搬迁的地方一般在特别高海拔地区,交通十分困难,又已经失去了开发价值,才会考虑移民搬迁。比如在喜马拉雅山高海拔位置的零散居民点,修公路投资过于巨大又没几个人。




就我个人在西藏以民营企业的身份参与扶贫工作以来的经历,我国的精准扶贫,一般是考虑通过开发当地产业的形式来推进扶贫工作,主要套路其实也很简单:


1、通路、通电、通手机信号;


首先要保证最基本的开发条件,保证当地经济发展的基础存在。同时本来基础设施建设就是一种投资,外来施工队与工程企业可以赚到一笔钱。也为当地带来了新的观念、思想。


2、吸引民间投资;


具备基础开发条件以后,这些本来就具有条件的地方自然会吸引到各种行业的投资。


3、留住产业;


产业是扶贫的基础,产业留在本地才能解决本地人的就业问题,使大量人口退出农牧业进入别的产业。


4、改变观念。


这一切的前提是本地人要看到自己的贫穷。他们往往过惯了自己的日子,没有对比、没有开阔眼界,其实脱贫的意愿并不强烈。通常情况下都会选择固有的生活方式不去改变,政府的义务主要在于改变观念,让他们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意愿。这就是教育与宣传的工作了,这方面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新中国持续进行了几十年的工作。


在西藏这种人口特别稀少的地区,至少在60年前就已经普及了乡一级小学、镇一级初中、县一级高中,现在早已实现了9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同时还大力选拔优秀的青少年到祖国内地接受更好的教育,见识更大的世界。


持续至今,最终的精准脱贫实际上只是“查漏补缺”,针对最后的贫穷堡垒进行攻坚战。全体国民都普遍接受了工业化思维,希望可以获得更好的医疗、教育、交通与生活条件,就算有些人还有“田园牧歌”的想法,你要是让他放弃公路和手机信号,他也打死不干的。即使是最偏远的农村也坚定的希望有更好的生活,如果给他们最基本的条件,他们会想方设法的过得更好。


所以,政府、企业作为一种公共机构,基本的义务有所不同,但是都不会包括“搬出来”这样一种选择。强迫迁徙是一种反人类行为,是犯罪,跟扶贫这事儿根本扯不上关系。即使是扶贫搬迁也不是强迫性的,是在附近适合居住的地方建好基本的生活设施,再采取规劝、吸引的方式鼓励搬迁,从来没听说过哪里是强迫搬迁的。

这是一部关于索县的宣传纪录片,你自己看看,这么好的地方你强迫别人搬出来,人家能愿意么。




我个人采取的扶贫办法是网络营销土特产。


不用怀疑,我就是在割韭菜,这就是一篇营销文,这不是什么慈善工程,而是要赚钱的。不赚钱的慈善性质事业是没办法形成产业的,是不具有可持续性的,必须要让参与各方都能赚钱,才有一直持续下去的可能性。


我个人认为,广泛搜集西藏贫困地区具有特色的廉价日常消费品,做日常消费品开发,才能为这些地区提供稳定持续的产业扶持。


打着扶贫的名义割韭菜实际上是不可行的,没有人会因为“扶贫献爱心”而长期购买你的产品。你的产品必须要有真实的替代性,能够替代消费者日常生活中某些东西,这个产业才是可持续的。我并不指望着任何人因为“扶贫”、“爱心”来购买我的产品,我更不会以“扶贫”的名义去赚本地人的剪刀差。而是必须要真正的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在西藏特产中寻找确实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起到替代作用的产品,经过改良以后进入全国人民的生活。


不得不承认,现在的扶贫工作中还存在大量“捞一把就走”的想法,指望快钱。西藏的企业也特别喜欢“老三样”:虫草、青稞酒、工艺品。问题是这些东西真的能够大批量的进入百姓生活吗?我认为是不可能的,没几个人能把虫草当饭吃,买唐卡糊墙,这些都不可持续。


只有西藏特色的日常用品才是可持续的。


我在索县找到的主打产品就是蘑菇干和其它蘑菇制品,蘑菇酱什么的。做到与一般产品价格差不多,你炖汤可以选择本地菜市场的产品,也可以选择我的野生蘑菇干,这就叫“替代性”,甚至我的性价比更高一些。你要吃馒头,老干妈当然不错,但是我的蘑菇酱也挺香的,这样就行了。


进入电商时代,还指望着“噱头”来割韭菜,已经是不现实的事情,要做扶贫开发,必须要把这个观念转变过来。


欢迎关注我的“藏狐先生”品牌西藏小零食、小商品,网店将于不久后上线。


user avatar   zhou-xiao-n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关于这个问题,已经有不少答题了。要回答清楚这个问题,不太容易。全世界都有这个问题。

