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选购适合自己的耳机? 第1页

  

user avatar   xiong-qiu-y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选耳机这个事儿,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推荐,意见都是主观的,谓之玄学,我这里就分两种情况,一是从心而论,二是从烧耳机的角度来推荐。

热衷于听歌烧耳机这件事,在我们这个圈子还听常见的。我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文艺青年,但是美术馆里爱这个的同事真的不少。我们办公室有个绿毛姑娘,基本上走哪儿都戴个akg的大耳罩,我邻桌小孟,常年听live house,基本见人就几个问题判断是否能做好友:哥们儿听歌不?听,听摇滚吗?耳机听动铁还是动圈的?还好我俩都听动铁的,于是现在还在愉快的做着朋友。办公室里有个领导,跟风买了个beats,买回来就被绿毛耻笑了,后来再也没拿出来过。呃,你们耳机圈子的鄙视链我也是看不懂啊!(有兴趣的话我就放绿毛姑娘的照片,超酷的敢于耻笑领导的摇滚青年)


你们要的绿毛照片在最下方!


一般朋友找我推荐耳机,我不会跟小孟一样整个动铁动圈这么高大上的。我的建议很简单:找你喜欢的音乐风格,去试听,哪个你觉得细腻,生动,就选哪个。耳机的选择很多,各有优劣,价格,音乐风格,考虑的因素太多,很多人都觉得耳机的听感描述简直是门玄学,如果不想了解太多,那么就凭感觉来,没什么不好。至于是入耳的,还是头戴的,还是爱疯那种满大街都有的,好听就成,另外注意,如果你特别造,选耳机的时候就注意点选皮实点的,头戴的也许更适合你。

真要想买的时候有点儿出处,那就不妨跟我的同事小孟一样,了解一下各种分类和概念吧,把耳机这门玄学了解个一二,基本上了解之后,就不会被外形所困,不会太过于没谱了,买完了还能跟朋友们装个逼,不亦乐乎。是的,我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找到烧耳机的理由和乐趣的。

  • 动铁、动圈、圈铁混合耳机是神马?

简单来说,动圈动铁是两种不同的耳机发声单元,就藏在小小的耳机里面。动圈是最常见的传统的耳机发生单元,很多音箱也是这种结构,薄膜上附有导线圈,利用电流流过导线圈产生磁场,磁场和永磁材料相互作用,推动薄膜振动产生声音,这是动圈单元的工作原理。
我踩烂过很多对爱疯耳机,拆开看过里面的构造,踩烂的耳机有时候还能正常听,但是会有电流刺痛耳朵,当时觉得还蛮有趣的。动铁耳塞内部的音圈是缠绕在一个位于永磁场的中央被称作平衡衔铁的铁片上,这个衔铁其实就是动铁单元,而这块衔铁通过磁力的作用下带动发声。

简单理解,就是一个是线圈震动,一个是铁块震动。


还有另一种圈铁混合耳机,顾名思义,就是线圈加铁块,是比较新的一种技术。

动圈耳机结构比较简单,技术也比较成熟,所以比较多见,选择也很多。动圈可以有开放式或者头戴式的,声音也比较丰富,但是响应速度较动铁稍慢。动铁的单元比较小,震动频率较高,响应速度更快,比较擅长音乐的细节和层次感,但是也有人觉得它听起来比较冷。


和动圈比起来,目前动铁因为发声原理,只能做成封闭式的耳塞,并不能做成头戴和开放的,而且制造成本稍高,所以比较小众。然而就因为它的小众和细腻完美的解析力,和独特的铁味(冰冷感)反而成为了发烧的理由,比如我的同事小孟——坚定地站在动铁这一边,让我一度觉得他是个偏执的神经病。

不过,按我的观点,没必要神话动铁,但如果从稳定性、细腻度、还原度和响应速度来说,动铁肯定是超越动圈的,价格越往上走越明显。

两个都不是新技术,各有优劣,一个让人觉得不纯,一个让人觉得太冷。然后,就有了圈铁耳机,理论来说是兼顾两者优点的,目前来说做的厂家并不多,毕竟技术和成本还在,但长期趋势看好。

  • 动铁、动圈、圈铁选哪种?

普通非发烧友,还是我说的,看价格,看喜好,看品牌。AKG,三角铁,索尼,都是不错的品牌,选定自己喜欢的风格的音乐就好。有的人就要听到独立的主音,有人就爱浑厚不偏不倚的混响,有人就要听背景音鼓点。。。这是玄学,自己按照价格挑吧。

动圈比较便宜,选择也多,技术成熟。

但如果真的要烧,那么欢迎入动铁圈铁的坑,加入我们美术馆同事的阵营,把工资都贡献出来吧。因为,真的不一样。

再次重复,真的,不一样。解析度、细节、质感……卡片机和单反的区别大概如此了吧。


尤其是圈铁混合,目前还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目前有技术入手的厂家并不多,并不会像动圈界那么选择繁多鱼龙混杂,可以较快入手,跟着这个圈子一起成长,推荐新烧从这个领域入手了解。

  • 动铁圈铁耳机哪家强?

因为技术问题,动铁圈铁最早也就那么几家能做,不得不提到一个名字:楼氏knowles, ED29689,TWFK30017,CI22955,这些都是好多人张口就来的型号。基本上,这个楼氏就是动铁界的因特尔的存在,目前基本好的耳机还是采用这家的动铁单元,入了坑以后可以关注一下它家的型号。

基本买圈铁或者动铁良心的,都会采用它家的单元,没用的,不看也罢。

  • 动铁篇

动铁耳机有个四大天王的称号:UE(Ultimate Ears)、音特美(ETY)、威士顿(Westone)、舒尔(S.N.Shure),基本都是美系的,可以先从这里边选。

特别有意思的是,UE和Westone最早是做助听器起家的,可知动铁的音效传达之好。圈内还有个梗,大概就是烧耳界的一条聋服务。

比较推荐UE900,喜欢摇滚的普遍比较喜欢这款的表现力,但是中频表现力一般,千元左右。

UE900算是我比较早听的一款动铁了,是在TF10的基础上升级的一款耳机,虽然褒贬各有,但基本也算公认的经典款了。

舒尔SE846

舒尔SE535


这两款一个2000多,一个近6000,舒尔胜在调音师不错,人声表现力比较好,不过很多人反映要换线神马的,但口碑还是不错的。

  • 圈铁混合篇

其实我个人还是推荐买圈铁混合的,毕竟新科技,未来趋势嘛。


目前圈铁界说起来也就这么几家老牌的,AKG、索尼、阿思翠、威斯顿,提到圈铁耳机,必须提到开创性的K3003

AKG K3003 圈铁混合

这是一款真正让圈铁耳机发扬光大的AKG 3003,这也是全球第一款知名的圈铁耳机,上市时高达1w2的售价也让他成为了当时当之无愧的“塞皇”。采用楼氏knowles 30017的复合双动铁单元与自行研发的动圈单元进行混合。

耐听,声场宽广。中高频突出,低音下潜不错,声音细节清晰准确。大编制下还算层次分明。高中频解析好,低频有质感,量感控制的很好,杂食者首选。但个人感觉偏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目前还在5000多的价位居高不下,但是还是很值得买的,不建议一来就上手,但如果真入坑了,还是可以考虑来一发。

索尼Z5

分频做的比较细致,衔接做的不错,人声富有感情,纵向声场高于横向声场。高频不刺不暗很难得。硅动圈尺寸高达16mm,低频会比较出色。耳机线材采用可以更换的方式,还多加了一根平衡线,听电音表现不错。但是这个线的设计呢,感觉戴起来并没有很舒服。

这俩品牌都算是圈铁耳机里做得很早,口碑很好的,不怕烧钱就买来听吧,实在不行也可以淘二手的来。

  • 圈铁混合入门推荐

目前圈铁的研发大战也烧到了国内的厂家,从听者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是个好事情,选择更多,价格也会降低,说不定还会有黑科技出现,就像当年的索尼一样。初入坑的人可以尝试一下。

而且其中不乏一些好的产品,比如阿思翠AX60、AX30

三单元圈铁混合,价格也在近两千元,比楼上的便宜不少。想起来很多圈内人吐槽国产耳机为什么也卖这么贵。不得不批一下有些人的这种心理,对机不对人,东西好,为什么不推?

AX60采用了与音特美小四(Etymotic ER4)一样的娄氏29689动铁单元来负责中高频,低频和高频的骨感会很明显,音色偏暖,中频明显会有一点内凹。

还有一个最近比较火的品牌fill,圈铁界品牌不多,能杀进来用心做产品也是挺赞的,买了它家的FIIL Bestie,不得不说效果意外得好。动铁采用的也是楼氏动铁单元,和不少大法的耳机一样,他同样贴有金灿灿的Hi-Res LOGO,当初是看价格实惠买的,预备黑一波却反而被感动了。中低频使用动圈,高频段使用动铁。三频较为均衡,低频相对更突出, 中频方面的表现也恰到好处,通透中不失清脆,少见杂音,高音也没有出现过闷的情况,最重要的是非常均衡,很适合初入坑者。

FIIL Bestie

不谈汪峰的品牌效应,500多的价格对于圈铁耳机真的很良心,三频均衡个人感觉对初入坑者是很适合的。尤其可以试试煲机,连续煲了几十个小时,音质就清晰了,高频虽然略暗,但是中低频的贴耳感就非常好了,这款不会太轰,较之同价位很多耳机非常良心。

这里我要黑一个小米的圈铁了,99元的耳机如果不打圈铁混合的噱头应该还算不错,但是硬要往圈铁上靠,实在不敢恭维。如果是作为普通耳机的替代品请随意,但如果硬要往圈铁的圈子走,感觉还需沉下心来,继续提升音质。

不推荐就不晒图了。

  • 关于煲机

煲机其实就是一个磨合,让器材稳定的阶段,让耳机的声音不那么冷和硬。对于圈铁耳机而言,它的铁味儿本身就是特色,所以,也没有那么必需。

  • 关于发烧

发烧是个过程,一旦入道,就是一条不归路,相信前辈们说得已经足够多了。所以,不要妄想有一条退烧机王233333,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所以,囊中羞涩的少年也不要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发烧最有趣的点其实就在于这种循序渐进,不断燃烧的过程。可以先从性价比高的耳机入手,等习惯了解了,再慢慢挑战贵的。

和单反相比,耳机这个坑还不算太深,少年们,共勉吧!


