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前沿的科学研究需要被大众化科普吗?如何把握「大众化」的程度? 第1页

  

user avatar   yestreet 网友的相关建议: 
      

依次回答题主五问如下:

第一,如何解决其中「严谨」与「通俗」的矛盾?

严谨与通俗当然需要把握和兼顾,但二者之间从来没有任何矛盾。是科普者自己太缺乏耐心、太急于求成、太高估自己的表达能力、太满足于自己的表达方式才弄出的矛盾。

先科普这两个词好了。严谨就是有啥说啥是啥说啥,只不过需要换个说法以及换几个不同的说法都可以那种。严谨的通俗就是说到预设人群能懂,而不需要人人都懂。严谨的通俗就是深知不可能每个人都能读懂自己写的东西,永远没有这个可能。

比如把一个天文学发现讲给艺术家听,前者几十个人搞了多年的前沿结果,为什么有人会觉得应该三五十分钟或者万八千字以内就能让后者完全明白?这还没有算上前者过去十数年的专业训练与后者可能几十年从未接触过这个领域的巨大认知鸿沟。

严谨的科普就是先从基础,比如国际单位制开始、从逻辑学开始、从认识论和方法论开始、从讲清楚一个专业术语而不是一篇文章开始。科学早已是一个日臻完善的动态发展体系,需要一层层一级级有系统地慢慢来,才能让大众(也包括科普者自己)体会到科学的魅力,而不是有趣好玩或者标准答案。

严谨的科普就应该是自上而下的,按部就班的,欲速则不达的。不要争着面对大众甚至少年儿童。没有几个人能做到让自己的工作妇孺皆懂,至少在知乎还不存在这样的人物,最好也别动这个心思。

严谨的科普应该是下笔前沉吟片刻:自己的写作能让同行基层人员看明白吗?能让大学理工科教授看明白吗?能让大学文科教授听明白吗?好了,如果能做到这三点,就是一个前沿科技工作者可能做到的最大程度的通俗,也是最尽心尽力的科普了。

第二,对其中的「浮夸式」部分容忍度应该是怎样的?

一切不分对象自以为是的科普都是浮夸的,不带引号的浮夸,就是哗众取宠。

不过这种浮夸风气和作品,没什么不好容忍的。你又不能强迫他听他看他买他关注,谁还会听不懂傻听看不懂呆看啊。当然以前买科普书有时候会后悔,那也是他们自己太不细心甄别了,不怪科普者浮夸,甚至都不能怪出版商忽悠。

其实也没什么不能容忍的。你不是需要点赞吗,遇上了心情好手抖一下也挺爽。有一次开会无聊,翻到一个讲机器学习的主页连续点了上百个赞和谢,顿时觉得领导讲话也顺耳了。至于印成书或是做成其他商品形式能赚钱那也是你本事,反而与科普本身没什么关系了。

所以你觉得怎么科普好就怎么来好了。大众的容忍度是无穷大,只要法律出版局不找你麻烦就行。

第三,是否违背了一部分可能对此感兴趣的大众的知情权?

你想多了。

真想了解某些特定领域前沿的大众,自会主动去找科普素材,即便翻墙不易,找个外面的朋友帮忙也很简单。通常也不存在科学前沿脑残粉,遇到新成果就喜大普奔索要科普猛帖。(有科普瘾的人或许例外)

大众应该知情和必须知情而不能够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科学前沿应该排不上号,甚至某些整个学科大众压根一辈子不知道都十分正常。而完全不知道很多学科基本常识的科学家也多如牛毛,好像也没人为此特别纠结过啊。

所以无须讨论哪些研究结果可以告诉大众、告诉到什么程度、以及哪些内容需要暂时或长期隐瞒,如果连这些问题自己都搞不清楚或者拿不定主意,是不是应该老老实实搞自己的研究过自己的日子,更好?

第四,当前的科普现状在这方面有哪些主要问题?