在我国,移民搬迁扶贫,是若干扶贫方式中的一种。从迁出地来说,意味着对原有资源的抛弃和对祖坟的远离,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从迁往地来说,涉及到一系列土地、房屋资源的重新调整安排,以及对新迁入人口的接纳。

这种事,没有政府的介入,几乎不可能办到。

搬出的村民重返原居住地的也不在少数。居住在云南哀牢山的苦聪人,以芭蕉叶为衣,以高树筑巢为居,解放后被动员走出了密林,此事曾被报道,轰动一时。苦聪人后被并入拉祜族。前些年,有资料说,其中一部分,又重返原始森林了。

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人文习惯,以及对旧山水的依恋,并不会轻易随着居住环境的改变而消失。

同时,从政府方面来说,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是责无旁贷的责任,但同样有个代价大小的问题。假定每搬迁一户要10万元,100户就是1000万,而后期还必须有一系列扶助措施。而搬出的村民还未必满意。

此种搬迁不同于房地产开发拆迁,前者是巨量净投入,后者则是巨量收入。

我想说的是:能不搬迁就尽量不要搬迁,如属自然保护区或确实不具备生存条件,或创造生存条件,代价太大,则应搬迁。

例如,神农架的老阴峪河村,位于核心保护区,由于人群的居住,不利于金丝猴在这一带活动,也不利于自然环境的保护,村民们进出虽然有几十公里艰险山路,但经过艰苦的动员,200多户居民,才依依不舍地整体搬迁了。

在所有不具备生存条件的原因中,最严重的是缺水,按我国划定的标准,居住点距取水点垂直高度在100米以上,单程距离在1至2公里以上的,即为缺水村寨,这样的村寨,在我国西北、西南地区是大量的。

现以贵州为例。山地占87%,丘陵占10%,平地只有3%。是中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出城10多公里,处处都可算深山区,而且大部分为喀斯特地貌,土层瘠薄。农村人口达数千万之众。如何搬?搬到哪里去?

这里我有几点基本看法:

一、如果实行大规模移民搬迁,中国人均耕地只有一亩多,安置是大难题。山区新开田,代价高昂,地力的培育也需时日。平原地区更难有地调整。所以,在中国,真属扶贫移民搬迁的,至今也只占一小部分。

二、最重要的是改善山区基础设施条件。许多深山区,在公路修通后,凭借山区的物产和资源条件,迅速变富的例子有的是。这些年,西南地区几次大旱,靠新建的公路和乡村公路和便道,我将其称为“毛细血管”,山里的农民用打工挣钱买的成千上万辆摩托,一边挂一只塑料桶,在运水上起了关键性的大作用。

三、绝大多数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并不是不可以创造生存条件。靠建小水塘、小水窖,在几乎完全裸露的石山上,一个村造出上千亩、几百亩良田,大大改变了生存条件的例子,也多的是。贵州苗岭主峰雷公山海拔1700多米高处的脚尧村,几乎没什么水田,是苗岭海拔最高的村,这个村靠种茶叶等由穷变富,每到采茶忙时,山下的人还到山上去打工。

四、由于种种原因,有些村取水点太远,为一个村通路通电成本太高,即创造生存条件不如搬迁为好,才适宜考虑搬迁。准确地说,搬迁是不得已才为之的方案。

在这里,我还想说,不能用城里人的思维去演绎农村的事,也不能只用行政性的思维去想农民的移动。自以为是地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农民,往往不切实际,十之八九会失败,还糟蹋了钱财。这是过去有过的重要教训之一。

现在一些村里,大批的人员尤其是年青人外出打工,客观上已经减轻了山区的扶贫压力。最新人口的普查结果是,贵州十年间,本省户籍的常住人口减少了700万,加上新出生人口和外来常住人口,常住人口也净减少了50万,这是市场经济的伟大功劳。

关于山区农民脱贫的问题,涉及众多问题。再说一句,移民扶贫只是方式之一,在整个扶贫中,远非主体。应当综合思考,因地制宜,适宜用什么方式,就用什么方式。至于扶贫资金中的贪腐问题,资金使用的效益问题,尊重农民的自主权和首创精神的问题,为什么会有许多村民住在深山区的成因等,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user avatar   lzy1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一名基层派出所民警。

可以说当今中国警察普遍羡慕美国警察可以采取暴力手段绝对的镇压不法分子。

但是,不得不说,这次这位美国警察,太过分了,不仅是过分,而且我的理解是那已经构成了犯罪行为。那黑人已经制服了就可以正常上拷带走了,没必要一直压着脖子压那么长时间。没能置身其中不知现场那美国警察的所思所想,反正我个人挺不理解他为啥那样干的。