说好的绿毛妹子。。。

绿毛在摇滚音乐节上


user avatar   mai-wen-xue-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过去的几十年发烧友们念叨的 ”耳朵收货“ 是狠有意义的。



特别是有了一些免费的耳朵测听软体的帮助:

您可以留下相对客观的记录, 不用再被大湿忽悠。

当您听到一个新耳机又很不喜欢的时候, 不妨留下截图记录, 方便自己日后对照。

要玩好自己的耳机, 免不了EQ.

这是 Dr. Sean Olive 几十年的经验和研究结果。 作为 AES 的前主席, 无疑他的份量大于祖国耳机发烧论坛上的大湿们。

以上是避免踩坑的简单总结, 也就是短回答, 给喜欢短回答的朋友。


长回答有点乏味, 时间紧迫的不妨跳过。

###################################################################

本人x【*】【*】预算【*】万听【*】求推荐耳机填空 -- 我读书少您别耍我系列


经常在耳X吧看到这种格式化的现场秀:


“求推荐一款【*】【*】千元左右 xxx 式 xxxxx ?

___推,也___,平时一般_________,比较___。求推荐。推荐的时候最好标明价格和优缺点。"

然后下边群众演员就陆续上场开始轮番卖拐了。

俺读书少,初中毕业,大家都知道。

但是俺喜欢琢磨,大家可能不知道。

俺是草根, 也吃过三叶草的草根。小时候住在农村,旁边有个人和母猪配种基地。




俺在以前的散文里边谈到过蘑菇原则

。在农村生活过的孩子都知道, 养蘑菇的原则就是:"Keep them in the dark and periodically give them a load of manure." 翻译出来是啥捏, 就是把蘑菇养在黑暗中, 然后定期给它们一些屎。在发烧圈里面, 这也是商家对待用户的一个原则, 把他们养在黑暗中, 然后定期给它们一些动物粪便。

小时候俺时常逃学, 在菜市场旁边围观老中医、老军医以及卖艺的杂耍团。青春期还没到, 俺就已经通晓了人和当地母猪配种的诀窍( 人和是个好地方)。看多了吞剑、胸口碎大石、大变活人以及各种稀奇古怪的魔术等等。类比的话, 俺觉得发烧友们面对的大局象蘑菇农场,小局酷似街边象棋残局。

刚来知乎的时候, 俺浅薄地认为提问者的思维已经被格式化了。提问方式就是这个样子


  1. 本人____【*】;
  2. 预算_____ 以内;
  3. 前端是______;
  4. 听的曲子___居多,还有_____;
  5. 入耳带线控;
  6. 朋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求推荐。


当时, 俺还写了一些心得。 比如

"1" 说明您已经被洗脑了, 为啥?

耳机是一个客观存在,是一个人为创造的物件, 它的物理构成、声学表现以及电子学的特征都是客观的。 这些东西不以您是什么【*】为转移。当您站出来就必须声明自己的论坛立场的时候, 它反映了您已经失去了自我, 已经屈服于现存的可怜的规则, 而这些规则是某些坛主和经销商合谋的结果。所谓顺者昌逆者亡, 您不敢有你自己的想法, 也不敢去挑战所谓的权威(经销商的写手和他们背后的论坛管理者)。


“2”曝露了您的弱势社会地位, 您的金融依赖性。

您也许不能自给自足, 也许尚未成年, 也许搞大肚子都不敢当爹, 但是这不应该影响您对耳机这么小的事情上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自主地根据客观条件分析耳机的物理构成、声学表现以及电子学的特征。


“3”曝露了您的无知。

“前端”虽然必须和耳机这个电声换能器一起工作才能放出声音,然而前端因为工业化的进步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已经不再是瓶颈了。 整个链条里面最弱的地方是人的耳朵, 其次才是耳机。顺便提一下, CD在1982年面世。而人类的突变需要几十万年甚至上亿年,可以猜测人类从 1982 年到 2018 没有大的变化。

“4”"5" 只是您的个人喜好, 它们不会改变耳机的物理构成、声学表现以及电子学的特征。

“6”朋友的耳朵的解剖结构和您可能很不同, 他们的推荐未必能符合您的要求。

然而, 在 PEER PRESSURE 下您可能不得不或者说被迫同意朋友的说法, 以免破坏你们之间的和气。

。。

**很多人以为俺瞎掰, 但事实证明即使是一家人也有一半听到 Yanny 一半听到的是 LAUREL。 这就间接支持了俺的观点。


“7”打开了一个口子, 当然这也许是你搜集资料的方式。 它也可能让你曝露在更多的骗局中。



俺以前还草率地给出了解决方法。


如果你希望自己得出结论, 很简单的方法就是:


A. Google What is the best headphone under $100;

B. 测量你的听力曲线, 用手机自带的耳机;

C. 根据你的听力曲线和网上公布的耳机的DATASHEET挑选互补的耳机。


这听起来像是寻找助听器, 其实是一个道理。


老乡又过来玩,俺和老乡谈了自己的体会。谈到在祖国各大论坛上被吊打、实锤以及在知乎拿不到赞的残酷现实,俺不禁梨花带雨以泪洗面。看到俺涕泪交下的熊样, 瘦子叹了口气。从认知和教育的角度给俺上了一课。俺从不避讳自己读书少的事实, 但是俺从不敢不读书。

比如沆瀣一气这个成语俺不会念。俺不但不会念, 也不知道怎么查字典。

幸好老乡瘦子来了, 俺觉得有救了。俺指着沆瀣一气这个成语问,

“老乡, 这念什么一气?”

“螃蟹一气。” 瘦子回答。

“螃蟹? 大闸蟹那种螃蟹?” 俺问。

“沆瀣 [evening mist], 夜间的水汽,露水。 音 hang 去声, xie 去声. 不是螃蟹。沆瀣一气,出自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沆瀣指唐时的崔沆、崔瀣。”

俺追问到,“那现在某些兜售线材的贩子和老烧们的关系能不能用沆瀣一气来形容?”

瘦子严厉地说,

“ 不行绝对不行。 你不能用贬义的词汇来形容他们。 比如蛇鼠一窝、同流合污、狼狈为奸、一丘之貉、朋比為奸、朋黨必周、貓鼠同眠、狐群狗黨、裡外同謀和沆瀣一气这些都是禁止使用的。玩一你滥用了这些词汇, 你在论坛上就算玩完了。 你现在沦为论坛孤儿就是因为文学底子差, 你知道吧。”

俺苦笑着和老乡说,“ 俺连读沆瀣一气都有困难, 老乡您真是抬举俺了。 ”

瘦子说,

“ 看在老乡的面子上才提点你吖。 记得千万千万千万不要用这些成语和它们的同义词。

不然你可能被吊打得更厉害。”


【此处省略汉字若干】

【此处省略图片两张】



瘦子说, 文学和散文你要向静下心来研读环球时报和【*】选。 别以为高数电路仿真声学基础这些东西能用来科普,科普要最大地发挥修辞手法的作用, 形容词副词没成本的你知道吗。对了, 你得看看教育的基础理论。学点教育学, 这样才能有效的科普。 网友说你是民科, 其实是抬举你了。 你知道物理教授都被批成民科, 你一介初中毕业生写几篇散文就跻身民科是赚到了。

俺不禁反驳说, 俺只不过想要”新烧“ 的资格而已。

【待续】

附言

对于问俺推荐啥耳机,俺觉得挺为难的。做为一个30年烧龄的初烧,俺的体会是, 即便是天桥地摊耳机EQ以后都是可以用的

那剩下的问题就是, 您的闲钱多吗? 打算全花掉吗? 不考虑捐给希望工程或者买彩票吗?也不考虑打赏老麦或者女主播吗?也不考虑买房吗?



很多几块钱的耳机能越几级 PK 掉很贵的耳机。特别是当您学会使用合适的工具的时候。


当然, 合适的工具不包括线材、入户线、保险丝、晶振、不干胶贴纸、SATA线、地盒、线电、架子。。。等等。 合适的工具不包括线材、入户线、保险丝、晶振、不干胶贴纸、SATA线、地盒、线电、架子。。。等等。合适的工具不包括线材、入户线、保险丝、晶振、不干胶贴纸、SATA线、地盒、线电、架子。。。等等。


合适的工具就是 EQ 和一台不太烂的电脑或者手机.


一元店的“天桥”耳机能听吗?--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熟悉俺的朋友都知道俺文化程度低,初中毕业,逻辑混乱, 散文很散。如果您没法看完俺, 俺也很理解您的苦楚/苦衷。

而且很多读者可能会被冒犯到, 比如:

“我很有钱,教育程度很高PHD了, 你咋能说别买耳放呢? 是不是狗眼看人低, 以为我没钱就敷衍。。。。。。”

其实俺没那个意思。只不过别人想卖拐给您, 想把您忽悠瘸了。俺觉得沉默旁观不出声有点过意不去而已。馒头吃多了腻的。


而那些吆喝线材调音的大师说的和唱的, 您都可以当超导体放掉:

俺可以和您分享的 RULE OF THUMB J就是:

只要某个大师念叨线材,不管他/她是 MD 还是 PHD, 他/她有八成的可能是湿漉漉的大湿。俺不会点名的。千万千万千万别自己对号入座。


那些念叨耳机要煲的, 十有八九是奸商,当然还剩 20% 的可能不是。 那些20% 里面的请别紧张。俺不会点名的。千万千万千万别自己对号入座。




50~200人民币:

一手或二手 sennheiser PX100.

