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哈佛研究被指通过捏造数据,以证明疫情始于 8 月武汉? 第1页

  

user avatar   sonatem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好,我是哈佛论文的批评文章的作者之一,受第一作者的委托发布下面这个回答。(作者已授权本文的署名转载)


--


大家好,我是德国哥廷根大学应用与数值数学所的 陈浩 博士。我之前在知乎先后用过 @陳浩 和 @Dr How 两个 ID,大概一两年前注销了账号。


@冷哲 的答案中提到的对哈佛论文的批评文章,我是第一作者,与 William Ma 同为通讯作者,也是我们五人团队的召集人。这个问题下面的许多回答对我们的工作多有或多或少的误解,因此我们非常感谢知乎团队和我们联系,让我们有机会在知乎介绍一下我们的论文。



我是 2020 年 6 月 15 日产生写这篇批评论文的想法。哈佛论文通过预印本+新闻通稿的形式,绕过同行评审推广不靠谱的结果,在我看来是非常不道德的。我最初是想在 PubPeer 上发评论,结果发现哈佛论文没有 DOI,因此没有被 PubPeer 收录。这让我更加生气。因此我想:既然你假装自己是论文,我就以论文的标准对待你。一篇有问题的论文会被怎样对待?会有许多同行写文章批评,最终被迫撤稿,作者的学术声誉也会产生永久的污点。所以我决定写一篇批评文章,在学术文献中留下记录,成为哈佛团队永远的污点。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并不试图在新闻媒体中获得比原文更高的关注和流行度。我们的目标是以学术圈的标准做法,对有问题的研究提出批评,并留下永久的记录。


我自己是做数学的,为了保证学术上的严谨,我邀请了有统计背景的 William Ma 和来自浙江大学、哈佛大学、及武汉协和医院的三位医药背景的学者。然后我们邀请了世界各地多位学者、记者、和热心人士帮我们校对稿件,提出意见。最终我们在 7 月 3 日把批评文章放到我的个人主页公开(链接:num.math.uni-goettingen.de ),同时上传哈佛大学的 DASH 平台,即原文所在的平台。


我们的文章发布后,我立即联系了几位学术打假圈的名人,包括 Elisabeth Bik 和 Leonid Schneider。两位都对我们的工作表达了肯定,并转发我们的文章。Schneider 甚至呼吁 medRxiv 打破不收 commentary 的政策,破格收录我们的批评(最后并没有成)。


7 月 8 日,我们的文章被 DASH 平台收录。与此同时,DASH 平台的管理员告知我们,原文的状态已经从 accepted manuscript 更新为 author's original。这个更新有很多信息,但是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只能揣测。根据我们掌握的信息,原文作者确实已经投了期刊,但是应该并没有被接收,所以当时刚看到 accepted manuscript 这个状态时,我们就比较惊讶。后来的状态更新,可能确实是投稿了,可能是之前误报现在纠正,我们不知道。我们也不知道这个状态更新是否与我们的批评文章有关。


值得一提的是,DASH 平台从一开始就非常支持我们,甚至加急处理了我们的投稿。这种不遮丑的态度非常值得敬佩。



接下来,我简要说一下我们批评了哈佛论文哪些方面。哈佛论文在社交媒体上已经有许多批评,但是其中能达到学术论证标准的并不多。我们提出一项学术批评之前,都会尽力为对方辩护;如果能轻易辩护的,我们就不再花精力。这有时叫做 principle of charity(慈善原则),为的是做出最有效的反驳。


我们团队中有人联系过作者,得知作者使用的搜索关键字是莫名其妙的「腹泻的症状」。作者声称观察到的搜索量上升,在「腹泻」「拉肚子」「气短」「呼吸困难」等更典型的搜索中,都没有出现。这坐实作者犯了「采樱桃谬误」,即只汇报对结论有利的证据,隐瞒了其他证据。这种做法通常来说是灰色地带,因为一般被隐瞒的证据都可以推脱给「仪器没调好」之类的理由。但是哈佛团队是在用互联网,这种理由是不成立的。因此我们认为这是学术不端行为,也是我们批判的重点之一(Sec. 4)。


