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科学和迷信的分界点是哪里? 第1页

  

user avatar   handong19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赛先生’并不是知识,而是一种精神:

0 追求可证伪性。

1 崇尚逻辑和证据,讲究实事求是,不在意「提出观点者的地位资历种族性别还是年龄」而只关注该观点本身,提倡「追求真理的精神比真理本身更重要」。

2 具有清晰的可理解性:科学是每个智力正常的人都可以学懂的而非只有某些能够“开悟”的人才能弄懂。

3 科学真理的来源具有“非神圣性”:真理并非某些先知,圣者等“身份与常人迥异者”通过与神对话得来(非神授), “非神圣性”保证真理的正确与否建立在逻辑和实验证据上,而非建立在先知圣者的信誉上。

我们排斥迷信的观点,伪科学的观点,并不是因为它们是错误的,而是在于,这些观点不具备上述性质。它们有的不可证伪,有的只能由”悟性高“的人通过‘参悟’才能弄懂,有的没有可重复性,普通人无法证明(证明过程是先知、圣人们与神的对话,普通人没有这个缘分参与)。随着科学越来越专业化,难懂的术语,艰深的数学会让一些科学结论对普通人来说,也渐渐有了【准神圣性】,【准不可理解性】,【准不可证伪】,因此科普在努力消除这种趋向。 但「追求真理的精神比真理本身更重要」是科学永恒不变的名片。任何时候,因为占有真理而洋洋得意的人,都有迷信的倾向。



…………………………………………什么是可理解性………………………………………………

关于清晰的可理解性,在于整个理论系统中概念的清晰。很多迷信和伪科学以及玄学理论,最大的特点是使用的很多名词术语、概念是含混不清,大家讨论起来似懂非懂的。号称“开悟”的人表示懂了,但是又不能给你讲明白——或者说你有“慧根”之后才能给你讲明白。注意:慧根的定义是【听懂他的话的能力】


…………………………………………这个定义的可操作性………………………………………………

现在的科学界,怎么保证科学精神不被破坏?

一篇科学论文上,几乎每一段都有标注[1][2][3]……,然后在下面注明参考文献。这么做是在说,我的理论的正确性建立在下面这些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如果那些参考文献是错误的,那么我的理论就是有问题的zhihu.com/question/1975

把自己的推理详细过程写在论文上,如果有哪个地方产生了逻辑错误,或者逻辑跳跃,会被人找出来。这样就可以证明我是错误的。

与实验紧密连接,即使是纯物理理论构建,也要努力想出如何提出验证实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这句话不是挂在嘴边的。告诉实验物理学家如何用实验验证我理论的真伪,是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义务。

总之,科学家和搞迷信的人的重要区别是,后者阻碍你找出他的错误,前者鼓励你找出他的错误。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受邀。

分界点是“我错了”。


user avatar   lakecedarbo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哦?毛熊和鹰酱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愿望要成真了?

加油。




  

相关话题

  科学的本质是物理还是数学? 
  为什么不把金字塔挖个洞看看里面有什么? 
  如何看待《中国化学》一论文通讯作者把自己 P 成女娲,作为期刊封面? 
  中国考古学家在桥头遗址中发现 9000 年前南方人喝啤酒证据,那时的酒是怎么做出来?味道可能是什么样? 
  为什么冬天的早晨骑共享单车很费力? 
  我站在一个直径无限大的圆边,怎么知道我在圆内还是圆外? 
  你认为数学和物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低温冷冻能实现永生吗? 
  对中医持怀疑态度的人(中医黑)遇到病症时不巧被老中医治好了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能否从逻辑上证明神绝对不存在? 

前一个讨论
100块钱人民币按某种顺序依次兑换地球上的货币,最后兑回人民币,大约剩下多少钱?
下一个讨论
简化字会被废除吗?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