200~300人民币:

一手或二手 SENNHEISER HD419; PHILIPS 9500.

300~700人民币:

一手或二手 SENNHEISER HD280PRO, HD380PRO, HD598, HD580 mass drop; AKG 701 702; beyerdynamic dt880 dt990. ATH M50.

700~1000 人民币:

一手或二手 SENNHEISER HD600, HD650; SHURE SRH940 SRH1840.

1000 以上最好买新的。10000 以上最好等付了房子的 DOWN PAY 或者生了二胎以后再买。

比格和价格也许很大。

声音的区别很小。而且能通过 EQ 纠正。




贴给那些以价论声的同学

No correlation between headphone frequency response and retail price
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41, EL526 (2017)
Jeroen Breebaart





也许您看到这里已经晕菜了。或者觉得跑题很远了。

俺再次总结一下吧。


A. Google What is the best headphone under $100 放狗搜索 500或者700人民币以下最好的耳机;

B. 测量您的听觉曲线, 可以用手机自带的耳机;

C. 根据您的听觉曲线和网上公布的耳机的 DATASHEET 挑选互补的耳机。

这听起来像是寻找助听器, 其实是一个道理。


顺便提供一个自测听觉曲线的免费工具


俺的专栏里面也有很多散文, 散文很散, 您不妨自行取用


user avatar   dai-yu-xiao-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22年最新耳机总结归纳推荐请看:

我就先从音质说起吧。

首先声明,本次测评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如果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你是对的,我错了。

本次测评的所有耳机均为我个人购买或热心网友/朋友送测,测评本身并非我的兴趣爱好,只是闲暇时间想探究一下市面上这些耳机的表现究竟如何。如果能帮到一些人更好,如果帮不到一些人并使这些人产生了困扰,我深表歉意。

因为HiFi耳机从评价的角度来说属于相对简单的声学系统(只有两声道且只有直达声,但从设计的角度来说还是有很多难点的),所以对耳机的评价相对来说并不是特别有挑战性,但却给我带来了很多麻烦(喷子和杠精)。所以此篇测评后暂时不太想做头戴式耳机测评,过段时间也许会更新,但最近不会。

本次测评的耳机包括:

森海塞尔HD800S 国行售价9999元

森海塞尔HD820 16499元

劲浪Utopia 28888元

奥蒂兹LCD4 26800元

AKG N90Q 7999元

森海塞尔HD700 3999元

森海塞尔HD650 2659元

拜亚动力DT990Pro 1299元

AKG K712Pro奥产 1999元

AKG K701奥产 1399元

AKG Q701国产 1399元

AKG K245 1499元

铁三角m50x 1299元

铁三角M20X 339元

舒尔SRH840 899元

索尼7506 699元

索尼1AM2 1699元

HiFiman HE400s 京东购买时1199元

歌德sr225e 1480元

森海塞尔HD25plus 1720元

索尼W1000XM3 2599元

BOSE QC35 II 2888元

拜亚动力DT770Pro 1399元

拜亚动力T1 5998元

飞利浦X1S 799元

飞利浦X2HR 1199元

飞利浦9500 459元

雷蛇北海巨妖 239元

AKG Y30 268元

高斯PP 169元

创新live2 499元

AKG K240S 599元

索尼MDR-XB550AP 259元

飞利浦SHB9850蓝牙降噪耳机 399元

小米头戴式耳机轻松版 199元

森海塞尔HD280Pro 799元


以上大部分耳机为京东和天猫旗舰店购买,以保证是行货正品。




在测评开始之前,还是要再简单介绍一下耳机相关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测试方法。

xmax表示动圈单元音圈部分的最大非线性位移,由于耳机单元的灵敏度普标较高且距离人耳很近,所以在适合人类听音的音量下(80dB/c-wt),耳机单元的振动部分的位移距离xmax通常很远,即便在标准的94dB下也是如此(除了极个别情况比如说真正的音乐),所以动圈式耳机的非线性失真通常较小,而静电耳机和平板耳机等特殊耳机的非线性失真往往更小。

与此同时,现有的实验也证明,非线性失真(包括总谐波失真THD、互调失真IMD、Multitone Distortion、以音乐为测试信号的非相干失真)对于耳机的主观音质影响并不大,甚至可能是无关的。

这个实验由SoundCheck公司和哈曼国际联合完成。被测耳机包括AKG K701、STAX009、Beats Studio等。

实验依旧采用双耳录音方法,把所有耳机用数字滤波器调成相同的频率响应,在极低失真的STAX009上播放具有不同失真的其他耳机的录音。反复快速切换不同耳机的录音保证AB对比盲听结果的有效性。

这个实验的亮点在于,不但讨论了THD与IMD的影响,还讨论了Multitone Distortion和以音乐为测试信号的非相干失真。其中,以音乐为测试信号的非相干失真更能体现不同耳机实际播放音乐时的非线性失真差异。

实验结果表明,除了某个耳机具有可闻的失真、主观评分明显低于其他耳机以外(你们应该能猜到那个耳机是什么,这才是真正的音乐),其他耳机的主观评分均比较接近。

并且,在虚拟耳机的实验中,证明仅通过频响和最小相位响应就可以将一个耳机模拟成其他不同的耳机,并且主观上很难或者无法判断虚拟耳机和真实耳机之间的区别。

所以,基于以上众多实验结果(入耳式与头戴式虚拟耳机验证、入耳式与头戴式双耳录音实验、非线性失真可闻性实验),对于大部分耳机而言,非线性失真并不是一个影响音质评价的可靠因素,甚至完全不会影响音质。这一结论其实也建立在整个行业的水平之上,大多数耳机的非线性失真足够低,满足人耳可听的阈值,行业内只有少数耳机会超出这个阈值,造成可闻的非线性失真。(但是对于这个阈值本身是多少仍在探索中)

与此同时,耳机并不存在素质和解析力等指标。

另一方面,现在已经存在一种基于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的经过严格科学验证的头戴式耳机主观音质评分预测算法。

该算法仅使用耳机的频响曲线就可以预测耳机的音质。

所以关于耳机的客观测试环节仅包括频响曲线,不过我还是习惯性的测了THD曲线以供参考,除非THD表现特别差,否则不对非线性失真在参数上做过多解释(以主观评价为准)。


但本次测评依旧使用“基于我个人经验的曲线分析+主观评价”而非使用该算法直接计算音质,主要原因如下:

  1. 即便是目前最新的头戴式耳机评价算法,其预测主观评价分数依旧与真实主观评价分数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波动。(入耳式耳机的评价算法则波动很小,几乎可以认为预测分数是完全符合实际听感的)

其原因我个人认为,因为头戴式耳机的算法仅采用标准差和对数几率回归,在相同的分数下,可能由于实际偏差所处频段和Q值的不同,在人耳听觉心理声学的影响下产生不同的听感。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心理声学中常见的掩蔽效应。(以下为apple pencil灵魂手绘)

被测曲线和目标曲线的偏差所成的面积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你们理解这个意思就好),实际听感却很有可能完全不同;而就算偏差面积更大,也不一定听上去就更差。

另一方面是因为,我测试的耳机均为真实耳机而非虚拟耳机,对于封闭式头戴式耳机而言,测量时与人工头耦合的偏差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耳机的泄露,并且我没有MEM微电子机械麦克风控制泄露,从而导致封闭式头戴式耳机的测量曲线的低频部分(150Hz以下)有可能与实际佩戴出现偏差。

不过,关于头戴式耳机的主观音质预测算法,我们还是可以得到一些有意义的价值。那就是如何看耳机的频响曲线。

上述公式中,SD代表耳机曲线偏离目标曲线的标准差,AS是耳机曲线偏离目标曲线的偏差的对数几率回归,可以理解为耳机曲线整体偏离目标曲线的趋势。由于AS的加权系数大于SD,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为,耳机的三频均衡和整体频响曲线走势更影响耳机的主观听感。

最后就是关于哈曼曲线,哈曼曲线是一个经过多篇论文详细论证的代表人的主观音质偏好/听感的曲线。




客观测试环节。

测试设备是G.R.A.S的人工耳,测试软件是SoundCheck,测试环境是消声室。由于此次测试的人工耳的量程只有10k,所以只讨论10k以内的曲线,并且Sean Olive博士的算法也只计算10k以内的数据。而对于低频部分,由于头戴式耳机的真实泄露存在偏差,尤其是封闭式耳机,所以低频部分的评价以主观评价为准。因为并不是一次性测量,所以坐标轴范围略有不同,以绝对值为准。

首先是森海塞尔HD650,从频响曲线可以看出这个耳机100Hz~4kHz这一区间段的表现还算不错,但是4kHz以后的急速衰减,有可能导致高频乐器暗淡。

THD表现很不错,没有什么问题。

歌德sr225e,4kHz以后的表现比森海塞尔HD650稍好,但是2kHz有些突出,可能会导致高频部分过亮。80Hz以下衰减过快。100Hz~1kHz没什么大问题。