最显著的问题当然是答非所问,自以为是,盲目「专业」。

例如本题下面的回答,应该没有几个认真读完题主说明文字的。这不是严谨不严谨的问题,是压根就不在乎严谨为何物。这样的人其实都可以直接列入科普黑名单。

至少在知乎范围可以自律:把问题看明白了再写回答,不枝不蔓,也不随意消减。多陈述通俗事实,少插入个人观点。比如几个大卡相当于摄入若干绵白糖产生的热量接近通俗事实,而多几个大卡你就会变胖变蠢或者生什么病就纯属扯淡。至于如何换算成焦耳以及焦耳是什么动物的耳朵就不劳你费心了。

不要动不动就甩出一串原始文献,那样或许比较专业,但完全不是科普。可能而方便的话,倒是不妨附上几个综述文献或者历史文献或者科学报道记者的原文。要知道国外的优秀科普者,不少出自新闻行业而不是科研圈儿。如果是同行交流,就不要在正文里又是比喻又是揣测,又是恨不得中学生都能看懂的语气。

算了不说了,第一个问题弄明白就不会这样了。

第五,科学传播者可以做哪些改变呢?

科学传播者这个说法比较靠谱,最好不要以科学家或者某某学家之类自居。

扪心自问,自然、社会、思维三大科学领域,能懂万分之一的人多吗?某某学疆域的千分之一精通的人多吗?诸如工程技术、大众传播、群体心理、文化艺术、基础教育、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等不十分了解的行业术语,是不是尽量不要往答案里随便塞。

不要写任何一个没有把握的字词句,不要随便套用洋文(专业术语中外文对照倒是应该提倡),更不要随意插入洋文。你连一个洋文词儿的中文意思都说不清楚,还搞什么科普啊!这些原则写博士硕士论文的时候老板没交代过吗?

把自己精通的并且认为有必要告诉大众的前沿动态,用目标受众可以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最高水平的科普。记住科普者需要自上而下做,接受科普必须自下而上来。两边都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但好像只有后者有这个自觉。想想自己是怎么一点点弄明白过去不明白的事情,不就很清楚了吗?

科学家和老百姓唠唠家常挺好,科普的话,还须好好掂量。不要混淆科学前沿与现实生产与寻常生活与梦想幻想与神棍占卜的关系,不要随便预测什么发现将会有什么应用,而是先科普给那个应用领域的专家,再经过他们的口来说。

把科学写成大众可以理解的科学,而不是技术不是工艺不是应用,更不是大众喜欢的神奇未来、长生不老、八卦故事或者魔幻童话。

缺钱了就踏踏实实赚钱,寂寞了就痛痛快快去爽。

别弄得好像自己都不是大众了一样。


2019-07-12,改定


今天遇到一个前沿科普实例,展览一下吧:

2019-07-15,倚塔胡涂


user avatar   han-dong-r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认为大众最需要的科普绝不仅仅是一点两点所谓的“前沿”,他们更需要的是一种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没有理性的科学方法作支撑,所谓的科普不过是空中楼阁,更大可能性还会被人拿来利用,把大众口袋里的那点儿钱忽悠得更惨。

另外,别动不动就什么“知情权”,你可知道多少人你让他看书他都不看?那里面的“情”哪一页比所谓的“科普”更贱一些?那可是多少先哲多少年积累的果实呀?得值多少钱?有谁真正付得起吗?可那又怎样?不还是被多数人扔在一边不管不问。

我们的科普任重道远,它既需要科学进展的科普,更需要科学方法的科普——而最重要的是,它应当是不参杂资本利益和政治煽动的科普。


user avatar   grant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仔细查查克林顿当政期间对中国和世界的所作所为,就会觉得川普实际上是个挺不错的人。

长相真能欺骗人的眼睛,眼睛能左右灵魂。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北大古生物「一个人的毕业照」主人公转行计算机?「冷转码」(冷门专业转码农)现象反映出哪些问题? 
  如何看待《红楼梦》里“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这句话? 
  老一辈的哪些观念你无法接受? 
  《信息简史》中的疑问:在建筑物或自然界中,有哪些东西的功能和电线相似? 
  科研工作者们一周需要工作多少小时? 
  有哪些普通人不知道的辐射源? 
  为什么中国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经常拿金牌,但却没有获得菲尔兹奖呢? 
  如果有人告诉你,他写了一篇文章解决了中医无法融入现代科学这一问题,你信吗?如果真是这样,你会挺他吗? 
  有哪些适合孩子看的经典科普读物? 
  2020 年共和国已痛失 26 位院士,你对哪位印象最为深刻?他们在各自领域做出了哪些伟大的贡献?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比读博更难的是,做一名高校青年教师》?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光线能以螺旋方式传播?将有哪些应用?





© 2024-11-1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1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