此外我们也提到了 ABC 新闻报道用图的问题。但是根据慈善原则,我们对此没有深究,只是建议原文作者澄清这些图是不是他们提供的。另外还提到了作者选取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的謎之操作。以上这几个论点是和社交媒体有重叠的;社交媒体中的其他批评,我们经审核后认为不够强,决定弃之不用。



对于哈佛论文对停车场的分析,我们用软件从他们的图表中提取了数据,然后做了详细的检查,发现许多之前没有人注意到的数据和统计方面的严重问题。下面是一些简要的描述。


1、作者收集的数据少,质量低。29 个月的时间里作者从六家医院只收集了 140 个数据,平均每家医院每个月都不到一个数据。其中 30 个数据点集中在最后两个月。在前 27 个月,有三家医院分别只贡献了 7,8,10 个数据点,而莫名其妙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则贡献了 24 个数据点,包括一些离群点。


2、作者使用了一个叫 LOESS 方法,从离散的数据点中得到平滑曲线。这样的曲线经常的确用来观察大致趋势,但是毕竟是「大致」的。作者却在这条曲线上读取到「8 月开始有明显上升」。为了说明作者所犯的错误,我们指出,以作者的逻辑,同样可以从曲线上读出「12 月初武汉就开始封城」的可笑结论。这是因为类似的平滑方法会将突然出现的变化抹平。比如武汉封城造成的交通低谷,经过平滑处理,强度就会减弱,同时时间会延长,尤其是低谷的开始时间会提前。作者试图从 LOESS 曲线读取疫情开始的时间,犯的是同样的错误。


3、LOESS 方法,简单说来,就是只对局部的数据做线性回归。为了明确「局部」的意思,需要设定一个 span 参数。比如作者选取了 span = 40%,意思是我们对一个点附近 40% 的数据点做线性回归。可想而知,span 越大,曲线越平滑,但是也会丢失许多信息;span 越小,曲线波动越大,但是大致趋势就没那么明显。我们发现,对同样的数据,如果改用 span = 30%,2019 年就出现了两个新的交通高峰,而作者强调的 2019 年 8 月开始的峰看上去就不那么特殊了。如果改成 span = 80%(可能是 R 软件的默认值),则完全没有什么峰。因此作者选取的 40% span,可以说正好抹掉了 2019 年的前两个峰,却又正好保留了 2019 年最后的那个峰,因为后者是对作者最有利的。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作者缺乏统计常识,并刻意调整参数。这是很严重的问题,也都是很常见的统计谬误。但是不能说是「造假」。


--


最后我想说,我们非常欢迎大家下载并阅读我们的论文。对于许多学生和科研人员来说,这都是一次关于数据和统计的学习,以后大家可以避免犯哈佛论文的错误。但是,我们不需要各位为了帮我们提升热度而盲目的去访问 DASH。


谢谢大家关注。


user avatar   li-ji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能怎么看,喜闻乐见呗。

事情要连起来看才有意思,今年简直就是“洋八股”破产的一年。

之前吹哈佛等名校学术严谨,独立思考。现在呢?不光卷进政治漩涡,手段还如此拙劣,独立?严谨?学术精神?自由意志?

之前吹美国“法治之光”。黑人被警察压死,验尸报告前后出了几份,结论不一,皮还没扯完,后来干脆说整件事都是“PS”的。就这?法治?都罔顾事实了,还法治?

之前吹美国体制,恨不得吹成人类有史以来最完美的制度。然后呢?一来应对疫情不力,二来提振经济不力(哪怕硬上复工),三来应对暴乱不力(文,没法说服,武,不敢撕破脸全面镇压)。反正,就是各种推诿扯皮党争甩锅,说好的制衡呢?监督呢?