4~5kHz THD略高,具体是否影响听感以主观评价为主。

1kHz以后和HD650类似,100Hz以下很符合哈曼曲线的低频表现,我很少见到开放式耳机低频想这个样子不衰减的,但是200~800Hz部分能量偏多。

THD表现在本次测评的所有耳机中算是前几名了。

低频衰减比较快,中频和高频表现整体还不错。

THD表现很好。

。。。其实在Sean Olive的多个关于头戴式耳机的实验中,多会添加一个low factor,也就是hufi曲线。每次听音测试中,hufi曲线都是主观音质评分最差的。

。。。你们不觉得索尼1AM2这个曲线很像吗。。。当然,就像我之前所说的,低频部分尤其是封闭式耳机的低频部分,以主观为主。因为Sean Olive的实验曲线是基于AKG K712的,是一个开放式耳机,和封闭式耳机相同曲线下的听感在低频部分有可能有较大差别。不过我还是有种不祥的预感。。

THD表现在5kHz处有异常。

舒尔SRH840整体式非常贴合哈曼曲线,没什么好说的。

THD表现在250Hz以下略有翻车,一方面是因为封闭式头戴式耳机在测量时的泄露比较严重,而实际使用中的THD会比这个数值稍小。好吧,我开玩笑的,其实这是因为测频响的时候因为漏气所以用手按住了,临时没找到夹具,我又懒没单独再测一遍THD,实际THD是要比这个小的。。。另一方面,我在之前的听音中,并不认为这会影响在日常音量下的听音表现。

铁三角M50X这个耳机,不论是通过心理声学看曲线,还是单单通过标准差和对数回归计算预测值,都是比较差的那一类。这是怎么洗也洗不了的。有兴趣的人可以稍微试着带入Sean Olive博士的公式算一下。

封闭式头带耳机的平均曲线大概是上图中蓝色曲线这个样子,预测平均分是4.7分,你们再看看M50X这个曲线,觉得是几分呢?

当然了,这个耳机具体算出来多少分我是知道的,但我不说。

THD表现不错。

这个我就不需要解释了吧。

100Hz以下衰减略快,4k~8kHz高频过多。

THD表现中规中矩。

期初看到这个曲线我是拒绝的,我一度怀疑是不是测试设备坏了或者测试软件配置有问题。但在我反复试验后,曲线确实就是这个样子,毕竟其他耳机都是正常的。我在网上没有找到X1S的频响曲线,不太清楚这到底是个别问题还是这个耳机就是这样的。。。

THD表现不错,没啥好说的。

。。。和X1S类似,但是没有那么夸张。说一下重点吧,低频下潜明显比9500要好,高频在4k~8kHz这一段也好很多,但是8k~10kHz部分有缺陷。

THD曲线表现还可以。

由于很久以前测的,没改坐标轴范围,大家凑合着看。K701的问题,一方面是低频下潜不太行,另一方面是2kHz和7kHz左右过于突出。这一部分和歌德sr225e到时比较像。

THD表现不错。

Q701整体与K701类似,但仔细看2.5kHz左右比K701低了将近7个dB,比较接近正常值了。不过4kHz~7kHz和K701的整体偏差差不多,不是很标准。低频部分相比K701有改善。

既然大佬测了,我就不再测了(其实我测了只不过没保存)。这个没什么好说的,但从频响曲线来看,应该是本次测评中表现最接近哈曼曲线的。(通过SD和AS计算)

HD800S从200Hz到2.5kHz表现比较好。尤其是200Hz到1kHz这一段,几乎完美符合哈曼曲线。3k~7.5kHz有一定偏差。而100Hz以下的部分,这个耳机由于我早就听过,实际上的主观低频是比这个频响曲线的低频多一些的。其实这个耳机试过,不同的耳罩压力下,低频的表现差别还是挺大的。

森海塞尔HD800S的THD表现中规中矩。不算特别好也不算很差。其实通过这个曲线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推断出,耳机的THD对音质的影响并不大,当然,具体原因开篇就已经讲过了。

12kHz有一个和索尼7506类似的波峰,但是f值比索尼的高大概2k。虽然说10kHz以后的数据无效,但是这个波峰还是需要主观确认一下。

这个耳机在94dB下的THD,低频部分表现很好,几乎是本次测评中最好的。但是200Hz~2kHz不是很理想,由于是很久以前测得,我不太清楚在80dB下是否还是这个样子。

这个依旧是大佬测过的了。我就不再测了,并且这个耳机听起来如何其实大佬也有描述了。





首先,传统的HiFi耳机在播放非人头录音或双耳录音时,由于没有早期反射声、真实的混响声能比和Crosstalk,并且频响曲线无法精确对应具体听音者合理入射角度(30度)的HRTF曲线。所以耳机的声场都是极其不标准的。这一点我在之前的文章和live中都有多次提到耳机的声场以及如何评价声场。

而关于如何评价声场。心理声学和主观评价业内均采用Soundstage和ASW(apparent source width)表述声场的宽度。

一旦Soundstage超出一定的感知声源宽度,就可以视为不存在Soundstage。

而对于距离感,有实验明确证明,人对耳机回放传统录音的距离感知,和EQ均衡有很大关系,并且个性化均衡(扫描人耳)会进一步提升耳机的距离感。没有均衡的耳机的距离感都是相似的,或者说相比于个性化均衡的耳机差别远大于同类型之间的差别。但即便是这样,采用个性化均衡之后,耳机的距离感还是和真实/音箱差的有点远,这主要是因为混响声能比,早起反射声延时等影响。

声源的角度定位和距离定位均依赖于个性化均衡(音质音色和声场声源定位对于个性化均衡的依赖程度不同),并且角度定位与综合空间印象还会受到佩戴偏差影响,需要每次佩戴重新标定。

原因很好理解,因为人工耳不是你的耳,需要针对听音者的人耳和人头进行扫描,这部分内容其实有很多知名声学答主已经写过专题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经常有人说我不怎么评价耳机的声场,我该怎么评价一个不存在的东西?

当然,也有人说为什么不测解析力?我也是一口血吐出来,我用过这么多声学测试设备和软件,G.R.A.S、B&K、Headacoustics、SoundCheck、Audio Precision、Klippel、EASE、HATS、Smaart,还真就没听说过有解析力这个指标。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于人的听觉系统所独有的掩蔽效应。

听觉中的掩蔽效应指人的耳朵只对最明显的声音反应敏感,而对于不明显的声音,反应则较不为敏感。一个声音的闻阈值由于另一个声音的出现而提高的效应。 前者称为掩蔽音(masking tone),后者称为被掩蔽声(masked tone)。对于两个纯音来说,最明显的掩蔽效应出现在掩蔽声频率附近,低频纯音能有效地掩蔽高频纯音,而高频纯音对低频纯音的掩蔽效应小。

以上复制粘贴于百度百科。

而人耳听觉的掩蔽效应,主要分为频域掩蔽和时域掩蔽。

  1. 我先说频域掩蔽。频域掩蔽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频响曲线不标准所导致的频响掩蔽,一类是谐波失真所导致的谐波掩蔽。

首先解释一下很多人不太了解的谐波掩蔽效应。

其实也并不是很复杂,由于扬声器单元和耳机单元本身的问题,总会出现谐波失真这种现象,当谐波失真的强度,尤其是高阶谐波失真的强度较大时,就会掩蔽掉音乐本身的一些细节,或者声音变得模糊。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音箱的低频谐波失真较大时,低音听上去就“不清晰”。而对于其他频段有时候就会出现细节丢失的情况。因为某些乐器所在频段引起的谐波失真会把处于这个乐器的倍频的一些强度较低的乐器或者泛音干扰或者掩蔽。导致细节丢失。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频响掩蔽这个就很好理解了。如果单元的频响曲线不标准,那么就会存在某一频段相比于另一频段能量更突出的情况,导致能量突出的频段把能量不足的频段掩蔽或者部分掩蔽。进而导致声音听起来不清晰或者解析力不够。这个现象不论是对于音箱还是耳机都是一样的。音箱的标准曲线应该是消声室内平直的。耳机的标准曲线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也写过很多文章了,不再赘述。至于扬声器的指向性所带来的细节丢失,之前也讲过很多遍了,也不再重复。

还有一些细节丢失其实和播放器、放大器的信噪比有关,和音箱耳机本身关系不大(和灵敏度有关但是其实问题根源是音源和放大器)。

当然,对于“解析力”的评价,也不是“解析力”越高越好。




主观评价环节。

本次测评依旧采用AES上流行的preference rating的方式,即并不会给出具体某一项的分数,而只给出整体的综合分数,并且只讨论音质音色,不讨论声场,原因上面已经说过了。但是如果耳机的声场有严重缺陷,比如说强烈的头中效应或者某些乐器从后方发出了,我会单独描述,但不会影响该耳机的评分。而这次不同的是,由于之前在微信公众号的调差中,发现追求真实的声音和追求好听的声音几乎各占一半。(虽然投给“买耳机只是满足心理需求”的人只有少数,但实际上我觉得这部分人并不少,滑稽)。所以,本次测评最终的分数会同时考虑真实的声音和好听的声音,以适合更多的发烧友。(其实之前,我的一些测评也有这种方法,因为懒没有做详细解释)。好听部分,会采用频响曲线与哈曼曲线的偏差+主观评价,真实部分,会通过心理声学的分析+主观评价,当然我不会写的太细,因为型号太多。