只能说无论什么地方,无论什么行业,只要是人的社会,都有像样的也有操蛋的吧。

_________此处为分割线 _________

以下为统一答复评论中有些人质疑的我所讲的羡慕二字。

能够出现这种质疑在我料想之中,因为中国警察也有过过分的时代,据我所知就是在七十八十九十年代,就如同地痞流氓,看谁不顺眼就能打谁对老百姓而言没王法可讲,那时候的警察说好听点可以说是威风凛凛说难听点儿是横行霸道。

但我想表明的是,时过境迁,现在的中国警察无论是受舆论约束还是因为法治社会建设制度规范都已经变得逐步文明与规范起来,起码我认为从我们现在开始从公安司法院校毕业参加公务员考试考进来的新一代警察已经具备新的面目,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行业内目前仍然存有历史的顽疾,仍然存在着臭虫,但我已经讲过无论什么行业都有操蛋的吧,这是个人问题,不是群体问题。相比之下,拍拍良心看,现在的整个警察队伍比照曾经确实过分的年代是不是已经是天地之别,问问曾经真正挨过曾经年代老警察欺负的中老年人就知道了。

为何会说起羡慕,因为警察每天面对的人群,大多是三教九流之辈,没有武力加身,很多事情在处理上警察显得软弱无能,说白了,好人谁没事儿上派出所转悠啊都忙着自己的生活呢,警察打人这句话,我们常常听到,但是但凡有点脑袋的人都能想明白,警察会闲着没事儿干把那在家里消停待着的遵纪守法的人抓起来暴揍一顿吗?

以上言辞不免更会有人质疑,请允许我解释,武力,当然不可滥用,我所说的羡慕不是羡慕美国警察的随意滥用武力,而是在合法范围内准许在对方不听从警察指令时动用武力,现在确实有人民警察法赋予了相关权力,但实践中现在的中国警察并不能或者说不敢执行人民警察法里的所有权力。拿防疫工作举例,卡口的工作人员在让出入的人员扫码登记时,就会有不愿意配合的人,然而这些不愿意配合的人可会知道工作人员的所做所为是为了整个社区的稳定安全,因为这整个社区包括了这名不愿意配合的人啊,在这个时候是否应当对其进行武力控制来保障其他居民的安全呢。同理,警察盘查也好,调查也好,总会有那些不愿意配合的人,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没问题所以警察不必要对其进行盘查所以就不配合,而警察当看到对方不配合时会以什么视角审视,难道要说谢谢您的不配合吗,万一这不愿配合的人真背着案子呢,那便是对更多的人民群众的不负责任。因此,我要说,民众的素质如果真正达到了人人互相敬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文明程度,要求警察绝对文明不要有暴力举动,一点问题没有,一味强调了警察不该暴力执法而分毫不过问被执法对象自身是否存在问题,是不是看问题的角度些微的片面了些。

请注意,我说羡慕里的那句话尾巴实际已经表明了,羡慕的是暴力手段对不法分子的镇压,可不是对遵纪守法的百姓也要肆意妄为。例如像给群众办个身份证居住证之类的业务,警察当然应该热心服务。但当面对泼皮无赖时,还要笑脸相迎,得来的只有蹬鼻子上脸,警察都不怕了,您们认为这些无赖还有谁管得了。

列位存有异议的同志们,谢谢您们的教诲。言辞中犀利的同志们,谢谢您们的敦促。

让我知道当警察,需要吾日三省吾身。

还想要质疑甚或是骂的您们,若是能让您舒服,骂两句无妨。我不算您辱骂警察。不过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罢了吧。

_____分割线

2020年6月5日22:53 出警在路上




  

相关话题

  「女医生遭网暴自杀」案宣判:三人煽动网暴致人亡,分别以侮辱罪获刑一年半、一年、半年。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如何评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琵琶女? 
  1 月 23 日,河北安新县新增 2 例确诊,目前当地防疫情况如何? 
  如何看待合肥一医护人员错将打胎药给孕妇,医院该承担什么样责任? 
  中国强大能否提升华人地位?如果可以,为何还有很多华人喜欢看中国的笑话? 
  成年人的崩溃是从哪一刻开始的? 
  如何看待 19 岁女孩带锤子和美工刀抢金店,刚出店门就被抓? 
  世界历史上有哪些「神回复」? 
  堕胎是杀人吗? 
  为什么老一辈人骑自行车总扶着车子滑两步起步再跨上车?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12月24日北京民航总医院女医生被患者家属持刀杀害,抢救无效去世?
下一个讨论
请问(0,1)和(1,+∞)之间的数一样多吗?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