之前吹民风纯朴,文明礼貌,结果,现在打砸抢烧且不说,连几百年前的老帐黑料“历史遗留问题”也都翻出来了,“亮丽的风景线”回了老家,原来,华丽的旧袍子底下都长疮啊。

之前吹“全球化”,鄙视“大而全,小而全”,鄙视“18亿亩耕地红线”。现在,面临疫情,蝗灾,旱涝,逆全球化,国际局势不稳定,贸易战等等不利因素的叠加,发现最大的基本盘还是得立足于苦修内功。

反面教材越多,“洋八股”破产倒台越快,则中国越早越自信的开拓自己的道路。

苦当然是要苦上一阵子的(“紧日子”,“常态化”),但只要开动脑筋,办法总比困难多,新世界的大门就在那里,总有人会去打开。能换来成熟,道路自信,理论自信,道路创新,理论创新,值得。

眼看着“应声虫”,“跟屁虫”们陆续哑火,爽!

感谢这么多“洋教员”的言传身教。

形势不是小好,是大好。


user avatar   blacklanc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老套路了,就和财新自己发稿自己删的操作一样,反正假消息已经放出去了并且有极大影响了,现在我哈佛说这论文数据有问题把稿撤了,我的理客中人设又闪闪发光了


user avatar   lengzhe19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接到了论文一作的联络,更新一些以前有误解的地方。

还有就是Will MA的推特没有被封,是他自己关了一下推特,现在恢复了。所以并不是推特骚操作了。



泻药。

前边回答过这篇文论的多处的站不住脚的地方,没想到最后被翻出来就这些站不住脚的地方竟然还是造假得来的。

前段时间刚好被 @庄有猫 同学安利了Will MA这个推主,对他的推特我也保持了高度关注,非常有收获。刚好看到了这个推主针推哈佛停车场的造假论文的批判过程。在发布了驳斥文章后,也获得了两位著名的推特“学术纪委”@schneiderleonid@MicrobiomDigest的大力支持。

可能光看着2个推特账号名字大家没什么印象。我随手给大家截个图

眼熟不?这个就是揭露了全球多位知名科学家(包括中国的多位科学家,比如去年曹院士大瓜等等)的Elisabeth,她在斯坦福搞了多年的生命科学方向的科研,后边辞职专门搞学术打假了,被称为“学术纪委”。

Will MA他们在驳斥文章中,发现了这篇论文作者的多项学术不端行为,尤其是在停车场数据的非参拟合中为得到想要的结论刻意调整参数,这是在学术界最为不齿的行为。

这比方说,我想通过实验想要得到结果A,结果实验做出来的结果是B,然后为了满足我对A的目标,我生生的把B擦了改成A一样。

那以后还搞什么科研做什么实验,就在家用PS和拍脑袋直接发论文唄。

当时考虑用这个栗子是为了通俗易懂,不过一作觉得这个不太恰当,因为原作者犯了统计学上的错误,严谨的说就是故意调整了某些统计参数以及选取了一些对他们观点有利的数据来支撑他们的内容。

我想到了一个图,给大家看一眼就能直观的感受到这种操作手段。

原论文的操作手段大概就是属于这样子的:故意选取了有利于自己观点的数据,而没有完整的反映现实情况,按照驳斥论文里的说法,如果调整一个参数就会看到原论文里的观点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支撑。感兴趣的可以搜一下“采樱桃谬误”。

科研守则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尊重客观事实,这种造假的人不配在学界待下去。

于是这个科研团队也是求锤得锤。

当时推主Will MA也表示,他们为了针对这篇论文,把他们的反驳论文也发到了哈佛平台上。

然后我们就见证了一次,哈佛大学论文平台冲热搜的过程。


最后我们再一次见证了中国小伙伴们的热情,在丁香园转发了这篇论文报道以后,这篇论文在哈佛的平台上生生的上了热搜前三,把原来的那篇挤到了第五。我估计按着这种速度,在过几天就能登顶了。

希望大家以本着学习数据统计的精神去下载这篇驳斥论文。

红色的是反驳论文,黄色的是原文。


user avatar   zhai-mou-94-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跟他谈道德,他就跟你谈法律。