对于主观评价本身,每个人在有对比的情况下都可以听出两种耳机或两种音箱之间的区别。但是声音是一个短暂的过程,绝大多数普通人无法精确记得几秒钟之前的声音,所以在没有AB快速对比的试听时所得出的结论意义并不大,即便是同一个耳机,如果不事先标注,仅仅是盲听,如果今天听一次,明天听一次,很多人也会觉得声音有变化。这一点对于耳机来说,尤为突出,因为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使用虚拟耳机或双耳录音的情况下试听不同耳机也会因为佩戴新的耳机而需要的时间间隔而在一定程度上忘记之前试听的耳机。而对此,我不论在参考听音室还是实际的项目中都有大量专业听音经验,因为这就是我的工作,而这一点,不论和谁杠我都不虚。可以向大佬低头,但绝不向邪恶势力低头。我认为长期做主观评价的人和普通人最大的区别就是即便在没有任何对比的情况下也能听出耳机或者音箱相比于标准的声音有哪些区别。这是经过大量的试听训练所锻炼出来的技能,比如说我的一个日本同事,坚持每个工作日上午在参考级视听室中听3个小时某一首音乐的前8秒。我在工作时经常会听同一首歌中的10秒钟,一听就是一周的时间,基本上这首歌我听了至少有几万遍了,所以我自认为我有足够的能力对这些耳机进行主观评价,事实上即便不通过客观仪器测量,我也能通过试听大致画出每个耳机的频响曲线。

而关于试听音乐,本次测评的主观评价环节,除了使用祖传的Mark Levinson试音碟中Raya的“You're so bad for me”和“Hollywood love”以外,还有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的“”、Jacques Loussier的“Little Fugue in G Minor, BWV 578”、雅尼The Concert Event的“The Storm”、地铁最后的曙光的“Caprice No. 24”、王靖雯的“影子”、萧亚轩的“突然想起你”、林俊杰的“美人鱼”(Mark Levinson中文版试音碟收录)、以及Sean Olive博士经过科学实验得出的三段最能体现耳机之间水平的音乐素材。

关于试听器材,所有森海塞尔的耳机均采用森海塞尔HDVD800解码耳放一体机,所有便携耳机均采用三星note9、苹果MacBook Pro和玩家国度超神2试听,其他耳机均采用Sean Olive博士同款Fireface UC声卡+拜亚动力A1试听,鉴于之前测试过森海塞尔HDVD800的参数比较差,所以森海的部分耳机也会同时使用Fireface UC声卡试听。无线耳机均采用蓝牙连接。不过鉴于不同耳机之间的听感差异受耳机为决定性影响因素,即便不同的耳机在不同的前段下会有不同的表现,但这种不同很难使得整体耳机的排名有较大变化,除了及特殊情况。

关于瞬态,瞬态有时候和频响是有关的,比如说影子这首歌,如果频响下潜比较好,反而会觉得低频拖泥带水,频响比较差,低频那部分鼓声的混响没了,反而觉得瞬态比较好。而有些瞬态的表现取决于系统的阻尼系数,也就是和耳放相关,不过也有些耳机的瞬态真的很差,如果有我会特别说明。

好了不多废话,先上结果。此处每一分代表一个档次,分数相同就是同一个档次,虽然可能各有不同,但综合来说差距不大。分数差1就是差1个档次。相同分数不代表耳机听感是一模一样的,有可能有较大差别,只是整体水平在同一个档次。

以下部分每一个耳机,我均有仔细试听,但由于本次测评的耳机数量较多,所以每一个耳机的主观评价描述部分可能不是特别详细,希望各位可以理解。(我懒)

这么多耳机,先说谁呢。先从及格线附近的几个耳机说起吧。

AKG K701。9102年了,这是一个很有年代感的耳机,K701的特点就是没低频。。。而且高频略多并且有音染,但是高频部分的音染不难听,还有点好听。人品人声部分表现比较好,但人声依旧有些偏薄,但是和标准声音比差的不多。所以我只能给6.5分。如果这个耳机低频没有这么少,我觉得完全可以给到7分以上,甚至7.5分。不过好在这个耳机的THD表现比较好,EQ一下应该可以改善不少。总有人说推开了低频就好了,这个就比较扯了。除非是低频部分的电压相比其他频段增加了,否则不可能改善低频。而要做到这一点,最简单的就是价格high shelf滤波器,单纯靠耳放去把K701的低音调好未免太科幻。

AKG Q701。这个耳机相比于K701改善了低频,并且高频部分也有改善。虽然高频部分依旧存在音染,但量感回归标准,并且这种音染不难听。人声部分和K701的区别不大。整体上来说比K701好一些。我可以给到7分。至于K712,K712和Q701差别很小,我后面会提到。

森海塞尔HD650。这同样是一款很有年代感的耳机,与AKG K701同属于昔日四大旗舰。HD650的低频的能量和下潜都比K701多一些,但是不论是和标准低音相比还是和哈曼曲线的低音相比,还是有些偏少。中频人声部分,同样也和标准人声有所偏差,但与K701的偏薄不同,森海塞尔HD650的人声是偏厚的。而高频乐器部分,HD650的高频确实是有些暗淡的,有人总觉得HD650的声场比较“大”,其实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高频部分的暗淡会给人一种声音在空气中随着距离增加而衰减的感觉。所以我认为,森海的HD650相比K701的优势还是在于低频部分,但低频部分的优势其实也不是特别大,所以7分。

森海塞尔HD25plus。这个耳机我之前做过详细的测评。这里再简单描述下。

这个耳机低频的量算是恰到好处,不多也不少。但是下潜不足,虽然不是特别差,但和K701、HD650比没有本质区别。人声偏薄,但偏差不大。高频的量感没有明显的异常,但是又可闻的失真。总的来说仍然和K701属于同一level。

拜亚动力DT990Pro。由于我忘记保存了,所以没有这个耳机的客观曲线,不过这个耳机的曲线网上很容易找到。所以只说听感也无妨。DT990Pro的低频能量是四大耳机品牌类似定位的耳机中最多的,这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褒义词,50Hz以上和哈曼曲线的低频能量几乎一致。但相比于标准低音来说显得有点多。不过比K701和HD650这种低频不足的耳机来说算是个小的加分项。并且相比于索尼7506,低音少了一些,同时音质也很不错,应该算是本次测评中所有耳机中低音表现排在第一梯队的。而DT990Pro这个耳机最大的特点应该在于人声的中音和低音,这应该是昔日四大旗舰(如果990Pro算的话)中人声还原最准的一个耳机,在本次测评的所有耳机中也能排进top5甚至是top3。但为什么说人声的中音和低音呢,其实这个耳机人声的高音部分还原也是很不错的,但是有个缺陷就是有毛刺感,也就是齿音,这个问题通过煲机是无法解决的。而这个耳机的不足在于高频过亮,主观上比K701的高频量还要多一些,已经接近我认为人的一个忍受限度,但是没有超过,相比于下面提到的歌德sr225e还是好不少的。高频部分的大部分乐器表现都还不错,但是有些乐器有可闻的失真(频响带来的线性失真)和毛刺感。其实Sean Olive的实验中就有这个耳机,而且通过这个耳机的频响能找到这个耳机的综合主观评分,说实话是很高的。但是Sean Olive的实验用的是虚拟耳机试听,对于头戴式耳机而言,虚拟耳机的听感和真实耳机相比是在一定范围内浮动的,我怀疑是K712模拟DT990Pro的时候,没有体现出这种毛刺感。因为这种感觉通常是因为频响在高频某处有较大的波动。但这种高频的毛刺感和“齿音”虽然偶尔存在,但不是所有音乐都有,即便有也不是特别严重。我很想给这个耳机7.5分甚至8分,但是上述的这个缺点确实会影响一些听音体验,所以思索了半天我只能给7分。。。

歌德sr225e。歌德也是昔日的四大耳机品牌,虽然一直没什么存在感。所以这一区间段最后出场的就是它了。我买的是sr225e,大概属于这个价位,sr325e贵了一千块,那个暂且不表。ser225e的低频量感和质感都还不错,但是下潜比较差,而且是比较明显的那种。低频的量比K701多但是下潜不如K701,所以我觉得综合来说低频表现部分和K701处于同一水平吧。中频人声部分稍微有点偏薄,但整体人声并不难听,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比标准的人声好听。这一部分的表现和K701也是类似的。但是,高频部分主观上的量比K701还要多。整体我觉得歌德这个耳机和K701比略逊一筹。并且祖传又黑又粗电源耳机线。。。佩戴确实有点像刑拘。不过外观我个人比较喜欢,有些复古。主观评分的话,我只能给及格分6分。

歌德sr325e。这个耳机Sean Olive曾经做过测试,在他的2018年的一篇论文中可以找到。因为这个耳机的频响很容易看出来。

注意,这里target分数是62分左右,所以归一化之后这个耳机的分数大概也是6分。

不过说到频响,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问题。

从上面几个歌德耳机的频响曲线我们不难看出,这几款耳机的频响曲线几乎是一样的。考虑到单元个体之间的公差(upper limit和lower limit)以及测量时因为耳机reposition带来的误差。我有一个大胆的推测,其实歌德这些耳机用的都是同一款单元,只不过头梁和耳罩有所差别。。。我没有试听过更多的歌德耳机,不太清楚是不是真的是这个样子,有机会再买两个歌德耳机拆解,看看真的是不是想我猜测的这样。

飞利浦X2HR。先说低频,这款耳机的低频相比于飞利浦9500有比较大的优势。至少低频的量是有的,虽然下潜还是不太完美。和DT990Pro比的话,飞利浦X2HR的低频的量要稍微少一些,更接近真实的低音量感,但是还是比真实的低音量稍微多一点点。飞利浦X2HR的低频音质是不如DT990Pro的。而这款耳机的人声,在音调较低的情况下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一旦音调到了中高调是,就有可闻的音染,这就是1kHz那个坑导致的。但是首先这个音染并不会让人觉得很难听,其次,一般的音乐很难长时间都在这个音调。所以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特别巨大的扣分项,是缺点,但是不是特别特别大的缺点,这一点和200~300Hz的坑是很不一样的。这个耳机高频部分的能量整体上是比较均衡的。而且大部分乐器表现的都比较好,当然也有少部分乐器有音染,但这种音染并不会有刺耳的感觉。总结一下,X2HR的低频综合上我认为是不如DT990Pro的,但是也只是差一点点,而不是差一个档次,人声是不如DT990Pro的,但是也只是中高调,并且中高调的这种音染是“暗淡”,对于很多没有专业听音经验的人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困扰,高频部分整体是比DT990Pro好的。所以综合来说,我认为这个耳机是比DT990Pro好一点的,我给7.5分。但是我觉得8分就有些牵强了。