你跟他谈法律,他就跟你谈道德。

这就是家庭伦理剧狗血情节百出还有人追的原因。

父母愿意给弟弟二十万而不给老大,那确实在法律上是他们的权利。

问题是这样就伤害了老大一家的感情,在道德上就是立不住脚的。

本答案在谈伤感情这件事,就有人跳出来说我三观不正且逻辑不清,说那是人家父母的权利。

好啊,既然谈法律权利,那么大儿子将来也不需要对父母太热心,只要完成基本的法律义务就行了。

可是问题是,他父母现在或将来会仅仅满足于大儿子完成法律责任吗?

肯定会挥舞道德大棒子,把大儿子打得血流满面。

所以我劝题主远离这样的家人,警惕本回答下那些逻辑混乱不明事理的人。

————以下为原答案

这个事件更加证明一个事实:你老家就是一个烂泥潭。

所以你要远离他们。

他们怎么骂,随便。反正你以后少回去,如果要尽孝心,将来寄点生活费回去就行了。

如果你不离开这个烂泥潭,你会拖着你妻子孩子一起沉没。


至于村里人的看法,你还在乎干什么?

跳出来了,就别再跳进去受虐。

加油

———

给你举个例子吧,看通情达理的家庭是怎么处理和你类似的情况的,也免得有人在评论区非议我。

我有个好朋友,是兄弟俩。

哥哥被他爸从小培养上重点高中,从初中就给他哥买进重点初中。

而他呢,初中毕业,即便考上了普通高中,也不让上了。

但给他拜了师傅,学手艺,跟着父母做生意,开店。

后来他哥考上大学,他就成了店主。

后来他哥留在了重庆,成为某银行信贷部部长。

后来老家盖房,他父亲直接对他哥哥说:“当年倾力培养你,你现在出息了。当年你弟弟是受了委屈的,并且以后照顾我们就靠你弟弟。所以盖房子的钱,你来出,以后经济上,能帮你弟弟就尽量帮点。”

这个父亲是拎得清的。

他父亲本身是入赘的,但是能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化分配,成就今日之局面,也是厉害角色。

所以尽管我朋友也曾经感叹父亲不公,但是老来一席话,也是释然了。

并且他哥对他也不错。

这样比起来,你父母就差远了。

其实,这个事情的关键不是钱,而是你父母心偏了不说还不明事理。

不求完全一碗水端平,但是至少他们心里要明白谁暂时受了委屈,并愿意有机会做补偿,而不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道理就像:洪水来了,为了保城市,把水往农村引,是迫不得已,但是不能理直气壮啊,相反要想尽办法去补救农村受到的损失。


user avatar   hj-xx-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李登辉这个人,看似奸诈,实则昏聩。

台湾(省)从蒋经国手里交到李登辉手上时,产业方面是四小龙里最强的。韩国在李登辉主政时,人均在四小龙里陪坐末席。但是李登辉依据神棍张家墩的理论,做出戒急用忍的决定。台湾企业失去了最佳的升级产业,扩张市场的时机。

台湾相对于韩国的劣势,不是人才不够,技术不行,而是岛内市场不足,很难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把产业养大做强,韩国毕竟还有5千万人。李登辉的总路线,就是放弃得天独厚的,的最大优势,与大陆市场若即若离。

所以这个人,见蒋经国坐半个凳子,分裂国民党的手腕绵长深远;方方面面精算犹如偷袭珍珠港前的军部,但是对大局的预测,笨的一塌糊涂,也是军部一个水平。归根结底,只是政客,不是政治家。

当然对中国大陆而言未必是坏事,这一点和香港李家把数码管项目搞的完全走样是一样的。


user avatar   a-san-s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老蓬这已经是很明确了:中国学生别过来,还要回来的话,我可不能保证会发生什么。

理智的人应该想办法离开美国,而不是现在还心存幻想地考虑怎么过去。

诚然中美只要不打世界大战,最终还是会有和好的一天,也许就在大选后,也许三五年,也许等到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但这个过程必然需要付出很多的代价。