AKG K245。这是个2019年新发布的新品。这个耳机和拜亚动力DT990Pro一样,算是少有的几个开放式耳机还能做到低频不怎么衰减的,并且这个耳机的低频能量比DT990Pro少,实际听感低频稍微低于哈曼曲线,但很真实。而对于高频而言,虽然这个耳机的高频能量本身算是均衡的,但一方面部分高频乐器存在音染,另一方面,有些高频乐器会有些暗淡。这一代很像HD650。而中频部分,这个耳机实际的中频人声表现比曲线中要好一些,可能是因为测试是与人工耳的耦合和实际听音时与人耳的耦合略有不同。人声在音调中和较低时比较完美,音调较高时和标准的人声有偏差。总的来说,这个耳机可以被认为是低频改善版的HD650,所以比HD650高0.5分。

说完了表现还算不错的几款,说说比较坑爹的几款,或者说相对于价格比较坑爹的几款。

首先就是飞利浦的X1S。刚收到这个耳机的时候我并没有测,先听了一下,就觉得人声非常奇怪。而这个耳机的曲线嘛,不知道是不是个例,反正我是看不懂。仔细说一下听感吧。低频部分和X2HR到时差不多。人声部分整体翻车。音调较低时人声偏厚,这点与X2HR是不同的。音调较高时。。。真的听起来非常奇怪。既不好听也不真实。高频部分音染比X2HR严重,比飞利浦9500也要稍微差一些。综合来说我认为这款耳机是不如9500的,只有低频部分表现比9500好。但是中频人声和高频部分整体不如9500尤其是人声。所以我只能给4分。不太清楚这是不是偶然现象。因为好像之前的X1不是这样的。

接着就是M50X。

先说低频部分,铁三角M50X的低频下潜表现不错,但是低频的量相对于参考级低频来说略有不足,而相对于人们的主观偏好修正之后的低频会缺失的更多一些。具体原因我觉得还是泄露,听感和曲线出现偏差。

扩展阅读,参考级的低频在能量相比于其他频段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请看:
哈曼曲线是根据参考听音室的响应得来的,而目前同行的一些标准是根据diffuse-field而来的,但不论是怎么来的,通常低频会高于0dB(相对值)

如果说M50X的低频还算正常的话,那么M50X的高频就是严重过量,甚至达到了刺耳的级别,比如说一些高频的打击乐器。钢琴的音染非常严重。

中频的人声部分依旧有比较明显的音染,人声偏薄。这根本就不是监听耳机吧?本来应该厚重的人声一点都不厚重。甚至也有些尖和刺耳。尤其是人声的音调高了以后,音染变得更加明显。但是不论低频中频还是高频,整体的“失真”很小,几乎是不可闻的。只能说M50X的“素质”很不错,但是整体的音染是非常严重的,并且三频的分布是非常不均衡的。所以说真的跟索尼7506和舒尔SRH840比,M50X一定是不及格的。即便和飞利浦的9500相比,三频其实没有任何一个频段比9500好。4分真的已经很给面子了。

关于不同频段的缺陷可能带来的后果。

同时适合配合HD820的曲线观看。

森海塞尔HD820。怎么说呢,就这样的曲线,是不可能好听的。通过预测算法可以大致算出这个耳机的分数,一定是惨不忍睹。低频中频高频没有一个频段是正常的。具体听感如何大佬已经说了。其实我的感觉比Sean Olive还要差,这个耳机可能比曲线听起来还要差。但是为了保命我还是勉强给个4.5分吧。

索尼1AM2。看曲线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但实际佩戴,感觉低频并没有多出那么多,这依旧是泄露因素导致的。不过低频整体的量还是偏多,比哈曼曲线的低频还要稍微再多一些。低音的音质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也没有拖泥带水的问题。而关于中频人声部分,这个耳机的人声整体都是偏薄的,我推测还是因为泄露原因,并且人声有可闻音染。高频乐器整体的音染都很大,尤其是钢琴,音染很严重。歌德sr225e的高频部分还算是可以忍受的范围内,还算是克制,那么索尼1AM2的高频就算是介于歌德sr225e和铁三角M50X之间吧。这个耳机的三频分布是偏中高频的,而且整体的音染(除了低音)都比较明显。我觉得综合来说,介于M50X和飞利浦9500之间吧。表现一般。

森海塞尔HD280Pro。这个耳机的曲线和1AM2类似,是典型的hufi曲线。不过和索尼1AM2不同的是,HD280Pro的低频真的像曲线一样那么多。又多又哄头,简直像噩梦一样。这个耳机整体的表现和创新live2很像,总之和监听耳机没什么关系,综合来说勉强比创新live2好一点点吧。勉强给3分。

说了几个低分的,再说说高分的。

先说HD800S吧。这个耳机,低频的表现没有频响曲线那么差,原因在客观测试的环节中已经说过了,这个耳机实际带上之后,耳罩的压力和人工耳是不同的,单元到达人耳的距离和人工耳也是不同的。虽然低频下潜还是不足,但是,低频的能量算是和标准低音比较接近的,和哈曼曲线稍微差一些。低频的音质比较好,没有明显缺陷。而HD800S的人声部分,是比较完美的,虽然在2k~3kHz部分相比于哈曼曲线有些偏低,实际上主观听感这个耳机在女高音的时候会有些暗淡,这和HD650的高频乐器暗淡的感觉有点像,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森海味。但一来是这种暗淡并不明显,由于是在较高的音调才可能出现,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很容易察觉,并且这种略微暗淡的感觉并不会引起明显的不适。所以森海塞尔HD800S的人声部分我觉得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虽然不算特别完美,但是绝对属于比较好的那一类。而HD800S的高音部分,整体的能量并不会过多或过少,也没有可闻的失真,但是音染依旧存在,尤其是一些打击乐器。所以综合来说,我觉得HD800S和索尼的7506是同一水平。但是为了保命,还是高0.5分吧。强行解释一下是低频7506有点多,HD800S比较标准,7506的人声更标准,但是高频量略微有一点点多,HD800S的高频量比较标准。其他频段半斤八两。总的来说HD800S算是一款没有明显短板的旗舰耳机。能做到这一点其实很不容易。

劲浪Utopia和奥蒂兹LCD4。为什么这两个耳机一起说的,因为这两个耳机都是Sean Olive公开发表的论文中测试过的耳机。

4000美元的价格让这两两款耳机很容易被发现。频响曲线也能查的到。

这两个耳机的主观盲听分数均在7.5分左右。但我的看法略有不同。早在去年,我就在某个不愿透露姓名的土豪家中仔细试听对比过这两款耳机。先说劲浪的Utopia,这个耳机也许从好听的角度来讲只有7.5~8分。但是劲浪这个耳机的人声表现接近完美,低频部分的能量恰到好处,算是标准的低频,比哈曼曲线的低频稍微低一些,但不是特别多。低频的音质和下潜都非常好。高频乐器的能量也不多不少,唯一的缺点实高频部分的音染比较明显。我认为这个耳机是可以到8分甚至9分的。为了保命还是给8.5分吧。而奥蒂兹LCD4这个耳机刚好想法,也许从好听的角度来讲可以有7.5分~8分,但是从还原真实音乐的角度来讲,LCD4这个耳机,高频部分的音染比劲浪Utopia多,并且一些高频乐器表现暗淡。其他频段和Utopia都是比较类似的。所以LCD4这个耳机我只能给7.5分。

高分耳机中,最后一个就是AKG N90Q。只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耳机,因为它有个体化扫描功能。Sean Olive的实验中也有这个耳机,但是评分和上面两个是类似的。我在怀疑一点就是Sean Olive的实验中,由于是虚拟耳机,使用的是针对人工耳的扫描EQ,而不是具体每个听音者的。而我在使用这个耳机听歌时,是扫描了自己的耳朵。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个耳机的声音,并不讨好或者说好听。比如说低频部分,虽然测量的时候有泄露,但是这个耳机的低频确实算是比较标准的低音而不是哈曼曲线,可能有些人会觉得低音偏少,但实际上这个低音才是标准的。人声部分倒没什么好说的,这个耳机的人声是非常标准的,但是可能一部分会觉得没那么好听。高频部分也很标准,那个12kHz的波峰是耳机扫描人工耳之后的频响,至少戴在我头上扫描我的耳朵是听不出高频有像DT990Pro那样的毛刺感。其实综合好听和真实来说,我觉得这个耳机比HD800S还要好一些,但是说的太好吧,又有种打广告的感觉。9分保命。

索尼7506。这个耳机就是个bug。bug到作为一款将近30年前的耳机,索尼自己到现在都没有一款耳机能够超过他。先说低频部分,低频的下潜略有不足,这与客观频响曲线是相符合的。而且低频的量比标准的量稍微多了一些,如果以HiFi的角度这是一点减分项,但是对于“好听”而言也许就是加分项。而中频人声部分,Raya的声音在音调较低的情况下会存在偏薄的情况,这与客观测试曲线中250Hz左右相对于附近频段的凹陷有关。人声的其他频段无明显缺点。中高频和高频部分,各种乐器的还原均无明显缺点,尤其是吉他的音色还原极为精准。并且打击乐器在高频部分的瞬态和动态也都表现很好,没有明显缺点。