如今还试图往美国跑的学生,就有可能成为这个“代价”。

写了篇感想:

感谢你的阅读和支持,喜欢可以关注公众号“三叔看世界”,并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哦


犹记得早在3月份那会儿,当我发现欧美国家居然没有办法搞定疫情、进而开始甩锅给中国之后,脑海当中立刻写满了“第三帝国”四个字。

从那之后,我又写了不少文章警告还在美国的中国人,如果有条件就请尽量回来,最起码不要继续留在美国,否则犹太人曾经的遭遇可能就是他们未来的命运。

从那之后到今天,差不多也过去将近半年时间了。我看到很多原本计划在美国多留一阵子的人已经踏上了回国的飞机,甚至连14天隔离期都结束了。

各位,未来你们一定会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庆幸。


历史上,第三帝国对犹太人下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某篇文章里,我就相对具体地分析过希特勒上台之后,为何那些犹太人总是心存侥幸不愿意第一时间逃离,直到后来想走也走不掉的原因。

对于犹太人的种种束缚,总是乍一看好像没有特别严重,受害范围也不算大,但不知不觉之间,舆论已经形成了一种“必须消灭犹太人”的意识,犹太人注意到自己在德国成为社会另类,哪怕是街头小娃都会怒斥杀死犹太人。

历史上发生过的这些事情,如今都在美国一步步上演。

如果说之前中美之间打贸易战,还可以被理解为国家竞争的一种形式,那么从特朗普开始喊出“CHINA VIRUS”之后,就已经在强化一种中国人和美国乃至其他“自由国家”的人不是一个物种,中国就是在给世界带来灾难的意识。

大家不要觉得懂王看起来像是个小丑,但是当他利用自己强大的舆论工具来推广这个词之后,受众们就会逐渐接受这个设定,下意识地认定中国要对疫情负全责。

所以,特朗普顺理成章地将“中国负责论”写进了下一个任期的章程,毕竟铺垫完毕了嘛。

之后就是对“中国群体”的一种妖魔化宣传,方式大概可以有:

1.中国破坏美国安全(tiktok跟华为);

2.中国正在阴谋颠覆美国政权(拜登亲中论);

3.很多中国人都是来美国窃取情报的。

当网内网络上有不少人还在自满“哎呀,原来我们厉害到能够左右美国啦”的时候,站在普通美国人的立场上,会如何看待我们呢?

恶魔,一个似乎无处不在、无恶不作、无所不能的恶魔。

恰似从中世纪就被称之为撒旦伙伴,千百年来各种阴谋论层出不穷的犹太人。

可想而知,这些美国人走在街头,看见实实在在的“中国人”(可能只是亚洲人)时,心中将产生怎样的恐惧。

所以,当美国高层开始一步步将“中国人”从正常秩序中剔除时,遭遇到的阻力就会非常非常小,最终有了蓬佩奥的这段发言:

也有了美国部分高校赤裸裸驱逐中国公派留学生的现象:

你瞧,这两招乍一看温情脉脉,仅仅只是“考虑限制入境”,亦或者是仅仅只针对“公派留学生”,大多数在美中国人的利益似乎没什么影响。

巧合的是,历史上希特勒也曾经这么干过:

1933年,纳粹政府颁布法律恢复了对公职人员资格的限制。该法律试图将纳粹的反对者排除在外,这些反对者包括犹太人和政治反对派。公职人员必须提供关于其父辈和祖父辈宗教信仰的文件,证明他们属于“雅利安”血统。如果不能证明,就会被开除。

很多犹太人想了想,好像也只是公职人员才受到限制,他们做生意或者当个公司职员啥的又不受影响,怕个球?

等怕了,也晚了。


当前,疫情、经济萧条、大选等多重因素,导致了中美关系短期内不可能稳定。

甚至不排除在某些意外的状况下,发生擦枪走火,毕竟光看最近湾湾跟南海的局势,明天打起来都不奇怪。

乐观主义者可以认为,只要熬过今年困难期,明年一切就要恢复正常了。

但谁又能给未来一个明确的保障呢?