舒尔SRH840。这也是一个bug。这个耳机的低频部分的能量比索尼7506更标准。更接近于真实低音,虽然还是量感稍微多了一些。人声部分比索尼7506更真实,但是确实不是特别讨好耳朵,尤其长期听音染严重耳机的发烧友和听音经验不足的发烧友。高频部分比7506能量更低,量感更接近于真实。但是高频部分的一些乐器有音染,这一点是不如7506的。所以综合还原真实和好听这两点来说,我觉得舒尔SRH840和索尼7506是一个水平的。

关于飞利浦9500、索尼W1000XM3、BOSE QC35 II等之前测评过得耳机详细听感请看:

而9500和W1000XM3评分的相对变化,前文也有提到。



除了以上这些我测过听过的,还有几个耳机是我有或者我蹭听过得,曲线其实网上也能找得到。但是我蹭听的时间有限或者没有用专用的试听音乐去试听,所以评分仅供参考。用橙色来表示,如果以后有机会会做详细测评修正。

先说拜亚动力DT770Pro吧。我是很久以前买的这个耳机。这个耳机的测试数据其实比较好,但实际听起来却比较差,主要原因我觉得还是漏气。导致整体能量偏高频,低频量少,比真实的低音还要再少一些。漏气有且确实因为个体配搭差异,但也有一些确实是设计问题,谁带都会把低频泄露掉。低频泄露同样会影响一部分人声。DT990Pro就是这个情况,这个耳机就像是M50X的人声补足版,200~800Hz频段没有想M50X那样的缺陷。但是高频和低频确实像极了M50X。所以综合来说我也只能给4.5分。

再说拜亚动力T1。这个耳机我去年在一个亲戚家听过,印象还是比较深刻的。感觉这个耳机就是DT770Pro和M50X的威力加强版。这个耳机的曲线在网上也很容易找了。因为是开放式耳机,所以低频部分受到佩戴的影响小一些,低频的表现比DT770Pro和M50X要好一些,但是是不如DT990Pro的。而人声部分整体偏薄并存在音染,高频部分量感偏多但是存在严重的音染。整体没什么可闻失真,这一点和M50X倒是差不多。由于这个耳机的音染比较严重,其实我觉得也就是5分的水平。为了保命给到5.5分。

AKG K240S。这个耳机也是个bug。我有两个K240S。它的人声是本次测评中我听过的所有耳机中还原最准确的,之一吧。高频部分的能量也比较均衡,但是高频的音染和失真都是存在的,这一点不如K701。低频约等于没有,可能比K701还要差一些。总的来说我觉得比K701差一些,但是给6分又觉得太高调,给5.5分吧。在这里想插一句关于监听耳机的,其实监听耳机多用于歌手或者鼓手。对于歌手而言,监听耳机只是听听自己有没有唱跑调,有没有合上节奏,已经自己的音色如何。从这一点来说,AKG K240S绝对算是一个非常合格的专业录音室用歌手监听耳机。当然,理论上来说,歌手用的监听耳机和鼓手用的应该是不同的。

森海塞尔HD700。这个耳机我也有两个。这个耳机的曲线网上也能找得到。我只说下我的感受。这个耳机低频部分的能量介于哈曼曲线和标准低音之间,属于追求真实和好听两种需求都比较讨好的。并且低频的音质也很不错,只不过低频的下潜有些不足,当然,这也是绝大多数开放式耳机的硬伤。人声部分有音染,但是不难听,并且和标准声音比起来差别也不是特别大,但是这种音染也不是很好听。人声算是这个耳机表现中规中矩的地方。高频部分的能量比较均衡,没有可闻失真,有些乐器有音染,但大多数乐器表现都比较好。总的来说不如HD800S,但是比HD650好,比较符合这个耳机本身的定位。


总结一下:

  • 最新的耳机市场调研显示,包耳式头戴式耳机是唯一一种耳机音质与售价弱相关的耳机形式。(入耳式耳机和包耳式头戴式耳机的音质与价格统计学无关)即便如此,本次测评中的头戴式耳机音质和价格之间的关系依旧是弱相关。并且,由于我测评的高价格耳机均属于口碑还不错或者说我听过还不错的。Sean Olive博士的测试则无差别的包含更多耳机,这些耳机中有很多算是高价格的坑爹货。而实际中,如果包含更多高价格耳机,比如说极致的一些耳机,那么本次头戴式耳机音质与价格之间的相关性会进一步下降。

如果将400元以下的耳机去除,可以发现,头戴式耳机的音质与价格几乎无关。

  • 四大耳机厂商的昔日四大旗舰的水平相当,均在±0.5分内,确实像之前很多发烧友说的那样各有特色。并且,这些耳机在所有耳机中,均处于及格分以上,算是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这些经典款耳机还是值得购买的。
  • 所有耳机品牌中,只有AKG和森海塞尔算是发挥比较稳定的。很少出现同价位耳机音质参差不齐或者音质倒挂的现象。
  • 关于佩戴,虽然有些许性价比很高的耳机,但我还是想说,索尼7506和拜亚动力DT990Pro都是电话线且不可换线,其他几个电话线耳机可以换线。电话线还是不太适合日常使用的。
  • 我的结果与现有耳机测评媒体有较大的出入。这一点与Sean Olive博士2018年发表在AES的市场调研报告类似。
Consumers who seek out headphone reviews to help them find the best sounding headphones are also not well served. When comparing our scientific-based objective headphone sound quality ratings to those given by five different headphone review organizations (section 5.7) the overall agreement was weak (r = 0.5), ranging from poor (r = 0.11, PC Magazine) to relatively strong (r = 0.75, Consumer Reports).
In 2004, we reported a correlation of -0.22 between Consumer Reports loudspeaker accuracy ratings and our loudspeaker preference ratings based on controlled listening tests. The published findings led to Consumer Reports improving their loudspeaker test methodology. We hope this paper will encourage headphone review organizations to take action towards improving the accuracy, reliability and efficacy of their headphone evaluations. In the absence of multiple-subject controlled listening tests, w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headphone measurements are an affordable and reliable solution for quantifying the relative sound quality of the headphone.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目前业内尚没有什么统一的客观测试与主观评分相对于的预测算法,而未经训练或者没有听过参考声源的人的主观评价的置信度较低。

  • 最新的耳机市场调研显示,包耳式头戴式耳机是唯一一种耳机音质与售价弱相关的耳机形式。(入耳式耳机和包耳式头戴式耳机的音质与价格统计学无关)即便如此,本次测评中的头戴式耳机音质和价格之间的关系依旧是弱相关。并且,由于我测评的高价格耳机均属于口碑还不错或者说我听过还不错的。Sean Olive博士的测试则无差别的包含更多耳机,这些耳机中有很多算是高价格的坑爹货。而实际中,如果包含更多高价格耳机,比如说极致的一些耳机,那么本次头戴式耳机音质与价格之间的相关性会进一步下降。

如果将400元以下的耳机去除,可以发现,头戴式耳机的音质与价格几乎无关。

  • 本次测评的所有耳机中,消费类耳机的平均价格约为4800元,平均分数约为5.2分。而专业类耳机和监听耳机的平均价格约为1530元,平均分数约为6.1分。

这表明,专业类耳机的整体水平比消费类耳机要好,并且具有很明显的性价比优势。这一点和Sean Olive博士的研究结果相符合。

  • 本次测评的耳机中,封闭式耳机的平均分约为4.6分,半开放和开放式耳机的平均分约为6分。但排名前几名的耳机,封闭式与开放式各占一半。这与Sean Olive博士的研究结果是相符的。
As reported earlier, the distribution of preference ratings tends to become narrower as headphone price increases. Overall, open back headphones tend to fall into a narrower distribution of ratings than closed back headphones. However, the highest rated models were closed back models and priced below $300, making them a good value.
  • 本次测评中,美国品牌耳机的平均售价为3728元,耳机综合平均分约为4.6分;欧洲品牌耳机的平均售价为7835元,耳机综合平均分约为6.2分;日韩品牌(含AKG)耳机的平均售价为2296元,耳机综合平均分约为5.9分。所以我们能得出以下结论:欧洲品牌的耳机音质/听感综合表现最好,日韩耳机的性价比最高,美国品牌的耳机打酱油。。。

(更多统计学结论我会稍后更新)


相关阅读:

视频解说,不喜欢看文字的也可以去看一下视频:


最后就是由于时间篇幅有限,还有些耳机还没来得及写。因为最近一直有人催我,虽然我已经尽力了。写了5万多字了。

再加上,每天无数人问我耳机问题,开个live同一推荐回答吧。不要问我哪里才能看到这个live,我不知道。

如果你看了这篇测评已经的到了满意的答案,可还是想支持一下我,也是极好的~~


user avatar   huang-xin-80-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所能见到的知乎可能最完整性价比最强的耳机推荐来了!各个价位耳机耳塞前端的性价比爆表的耳机应有尽有!写这篇长文需要你的点赞让我从这170答案底层爬上来,感谢合作!

另外我的建议首先是,能试听尽量去试听,各种搭配,各人的喜好都不同。 另外图是网上随便找的……别吐槽 首先,低价位绝对的王者,性价比神器,威索尼克vsd1/1s(系列)129元 vsd3/3s 269元

我就敢放话,300以内其他品牌任何耳机都不如vsd1系列!当年宣传的秒300超600平1000当然是开玩笑,但是有其他一线品牌500左右的水平。 作为一款低端耳机却有着还不错的解析,高低频,其他的低端耳机要不是低频有气无力,要不就是浑浊,vsd1/3颠覆了这个局面。 vsd1系列性价比爆表,vsd3比vsd1稍好一些,当然绝对没有价格体现的那么多


适用人群:vsd1,男声,摇滚,vsd1s,女声,器乐


下一款也是则是跳水狂魔创新的创新IE3!曾经在千元价位受到认可,600价位被认为性价比很强,如今跳水到了420这样(日行)

如果你想享受细腻的女声,动铁那惊人的解析力,对低频摇滚不感冒,强烈推荐!

好了,没错,如果在这个价位喜欢低音,楼下同学说的是,你就选择gr07,gr07也是非常超值的。


如果你主要在室内使用,头戴式开放耳机比入耳耳机同价位强不少,声场和自然度都更好,好的,下一款可以说是神器! 飞利浦shp9500,美行420元

整体水平和森海塞尔hd598(国行1500元,hd598已经是性价比可以的森海耳机了)差不多甚至在好的前端下略微胜出,非常全面的一副大耳机,而且佩戴非常舒适



不建议用手机驱动,功率太小有气无力,推荐买一个USB声卡(笔记本)比如乐之邦02us 或者台式电脑就买华硕老虎卡。 不想买的话就电脑直推吧……也可以超越其他1000的耳机 使用范围:全部!素质非常高的耳机



如果觉得开放式耳机会影响舍友怎么办?其实还有一款耳机也是佩戴不错适合打游戏听音乐时候接电脑用,而且有一定隔音效果的,创新live!系列和同是封闭式耳机的索尼mdr 1r(1000元)来说反而更好 买一个回来 插电脑挺值得的。

好了,低端价位的推荐完了,开始推荐中端价位的耳机,耳塞 创新IE3原本就是中端耳塞的主力军,所以千元内没哪个值得推荐了



如果想体验次旗舰的耳塞,性价比最高的当然是罗技 ue900~(港行1400,国行好像促销1500?) 虽然整体口碑比威士顿w4r略逊,但是价格便宜了40%啊,基本是一个档次的耳机。 拳拳到肉的低频,暴力的解析,而且动铁耳塞的好处是,非常好驱动,随便一个手机一插就有好声音~ 推荐



耳机则是 akg k701 800元~曾经2000元3大并驾齐驱的三旗舰如今只要800元,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悠扬的女声撩动心弦,轻音少女中秋山澪的耳机,也称,大手办~


低音不行~其他挺好,为什么说她是手办呢,因为不好伺候啊,普通电脑肯定是推不动的,属于,看上去很便宜,其实伺候起来不便宜的类型


关于高端耳塞 无非就是k3003和定制~se846性价比一般,其他无可奉告,都到这个等级了没什么好建议的


开始推荐前端(mp3) 恕我直言,现在的前端的音质加成基本建立在体积上的,没有体积运放和稳压和供电都做不好,耳机发烧友愿意扛着炸药包出去为了更好的音质



对于普通人来说,千元内的耳机手机直插就行了。 索尼系列的mp3主要在于那种音染,体积很小,但是音质还不如iPhone(iPhone音质比大部分安卓好) 如果为了便携可以买一个,为了音质不建议。 如果你是准备在火车上飞机上或者图书馆用,可以考虑一些体积大的mp3,体积小的没有多少加成的,不如用手机。 推荐一个国产的,学林960(1500)

论音质论坛的看法是可以和索尼zx系列比一比,价格只有一半,当然,操作系统有差距~看在价格份上还是忍吧。

什么,你们想要逼格高大上的四大厂商的耳机推荐?也是,毕竟这是要研究,如何优雅的炒土豆丝的知乎啊

我也推荐几个知名度高厂商的产品

封闭式耳机千元王者 铁三角良心作品 ath m50


1500元流行王者,歌德 sr225


最强非入耳耳塞之一,森海塞尔 mx985


同价位音质最好的封闭式便携耳机之一,铁三角es10


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答案惨不忍睹的在最后面····好歹我也写了6个百赞答案了好吗······求点赞,欢迎在评论区直接询问耳机问题,价格是点赞一次233···

有赞的话我就再更新一些····


user avatar   brians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update20171018

到目前为止,我仍然觉得 HD381F + Comply Tx500 是最超值的选择。


update20160406
朋友拿了个白色Leme EB30二代蓝牙耳机来给我听,以99元的价格而言,音质相当好。
而且还可以打电话。

我于是自己也买了一个橙色的。
试听的结果:
1、手机最好装一个高质量的播放app,系统自带的播放器有可能比较渣。
2、试过连接多台笔记本,音质都胜过手机。
3、以功能、做工和音质而言,完全超出我对¥99 的期望。

它的高频还有毛躁,低频也欠力度,佩戴舒适度还不是那么理想,未来也会遇到电池老化的问题。

但这个价格也真的没什么好抱怨的了。

良心之作。




100以下,唯一值得推荐的是:
SUPERLUX 舒伯乐 HD381 / HD381B / HD381F 系列。
看造型很像是Sony MDR-EX90的克隆。

这个系列的三个型号有略微不同的声音取向,可以斟酌自己的喜好,最好直接去实体店试听再决定,也可以买一套三副回来玩。我个人比较钟意HD381F的声音,也就是白色的那款,虽然我很讨厌白色。
可能需要煲20个小时,声音会趋于稳定。
在淘宝上,正常的价格大约75/一副。

某人在Head-Fi上对包括381F在内的若干耳塞做过对比:Superlux HD381 Series

大家可以看看它被和哪些耳塞进行对比,有些一副的价钱,拿去买381F是可以买20副。

结论是,381F在中高频质量和音乐性两项位列第二名(第一名都是TF10和UM3X并列第一),而在音色平衡、低频质量和结像力三项则位列第一(没有并列)。

————————————————————————

个人极力建议,同时购买Comply Tx500 Wax内置滤网的海绵套,来搭配HD381。比原配的硅胶套好很多。

Tx500在淘宝上大约45/一对。

————————————————————————


update20120328

刚刚注意到地主还希望找一个400块的耳机。
我得说,如果你听过HD381系列以后,觉得它75块的价格很超值,那也许Superlux另一副399块的HD661大型密闭式耳机,你会同样觉得超值。HD661有彩色外壳可选,出街也够型,唯一的缺点可能是,对比较大的脑袋来说,舒适度不够。

如果想找200块的耳机呢?
样子丑陋的HD660非常好,我个人觉得是所有Superlux耳机中分析力最好的一副,比贵过它的同厂其他型号都更好。缺点除了丑陋以外,还需要长时间run in,至少要煲200小时以上吧。有耳放来推HD660更好,它有150欧。

看起来我简直都成了Superlux的推广员了。其实这只是受预算所限制而已,没啥可选的。

假如预算上多一点的话,我强烈建议你买Philips SHP9000耳机,或者Ultimate Ears TF10耳塞。忘掉3.5K以下任何森海AKG铁三角Shure拜亚Bose索尼B&O吧。
(我大概要得罪很多人)
————————————————————————


update20121025

Fostex TH-7B,淘宝¥650左右,推荐。

————————————————————————


update20130119

不少知友买HD381系列,过不多久出现耳机线损坏的情况。评论里有。
HD381的线的确很细——这就算不是设计缺陷神马的,也至少是一个败笔。
尽管它价格很便宜,但也请大家小心仔细使用,否则一年坏个七八副,也是不少钱。
我的使用大概算是比较小心仔细的,所以我的几副381都2年多了,尚未阵亡。

Superlux早几个月就发布了采用编制线套的新品HD385/385i,但就是迟迟不上市。
之前我问经销商,答曰12月底上市。现在尼玛已经快1月底了,仍不见踪影。
严重鄙视厂家的这种行为!

又,多人问起它那个卷线夹,说不知如何使用。
在下也不知道,所以弃之不用。
曾去邮件给厂家售后,请他们来知乎对此问题(舒伯乐的HD381系列赠送的专利卷线夹怎么使?)给出一个官方解答。该邮件也泥牛入海,杳无音信。
再次严重鄙视厂家的这种行为!

————————————————————————

update20130610

新的HD385已经买入,我不喜欢它的声音。
而且也没有换成编织线,仍旧是HD381系列那种橡胶线,但似乎粗壮了一点。
声音方面比较适合用来听电话而不是听音乐。(如果要用在电话上,得注意要买HD385i,多个 i 的才有话筒)
看客们请自己决定要不要试。

新的HD681EVO的确不错,我写了答案在此:如何评价 Superlux 的 2013 年新品耳机 HD681 Evo?

————————————————————————

update20131221

灵琨

……至于卷线夹 自己有个比较方便的使用方法




————————————————————————

update20140412

再重申一下:我在很多地方都说过,381适合做备机,或者当你的预算非常少的时候去买381来暂时用着,因为它很廉价而声音基本正确。长期听音乐,你需要建立自己的重播系统,前端+耳放+耳机,虽然投资几千块,但你可以用十几二十年甚至更久。




  

相关话题

  飞利浦shp9500耳机怎么样,手机可以推吗? 
  如何看待华为的freebuds3?半入耳与降噪能否共存? 
  新品南卡 Runner Pro3 骨传导耳机怎么样? 
  怎样看待音特美ER4系列一个单元动铁能达到的效果其他耳塞厂商要堆多单元来做? 
  一副耳机,凭什么卖得比手机还贵?它真的值这个价吗? 
  有没有大佬能推荐一个耳机100-200的,重要的是戴久不痛的!不痛的!不痛的!? 
  听过符合哈曼曲线的耳机后,你认为这样的声音好听吗? 
  想买个骨传导耳机,大家能推荐一个吗? 
  耳机要煲是不是假的? 
  500元以内没有好的蓝牙耳机? 

前一个讨论
如何理解「中国是发达国家的粉碎机」这一说法?
下一个讨论
如何应对「披萨不就是个大饼铺点肉」、「寿司不就是放块鱼在米饭上」这种言论?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