只要两国紧张关系骤然升级,普通人在大国对抗面前,必然是脆弱无力的。

今天也许还能想办法买到去中国的机票,明天所有持中国护照的人就有可能失去自由。

以中国当前实力,保障大陆范围(甚至第一岛链内)国人的安全,问题不会很大。

但距离能够将航母开到珍珠港甚至洛杉矶港的那一天,估计还有很长很长时间。

只是真有这一天,也就不存在中美关系紧张了。

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需要我们做出很多努力,甚至于很多的牺牲与代价。

而目前依然在美国的每个中国人,都有可能成为“代价”。

所以,哪怕是今天刚下飞机的人,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幸运儿,都可以为自己的选择而庆幸。

就算未来中美摩擦进一步升级,我们还是可以坐在空调房间里敲键盘,当个吃瓜群众。

当然了,那些想要继续留在美国的群体,也纯属个人自由。

毕竟1美元的炸鸡特别好吃,美国政府不管对自己做什么,“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嘛。


其他的随口答:

扎克伯格到底做了哪些恶?

历史上都有哪些突破普通人想象的真实事件?

外媒称印度国有炼油企业已停止从中企购买原油,你怎么看?

9 月 1 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 620万,新增100万确诊仅用22天,针对疫情目前美国主要在做什么?


user avatar   liu-xue-sheng-ri-b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堆人答不到点子上,我一看都是清北的,我就知道这哪是什么公务员考试,这是余杭区的定向清北人才引进。

给的当然是事业编制了。

那些说学历贬值的,还说什么读书无用论的。

拜托你们自己多上网查查相关资料再发表意见。

这是具体链接。

要说清北值得不值得,得慢慢分析来看。

自己上网查查2018年杭州余杭区清北人才引进公告就可以知道,人家硕士刚毕业就享受的是事业单位正科级待遇,博士毕业享受的是事业单位副处级待遇。

而一般硕博人才引进,是这样的待遇吗?据我所知,大多数人才引进给的都是管理岗八级以及七级的待遇,再加点人才补贴以及住房补贴就完事了。

但余杭区定向人才引进公告还写着:

聘为中层正职期间,根据工作需要且符合任用条件的,可择优提拔为党政机关副处级领导干部,并按规定程序进行公务员登记。

表现良好的,提拔副处领导干部。

这难道不香吗?副处领导干部啊!!!

薪酬待遇方面,余杭区给的是30万左右,看岗位差异。


那些说学历无用论的,你体制内啥身份?有编吗?

享受正科或者副处待遇了吗?

拿到30万起的年薪了吗?

没享受到的,还说学历无用论,你可拉倒吧。

酸不酸。

另外我所在的区今年定向选调

来了个清华学生物的硕士

一年待遇所有加起来也就到手11到12万左右。

工资待遇是不高,但人家升的快呀

组织部部长讲,本地定向选调去年有两个男生,刚工作两年就提了正科,这还只是985大学,而非清北硕博毕业生。

换了你进了体制,几年内能升正科?

还读书无用论?

还学历贬值?

简直不了解事实,门外汉瞎点评!

另外多说一点,18年的确余杭区人才引进只针对清北硕博,给的上面的待遇。

19年余杭区人才引进也只针对清北硕博,给的条件差不多。也是硕士事业正科待遇,博士事业副处待遇。

面对一些不怎么想要编制的人,推出了政府雇员灵活用工形式。

有趣的是20年人才引进,就不针对清北定向引进了,而是双一流建设高校!

当然给的待遇就降了很多。

博士给事业正科待遇,硕士事业副科待遇。

外加购房补助和安家补贴,博士是20万,硕士10万,安家补贴是8万和6万。

所以,大家看明白了吗?

18,19年只针对清北的定向引进和20年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引进的差距。

也就事业单位副处以及正科、副科的差距吧

哈哈哈

再多分享一个,一个哈佛博士后,南京大学副教授放弃了学术道路,毅然决然的去深圳南山区街道办当办事处副主任去了。

这什么行政级别?

副处应该有了吧。

从双一流高校副教授→街道办副处

你问问人家值得不值得呢?

另外再补充一点,深圳街道办这种副处级别的公务员,年终绩效应该很高。(这个不能说太明白了,反正年终奖数目很好看)

(副省级城市区直单位都是高配,基本按照直辖市来配的,区直机关正职,区辖各街道正职都是正处。)


最后再给大家贴个图,深圳龙华区教育局来我校招聘的时候,那场面相当的火爆。

相信看我知乎的,应该都不咋了解当今的校招行情。

给你们贴个图就明白了。

QS排名前100硕士或者是985硕博,能去当个小学老师。

都不一定能进的了初高中部!!!

你问问他们,这值不值得??

相比较而言,街道办值得不值得,想必大家有答案了吧?



最后看我回答的,给你们分享个福利。

杭州富阳区最近发布公告,也是人才引进。

乡镇事业编,一年到手差不多十七八万,外加每年补贴六万,购房的补贴15万,还有三万安家费。

说有加起来,前五年至少有23万一年。

竞争压力小,好入编。

我有一个师姐以及同学就是富阳区人才引进,有感兴趣的可以走值乎咨询我呀。


另外虽然人才引进难度低一些,对于硕士而言哈,但是依旧需要大家认真准备结构化面试。

我的建议是找几个小伙伴,大家围在一起练题,然后互相点评,因为答主曾经担任过某图公务员面试助教,当年某图就是这么培训我们的。

大家冲鸭。

另外针对评论区有人认为的

清北毕业生去街道办,完全只是为了图安逸,跟街道办天天泡枸杞的大妈一样,不能发光发热,都应该去华为才行,街道办简直浪费人才的观点。

我反正不能苟同,再普通的工作,也有发光发热的机会呀,清北就不能去基层工作了呀,相反我认为,能主动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人一样是最可敬的人。

另外,给你们看看2018年余杭区面向人才引进的专业,你给我说说,他们这专业,去华为能干啥?

学哲学的,汉语言文学,法学的,难道去华为搞公文写作吗?



最后多说一句,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讲,体制也是奋斗的好去处,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涌入体制中去,这些新鲜血液成长起来后,体制就再也不会是养老图清闲的去处了。

整个官僚队伍的年轻化、高素质化必然会推动整个体制结构的跃升发展,那些以往体制里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人浮于事等等才会越来越少。

那样,于国于民,都是极大的利好!!!




有志于入党校系统工作学习的,可以了解我下面内容。


看完上面觉得清北学历真香的,点击下面,给你们来个更香的,保证流口水的那种哦。

另外,答主在知乎写了不少鬼故事,恐怖的啊,猎奇的啊,喜欢的可以点击下面。

胆小的,慎点

喜欢的,点个关注,爱你们,么么哒。




  

相关话题

  美国的大衰落究竟是始于2020新冠疫情还是2022俄乌战争? 
  美国的政治制度究竟优越在什么地方? 
  如何评价英国籍女婿不愿集中隔离,上海街道积极为其想办法一事? 
  如果俄罗斯进攻乌克兰就是不正义,那么美国打了那么多小国家,为啥还有人跪着喊爸爸? 
  俄方称俄罗斯飞机在美国空域被拦截,这意味着什么? 
  美国南北战争为什么是北方赢了? 
  如何看待美国博主宣称美国 CDC 刻意隐瞒疫情?可信吗? 
  如何看待Donald Trump和Bernie Sanders各自表示愿意和对方进行辩论? 
  美国是整老二专业户,苏联、德国、日本、欧盟,中国现在的处境,对比其他国家,优势和劣势,结局会如何? 
  为什么知乎上一群人吐槽生物、化学专业?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小县城的中年粉红:在混吃等死中研究世界局势》一文?
下一个讨论
12 日贵州安顺大巴车坠湖事件通报:系司机因对拆迁不满蓄意报复社会,还有哪些新的信息量?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